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存问题分析与完善 被引量:17
1
作者 曾粤兴 魏思婧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2-86,108,共6页
知识产权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法律针对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定罪标准也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此过程中,我国刑罚制度的严厉度却在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产生的概率依然较高,知识产权刑法犯罪的严重性不断... 知识产权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法律针对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定罪标准也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此过程中,我国刑罚制度的严厉度却在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产生的概率依然较高,知识产权刑法犯罪的严重性不断加重。这一变化现象表明,随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日渐多样化,仅仅依靠刑罚手段难以对其进行严厉打击和规制;相反,要想进一步完善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刑罚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应逐步协调和统一当前我国民法与刑法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结果,从而优化知识产权犯罪刑法结构,确保刑法对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法律打击的"高压化"和"常态化"。在此基础上,完善现阶段我国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刑法保护 知识产权侵权
下载PDF
法益研究对我国环境犯罪现状的启示
2
作者 魏思婧 蔡鑫韵 李东伟 《价值工程》 2017年第2期243-246,共4页
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犯罪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侵犯的法益具有较为特殊的属性。本文从环境犯罪法益的概述出发,重点研究了法益的概念,以及从刑事政策机能、违法性评价机能和解释论机能等方面研究了法益的机能,进... 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犯罪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侵犯的法益具有较为特殊的属性。本文从环境犯罪法益的概述出发,重点研究了法益的概念,以及从刑事政策机能、违法性评价机能和解释论机能等方面研究了法益的机能,进而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环境犯罪的主客体,认为环境犯罪的客体是对于环境犯罪性质的一种综合的反应,也是对于环境犯罪侵害对象的一种保护,环境犯罪的主体是自然人和单位(也就是法人)。由于大多数的环境犯罪都是在经营单位出现的,因此合理有效地对环境犯罪的实施主体进行界定意义重大。从公共安全说、多重客体说、环境权说、生态安全说、环境保护制度说和环境社会关系说等出发,研究了相关的环境犯罪法益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环境犯罪法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犯罪法益的内涵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犯罪 法益 环境权
下载PDF
环境犯罪该如何认定,怎么处罚
3
作者 魏思婧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154-155,共2页
目前,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犯罪不断增加,环境犯罪立法、刑法保护等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以环境犯罪定义、构成特征作为切入点,提出有效的刑事立法完善措施,旨在为环境犯罪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环境犯罪 刑法 构成特征
下载PDF
新刑事再审对传统刑事再审制度的启示
4
作者 蔡鑫韵 魏思婧 李东伟 《价值工程》 2017年第3期233-236,共4页
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离不开刑事再审制度。而"以审判为中心"理念下的新刑事再审是对现实中如钱仁风案与陈满案的刑事再审引发地思考,追本溯源,是源于对传统刑事再审的思考:审判监督理念的不科学、启动刑事再审主体的不完善、... 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离不开刑事再审制度。而"以审判为中心"理念下的新刑事再审是对现实中如钱仁风案与陈满案的刑事再审引发地思考,追本溯源,是源于对传统刑事再审的思考:审判监督理念的不科学、启动刑事再审主体的不完善、检察机关无再审抗诉资格以及重新审判方式的不公开四个方面。因此,我国的刑事再审制度亟待以审判为中心,借鉴大陆法系的刑事再审制度,从树立新的审判监督理念、重构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资格、赋予检察机关的抗诉资格以及完善刑事案件审判方式四方面探讨我国重构刑事再审制度的方法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为中心 传统刑事再审 公众参与 启示
下载PDF
构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赋权-认同-合作”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曾粤兴 魏思婧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9-176,共8页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作为对"政府直控型"治理模式的改进和创新进入到学界视野。然而,现有研究多是对其从社会结构层面进行的探讨,缺乏从公众个体心理层面的深入研究,而后者才是决定公众行为的根本性因素。本研究引入计划行为理论...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作为对"政府直控型"治理模式的改进和创新进入到学界视野。然而,现有研究多是对其从社会结构层面进行的探讨,缺乏从公众个体心理层面的深入研究,而后者才是决定公众行为的根本性因素。本研究引入计划行为理论,从影响行为意向的三个关键因素"态度""社会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入手分析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可行性和困境,并且构建了"赋权—认同—合作"的参与机制,以从根本上提高公众的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计划行为理论 公众参与 社会心理因素
