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治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魏彦春 张克亮 张增祥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9期573-574,共2页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臂丛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老年患者颈胸腰术后精神障碍33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彦春 卫宏图 +1 位作者 贾堂宏 颜廷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896-5897,共2页
术后精神障碍(POP)是一种可逆的、具有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往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1〕。本文拟了解老年颈胸腰术后患者POP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手术老年患者796例... 术后精神障碍(POP)是一种可逆的、具有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往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1〕。本文拟了解老年颈胸腰术后患者POP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手术老年患者796例,术前筛查均无精神疾患及其他重大疾病,未使用可影响精神表现的药物,采用全麻。术后33例并发POP,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60~79岁,平均63.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手术 精神错乱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颜廷振 吕超亮 +2 位作者 魏彦春 牛士贞 孙国庆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后3月收治的L5S1椎间盘突出并获得随访患者86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椎间孔镜组(43例)及开窗组(43例)。所...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后3月收治的L5S1椎间盘突出并获得随访患者86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椎间孔镜组(43例)及开窗组(43例)。所有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椎间孔镜组采用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e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开窗组采用经典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等一般情况,记录手术前后患肢疼痛及腰部疼痛的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并通过MRI观察术后椎旁肌残存率。结果:PEID组及FD组皮肤切口长度分别为(0.7±0.1) cm和(5.0±1.8) cm,出血量分别为(8.0±3.0) ml和(62.0±50.5) ml,住院时间分别为(3.0±1.5) d和(11.0±2.5) d,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1.0±0.5) d和(3.0±0.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1年两组患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及FD组术后24 h腰痛VAS评分分别为2.99±0.32和5.44±1.31,术后1年分别为1.56±0.60和3.05±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肌酸激酶术后24、48 h较PEID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1年,PEID及FD组Macnab优良率分别93%和95%。通过MRI观察,PEID组术后1年椎旁多裂肌残存率明显高于开窗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均安全可靠,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椎旁肌保护、手术切口、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上,椎间孔镜更具优势,更符合微创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摘除术 经皮内窥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开窗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颜廷振 张晶 +1 位作者 魏彦春 卢公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密固达)联合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0~2011年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并行PVP/PKP骨水泥技术治疗的病人,20例获得随访,依据PVP/PKP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分成...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密固达)联合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0~2011年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并行PVP/PKP骨水泥技术治疗的病人,20例获得随访,依据PVP/PKP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所有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进行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及疼痛VAS临床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实验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提高,脊柱骨疼痛症状较对照组得到持续缓解,治疗后1年内无新发骨折。对照组1年期间有脊柱骨性疼痛加重趋势,1例患者术后2月后再次出现新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唑来膦酸用药后主要临床不良反应为类流感样反应,包括发热、面红、周身不适等,短期内可缓解,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性患者骨密度,预防骨量持续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效减轻全身及胸腰部骨性疼痛症状,预防再次骨折发生。应用唑来膦酸给药方便、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可达到全身系统化治疗,可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 后凸术 唑来膦酸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非融合K-Rod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倩 李咸周 +3 位作者 马晓庆 伊广坤 徐仲阳 魏彦春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122-1124,共3页
腰椎是躯体发生退行性病变最早的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表现为下腰椎不稳,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后正中入路从中线部分贴棘突及椎板骨面剥离双侧椎旁肌肉软组织,暴露小关节突至横突[3],是... 腰椎是躯体发生退行性病变最早的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表现为下腰椎不稳,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后正中入路从中线部分贴棘突及椎板骨面剥离双侧椎旁肌肉软组织,暴露小关节突至横突[3],是一直沿用的传统入路.Wiltse入路是利用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无需大范围剥离椎旁肌,可减少多裂肌损伤,保留棘突上肌肉及韧带的附着点.本研究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两种入路行非融合K-Rod内固定术的效果,旨在为类似病例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正中入路 非融合 固定术治疗 Rod 保留棘突 手术入路 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地方氟骨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3
