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康复疗法及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观察 被引量:44
1
作者 魏智钧 李华 +1 位作者 欧阳颀 李自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39-741,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对57例2002年7月—2006年7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程度吞咽障碍(综合康复组)实施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评价吞咽功能,并与58例未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对照组)进...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对57例2002年7月—2006年7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程度吞咽障碍(综合康复组)实施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评价吞咽功能,并与58例未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综合康复组的总有效率为87.7%;对照组为65.5%。两组相比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7.888,P<0.01)。结论: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吞咽障碍 功能性电刺激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魏智钧 欧阳颀 +6 位作者 王丹 李华 张艳成 侯艳丽 周巍 李雪 李自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763-2765,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序贯法和单用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先口服泛昔洛韦,接受刺络放血并紫外线照射,然后再接受脉冲超声波治疗,对照组口服药物泛昔洛韦。... 目的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序贯法和单用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先口服泛昔洛韦,接受刺络放血并紫外线照射,然后再接受脉冲超声波治疗,对照组口服药物泛昔洛韦。试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睡眠、皮损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15例、进步9例、无效2例,观察组治愈23例、显效14例、进步2例、无效1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2,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皮损、睡眠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患者口服泛昔洛韦后感轻度头晕、恶心、腹胀、便秘等症状,次日症状缓解。观察组2例患者行超声治疗时发生了局部水肿。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中西医结合序贯法治疗带状疱疹在疼痛、皮损和睡眠方法的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带状 序贯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魏智钧 李雪 +4 位作者 李华 欧阳颀 候艳丽 张秋芬 李自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脑卒中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7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配合膝关节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进行选择性股内侧肌训... 目的观察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脑卒中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7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配合膝关节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进行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均持续8周。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膝过伸改善情况、Fugl-meyer(FMA)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和步长的测量结果。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膝过伸3例,对照组膝过伸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P<0.05)。治疗前两组下肢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其步行速度。股内侧肌肌力下降可能是膝关节动态稳定性异常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膝过伸 股内侧肌
下载PDF
夹脊针联合脉冲超声波和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被引量:10
4
作者 魏智钧 欧阳颀 +4 位作者 王丹 侯艳丽 周巍 李雪 李自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4期3010-3012,3014,共4页
目的评价夹脊针联合脉冲超声波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接受夹脊针联合脉冲超声波和TNES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双氯酸芬酸钠和... 目的评价夹脊针联合脉冲超声波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接受夹脊针联合脉冲超声波和TNES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双氯酸芬酸钠和复合维生素B。治疗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积分评估疼痛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观察组痊愈率为51%,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26%和6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的简化McGil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均<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夹脊针联合脉冲超声波和TENS治疗PHN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夹脊穴 脉冲超声波 经皮神经电刺激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针刺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股内侧斜肌和股外侧肌肌电比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魏智钧 欧阳颀 +3 位作者 侯艳丽 李雪 李华 李自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30期3314-331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的直接效应,以及对股内侧斜肌和股外侧肌肌电比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针刺治疗25例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阶梯任务实验,利用表面肌电仪对股内侧斜肌和股外侧... 目的观察针刺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的直接效应,以及对股内侧斜肌和股外侧肌肌电比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针刺治疗25例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阶梯任务实验,利用表面肌电仪对股内侧斜肌和股外侧肌的神经肌肉电活动进行评定,同时对膝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P<0.01),向心性收缩与离心性收缩时股内侧斜肌和股外侧肌的神经肌电比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针灸可以明显减轻疼痛,改变股内斜、外侧肌的募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肌电图分析 股内侧斜肌 股外侧肌
下载PDF
130dB次声对大鼠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及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魏智钧 李玲 +7 位作者 陈景藻 王斌 饶志仁 刘静 李薇 贾克勇 邱建勇 刘慧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 :探讨 130dB次声作用对大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及乙酰胆碱转移酶 (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接受频率为 16Hz和 8Hz,130dB次声 ,2h·d-1,分别作用 7,14及 2 1d后 ,采用神经化学解剖学方法... 目的 :探讨 130dB次声作用对大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及乙酰胆碱转移酶 (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接受频率为 16Hz和 8Hz,130dB次声 ,2h·d-1,分别作用 7,14及 2 1d后 ,采用神经化学解剖学方法观察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结果 :次声作用后 ,大鼠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 ,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随时间增加数目减少 .16Hz组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计数较 8Hz组数目显著减少 (P <0 0 1) .结论 :次声作用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0dB次声 大鼠 纹状体 阳性神经元 CHAT 免疫阳性神经元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低声压级次声用于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魏智钧 欧阳颀 +1 位作者 李华 侯艳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910,共4页