原文传递
从重大事故污染环境的刑事责任看污染环境罪的完善 被引量:1
6
作者 曾粤兴 魏思婧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6-67,共2页
实践中,重大事故特别是涉及危化品的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并且将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人居环境造成持续的、不可逆的危害。但是,现行立法关于重大事故的刑事责任追究中,较少提及环境责任的承担。笔者拟从刑事责任层面对... 实践中,重大事故特别是涉及危化品的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并且将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人居环境造成持续的、不可逆的危害。但是,现行立法关于重大事故的刑事责任追究中,较少提及环境责任的承担。笔者拟从刑事责任层面对重大事故环境责任承担进行分析,为环境保护刑事立法的推进提出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追究 重大事故 污染环境 刑事立法 经济损失 人居环境 生态环境 周边地区
原文传递
欧美国家用户个人信息被遗忘权的法理逻辑差异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思婧 毛宁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2,共6页
[目的/意义]个人信息被遗忘权作为一种新型私权,是平衡言论自由和隐私自主的重要途径,其在欧美国家的立法进程中均有重要体现。[方法/过程]从欧盟与美国对“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法理逻辑和立法进程的历史考察入手,探讨欧盟与美国“个人... [目的/意义]个人信息被遗忘权作为一种新型私权,是平衡言论自由和隐私自主的重要途径,其在欧美国家的立法进程中均有重要体现。[方法/过程]从欧盟与美国对“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法理逻辑和立法进程的历史考察入手,探讨欧盟与美国“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法理逻辑差异的缘由,并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被遗忘权”的法理逻辑再定位进行考量,以法律逻辑再定位为切入点,对被遗忘权的权利空间布局进行细分,以应对数字时代的新挑战。[结果/结论]信息控制者在收集和处理公民个人信息过程中必须履行审慎义务,构建个人信息利用中的主动保护模式,不断与国际个人信息保护趋势接轨,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被遗忘权 隐私权 言论自由 平衡
原文传递
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8
作者 曾粤兴 魏思婧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3期114-115,共2页
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存问题分析(一)保护范围过窄从部门法与刑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立法实践的差异中可以看出,为了构建完整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法律体系,对不同法律之间的规定进行统一,促进刑法与具有刑法保护规定条款的相关法律法... 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存问题分析(一)保护范围过窄从部门法与刑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立法实践的差异中可以看出,为了构建完整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法律体系,对不同法律之间的规定进行统一,促进刑法与具有刑法保护规定条款的相关法律法规之间实现良好衔接,已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刑事保护 部门法 立法实践 刑法保护 相关法律法规 范围过窄
原文传递
网络新闻对大学生法律认知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9
作者 魏思婧 《中国报业》 2016年第24期91-92,共2页
网络新闻中涉及到的法律相关知识,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认知产生影响。一方面,加强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负面网络新闻也对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本文从增强校园法律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新闻对大学... 网络新闻中涉及到的法律相关知识,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认知产生影响。一方面,加强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负面网络新闻也对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本文从增强校园法律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新闻对大学生法律认知的影响,并进行相关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负面新闻 法律认知 大学生教育
原文传递
菲律宾打击毒品犯罪运动分析及对我国启示
10
作者 魏思婧 《价值工程》 2016年第30期255-258,共4页
毒品犯罪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毒瘤,治理毒品犯罪是各国政府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毒品犯罪愈加泛滥的当下,如何更好的打击毒品犯罪,惩治犯罪分子各国根据本国不同国... 毒品犯罪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毒瘤,治理毒品犯罪是各国政府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毒品犯罪愈加泛滥的当下,如何更好的打击毒品犯罪,惩治犯罪分子各国根据本国不同国情提出了不同的治理策略。菲律宾新总统上台后,菲律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打击毒品犯罪运动,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引发了讨论和争议。本文以菲律宾打击毒品犯罪运动对我国的启示为视角,探讨我国治理毒品犯罪的方法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毒品犯罪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