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朴花的本草考证、真伪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新兴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魏担 吴清华 +3 位作者 裴瑾 刘钰萍 陈江 任超翔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44,共5页
目的:为厚朴花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厚朴花""化学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挥发油""生物碱""药理活性""临床应用""Flos Magnoliae Officina... 目的:为厚朴花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厚朴花""化学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挥发油""生物碱""药理活性""临床应用""Flos Magnoliae Officinalis""Chemical component""Magnolol""Trichosanthin""Honokiol""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 Officinalis""Polysaccharides of Flos Magnoliae Officinalis""Clinical applica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8年1月——2018年6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ScienceDirect、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另单独查询厚朴花的本草考证及真伪鉴别的文献,检索时间无范围限制。对厚朴花的本草考证、真伪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新兴研究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56篇,其中有效文献44篇。厚朴花来源于药用植物厚朴的花蕾,在历代本草中未著功用,近世始以之入药。对厚朴花的几种混淆品如山玉兰花、深山含笑花、滇缅厚朴花等,可从主要性状特征和粉末显微特征上进行真伪鉴别。目前对厚朴花化学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指标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挥发油成分分析方面。厚朴花挥发油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萜烯类、醇类、酮醚类化合物等。厚朴花中挥发油成分较厚朴酚、和厚朴酚研究更为详细,建议增加挥发油作为厚朴花质量评价标准。对厚朴花药理作用的研究多围绕镇痛、抗菌等方面展开。厚朴花功似厚朴而力缓,临床主要用于脾胃湿阴气滞、胸脘痞闷胀满、纳谷不香等症。目前厚朴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不够深入,尤其两者的关联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厚朴花干粉可制备银纳米片的生物质,为厚朴花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花 鉴别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西红花花芽分化的形态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静 饶桦静 +4 位作者 裴瑾 唐小慧 刘钰萍 魏担 耿福昌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48-2752,共5页
目的:探讨西红花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为阐明其成花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传统石蜡制片技术观察西红花花芽分化的形态发育过程,同时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不同分化时期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 目的:探讨西红花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为阐明其成花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传统石蜡制片技术观察西红花花芽分化的形态发育过程,同时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不同分化时期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西红花花器官分别按照花原基、花被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的顺序进行分化,整个分化过程大概需45 d左右。在花芽分化过程中,淀粉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变化,可溶性糖与蛋白含量先降低后上升,CAT活性持续上升、POD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SOD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动态变化。结论:西红花花芽分化属于向心型发育,高含量的可溶性糖、蛋白以及高活性的CAT、POD、SOD可促进花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花芽分化 形态发育 营养物质含量 酶活性
下载PDF
桃仁油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清华 魏担 +3 位作者 梁颖 裴瑾 陈江 刘薇 《中药与临床》 2018年第5期5-9,共5页
目的:建立桃仁油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了18个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桃仁药材、桃仁油中角鲨烯和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首次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桃仁药材、桃仁油中β-谷甾醇和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桃仁油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了18个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桃仁药材、桃仁油中角鲨烯和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首次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桃仁药材、桃仁油中β-谷甾醇和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结论: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桃仁药材中β-谷甾醇和角鲨烯的含量,方法简便,可作为桃仁质量评价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油 HPLC 质量评价
下载PDF