6
作者 颜廷振 张晶 +1 位作者 魏彦春 贾玉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303-330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地方氟骨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方法治疗9例确诊的氟骨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前及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 目的探讨后路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地方氟骨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方法治疗9例确诊的氟骨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前及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术中缝合漏口、局部加压等处理痊愈,所有患者未发生脊髓损伤、切口感染、C5神经根麻痹、严重颈椎轴性症状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8例患者术后ASIA残损分级有不同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地方氟骨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后路全椎板切除、椎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达到有效脊髓减压治疗的目的,并可更好地保持椎板切除术后颈椎稳定性及生理曲度,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骨症 颈椎管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板切除 植骨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对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椎间孔内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牛士贞 杨述华 +3 位作者 邢宝华 陆继收 李咸州 魏彦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65-66,共2页
目的观察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对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椎间孔内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20例,术前及术后7 d均行CT检查,测量脊柱旁矢状位重建后椎间孔上下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及椎... 目的观察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对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椎间孔内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20例,术前及术后7 d均行CT检查,测量脊柱旁矢状位重建后椎间孔上下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及椎间孔面积。结果术前椎间孔上下径为(23.80±2.27)mm,上前后径为(11.63±1.61)mm,下前后径为(11.67±1.35)mm,横截面积为(63.15±4.34)mm2;术后分别为(22.50±1.76)、(12.95±1.34)(、11.84±1.12)mm及(57.43±3.54)mm2。手术前后上下径、上前后径比较,P均<0.05。结论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可使患者椎间孔上下径缩小、上前后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陈旧性骨折 截骨矫形术 椎间孔
下载PDF
外科长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骨折/脱位 被引量:7
8
作者 颜廷振 魏彦春 伊广坤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USS系统长节段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我科收治17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临床症状结合外伤史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9例患者合并不同程...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USS系统长节段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我科收治17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临床症状结合外伤史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9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采用一期后路USS钉棒系统长节段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方法治疗,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恢复及临床骨愈合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为160-250 min,术中失血量300-700 mL。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未发生伤口感染,并发肺炎2例,8例神经损伤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骨折部位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脊柱序列稳定,随访期内未发生钉棒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USS钉棒系统长节段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方式可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固定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并可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神经损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折脱位 长节段固定 植骨融合
下载PDF
伸直外展位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2
9
作者 邢宝华 陆继收 +2 位作者 魏彦春 牛士贞 刘艳春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降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发生率的外固定方法。方法对30例伸直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采用伸直外展位石膏夹板固定。将伸直尺偏型骨折矫正为骨折断端轻度屈曲桡偏嵌插状,伸直桡偏型,采用矫枉伸直过正,矫枉桡偏留有余地。... 目的探讨降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发生率的外固定方法。方法对30例伸直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采用伸直外展位石膏夹板固定。将伸直尺偏型骨折矫正为骨折断端轻度屈曲桡偏嵌插状,伸直桡偏型,采用矫枉伸直过正,矫枉桡偏留有余地。结果其中25例获随访,时间0.5-8a,平均5.8a。测量肘关节无肘内翻,关节功能良好。结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只要复位时使骨折断端保持轻度屈曲桡偏嵌插状,术后用伸直外展位石膏夹板固定,保持骨折断端桡侧嵌插的位置,可明显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外固定
下载PDF
应用拱状叉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胫骨下段骨折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宝华 陆继收 +1 位作者 魏彦春 牛士贞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胫骨下段骨折 内固定治疗 钢板 叉形 成人
下载PDF
病灶清除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11
