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夏雯雯 魏志新 +4 位作者 郑诗琼 董晓语 邢俊俏 徐成 龚业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8期57-63,共7页
研究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利用环磷酰胺构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测定EGCG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脾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免疫细胞核转录因子PAX5、GATA3表达水平及NFκB、AKT、MAPK信号通路关键... 研究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利用环磷酰胺构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测定EGCG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脾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免疫细胞核转录因子PAX5、GATA3表达水平及NFκB、AKT、MAPK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EGCG干预后的小鼠脾脏指数(1.95 g/kg)、胸腺指数(0.73 g/kg)与模型组(1.43,0.47 g/kg)相比均显著上升(P<0.05),EGCG可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质量/指数;切片结果显示,EGCG能够缓解免疫低下小鼠脾脏的损伤;部分恢复了B细胞中PAX5和T细胞中GATA3 mRNA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相比,EGCG组NFκB信号通路蛋白P65、AKT信号通路蛋白AKT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P38的磷酸化水平上调(P<0.05)。综上,EGCG对免疫细胞的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以及修复作用,能够增强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环磷酰胺 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志新 赵博 +1 位作者 沙元革 赵瑞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67-468,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及曹县人民医院1996年6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的1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B超和CT检查能发现囊肿但不能确定类型。浆液...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及曹县人民医院1996年6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的1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B超和CT检查能发现囊肿但不能确定类型。浆液性囊腺瘤7例均行肿瘤局部切除;黏液性囊腺瘤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5例;囊腺癌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体尾加脾切除1例。光镜下浆液性囊腺瘤囊壁由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组成;黏液性囊腺瘤囊壁由高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可见乳头状突起;囊腺癌囊壁细胞核异形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及间质浸润。15例获得B超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1~129个月),除1例行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的老年囊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营养衰竭和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并发糖尿病外,其余患者生存满意,未见肿瘤复发。结论B超和CT是本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加强对本病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是提高诊治率的关键。手术切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囊腺瘤 囊腺癌 病理 临床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志新 沙元革 +1 位作者 赵瑞平 赵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949-951,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7年3月收治的1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B超和CT检查能发现囊肿但不能确定类型。浆液性囊腺瘤7例均行肿瘤局部切除,黏...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7年3月收治的1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B超和CT检查能发现囊肿但不能确定类型。浆液性囊腺瘤7例均行肿瘤局部切除,黏液性囊腺瘤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5例;囊腺癌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体尾加脾切除1例。病理标本多呈多房囊腔,囊腔与胰管不通。15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3(1~129)个月,1例囊腺癌行胰体尾加脾切除的老年患者术后6个月营养不良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生存,经B超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仅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出现糖尿病,疗效满意。结论B超和CT是该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加强对该病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是提高诊治率的关键,手术切除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外科学 囊腺瘤 囊腺癌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注射法大鼠肠粘连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志新 姜红心 +1 位作者 王海霞 庄宝祥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07-408,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肠粘连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1组腹腔注射1%甲醛,实验2组注射0.5%甲醛,实验3组注射0.5%盐酸,实验4组采用Galili法制备大鼠肠粘连动物模型,χ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在腹... 