西红花球茎休眠阶段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钰萍 胡静 +4 位作者 谭谨 魏担 耿福昌 吴清华 裴瑾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4-269,共6页
目的:考查休眠期间西红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为球茎休眠阶段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缩短室内培育时间,相对延长营养繁殖时间,提高西红花球茎繁殖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置于适宜生长环境的西红花球茎进行11周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SO... 目的:考查休眠期间西红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为球茎休眠阶段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缩短室内培育时间,相对延长营养繁殖时间,提高西红花球茎繁殖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置于适宜生长环境的西红花球茎进行11周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SOD、POD、CAT三种抗氧化酶,ABA、GA3、IAA、ZT四种内源激素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三种营养物质,分析了2017、2018年两年相同试验期间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西红花球茎休眠期间(1~8周),POD、SOD、CAT、GA3、IAA、ZT及淀粉指标呈下降趋势,AB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IAA/ABA、GA3/ABA、ZT/ABA比值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周左右明显升高;休眠解除期间(9~11周),POD、SOD、CAT、GA3、IAA、ZT指标呈上升趋势,AB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呈下降趋势,IAA/ABA、GA3/ABA、ZT/ABA比值持续升高。结论:POD主要调控西红花球茎休眠初始阶段,CAT、SOD主要调控休眠解除阶段,IAA/ABA、GA3/ABA及ZT/ABA升高对西红花球茎生长有促进作用,反之则具有抑制作用,5~8周休眠程度减弱,是西红花球茎休眠解除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球茎 休眠 酶活力 内源激素 淀粉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
下载PDF
细胞分裂素对川牛膝幼苗根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晏宇杭 饶桦静 +3 位作者 魏担 吴清华 陈江 裴瑾 《中药与临床》 2021年第3期4-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6-BA对川牛膝幼苗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进一步探究川牛膝"根粗壮、分支少"的品质特征形成机制。方法:以细胞分裂素6-BA培育31 d后的川牛膝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进行形态参数统计和显微结构观察,并对其内源...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6-BA对川牛膝幼苗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进一步探究川牛膝"根粗壮、分支少"的品质特征形成机制。方法:以细胞分裂素6-BA培育31 d后的川牛膝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进行形态参数统计和显微结构观察,并对其内源激素、初级代谢产物采用酶联免疫提取法和植物试剂盒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随着6-BA浓度上升,平均主根长度、平均侧根数均显著减少,而平均主根直径与根木质部面积则明显增加。内源激素(赤霉素GA、玉米素ZT、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则分别在Z-2、Z-6浓度时达到最大值,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初级代谢产物(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6-BA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大,且均在Z-10浓度时达到峰值。相关性分析则显示ZT、ABA与平均主根长度和平均侧根数均呈负相关,初级代谢产物含量和ZT、GA则与平均主根直径呈正相关。结论:高浓度的6-BA通过提高ZT、ABA含量而显著抑制川牛膝幼苗主根长度增加和侧根发育;对主根直径增粗则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体现在川牛膝幼苗根木质部面积增大和ZT、GA以及初级代谢产物含量的增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 细胞分裂素 根生长发育 内源激素 初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厚朴“发汗”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魏担 吴清华 +4 位作者 刘钰萍 唐雪梅 任超翔 陈江 裴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405-5412,共8页
厚朴为常用中药,"发汗"是厚朴药材初加工的关键步骤,也是药材质量上乘的重要体现。为探究厚朴药材"发汗"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及其在整个"发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厚朴&q... 厚朴为常用中药,"发汗"是厚朴药材初加工的关键步骤,也是药材质量上乘的重要体现。为探究厚朴药材"发汗"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及其在整个"发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厚朴"发汗"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13个送试样品共检出334个真菌菌属,674个细菌菌属。"发汗"初期,优势菌属不很明显。"发汗"中期优势真菌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45.01%~71.93%),"发汗"后期以曲霉属Aspergillus(45.83%~95.51%)占绝对优势;细菌在"发汗"中后期优势菌属主要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二者此消彼长,总比例≥56.05%。同时,芽胞杆菌属Bacillus、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薄层菌属Hymenobacter、Jatrophihabitans等亦为优势菌属。首次开展厚朴"发汗"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发现"发汗"后其"气味浓厚,内表面变为棕褐色"这一性状特征的形成可能与曲霉属Aspergillus和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等微生物群落代谢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发汗"过程中微生物对厚朴药材质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发汗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分析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基于叶绿素代谢途径的不同类型厚朴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魏担 晏宇杭 +3 位作者 刘钰萍 吴清华 陈江 裴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826-3836,共11页