目的:观察低声压级次声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次声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关节松动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低声压级次声治... 目的:观察低声压级次声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次声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关节松动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低声压级次声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肘关节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次声组治疗组与对照组Mayo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Х^2=4.212,P< 0.05).治疗后,两组Mayo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声压级次声能明显提高肘关节运动功能,改善肘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对肢体功能恢复很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功能障碍 次声 关节松动术
下载PDF
经筋手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肩痛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智钧 欧阳颀 +2 位作者 李雪 李华 张秋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经筋手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0例同时对偏瘫疼痛肩关节进行经筋手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治愈率为... 目的观察经筋手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0例同时对偏瘫疼痛肩关节进行经筋手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68%,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的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改善(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经筋手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肩痛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肩痛 经筋手法 运动疗法
下载PDF
祛风化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魏智钧 欧阳颀 +3 位作者 吴清明 王丹 李华 李自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25期3131-3133,3135,共4页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假针刺组(A组)39例、祛风化痰针刺组(B组)40例、祛风化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组(C组)39例,同时均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对3组...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假针刺组(A组)39例、祛风化痰针刺组(B组)40例、祛风化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组(C组)39例,同时均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对3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评估。结果 B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2%和78%,均明显优于A组的8%和38%,低于C组的56%和95%。结论祛风化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疗效较单纯祛风化痰针法疗效显著,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假性球麻痹 祛风 化痰 针刺疗法
下载PDF
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智钧 欧阳颀 +2 位作者 李华 侯艳丽 张秋芬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7期782-785,共4页
目的观察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HSP)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同时对HSP肩关节进行体外液电式冲击波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0.0%(21/35)... 目的观察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HSP)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同时对HSP肩关节进行体外液电式冲击波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0.0%(21/35),总有效率为91.4%(33/35),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4.3%(12/35),总有效率为71.4%(2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分别为(5.91±1.70)分vs(3.49±1.99)分、(5.80±1.47)分vs(4.69±1.67)分vs(24.86±9.08)分vs(46.47±9.91)分、(26.91±9.70)分vs(31.09±10.07)分,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HSP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高能量冲击波 运动疗法
下载PDF
关节松动术联合冰敷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魏智钧 李华 +4 位作者 李雪 欧阳颀 张艳成 忻菲菲 李自立 《中国康复》 2011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及冰敷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冻结肩患者65例,随机分为综合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关节松动术,包括盂肱关节分离牵引,长轴牵引,肩前屈、内旋、后伸外旋和外展等活动。综合组关节松动术后即给...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及冰敷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冻结肩患者65例,随机分为综合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关节松动术,包括盂肱关节分离牵引,长轴牵引,肩前屈、内旋、后伸外旋和外展等活动。综合组关节松动术后即给予局部冰疗20~30min。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法(C-M评分)对肩关节疼痛程度和活动范围评定。结果:经过15d的治疗,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M评分明显提高,综合组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1);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冰敷治疗冻结肩可显著提高治愈率,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关节松动术 冰敷
下载PDF
祛风化痰针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智钧 欧阳颀 +3 位作者 吴清明 王丹 李华 李自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3-525,共3页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针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祛风化痰针法联合经颅磁刺激(观察组37例),两组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所用方法和药物两...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针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祛风化痰针法联合经颅磁刺激(观察组37例),两组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所用方法和药物两组一致。观察组给予祛风化痰针刺法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1个月后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化痰针法联合经颅磁刺激对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球麻痹 经颅磁刺激 祛风 化痰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长时间次声作用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智钧 李玲 +4 位作者 陈景藻 李薇 袁华 李学荣 刘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0期1844-1845,T00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长时间次声作用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隔内侧核(MS)和斜角带核(DB)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次声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16Hz,130dB次声作用SD大鼠2h/d,共42d,避暗回避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透射电镜观... 目的:通过观察长时间次声作用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隔内侧核(MS)和斜角带核(DB)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次声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16Hz,130dB次声作用SD大鼠2h/d,共42d,避暗回避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大脑MS和DB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避暗回避实验错误次数明显增多,(2.9±1.9)次,对照组(0.8±0.8)次,潜伏期明显缩短,(153±22)s,对照组(290±15)s(t=3.61,P<0.01)。受损神经元的线粒体损伤,核糖体、糖原减少,溶酶体、脂褐素增多。