目的探讨大鼠肠粘连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1组腹腔注射1%甲醛,实验2组注射0.5%甲醛,实验3组注射0.5%盐酸,实验4组采用Galili法制备大鼠肠粘连动物模型,χ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在腹腔注射1%甲醛与0.5%盐酸后均100%发生肠粘连,注射0.5%甲醛的大鼠肠粘连的发生率为87.5%,且0.5%盐酸,1%甲醛,0.5%甲醛腹腔注射法与Galili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采用1%甲醛,0.5%盐酸腹腔注射法分别建立了简便易行的大鼠肠粘连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法 大鼠 肠粘连
下载PDF
金黄地鼠肠粘连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
5
作者 魏志新 李峰杰 +1 位作者 周力 姜红心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制备金黄地鼠肠粘连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采用甲醛腹腔注射法及盐酸腹腔注射法制备金黄地鼠肠粘连模型 ,并与Galili法进行统计学比较 (χ2 检验 )。结果 老鼠在腹腔注射 1%甲醛与 0 .5 %盐酸后均 10 0 %发生了肠粘连 ,腹... 目的 探讨制备金黄地鼠肠粘连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采用甲醛腹腔注射法及盐酸腹腔注射法制备金黄地鼠肠粘连模型 ,并与Galili法进行统计学比较 (χ2 检验 )。结果 老鼠在腹腔注射 1%甲醛与 0 .5 %盐酸后均 10 0 %发生了肠粘连 ,腹腔注射 0 .5 %甲醛的老鼠肠粘连的发生率为 87.5 % ,且 0 .5 %盐酸、1%甲醛、0 .5 %甲醛腹腔注射法与Galili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2 5 ,7.5 6 ,1.2 0 ,P >0 .0 5 )。结论  1%甲醛、0 .5 %盐酸腹腔注射法在金黄地鼠肠粘连模型的建立中均是经济、简便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地鼠 肠粘连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高压铁芯串联电抗器烧损故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魏志新 侯建军 王立成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3年第z1期152-154,共3页
分析了高压铁芯串联电抗器烧损的原因,进一步探讨了V-A特性对铁芯串联电抗器的影响,以及电抗率的选取。
关键词 串联电抗器 无功补偿 V-A特性 电抗率
下载PDF
6-羟多巴胺制备的帕金森病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吕娥 付文玉 +2 位作者 庄宝祥 魏志新 李锋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1-544,共4页
目的:研究6-羟多巴胺(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6-OHDA微量注射建立大鼠P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注射侧和正常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突触素(SYN)及纹状体内γ-氨基丁酸(GA-BA)的表达,利用免疫电... 目的:研究6-羟多巴胺(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6-OHDA微量注射建立大鼠P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注射侧和正常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突触素(SYN)及纹状体内γ-氨基丁酸(GA-BA)的表达,利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黑质网状部突触的结构变化。结果:6-OHDA注射侧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数、GA-BA阳性细胞数量、SYN阳性突触的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D值)较正常侧均显著降低。免疫电镜观察SYN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小圆形或扁形突触囊泡质膜面,电子密度高。正常侧可见密集的SYN免疫反应产物,清晰的突触结构,注射侧SYN免疫反应产物很少见,突触结构少见,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结论:6-OHDA制备的PD大鼠神经递质及突触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Γ-氨基丁酸 突触素
下载PDF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癌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式暖 王亚利 +3 位作者 王艳华 吕世军 魏志新 姜红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9期8-9,共2页
目的 :研究 p5 3基因点突变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变异作用及定量分析 ,对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新鲜标本及蜡块 90例。DNA提取分析 ,应用PCR -RFLP和DNA序列分析 ,免疫组化ABC法 ,利用MPV - 2型显微分光光... 目的 :研究 p5 3基因点突变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变异作用及定量分析 ,对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新鲜标本及蜡块 90例。DNA提取分析 ,应用PCR -RFLP和DNA序列分析 ,免疫组化ABC法 ,利用MPV - 2型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分析。结果 p5 3基因在食管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点突变频率较高 ,分别为 6 0 %、2 9.4%。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占全部突变的 73%。p5 3表达强度与生存期有相关性。结论 :p5 3基因点突变在食管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癌基因蛋白p53 点突变 癌前状态 病理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 被引量:6
9