厚朴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在其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由于不同种源种子的交换,导致厚朴叶片呈现较多的分化类型。笔者经走访调查发现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分布有厚朴(CH)、凹叶厚朴(DA)、小凹叶厚朴(XA)及柳叶厚朴(LY)4种类型,且不同类型厚朴在生... 厚朴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在其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由于不同种源种子的交换,导致厚朴叶片呈现较多的分化类型。笔者经走访调查发现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分布有厚朴(CH)、凹叶厚朴(DA)、小凹叶厚朴(XA)及柳叶厚朴(LY)4种类型,且不同类型厚朴在生长速率、化学成分、叶形及叶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以川产不同类型的厚朴叶(DA,XA,LY,CH)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绿素含量,采用高通量技术对不同类型的厚朴叶片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使用一种包含TMT标记和LC-MS/MS的整合方法来量化不同类型厚朴叶整个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CH的叶绿素含量最低,DA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检测发现DA中参与叶绿素合成途径的谷氨酰-tRNA还原酶、尿卟啉原脱羧酶(UROD)、氧依赖性原卟啉原-Ⅲ氧化酶(ODCO)、原卟啉原氧化酶(PPO)、镁螯合酶亚基ChlD、原卟啉镁Ⅸ单甲酯[氧化]环化酶(MPPMC)等较CH,XA,LY中均显著上调,与DA在4个类型中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37.56 mg·g^-1 FW)检测结果一致。将参与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的部分限速酶如ODCO,PPO,MPPMC等进行平行反应检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验证,结果表明DA中限速酶的含量均高于其他3个类型。因此,该研究基于不同类型厚朴叶色差异,通过对不同类型厚朴叶片中叶绿素代谢途径进行初步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引起叶色差异的相关基因和蛋白,以期为研究不同类型厚朴在生长发育上的差异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叶绿素代谢 平行反应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GC-MS技术的阳春砂仁煎煮方式的筛选
8
作者 敖慧 叶强 +4 位作者 徐艳文 魏担 豆彩霞 刘红梅 方成鑫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目的 探讨阳春砂仁最佳煎煮时间和火候,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阳春砂仁和不同煎煮时间、不同火候(文火、武火)的阳春砂仁水煎液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各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结果 ... 目的 探讨阳春砂仁最佳煎煮时间和火候,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阳春砂仁和不同煎煮时间、不同火候(文火、武火)的阳春砂仁水煎液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各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结果 阳春砂仁挥发油的文火、武火煎出率呈波浪状变化,文火和武火分别在1,2.5 min之后挥发油煎出率总体呈向下趋势,文火时大部分时间点挥发油煎出率和大部分物质如乙酸龙脑酯煎出量大于武火。结论 阳春砂仁以文火煎煮1~2.5 min为最佳煎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仁 煎煮方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煎煮时间 煎煮火候
原文传递
基于成分变化研究厚朴“发汗”过程中颜色与酶促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兴龙 卢丽洁 +4 位作者 吴清华 魏担 晏宇杭 任超翔 裴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2-1272,共11页
该研究为探索厚朴“发汗”过程中酶促反应对药材颜色的影响,通过Q Exactive测定厚朴“发汗”不同时期的主要代谢产物,对厚朴“发汗”过程中药材颜色指标进行量化,并通过ELISA法测定“发汗”不同时期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 该研究为探索厚朴“发汗”过程中酶促反应对药材颜色的影响,通过Q Exactive测定厚朴“发汗”不同时期的主要代谢产物,对厚朴“发汗”过程中药材颜色指标进行量化,并通过ELISA法测定“发汗”不同时期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酪氨酸酶等酶活性,采用灰度关联法对药材颜色、化学成分和酶活性进行灰度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厚朴药材在不同方法“发汗”过程中代谢物质变化规律相近,其中变化较为明显的初级代谢产物为氨基酸类、核苷酸类和糖类等化合物,次级代谢产物为酚类和苯丙素类等化合物,不同“发汗”方法共同上调化合物包括L-谷氨酸、乙酰精氨酸、次黄嘌呤、黄嘌呤等11种化合物,共同下调化合物包括L-精氨酸、L-天冬氨酸、苯丙氨酸、胞苷等6种化合物。厚朴“发汗”过程中明度值(L^(*))、红绿色值(a^(*))、黄蓝色值(b^(*))持续降低;“发汗”期间PPO与POD的活性变化与药材颜色参数值变化规律一致。主要差异化合物、粉末色度参数与酶活性的灰度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酚类等主要差异代谢物与色度参数L^(*)、a^(*)、b^(*)密切相关;POD与氨基酸类和酚类化合物关联度较高,PPO与酚类化合物关联度较高。结合PPO和POD的特性可知,厚朴“发汗”后颜色变化与PPO和POD主导的酶促褐变密切相关。该研究通过分析厚朴“发汗”过程主要差异代谢产物-颜色参数-酶活性的关联性,揭示厚朴“发汗”物质变化的共性规律,探明厚朴“发汗”前后颜色变化与酶促反应的关系,为研究厚朴“发汗”机制提供一定参考,对保障厚朴药材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发汗” 颜色 代谢产物 酶促反应 灰度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