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移不定的“自我”——解读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
1
作者 魏欣怡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通过回忆母亲折射出叙述者的多重自我。自我从母女间的代际坐标游移至社会阶层坐标,继而迷失于时间坐标之上,但是自我通过游移逐步生成不同的意义:经由个体人格的成长到身份的确认,最终走向存在之思。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一个女人》 自我 身份 母女关系
下载PDF
湖北江陵县地表水总磷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夏华成 魏欣怡 +1 位作者 王立军 周文昌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洪湖水质恶化是当前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江陵县地处洪湖流域上游,其地表水水质好坏直接影响洪湖水质。本研究通过收集江陵县地表水2018—2023年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估江陵县地表水质总磷浓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江陵县河渠水质呈现先向好... 洪湖水质恶化是当前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江陵县地处洪湖流域上游,其地表水水质好坏直接影响洪湖水质。本研究通过收集江陵县地表水2018—2023年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估江陵县地表水质总磷浓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江陵县河渠水质呈现先向好态势后有恶化的趋势,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9月和2023年5月河渠水体总磷Ⅱ~Ⅲ类水质分别占62%、60%、76%、96%和67%。湖泊水体磷浓度呈降低趋势,从2018年的Ⅳ~Ⅴ类水逐渐好转为Ⅲ~Ⅳ类,甚至个别湖泊提升到Ⅱ类。相关性分析表明河渠磷浓度与人口密度和企业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明显影响水体磷浓度。建议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水、城乡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源的生态治理和整治,并加强湖泊水生动植物和滨岸带植被的生态修复,为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指标 湖泊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基于磁屏蔽设计的磁吻合环建立大鼠胃旁路手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苗苗 李恒 +5 位作者 吝怡 魏欣怡 李美豫 刘俊杰 吕毅 严小鹏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5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屏蔽理论设计的磁吻合环用于大鼠胃旁路手术模型制备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磁屏蔽理论自行设计加工了适用于大鼠胃肠道吻合重建的坡莫合金外壳与钕铁硼内核组成的壳核结构磁吻合环。以12只SD大鼠为动物模型,开腹后在屈氏韧... 目的探讨基于磁屏蔽理论设计的磁吻合环用于大鼠胃旁路手术模型制备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磁屏蔽理论自行设计加工了适用于大鼠胃肠道吻合重建的坡莫合金外壳与钕铁硼内核组成的壳核结构磁吻合环。以12只SD大鼠为动物模型,开腹后在屈氏韧带远端16 cm离断空肠,利用磁屏蔽结构的磁吻合环按照胃旁路手术方式依次完成胃肠吻合、肠肠吻合。术后行正侧位片观察磁体位置、记录磁体排出时间,观察动物术后存活情况。结果12只SD大鼠,除1只因麻醉意外死亡外,其余11只大鼠均顺利完成了磁吻合胃肠旁路手术,手术操作顺利,手术时间(49.73±6.34)min。术后动物存活良好,所有磁体均经消化道顺利排出,排出时间(9.14±1.89)d,术后大鼠均存活良好。结论基于磁屏蔽理论设计的壳核结构的磁吻合环可有效避免狭小空间内多个磁体间的非计划相吸,可用于大鼠胃旁路术动物模型制备,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吻合 磁屏蔽 磁外科 胃旁路术
下载PDF
当代秦地作家与民俗文化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学勇 魏欣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100,共12页
自五四以降,小说的民俗文化书写便成为中国作家展现乡土社会、地域景观及民间传统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叙事观念及话语方式延续至当代秦地小说中,也表现着突出的特点。概言之,传统地理学意义上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的三秦大地,以其同中... 自五四以降,小说的民俗文化书写便成为中国作家展现乡土社会、地域景观及民间传统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叙事观念及话语方式延续至当代秦地小说中,也表现着突出的特点。概言之,传统地理学意义上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的三秦大地,以其同中有异的遗风民俗,又促就了一众秦地小说所张扬的“和而不同”的文化样态。纵向来看,从延安时期至今,秦地小说历经了审美范式的转变和民俗书写的变异。横向来看,陕北作家如柳青、路遥等的创作根源于坚韧乐观、与时偕行的乡土文化,他们的小说自然离不开民俗民风的书写;关中作家如陈忠实等倾心于中庸调和、务实入世的家族文化,他们的民俗叙事将家族礼仪、伦理传统等表现得淋漓尽致;陕南作家如贾平凹等生长于轻质异俗、隐秘奇诡的山地文化,在他们笔下,民俗不仅是日常的生活方式,更是信仰的具体表征。对于民俗文化的倚重,深刻奠定了百年间乡土文学叙事的整体基调,也不断绵延至新时期以来秦地小说的创作实践之中,使其文学价值和意义显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地小说 民俗文化 乡土文学 三秦文明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中国文学的“非虚构”书写