作者 吴金生 董爱萍 +4 位作者 王晓萃 魏志新 刘伟光 栾志敏 祝增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6-59,I0007,I000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及其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运动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大鼠脊髓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向神经细胞分化,经免...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及其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运动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大鼠脊髓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向神经细胞分化,经免疫组化鉴定分化后细胞的性质。制备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局部注射BrdU标记诱导后的神经细胞。细胞移植5周后观察移植细胞在脊髓内存活分布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经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后,发出数个细长突起,并交织成网,诱导后的细胞表达Nestin,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5周后移植的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内聚集并存活,表达MAP-2、NF、GFA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运动功能较移植前有所改善。结论MSCs经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后移植治疗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可使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诱导分化 细胞移植 大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晓萃 李鑫 +2 位作者 付文玉 王玉良 魏志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30-134,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性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Ca2+浓度变化,6只PD大鼠行纹状体内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作为细胞移植组,6只PD大鼠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后4周检测PD大鼠的行为变化,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MSCs经脑匀浆上清诱导后其胞体折光性增强,发出数个细长突起,互相交织成网,有的似轴突。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胞质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将BrdU标记的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治疗4周后,可见细胞散在分布于注射侧脑组织,有少量细胞可迁移到对侧脑组织,PD大鼠的旋转行为得到显著改善。结论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使其旋转行为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帕金森病 细胞移植 骨髓 大鼠
下载PDF
AChE纤维在大鼠海马结构的生后发育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文彩 窦寰宇 +3 位作者 高培福 王尊哲 魏志新 沈馨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9,T007,共6页
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反应结合形态计量学分析 ,对出生后第 1d至第 60 d SD大鼠海马结构中胆碱能纤维和各层宽度的发育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发现 :乙酰胆碱酯酶纤维在海马结构中呈层状分布 ,生后 1~ 7d,各层分布稀疏 ;此后纤维均在生... 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反应结合形态计量学分析 ,对出生后第 1d至第 60 d SD大鼠海马结构中胆碱能纤维和各层宽度的发育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发现 :乙酰胆碱酯酶纤维在海马结构中呈层状分布 ,生后 1~ 7d,各层分布稀疏 ;此后纤维均在生后 7~ 2 1d快速增长 ,始层和辐射层纤维密度于生后 2 1d达到高峰 ,分别为 63 / 0 .0 1mm2和 5 4/ 0 .0 1m m2 ;在稳定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 ;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纤维密度于生后 42 d达到生长高峰 ,分别为 5 2 / 0 .0 1mm2和 10 9/ 0 .0 1m m2 ,此后开始下降。各层宽度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宽 ,且于生后 7d到 2 1d增长最为迅速。结果表明 :胆碱能纤维在海马结构的发育主要是在出生后出现并体现“先过度生长后降低”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E纤维 大鼠 海马结构 生后发育 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纤维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移植治疗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纪萌 刘玉秋 +4 位作者 赵京杰 金成文 李鑫 魏志新 王晓萃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93-97,I0013,共6页
目的:采用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3组:空白组10只(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SCI 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 目的:采用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3组:空白组10只(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SCI 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组大鼠随机抽取8只于细胞移植后1 d、7 d、14 d、21 d、30 d、60 d进行S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技术,并观察大鼠的运动评分恢复程度。结果细胞移植4d后,大鼠饮食和活动开始增加;后肢变化过程如下:损伤后1~4d损伤侧后肢迟缓性瘫痪,拖地行走,损伤对侧后肢由损伤初期的运动减弱逐渐恢复,损伤后5~9 d损伤侧后肢痉挛性瘫痪;10~14 d损伤侧下肢恢复少量活动,损伤对侧后肢恢复至较损伤前稍弱的状态;15~21 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改善,至30 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程度最明显,30 d以后无更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发现损伤处诱导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行为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改善了损伤大鼠运动能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DNF基因 脊髓损伤 电生理
