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种利用micro-CT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
5
1
作者
崔迪
张杨珩
+2 位作者
张婷
魏挺力
闫福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方法结扎小鼠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分离其右侧上颌骨后进行micro-CT扫描。由3名医师分别采用重建法(R法)和改良的断层测量法(T法)进行牙槽...
目的比较两种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方法结扎小鼠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分离其右侧上颌骨后进行micro-CT扫描。由3名医师分别采用重建法(R法)和改良的断层测量法(T法)进行牙槽骨测量,分析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不同测量者采用R法进行测量的标准差(SD)为35.67μm,采用T法的SD为14.2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测量者采用R法测量3次所得结果之间的SD为34.87μm,采用T法的SD为7.8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法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均优于R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吸收
牙周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纯钛超声工作尖与传统超声工作尖对钛表面形态及人牙周膜细胞黏附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挺力
李厚轩
+3 位作者
刘娟
陈畅行
杜志斌
闫福华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417-422,共6页
目的比较经纯钛超声工作尖与传统不锈钢超声工作尖刮治后的钛表面形态变化及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对不同钛片表面的黏附强度。方法将60个实验所用钛片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Ti10组:用纯钛超声工作尖...
目的比较经纯钛超声工作尖与传统不锈钢超声工作尖刮治后的钛表面形态变化及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对不同钛片表面的黏附强度。方法将60个实验所用钛片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Ti10组:用纯钛超声工作尖刮治钛片表面10s;Ti30组:用纯钛超声工作尖刮治钛片表面30s;Cv10组:用传统超声工作尖刮治钛片表面10s;Cv30组:用传统超声工作尖刮治钛片表面30s;C组:钛片表面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刮治后使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各组钛片表面的形态变化,再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测量钛片表面粗糙度;将hPDLCs与处理后的各组钛片共同培养12h后,利用CCK-8法检测处理后钛片有无细胞毒性及hPDLCs的黏附强度。结果 SEM和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显示,经过表面处理后,Ti10组钛片表面粗糙度明显小于Cv10组(P<0.05),但增加处理时间至30s后各组之间的粗糙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处理后的钛片无细胞毒性。处理后钛片的细胞黏附实验表明,hPDLCs对两种材料工作尖处理后的钛表面的黏附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纯钛超声工作尖相比传统超声工作尖,在刮治过程中对钛表面的保护具有一定优势,但对刮治后的细胞黏附的促进,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超声工作尖
传统超声工作尖
人牙周膜细胞
表面粗糙度
黏附强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两种利用micro-CT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
5
1
作者
崔迪
张杨珩
张婷
魏挺力
闫福华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
出处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3-17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982
81371152)
+1 种基金
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苏人才办(2014)27]
江苏特聘医学专家资助项目[苏卫人(2014)49号]
文摘
目的比较两种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方法结扎小鼠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分离其右侧上颌骨后进行micro-CT扫描。由3名医师分别采用重建法(R法)和改良的断层测量法(T法)进行牙槽骨测量,分析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不同测量者采用R法进行测量的标准差(SD)为35.67μm,采用T法的SD为14.2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测量者采用R法测量3次所得结果之间的SD为34.87μm,采用T法的SD为7.8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法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均优于R法。
关键词
牙槽骨吸收
牙周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Keywords
Alveolar bone loss
Periodontiti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分类号
R781.4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332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纯钛超声工作尖与传统超声工作尖对钛表面形态及人牙周膜细胞黏附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挺力
李厚轩
刘娟
陈畅行
杜志斌
闫福华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昆士兰科技大学
出处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417-422,共6页
基金
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领军人才)(CXTDB2017014)
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苏人才办(2014)27号]
江苏特聘医学专家资助项目[苏卫人(2014)49号]
文摘
目的比较经纯钛超声工作尖与传统不锈钢超声工作尖刮治后的钛表面形态变化及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对不同钛片表面的黏附强度。方法将60个实验所用钛片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Ti10组:用纯钛超声工作尖刮治钛片表面10s;Ti30组:用纯钛超声工作尖刮治钛片表面30s;Cv10组:用传统超声工作尖刮治钛片表面10s;Cv30组:用传统超声工作尖刮治钛片表面30s;C组:钛片表面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刮治后使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各组钛片表面的形态变化,再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测量钛片表面粗糙度;将hPDLCs与处理后的各组钛片共同培养12h后,利用CCK-8法检测处理后钛片有无细胞毒性及hPDLCs的黏附强度。结果 SEM和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显示,经过表面处理后,Ti10组钛片表面粗糙度明显小于Cv10组(P<0.05),但增加处理时间至30s后各组之间的粗糙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处理后的钛片无细胞毒性。处理后钛片的细胞黏附实验表明,hPDLCs对两种材料工作尖处理后的钛表面的黏附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纯钛超声工作尖相比传统超声工作尖,在刮治过程中对钛表面的保护具有一定优势,但对刮治后的细胞黏附的促进,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纯钛超声工作尖
传统超声工作尖
人牙周膜细胞
表面粗糙度
黏附强度
Keywords
pure titanium ultrasonic scaler tip
conventional ultrasonic scaler tip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hPDLC
surface roughness
adhesion strength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种利用micro-CT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比较
崔迪
张杨珩
张婷
魏挺力
闫福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纯钛超声工作尖与传统超声工作尖对钛表面形态及人牙周膜细胞黏附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魏挺力
李厚轩
刘娟
陈畅行
杜志斌
闫福华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