结论:长时间次声作用可使隔-海马胆碱能通路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并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间次声作用 大鼠 学习记忆功能 隔内侧核 斜角带核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针刺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智钧 张金葆 +3 位作者 欧阳颀 李雪 李华 侯艳丽 《河北中医》 2016年第8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45例PFP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予家庭常规训练,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周。2组治疗前后进行台阶任务试验,利用表面肌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45例PFP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予家庭常规训练,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周。2组治疗前后进行台阶任务试验,利用表面肌电仪对股内侧斜肌(VMO)和股外侧肌(VL)的神经肌肉电比率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膝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上、下台阶VMO/VL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上、下台阶VMO/VL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缓解PFPS患者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中频电治疗癔症性瘫痪导致深Ⅱ度电烧伤1例分析
15
作者 魏智钧 欧阳颀 +1 位作者 李华 李自立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麻痹/治疗 癔症/治疗 电刺激疗法/副作用 烧伤 电/病因学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人类
下载PDF
地奥司明、50%硫酸镁溶液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水肿与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崔伟 王丹 +2 位作者 魏智钧 陈纲 于波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50%硫酸镁溶液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水肿与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2014年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102例接受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地...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50%硫酸镁溶液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水肿与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2014年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102例接受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地奥司明、50%硫酸镁溶液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地奥司明、50%硫酸镁溶液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后第2、4、6 d手术创面水肿与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4日和第6日创面水肿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水肿与疼痛缓解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50%硫酸镁溶液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可有效减轻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水肿与疼痛情况,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照射治疗 混合痔 地奥司明 50%硫酸镁溶液
下载PDF
分期动静针刺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欧阳颀 魏智钧 +4 位作者 张春梅 周巍 王丹 李华 张立夫 《针灸临床杂志》 2009年第10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期动静针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加强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均常规接受药物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组同时采用分期动静针刺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 目的:探讨分期动静针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加强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均常规接受药物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组同时采用分期动静针刺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修订的巴氏指数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和显著进步的占77.03%,对照组61.33%,两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MA和MBI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但治疗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分期动静针刺可明显促进脑卒中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分期动静针刺 早期康复
下载PDF
红外热像技术在不典型带状疱疹早期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欧阳颀 魏智钧 李自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5期542-544,共3页
典型带状疱疹根据簇集性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及伴有神经痛等特点,易于诊断。但不典型带状疱疹仅以局部神经痛为首发症状而易被误诊误治。同时,如何早期对不典型带状疱疹实施疗效确切的刺血疗法仍感棘手。鉴于红外热像技术可检测皮... 典型带状疱疹根据簇集性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及伴有神经痛等特点,易于诊断。但不典型带状疱疹仅以局部神经痛为首发症状而易被误诊误治。同时,如何早期对不典型带状疱疹实施疗效确切的刺血疗法仍感棘手。鉴于红外热像技术可检测皮肤和皮下组织病变,而带状疱疹患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皮肤、皮下组织和皮神经炎性改变,因此红外热像技术早期检测皮肤、皮神经的热像图改变可能为不典型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和刺血治疗架起一座联通"桥梁",提供功能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早期诊断 红外热像技术 刺血疗法
下载PDF
分期动静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春梅 欧阳颀 +1 位作者 魏智钧 周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36-337,共2页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动静针刺 分期治疗
下载PDF
骨筋膜室综合征致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跃宏 欧阳颀 +2 位作者 郝玉洁 刘燕 魏智钧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992-993,F003,共3页
背景:目前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的诊断、治疗以及骨骼肌病理变化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探讨和介绍腰骶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致慢性腰痛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骨骼肌的病理变化。设计:非随机、自身对照、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 背景:目前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的诊断、治疗以及骨骼肌病理变化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探讨和介绍腰骶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致慢性腰痛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骨骼肌的病理变化。设计:非随机、自身对照、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院收治的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18~66岁,平均42.3岁,慢性腰痛时间2~42年,平均27年。方法:采用微创方法行腰骶部竖脊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术后进行腰、腹肌功能锻炼并进行疗效评价。选择平L3棘突竖脊肌外侧缘微进针点,用自行设计的带有侧孔及微压力感受装置的测压针,直接刺入竖脊肌内,分别测量竖脊肌内的静息压、运动中压和运动后6min以内的压力改变。主要观察指标:下腰痛症状,步行能力,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度,超声多普勒腰骶部血流的改变及腰骶部骨筋膜室内压在静息、运动中、运动后的改变。结果:术后下腰痛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步行能力明显增加,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度较术前分别增加(15±0.5)°和(7±0.7)°。术前腰骶部骨筋膜室内压在静息、运动中和运动后6min以内分别为(1.4±0.1),(24.9±1.5)和(1.8±0.2)kPa,术后分别为(0.9±0.1),(21.6±1.6)和(0.9±0.1)kPa(t值分别为2.04,2.32,3.21,P<0.05或0.01)。竖脊肌病理改变为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慢性腰痛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病理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