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B1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蚕卵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吉平 程伟 +2 位作者 晏育伟 魏建影 杨吉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6-855,共10页
【目的】家蚕Bombyx mori微粒子病一直影响着蚕种业的健康发展,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寄生于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于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意义重大。【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目的】家蚕Bombyx mori微粒子病一直影响着蚕种业的健康发展,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寄生于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于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意义重大。【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DNA体外恒温扩增方法,本文基于LAMP检测法的原理,依据家蚕微孢子虫孢子繁殖复制相关的EB1基因(Gen Bank登录号:KF421134.1)设计LAMP引物,对LAMP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温度、内外引物浓度比、检测反应的特异性、灵敏度等进行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蚕卵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LAMP检测方法。【结果】结果表明,基于EB1基因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下在1.5 h内就可完成对样品的有效检测,本LAMP法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的检测灵敏度为5.0×10-3ng/μL,对EB1-p MDTM19-T质粒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为1.0×102copies/μL,同时对人工感染家蚕微粒子病单个母蛾产下蚕卵的1/8卵圈量或1粒蚕卵均能检出阳性结果。上述结果都分别应用凝胶电泳法、恒温荧光检测仪以及SYBR GreenⅠ显色肉眼观察法得到同步判定。【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EB1基因LAMP法可用于蚕卵微粒子病的检测,LAMP法为蚕种质量检验及成品卵微粒子病现场检疫提供了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病 微孢子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 荧光指示剂 凝胶电泳 聚合酶链式扩增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PCR检测及其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吉平 王永宾 +1 位作者 魏建影 辛锦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4-669,共6页
为研究应用PCR技术进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广东株的敏感性检验以及探讨不同地理株系的基因水平的相互关系,本文通过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广东株的人工繁殖与纯化,引用了一对根据多角体蛋白基因设计的引物phy35/phy36,对BmNPV的基... 为研究应用PCR技术进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广东株的敏感性检验以及探讨不同地理株系的基因水平的相互关系,本文通过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广东株的人工繁殖与纯化,引用了一对根据多角体蛋白基因设计的引物phy35/phy36,对BmNPV的基因组模板DNA进行了PCR扩增,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CR技术均可扩增检测出3×108个/mL至3×102个/mL不同浓度的BmNPV模板DNA,特异目标片段大小约为680bp,且扩增带的亮度随着病毒液浓度的降低而减弱,说明应用引物phy35/phy36进行PCR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检测BmNPV病毒感染的家蚕。同时,测序获得了BmNPV广东株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基因674bp大小的片段,GC含量为46.4%。经过BLAST比对分析,与BmNPV泰国株的相似性为99%,暗示家蚕BmNPV广东株与泰国株的BmNPV(登录号AY779044)亲缘关系非常相近,两者可能属于BmNPV的不同地理株系。通过系统发育树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广东株polyhedrin基因部分序列与家蚕NPV分离株S9多角体蛋白基因(DQ231336)关系很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NPV基因组 polyhedrin基因 PCR
下载PDF
微孢子虫基因组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吉平 李进 +2 位作者 吕思行 魏建影 杨吉龙 《广东蚕业》 2011年第2期43-47,50,共6页
微孢子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被认为是各种经济昆虫、鱼类及人类的致病病原之一。近年来,随着几种重要的寄生于人类及经济昆虫的微孢子虫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在比较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组学上对微孢子虫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 微孢子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被认为是各种经济昆虫、鱼类及人类的致病病原之一。近年来,随着几种重要的寄生于人类及经济昆虫的微孢子虫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在比较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组学上对微孢子虫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复杂性 比较基因组学 功能基因组学