5
作者 赵学勇 魏欣怡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106,共13页
作为引领抗战时期文学潮流的“非虚构”书写,在展现中国革命与抗战思想文化的价值体系、精神指向及时代情绪诸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文学内部而言,战时“非虚构”书写以多样的文体类别、情感方式及表达技巧,拓宽了文学真实反映社会... 作为引领抗战时期文学潮流的“非虚构”书写,在展现中国革命与抗战思想文化的价值体系、精神指向及时代情绪诸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文学内部而言,战时“非虚构”书写以多样的文体类别、情感方式及表达技巧,拓宽了文学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和革命的表现领域,进一步发挥了其国家/民族叙事的功能。从文学外部而言,“非虚构”书写打破了文学本身最关键的以虚构为核心的“文学”的界限,拉近了文学与民众生活的距离,形成了一套极富大众化特质的民族形式,其文学史价值也正体现在这一书写潮流与现实及历史的密切联系之中,表征着文学所具有的强烈的“现代性”时代特征。战时“非虚构”书写的思想精神资源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成为被封存的历史,它于文学自身的价值观念、生产机制、审美标准、文本形式等方面的一系列深层变化及创造性实践,都具有鲜明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非虚构”书写 精神表征 文学史价值
下载PDF
历史、人性与危机的“超克”:新时期以来瘟疫题材小说的伦理向度 被引量:2
6
作者 魏欣怡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7-193,共7页
瘟疫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灾难性事件,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及价值选择。体现在相关题材的书写传统之中,即表现为中西方伦理背景下人类在面对生存困境时的道德与情感旨归。而当其作为文学资源延续至新时期以来瘟疫题材小... 瘟疫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灾难性事件,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及价值选择。体现在相关题材的书写传统之中,即表现为中西方伦理背景下人类在面对生存困境时的道德与情感旨归。而当其作为文学资源延续至新时期以来瘟疫题材小说的创作中时,又主要表现为作家于人道主义伦理关怀下,通过城乡价值分野抒发的对人性善恶的道德拷问。此外,作为新的现实危机的文学投射,瘟疫书写中人与自我生存意识以及整体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开始被纳入作家的伦理叙事之中。二者以悖反的入思方式呈现于文本内部,共同昭示了瘟疫题材小说敞开新的伦理意义空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题材 文化伦理 人性本质 存在主义
下载PDF
离散经验、中国叙事与世界想象——欧华文学的历史、现状及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魏欣怡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72,共9页
作为整个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板块,百年欧华文学因中西文明的历史交汇而成为世界华文文学多声部演绎中和而不同的独奏者。于当下而言,它主要表现为创作实践所呈现出的深沉细腻的生命直感、繁复现代的写作技巧以及中和包容的人文精神。但... 作为整个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板块,百年欧华文学因中西文明的历史交汇而成为世界华文文学多声部演绎中和而不同的独奏者。于当下而言,它主要表现为创作实践所呈现出的深沉细腻的生命直感、繁复现代的写作技巧以及中和包容的人文精神。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寥落的作家间互动、同质化的题材趋向以及相对滞后的文学批评现状。对此,当下的欧华文学应从文化融合与媒介支持等方面积极寻求调整。总之,欧华文学互动互通、中和包容的开放场域,应为我们当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文学生态给予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华文学 生命体验 文化交融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艺“人民性”内涵嬗变述评——以《BOLSHEVISM的胜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三个文本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欣怡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43-47,共5页
