-
题名曝气对蓝藻门微囊藻属水华形成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小冬
刘兴国
顾兆俊
曾宪磊
李月
魏布
-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7,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58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7GH10)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水产种质资源平台(2018DKA30470)
-
文摘
为研究曝气是否会促进池塘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水华的发生,于夏季在温室内用玻璃缸进行了实验。实验设1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均不添加沉积物,各组3个重复。对照组不曝气,处理组进行水产养殖池塘中常见强度的曝气,对照组和处理组均添加2次相同的无机氮(N)、磷(P)营养盐。初始时浮游植物以绿藻为优势,随后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均逐渐形成微囊藻属优势,其在实验后期成为优势最大的种类(平均湿质量浓度为36.28~75.81 mg·L^(-1))。对照组的溶解氧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叶绿素a、浮游植物总湿质量浓度、蓝藻湿质量浓度、绿藻湿质量浓度、微囊藻占藻类总湿质量的比例以及浮游动物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曝气对浮游植物由绿藻门优势向微囊藻优势的转变,即微囊藻水华的形成过程无直接影响;曝气是否存在均可以形成微囊藻优势;曝气主要改变了微囊藻在水中的分布。
-
关键词
曝气
微囊藻水华
蓝藻
绿藻
养殖池塘
富营养
-
Keywords
aeration
Microcystis bloom
cyanobacteria
green algae
aquaculture pond
eutrophication
-
分类号
S913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黄浦江上游支流-圆泄泾鱼类组成及多样性季节变化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魏布
王小冬
刘兴国
顾兆俊
曾宪磊
-
机构
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64-1669,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水产种质资源平台运行项目”(2018DKA3047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17GH10)
-
文摘
【目的】为了解经济发达地区河道鱼类组成和多样性季节变化特征。【方法】于2017年5-12月对黄浦江上游支流圆泄泾水域设置3个样点,分春、夏、秋、冬四季使用定置地笼网采集鱼类。捕获鱼类3902尾,隶属4目9科25种鱼类,主要优势种有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Hemiculter leucisculu)、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s)和彩石鳑鲏(Rhodeus light)。利用相对多度(RD)、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相对稀有种数(R) 5项指标分析鱼类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规律。【结果】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15~1.83;Simpson优势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54~0.79;Margalef丰富度指数(d)范围为1.37~2.06;相对稀有种数(R)变化范围为41.60%~65.27%。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均为秋季显著低于(P<0.05)其他3个季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相对稀有种数(R)四季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结果表明该水域鱼类种群结构以麦穗鱼、棒花鱼、彩石鳑鲏等小型鱼类为主,且鱼类多样性水平显著降低。
-
关键词
黄浦江
鱼类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
Keywords
Huangpu River
Fish species diversity
Diversity index
-
分类号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
-
题名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一种规模化培养方法
- 3
-
-
作者
王小冬
魏布
刘兴国
陆诗敏
顾兆俊
金娇辉
-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63-1472,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58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7GH10)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水产种质资源平台(2017DKA30470)
-
文摘
为了研究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规模化培养方法,2015年1月5日至2016年4月26日,将淡水鱼配合饲料与自来水混合后放置在玻璃温室,于有机玻璃柱中腐烂、发酵培养,培养期间不添加其他物质,也不添加菌种种源。实验过程中,随着饲料的腐烂,容器内壁上逐渐出现了暗红色物质附着,并且附着面积逐渐扩散到整个内壁,然后水体也逐渐转变为暗红色。结果显示,饲料腐烂过程中,水体TN、TP和TOC最高可分别达近1 200 mg/L、700 mg/L和2 700 mg/L,随后水体TN、TP和TOC出现降低趋势。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当水体呈现暗红色时,附着态微生物样品和浮游态微生物样品均以红假单胞菌属为最大的优势属,红假单胞菌属在附着态样品和浮游态样品中的相对丰度分别达到73.19%和54.31%,即实现了浮游态和附着态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高密度培养。推断本实验中红假单胞菌规模化培养方法的机理:首先,异养菌降解饲料原料为小分子物质,随后在适当的水温、光照等物理因素的影响下,其中高浓度的氮、磷、碳以及金属离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小分子物质满足了红假单胞菌的高密度生长需求而大量生长成为优势种类。这提供了一种利用水产配合饲料与水一起发酵进行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规模化培养的方法,可为其他降解大分子有机物的异养菌的规模化培养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红假单胞菌
光合细菌
配合饲料
培养方法
-
Keywords
Rhodopseudomonas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compound feed
culture method
-
分类号
S917.1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