下载PDF
甲状旁腺腺瘤和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13
作者 魏志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腺瘤(PTS)和腺癌(PTC)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6例本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腺瘤15例,腺癌1例。血钙、血清甲状旁腺素(PTH)15例高于正常。B超定位的...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腺瘤(PTS)和腺癌(PTC)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6例本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腺瘤15例,腺癌1例。血钙、血清甲状旁腺素(PTH)15例高于正常。B超定位的特异性为91.7%(11/12),^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的敏感性为100%(8/8)。全部病例均行病变腺体摘除,其中10例行单侧探查,5例行双侧探查,1例PTC行同侧甲状腺叶切除和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发现下旁腺较上旁腺更易受累。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在术后均得到缓解。1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2年,肿瘤无复发。结论慢性骨病和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应为PTA和PTC的疑诊对象,血钙、血清PTH检查是PTA和PTC可靠的定性诊断方法,B超和^99mTc—MIBI相结合可对本病获得准确的定位诊断。本病行手术治疗疗效是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腺瘤/诊断 甲状旁腺腺癌/诊断 甲状腺腺瘤/外科手术 甲状腺腺癌/外科手术
下载PDF
眼睛屈光不正的模拟与矫正实验——薄透镜焦距(光焦度)的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磊 魏志新 +2 位作者 张正厚 隋丽云 郭顺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2期47-50,共4页
介绍了一种较简单的实验方法,在1.5m长的光具座上,仅用三个薄透镜和像屏组成的共轴球面折射系统,巧妙地模拟了眼睛成像的光学原理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减少了实验步骤,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实验精度,从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薄透... 介绍了一种较简单的实验方法,在1.5m长的光具座上,仅用三个薄透镜和像屏组成的共轴球面折射系统,巧妙地模拟了眼睛成像的光学原理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减少了实验步骤,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实验精度,从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薄透镜的焦距(光焦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模拟与矫正 薄透镜 光焦度
下载PDF
VEGF和Angiopoietin家族在早期人胚肝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红心 魏志新 +3 位作者 齐安东 李翠花 王箐 李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Angiopo- ietin-1(Ang-1)、Angiopoietin-2(Ang-2)及其受体在发育第3-5 wk人胚胎肝的表达,以了解早期人胚发育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造血干细胞与肝干细胞之间的...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Angiopo- ietin-1(Ang-1)、Angiopoietin-2(Ang-2)及其受体在发育第3-5 wk人胚胎肝的表达,以了解早期人胚发育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造血干细胞与肝干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用发育3,4,5 wk人胚胎标本各8例(共24例),石蜡切片,连续切片,进行 CD34、VEGFA、VEGFC、fms样酪氨酸激酶-1(FLT-1)、胚胎肝激酶1(Flk-1)、FLT-4、 Ang-1、Ang-2、Tie-2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3 wk时靠近肝芽的间充质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多,而肝芽内未见血管内皮细胞及造血细胞;4 wk时,肝索形成处可见较多正在形成的新生血管增多,肝索间开始出现少量的造血细胞;5 wk时肝索间出现原始的肝血窦结构,血窦内造血细胞的数量较4 wk明显增多. 发育的3-5 wk,部分肝干细胞及血细胞中出现 VEGFA阳性反应,多数肝细胞及内皮细胞中均有VEGFC免疫反应,而造血细胞中无.多数肝干细胞和少数血管内皮细胞呈flt-1和flk-1 阳性,造血细胞呈flt-1、flk-1免疫反应阴性, 而呈flt-4阳性.肝干细胞强表达Ang-2,而造血细胞表达其受体Tie-2,与此同时,内皮细胞表达Ang-1和Ang-2,而不表达其受体Tie-2.结论:来自肝干细胞的VEGFA信号可使内皮细胞分化、增殖并形成血管;来自内皮细胞的VEGFC、Angiopoietin信号对肝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作用;造血细胞分泌的VEGFA 可以通过旁分泌途径调节肝干细胞的发育;造血细胞的发育依赖于肝干细胞产生的 VEGFC和An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 发育 肝脏 VEGF家庭 Angiopoietin家族
下载PDF
蜂胶对小鼠移植瘤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文君 韩连堂 +5 位作者 王春梅 王志萍 魏志新 高建华 邱玉刚 李新伟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6-207,共2页
