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花后碳氮积累与转运特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雅薇 蒲玮 +3 位作者 赵波 魏桂 孔凡磊 袁继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5-928,共14页
为了探明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碳、氮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对氮肥响应的差异,以期为品种高效施氮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耐低氮品种‘正红311’(Zhenghong311,ZH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Xianyu 508, XY508)为材料... 为了探明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碳、氮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对氮肥响应的差异,以期为品种高效施氮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耐低氮品种‘正红311’(Zhenghong311,ZH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Xianyu 508, XY508)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用量(0、150、300和450 kg hm–2),于2017—2019年研究氮肥水平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物质,包括干物质、全氮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氮不足时,玉米通过增加花前贮存碳、氮物质对籽粒的转运以保证产量。增施氮肥能够提高玉米花后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生产及其对籽粒质量的贡献率。与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相比,在低氮条件下,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在花前、花后均保持较高的植株干物质、NSC和氮素量,花后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质量的贡献率更高,从而拥有更高的籽粒产量;品种间花前物质转运率及其对籽粒质量的贡献率差异不大。面对低氮胁迫,正红311既保证了花前贮存物质充分向籽粒运输,同时维持着较高的同化物积累能力来影响其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氮性 玉米 干物质 氮素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玉米CMS-C同质异核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卓凡 黄玲 +3 位作者 刘永明 张鹏 魏桂 曹墨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2-414,共13页
玉米是最早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的作物之一,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CMS-C)在杂交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育性恢复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应用价值。然而,玉米CMS-C的育性恢复机理复杂,且至今仍... 玉米是最早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的作物之一,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CMS-C)在杂交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育性恢复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应用价值。然而,玉米CMS-C的育性恢复机理复杂,且至今仍不明确。为进一步探究玉米CMS-C育性恢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玉米CMS-C同质异核不育系C48-2、C黄早四和C478为母本,分别与测验系18白、自330、5022以及恢复系A619组配杂交获得F1。其中育性恢复F1通过自交获得F2,并以育性恢复F1为父本分别给育性保持F1授粉,组配双交群体,共获得4个F2群体,6个双交群体。同时以不育系C48-2、C黄早四和C478为母本,各自的保持系48-2、黄早四和478为父本杂交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F1。将所有杂交组合的F1、F2以及双交组合群体分别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观察,通过植株田间育性调查并结合室内花粉镜检鉴定育性表现。结果表明:1)同一测验系对玉米CMS-C同质异核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不同,暗示不育系的核背景参与调控育性恢复表现;2)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对(C48-2×A619)F2群体进行种植观察,发现不同环境下F2群体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均符合15∶1,但在云南种植的可育株的育性级别主要为Ⅲ和Ⅳ级,而在四川种植的可育株的育性级别主要为Ⅴ级,表明环境对恢复系A619恢复后代的育性表现有影响;3)通过恢保关系测定发现18白不能恢复C478,48-2也不能恢复C478,但双交群体[(C478×18白)F1S×(C48-2×18白)F1F]后代却出现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同理,双交群体[(C48-2×自330)F1S×(C478×自330)F1F]的后代也出现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因此,本文推测C48-2、C478核背景中存在微效恢复基因,这些微效基因与18白、自330中的微效恢复基因通过杂交聚合后能使C478、C48-2的育性恢复,暗示玉米CMS-C的育性恢复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认识玉米CMS-C育性恢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奠定了基础,为深入研究玉米CMS-C育性恢复机理以及加快CMS-C在不育化制种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MS-C 育性恢复 双交群体
下载PDF
腮腺肿瘤改良手术切口与传统手术切口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艺农 魏桂 刘亚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3期48-48,50,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切口。方法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15例。甲组患者采用传统的"s"形手术切口,乙组患者采用改良的腮腺手术切口。结果甲组15例患者,33.3%出现面神经功能暂时性功能损害,13.3%出现涎瘘,13.3%出现Frew综... 目的比较两种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切口。方法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15例。甲组患者采用传统的"s"形手术切口,乙组患者采用改良的腮腺手术切口。结果甲组15例患者,33.3%出现面神经功能暂时性功能损害,13.3%出现涎瘘,13.3%出现Frew综合征。乙组患者,无一例面神经功能损害,涎瘘和Frew综合征出现。随访时间均为1年。结论两种手术切口的术野暴露无差异,但改良腮腺手术切口隐蔽,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无涎瘘及Frew综合征,较传统手术切口有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的腮腺手术切口 面神经 并发症
下载PDF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亚 魏桂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18期1-2,共2页
目的研究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100例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牙龈缝合,观察组进行附着龈重建术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研究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100例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牙龈缝合,观察组进行附着龈重建术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4周以及术后6个月的附着龈宽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 PI0级的患者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3级的患者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龈重建 口腔种植修复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口内径路摘除突入型舌下腺囊肿(附26例报道)
5
作者 杨艺农 魏桂 王彭 《中外医学研究》 2009年第14期197-197,共1页
突入型舌下腺囊肿的治疗目前尚存有争议;有学者主张从口外切口摘除囊肿,并同时从口内摘除舌下腺;皮昕主张保守治疗。鉴于前者手术创伤大,并有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危险,而后者对于较大的突入型囊肿治疗易复发,故笔者自1986年始采... 突入型舌下腺囊肿的治疗目前尚存有争议;有学者主张从口外切口摘除囊肿,并同时从口内摘除舌下腺;皮昕主张保守治疗。鉴于前者手术创伤大,并有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危险,而后者对于较大的突入型囊肿治疗易复发,故笔者自1986年始采用口内径路摘除舌下腺的同时摘除其突入颌下和颈部的囊肿26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就手术方法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腺囊肿 口内径路 摘除 突入 面神经下颌缘支 保守治疗 口外切口 手术创伤
下载PDF
保留髂嵴的髂骨制取方法在口腔颌面部骨损缺修复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艺农 魏桂 王超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23期3253-3254,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髂嵴的髂内侧进路制取髂骨修复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的髂骨游离移植、保留髂嵴的髂内侧进路制取髂骨修复口腔颌面部骨缺损,观察术后对供区并发症的感觉、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 目的探讨保留髂嵴的髂内侧进路制取髂骨修复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的髂骨游离移植、保留髂嵴的髂内侧进路制取髂骨修复口腔颌面部骨缺损,观察术后对供区并发症的感觉、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1例患者术中剥离容易,出血较少,术后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第1天患者均能下床活动,无步态障碍,术后疼痛轻,有轻微疼痛患者3例,抬腿运动无障碍;局部轻度淤血4例,髂嵴术后形态完好。结论保留髂嵴的髂内侧进路是游离制取髂骨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外科手术 骨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髂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