自20世纪中国有关"人"的现代性话语一经建构,便在数百年间社会结构的更迭变迁中经历着流变、分化、消解、重释的过程。本文拟以人民性概念为视角,切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导向作用的三个经典文艺批评文本,探讨现当代中国&q... 自20世纪中国有关"人"的现代性话语一经建构,便在数百年间社会结构的更迭变迁中经历着流变、分化、消解、重释的过程。本文拟以人民性概念为视角,切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导向作用的三个经典文艺批评文本,探讨现当代中国"人民性"概念于不同的历史语境、价值取向、审美趣味中的嬗变过程。通过整理,笔者希望能够对"人民性"概念流变作进一步的梳理与评析,从而更好地拓宽话语言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性 文艺批评标准 价值取向 文化建构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婚俗嬗变之社会根源研究——以甘肃省兰州市青城镇为田野点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欣怡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59-63,共5页
婚嫁礼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婚俗文化既受制于文化、宗教、民族与生产力等共时因素,也受到历史变迁的历时影响。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的婚俗在撕裂与与弥合中不断发生变革。究其原因,则是政治环境、物质... 婚嫁礼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婚俗文化既受制于文化、宗教、民族与生产力等共时因素,也受到历史变迁的历时影响。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的婚俗在撕裂与与弥合中不断发生变革。究其原因,则是政治环境、物质基础、受教程度、西化潮流等因子合力共振的结果。本文拟以"黄河第一古镇"青城镇为田野点,通过采集、访谈与调研,对当地婚俗在嬗变进程中展现出的样态根源进行挖掘,从而揭示其发展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城古镇 婚嫁礼俗 变迁 社会根源
下载PDF
Feminism影响下的新世纪甘肃女性作家创作论——以向春、张冀雪、严英秀的小说创作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欣怡 《陇东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8-52,共5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在受西方女性主义浪潮影响的同时,也开始进入逐步构建自身学科话语体系的新时期。这不仅延展了具有自由思想与独立意志的女性话语空间,而且也对西部女性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拟以Feminism... 21世纪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在受西方女性主义浪潮影响的同时,也开始进入逐步构建自身学科话语体系的新时期。这不仅延展了具有自由思想与独立意志的女性话语空间,而且也对西部女性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拟以Feminism背景下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向春、张冀雪、严英秀的小说创作为例,对21世纪以来西部女性作家的创作进行阐释,以便更好地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话语空间进行填充与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权利话语 性别视域 文学叙事
下载PDF
传承与坚守:雪漠小说中的河西民间文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欣怡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84-87,134,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甘肃作家以他们崭新而独特的风貌走向全国文坛,雪漠便是这支队伍中的佼佼者和优秀代表。文章从雪漠小说中的河西民间文化形态入手,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其一,通过雪漠研究综述,指出对其小说中民间文化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甘肃作家以他们崭新而独特的风貌走向全国文坛,雪漠便是这支队伍中的佼佼者和优秀代表。文章从雪漠小说中的河西民间文化形态入手,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其一,通过雪漠研究综述,指出对其小说中民间文化研究的必要性;其二,对作家笔下花儿、贤孝、宝卷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反复书写进行细读,探寻河西民间文化历史渊源的独特性及文化属性的异质性;其三,探讨作者笔下河西民间礼俗与文学的深入互动,观照其在新世纪以来形成的消费文化语境中对于文学性书写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自觉与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漠 民间礼俗 民间文化 现实主义
下载PDF
福建特色文化“走出去”——以土特产翻译为例
12
作者 魏欣怡 卢欣 《上海商业》 2019年第8期49-50,共2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福建省深入挖掘海峡特色资源、海丝文化,建设福建文化海外传播平台,力促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融会贯通,文化“走出去”不断升温。“走出去”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于此,笔者实地挖掘福建各...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福建省深入挖掘海峡特色资源、海丝文化,建设福建文化海外传播平台,力促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融会贯通,文化“走出去”不断升温。“走出去”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于此,笔者实地挖掘福建各地特色美味,调查和分析并选择恰当的产品,为各地名吃及土特产翻译英文菜单,希望借此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走出去” 福建省 土特产 翻译 对外开放水平 一带一路 特色资源 传播平台
