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胶质瘤组织GATA4、CTNNB1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周高阳 魏明豪 +3 位作者 刘海啸 周亮 刘蒙蒙 王蕾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2期2219-2222,2227,共5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GATA结合蛋白4(GATA4)、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治疗前脑胶质瘤组织标...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GATA结合蛋白4(GATA4)、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治疗前脑胶质瘤组织标本纳入脑胶质瘤组织组(n=98),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纳入癌旁组织组(n=98)。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GATA4、CTNNB1表达情况;分析GATA4、CTNNB1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脑胶质瘤组织组GATA4、CTNNB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70分、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WHO分级为Ⅲ~Ⅳ期的脑胶质瘤患者GATA4阳性表达率、CTNNB1阳性表达率高于KPS评分≥70分、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无转移、WHO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98例脑胶质瘤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3年,共42例患者存活,总生存率为42.86%(42/98)。KPS≥70分、肿瘤直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WHO分级Ⅰ~Ⅱ级、GATA4阴性、CTNNB1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高于KPS<70分、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WHO分级Ⅲ~Ⅳ级、GATA4阳性、CTNNB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PS评分<70分,WHO分级Ⅲ~Ⅳ级,GATA4阳性,CTNNB1阳性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GGATA4和CTNNB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主要呈阳性表达,二者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有望成为评估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结合蛋白4 钙黏蛋白相关蛋白
下载PDF
α-核突触蛋白转基因小鼠肝组织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研究
2
作者 陈宁 隋云鹏 +2 位作者 苏东宁 魏明豪 孟凡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429-1434,共6页
目的通过对野生型和α-核突触蛋白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内源性代谢性产物的比对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α-核突触蛋白与帕金森的生理病理相关性以及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 目的通过对野生型和α-核突触蛋白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内源性代谢性产物的比对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α-核突触蛋白与帕金森的生理病理相关性以及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UPLC-MS)分别检测WT野生型和α-核突触蛋白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内源性代谢性产物,数据采用mzcloud对小鼠肝组织内源性代谢物质进行鉴定,利用分子式和分子量确定内源性物质,将相应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解析其差异表达代谢物,并构建通路图和互作网络图。结果①在基于LC/MS方法的代谢组分析中,发现野生型小鼠与基因敲除小鼠之间有一定差异,差异代谢物以氨基酸类及磷脂类等为主,包括2-脱氧葡萄糖、1,2,3-丙三羧酸、抗坏血酸、络氨酸、丝氨酸、肌酸、多巴胺、组氨酸、苯乙胺、磷脂酰胆碱、苏氨酸、丙氨酸、胆酸、棕榈酸等。②构建了代谢通路,主要涉及苯丙氨酸、络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甲氨酸代谢,络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并从中发现9个具有标志性的代谢成分。结论通过对两组动物的代谢产物研究发现:络氨酸、丝氨酸、肌酸、多巴胺、组氨酸、苯乙胺、磷脂酰胆碱、苏氨酸、丙氨酸等生物学标志性代谢产物发生显著变化,并涉及数个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转基因 帕金森 代谢组学 标志性代谢产物
下载PDF
miR-3188靶向调控WDR20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
3
作者 张亮 贾栋 +2 位作者 魏明豪 曹屹东 马劼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02-808,共7页
目的探讨miR-3188通过调控靶基因WD40-repeat proteins 20(WDR20)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高恶性胶质瘤细胞U87和LN-18为研究模型,用RT-PCR检测U87和对照组LN-18细胞中miR-3188、WDR20的表达水平;用miR-3188... 目的探讨miR-3188通过调控靶基因WD40-repeat proteins 20(WDR20)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高恶性胶质瘤细胞U87和LN-18为研究模型,用RT-PCR检测U87和对照组LN-18细胞中miR-3188、WDR20的表达水平;用miR-3188 mimic、miR-3188 inhibitor、pc DNA3.1/WDR20、si WDR20或对照miR-NC、NC inhibitor、pc DNA3.1、control siRNA转染U87细胞;MTT法检测U87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U87细胞的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188的靶基因,用Western blot检测WDR20在U8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U87细胞中miR-318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细胞LN-18(P<0.01)。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到miR-3188的靶基因为WDR20。miR-3188 inhibitor转染后,与转染NC inhibitor比较,U87细胞的增殖率和细胞侵袭数上升,WDR20表达下调(P<0.01);miR-3188 mimic转染后,与转染miR-NC比较,U87细胞增殖率上升,细胞侵袭数上升,WDR20表达下调(P<0.01)。pc DNA3.1/WDR20转染时,与转染pc DNA3.1比较,U87细胞的增殖率及细胞侵袭数下降;si WDR20转染时,与转染control siRNA比较,U87细胞的增殖率和细胞侵袭数上升。结论在胶质瘤细胞中miR-3188通过抑制靶基因WDR20的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188 WDR20 胶质瘤 细胞侵袭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患者circ-VCAN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周高阳 周锦鹏 +2 位作者 李玉骞 祝刚 魏明豪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74-577,583,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患者circ-VCAN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胶质瘤患者57例。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2例)和生存组(3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患者circ-VCAN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胶质瘤患者57例。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2例)和生存组(3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胶质瘤样本组织中circ-VCAN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总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方程分析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57例患者中男28例,女29例,年龄23~78岁,平均(50.0±7.8)岁;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28例(49.12%),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29例(50.88%),死亡22例(38.60%)。