下载PDF
微生物肥料在桑树上的应用效果及对家蚕的安全性探讨
4
作者 刘伟富 廉宇强 +5 位作者 刘芬 郭勇军 魏建影 周坚兵 李择桂 刘吉平 《中国蚕业》 2023年第3期9-14,共6页
为探讨农用微生物菌肥在桑树上施用的效果和对家蚕的安全性,筛选适于桑树生长且对家蚕安全的微生物肥料,对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等3种微生物肥料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对桑树种子萌发、桑苗长势、桑树剪伐以及桑树安全... 为探讨农用微生物菌肥在桑树上施用的效果和对家蚕的安全性,筛选适于桑树生长且对家蚕安全的微生物肥料,对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等3种微生物肥料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对桑树种子萌发、桑苗长势、桑树剪伐以及桑树安全性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同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上述3种微生物肥料在桑树上的施用效果,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这3种微生物肥料对提高桑树种子的萌发率、促进桑苗生长发育、增强剪伐桑树复壮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供试微生物肥料均对桑树生长无害,但复合微生物肥料在使用过程中应控制好使用浓度;田间试验中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均能促进桑树生长,桑树产叶量与未施肥比较分别增加8.70%、5.80%和12.86%,以复合微生物肥料作用效果最好;施用3种微生物肥料的桑叶均对家蚕饲养安全或有益,综合家蚕的发育经过、生命力和茧质成绩,3种微生物肥料对家蚕的有益性效果大小依次为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微生物肥料 作用效果 家蚕 安全性
下载PDF
钝化剂对砷镉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烁宇 郭勇军 +2 位作者 李择桂 魏建影 王泽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7期30-33,共4页
近年来砷镉复合污染已经对农田作物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砷、镉的化学行为不同,单一的钝化剂难以实现对砷、镉的同步钝化,而改性钝化剂、复配钝化剂在能提高钝化效率的同时对环境更加友好,目前的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改性生物炭及铁... 近年来砷镉复合污染已经对农田作物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砷、镉的化学行为不同,单一的钝化剂难以实现对砷、镉的同步钝化,而改性钝化剂、复配钝化剂在能提高钝化效率的同时对环境更加友好,目前的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改性生物炭及铁基材料上。本文简单总结了钝化剂的作用机理以及钝化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并对钝化剂在砷镉复合污染土壤的应用上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剂 同步钝化
下载PDF
有机水溶肥对小番茄生长品质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涂旭 郭勇军 +3 位作者 李择桂 周坚兵 魏建影 王泽钿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3年第11期70-72,共3页
有机水溶肥对小番茄生长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二代植宝素对小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二代了植宝素的3个施用量下的小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施用二代植宝素可显著提高小番茄产量,喷施2000倍和1500倍的产量无显著... 有机水溶肥对小番茄生长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二代植宝素对小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二代了植宝素的3个施用量下的小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施用二代植宝素可显著提高小番茄产量,喷施2000倍和1500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喷施1000倍可获得最好的促进效果。与对照组CK相比,T1、T2和T3处理能显著降低小番茄果实的总酸度。T1、T2和T3处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小番茄果实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这些处理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相对于对照组CK,T1、T2和T3的处理方式可以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因此,使用合适的有机水溶肥对小番茄的生长和品质会产生重要影响,而合适的施肥水平和使用方式是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番茄 有机水溶肥 品质
下载PDF
进口高粱在猪鸡上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建影 张百赟 +3 位作者 冯幼 温志坚 王涛 陈保荣 《广东饲料》 2014年第5期39-40,共2页
高粱按其原产地和生态类型可分成中国高粱、美国高梁、澳洲高梁等多种类型.生产上根据其用途不同划分成粒用高粱、糖用高粱、饲用高粱、工艺用高梁、香味高粱等.根据籽粒颜色分为:褐高梁(丹宁含量1%~2%,适口性差)、黄高粱(丹宁... 高粱按其原产地和生态类型可分成中国高粱、美国高梁、澳洲高梁等多种类型.生产上根据其用途不同划分成粒用高粱、糖用高粱、饲用高粱、工艺用高梁、香味高粱等.根据籽粒颜色分为:褐高梁(丹宁含量1%~2%,适口性差)、黄高粱(丹宁含量<0.4%,适口性好)、白高梁(丹宁含量低,子粒小,产量低)和混合高粱等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粱 应用 进口 生态类型 粒用高粱 饲用高粱 籽粒颜色 适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