目的 :探讨蜂胶对小鼠移植瘤 (S180)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蜂胶饲料分组喂养小鼠2月后 ,在其腋下接种肿瘤细胞株 (S180) ,8天后 ,手术取出肿瘤组织称重 ,石蜡切片 ,HE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并在高倍镜下计数肿瘤细... 目的 :探讨蜂胶对小鼠移植瘤 (S180)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蜂胶饲料分组喂养小鼠2月后 ,在其腋下接种肿瘤细胞株 (S180) ,8天后 ,手术取出肿瘤组织称重 ,石蜡切片 ,HE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并在高倍镜下计数肿瘤细胞核分裂像。结果 :蜂胶实验组小鼠移植瘤重量较对照组显著减轻 (P<0 01) ,肿瘤生长抑制率B组为45 7% ,C组为66 0% ,D组为64 4 %。实验组肿瘤组织内核分裂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0 01) ,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细胞呈反应性增生。结论 :适量蜂胶饲养小鼠 ,对其移植瘤细胞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小鼠 移植瘤细胞株 抑制作用 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益精养血方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娥 吕宁宁 +2 位作者 付文玉 魏志新 郭淑睿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0-654,共5页
为了观察益精养血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6-羟多巴胺注入右侧黑质制备的PD模型大鼠,实验分为模型组、实验(益精养血方)组和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生理盐... 为了观察益精养血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6-羟多巴胺注入右侧黑质制备的PD模型大鼠,实验分为模型组、实验(益精养血方)组和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大鼠用益精养血方灌胃,各30d。灌胃结束两周后进行旋转行为学检测,并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黑质神经元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显示:(1)实验组大鼠的旋转圈数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2)实验组损毁侧与健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百分比和网状部TH阳性纤维面积百分比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3)实验组损毁侧黑质神经元caspase-3表达的OD值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Bcl-2的表达与caspase-3相反。以上结果提示益精养血方可使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Bcl-2的表达升高,caspase-3的表达降低,进而明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精养血方 帕金森病 BCL-2 CASPASE-3 大鼠
下载PDF
C/EBP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洁 魏志新 +4 位作者 王宝松 姜栋栋 赵金岭 于树娜 蒋吉英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标本中肝细胞核因子C/EBPα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BPα mRNA和蛋白质在肝癌组织...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标本中肝细胞核因子C/EBPα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BPα mRNA和蛋白质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EBPα mRNA在癌旁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737±0.268)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0.258±0.190),差异有显著性(P<0.05)。C/EBPα 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C/EBPα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100.0%)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38.4%),差异有显著性(P<0.05)。C/EBPα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C/EBPα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下调在肝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Pα基因 肝细胞癌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益精养血方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娥 吕宁宁 +2 位作者 付文玉 魏志新 郭淑睿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研究益精养血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制备的大鼠PD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实验(中药)组和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大鼠益精养血方灌胃,各30 ... 目的:研究益精养血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制备的大鼠PD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实验(中药)组和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大鼠益精养血方灌胃,各30 d。灌胃结束2周后行行为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Bcl- 2、Caspase-3的表达,免疫电镜技术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的旋转圈数比治疗前明显减少;实验组损毁侧与健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显著提高;实验组损毁侧黑质Caspase-3表达的D值比模型组显著降低,而Bcl-2的表达与Caspase-3相反;免疫电镜观察TH免疫反应产物表达于黑质DA能神经元高尔基复合体质膜面及胞质内,电子密度较高,在正常组中多见,实验组较少,而模型组很少见。结论:益精养血方对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精养血方 帕金森病 神经元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农村育龄男女妇幼保健知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莹 唐松源 魏志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243-1244,共2页
关键词 农村 育龄男女 妇幼保健知识 分析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