作者 牛士贞 邢宝华 +1 位作者 陆继收 魏彦春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7例腰椎间隙感染患者手术治疗,总结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体温下降时间、ESR、细菌培养、抗菌素治疗时间等指标。结果随访3月~5a,平均15个月。所有病例无复...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7例腰椎间隙感染患者手术治疗,总结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体温下降时间、ESR、细菌培养、抗菌素治疗时间等指标。结果随访3月~5a,平均15个月。所有病例无复发,术后3周下床活动,ESR术后3周下降至正常,CRP术后2周转阴,住院时间平均46d。结论 手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减压充分、疗效可靠、疗程缩短、能迅速缓解患者痛苦等优点,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隙感染 病灶清除术 随访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
12
作者 王倩 马晓庆 魏彦春 《商情》 2012年第24期210-210,共1页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慢性跟骨骨髓炎病例24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转移的治疗方法.术中给予清除病灶,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消灭死腔,并给予...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慢性跟骨骨髓炎病例24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转移的治疗方法.术中给予清除病灶,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消灭死腔,并给予药物治疗.腓肠神经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改善局部血运。结果随访22人,随访时间11个月~6年。平均3年,19例骨髓炎无复发,皮瓣成活良好.足跟部皮瓣外形良好,耐磨能力尚可,可负重行走,其中13例感觉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转移的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抗生素 骨水泥 腓肠神经皮瓣
下载PDF
广西安监局上半年实现了“四减少、一遏制、一杜绝”的工作目标
13
作者 魏彦春 《安全生产与监督》 2015年第7期54-54,共1页
今年上半年广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呈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纳入考核指标的生产经营性事故470起(不含火灾),死亡368人,受伤357人,直接经济损失3249.58万元,同比分刚下降32.57%、36%、28.6%、35.03%;没有发生重特安全... 今年上半年广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呈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纳入考核指标的生产经营性事故470起(不含火灾),死亡368人,受伤357人,直接经济损失3249.58万元,同比分刚下降32.57%、36%、28.6%、35.03%;没有发生重特安全生产事故,幸刀步实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年切提出的“叫减少、一遏制、一杜绝”的工作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安监局 安全生产形势 安全生产事故 直接经济损失 总体稳定 经营性 自治区
下载PDF
椎间孔镜盘内活检在胸腰椎感染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仲阳 吕超亮 +1 位作者 王倩 魏彦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5152-5155,共4页
目的探索椎间孔镜盘内活检在胸腰椎感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感染患者84例,按照术式的不同,分为微创诊疗组41例及传统方法组43例。微创诊疗组采用椎间孔镜盘内活检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药物灌注治... 目的探索椎间孔镜盘内活检在胸腰椎感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感染患者84例,按照术式的不同,分为微创诊疗组41例及传统方法组43例。微创诊疗组采用椎间孔镜盘内活检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药物灌注治疗,传统方法组采用传统的经皮穿刺、开放手术。观察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诊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发现微创诊疗组的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及椎间隙狭窄也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诊疗组对术式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5.12%,显著优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盘内活检治疗胸腰椎感染疾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改善疼痛及下地快速的优势,且能有效避免术后椎体塌陷、椎间隙狭窄及后凸畸形等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活组织检查 感染 胸椎 腰椎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应用胶原蛋白海绵减少引流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卫宏图 田防震 +2 位作者 魏彦春 邢宝华 郭丽燕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26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海绵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减少引流量的作用。方法因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管扩大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1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改进组和对照组。改进组96例患者术后硬膜后放置胶原蛋白海绵;对照组90例患者...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海绵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减少引流量的作用。方法因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管扩大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1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改进组和对照组。改进组96例患者术后硬膜后放置胶原蛋白海绵;对照组90例患者术后使用传统止血方法止血,未放置胶原蛋白海绵。术后均放置引流管。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12、24h引流量,术前与术后48h血常规的变化,术中及术后48h输血量及输血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改进组术后1、12、24h引流量均明显减少[分别为(106.11±20.02)ml比(127.02±25.09)ml、(236.12±34.06)ml比(327.31±51.21)ml、(355.16±49.03)ml比(506.36±85.29)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输血量为(176.27±21.37)ml,输血率为10.42%(10/96),均较对照组[(445.94±24.56)ml、32.22%(29/90)]显著减少(P〈0.05)。改进组术后48h红细胞计数为(2.96±0.45)×10^12/L、血红蛋白为(106.75±7.30)g/L,均高于对照组[(2.35±0.57)×10^12/L、(90.45±5.10)g/L](P〈0.05)。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应用能快速、有效、持久地止血及减少脑脊液渗漏,是减少术后引流量的有效、经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胶原蛋白海绵 引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