死亡组术后复发率、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80分比例、HGG比例及circ-VCAN高表达比例高于生存组(72.73%比25.71%,81.82%比37.14%,77.27%比31.43%,72.73%比31.43%)。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irc-VCAN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低于circ-VCAN低表达组(31.43%比6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HR=3.111,95%CI:1.059~9.139,P=0.039)、KPS<80分(HR=3.768,95%CI:1.072~13.246,P=0.039)、HGG分级(HR=5.487,95%CI:1.688~17.835,P=0.005)、circ-VCAN表达越高(HR=4.548,95%CI:1.614~12.811,P=0.004)的胶质瘤患者,其预后越差。结论胶质瘤患者中circ-VCAN呈显著高表达,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缩短,circ-VCAN是胶质瘤患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circ-VCAN 环状RNA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和厚朴酚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抵抗小鼠脓毒症脑损伤 被引量:13
5
作者 魏明豪 曹屹东 +2 位作者 贾栋 陈宁 张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0期1840-1844,共5页
目的:探究和厚朴酚是否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抵抗小鼠脓毒症脑损伤。方法:通过C57BL/6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脑损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以下6组:假手术(Sham)组;和厚朴酚处理(HKL)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盲肠结扎穿孔+和... 目的:探究和厚朴酚是否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抵抗小鼠脓毒症脑损伤。方法:通过C57BL/6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脑损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以下6组:假手术(Sham)组;和厚朴酚处理(HKL)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盲肠结扎穿孔+和厚朴酚处理(CLP+HKL)组;EX527 (SIRT1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盲肠结扎穿孔+和厚朴酚处理(CLP+HKL+EX527)组;EX527预处理+盲肠结扎穿孔(CLP+EX527)组。盲肠结扎穿孔48 h后检测脑组织内水含量、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炎症相关分子IL-1β与TNF-α、SIRT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LP组相比,CLP+HKL组脑组织内SIRT1的表达量及活性、Bcl-2表达量明显增加,而脑组织水含量、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3、IL-1β与TNF-α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 <0.05)。EX527可明显抑制HKL的上述脑保护作用(P <0.05)。结论:和厚朴酚主要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抑制凋亡与炎症,从而缓解脓毒症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脓毒症脑损伤 凋亡 炎症 SIRT1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神经系统疾病负担的预测及APC模型分析
6
作者 周高阳 高立 魏明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神经系统疾病负担现状,分析中国1990-2019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探讨年龄、时期、队列3个因素对神经系统疾病负担的影响。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GBD 2019),对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神经系统疾病负担进... 目的了解中国神经系统疾病负担现状,分析中国1990-2019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探讨年龄、时期、队列3个因素对神经系统疾病负担的影响。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GBD 2019),对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神经系统疾病负担进行描述,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神经系统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利用内生因子估(IE)算法和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对中国与全球神经系统疾病伤残调整损失寿命年率(DALY)进行拟合,进一步分析神经系统疾病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运用R语言软件建立ARIMA模型预测2020-2024年中国与全球神经系统疾病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结果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神经系统疾病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1097.64/10万、1264.17/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076.59/10万、1253.56/10万,中国下降幅度(1.92%)较全球(0.84%)大,且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C模型显示,中国与全球的神经系统疾病负担的年龄效应呈现“J”型分布,50岁之后神经系统疾病负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疾病负担随时期效应增加而增大,但随队列效应增加而减小,即晚出生队列的神经系统疾病负担风险小于较早出生队列。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中国与全球神经系统疾病的标化DALY率在2020—2024年大致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神经系统疾病的筛查及防治工作,重点关注老年人群的防治,减少吸烟、改善不合理膳食习惯等行为是防控神经系统疾病的优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负担 神经系统疾病 趋势分析 Joinpoint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ARIMA模型
下载PDF
α-核突触蛋白基因突变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
7
作者 陈宁 隋云鹏 +3 位作者 张亮 曹屹东 贾栋 魏明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1期4011-4016,4025,共7页
目的:明确α-核突触蛋白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检测野生型小鼠和基因突变型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性产物,通过mzcloud法对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质进行鉴定,将相应数据进行主... 目的:明确α-核突触蛋白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检测野生型小鼠和基因突变型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性产物,通过mzcloud法对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质进行鉴定,将相应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分析其相关差异表达代谢物,并构建通路图和互作网络图。结果:(1)基于LC/MS法的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代谢物以氨基酸类及磷脂类等为主,包括β-丙氨酰-L-组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亮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磷脂酰胆碱等;(2)构建的代谢通路主要涉及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等,从中发现18个具有标志性的代谢成分。结论:α-核突触蛋白基因突变后,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发生了变化,涉及β-丙氨酰-L-组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亮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磷脂酰胆碱等的生物学标志性代谢产物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基因突变 帕金森 代谢组学 标志性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