下载PDF
“情感”何以成为一种改造方式——从《丽萍的烦恼》看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
13
作者 魏欣怡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8,共9页
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延安整风运动之所以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命题,在于其正式宣告了革命知识分子立场的大众化转向。以“情感改造”为视角、以小说《丽萍的烦恼》为契机对这一过程进行爬梳,可以发现个体改造行为在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 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延安整风运动之所以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命题,在于其正式宣告了革命知识分子立场的大众化转向。以“情感改造”为视角、以小说《丽萍的烦恼》为契机对这一过程进行爬梳,可以发现个体改造行为在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呈现出的复杂张力与缝隙当疾风骤雨般的革命现实到来之际,无论是尚余留着五四情感特质的知识分子,抑或是已树立起主体身份意识的先锋的革命女性,都需要在实际语境之中通过渗透于日常的“情感改造”,以转换形成一套与延安建构性指向相符的新政治情感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改造 知识分子 思想转型 《丽萍的烦恼》
下载PDF
苔丝与翠翠的悲剧之比较——基于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
14
作者 魏欣怡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58-62,84,共6页
苔丝和翠翠悲剧的形成与当时乡土文明的失落密切相关,但二者又有本质的不同。文章以苔丝和翠翠悲剧的形成为切入点,结合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从三个方面分析二者差异:一是从人地关系出发探讨人物悲剧的发生;二是分析作品中构建的地理景... 苔丝和翠翠悲剧的形成与当时乡土文明的失落密切相关,但二者又有本质的不同。文章以苔丝和翠翠悲剧的形成为切入点,结合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从三个方面分析二者差异:一是从人地关系出发探讨人物悲剧的发生;二是分析作品中构建的地理景观与悲剧之间的隐喻关系;三是绘制悲剧结局呈现的空间图式并探究其意义。这三个方面也暗含了作家对乡土世界未来出路的探寻。从悲剧结局来看,苔丝的抗争与翠翠的等待体现了作家不同的创作思想:哈代对破产农村朝工业化转型持悲观态度,沈从文则坚信人性美能够带来乡土文明的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伯家的苔丝》 《边城》 悲剧 文学地理学 乡土文明
下载PDF
自律与他律:《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价值重估
15
作者 魏欣怡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0-25,50,共7页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反复书写与再解读行为,关涉特定历史条件下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维度的话语建构与重塑过程。这其中,1939年首版的新文学史著作《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作为早期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典型性文本,昭示了日后于毛...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反复书写与再解读行为,关涉特定历史条件下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维度的话语建构与重塑过程。这其中,1939年首版的新文学史著作《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作为早期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典型性文本,昭示了日后于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逐步成型的一众文学史范本的雏形。将二者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出,以李何林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周扬、王瑶、唐弢等人在撰史的形式方面形成了富有张力的对话空间,具体表现为其所撰文学史在价值体系、文化思想、精神内核、情感倾向等极其重要的向度上与此后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构成了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某种创作范型,亦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文学史的意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 文艺思潮 价值重估 鲁迅思想
下载PDF
文学史视野下的延安纪实文学特征论
16
作者 魏欣怡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7-84,共8页
作为展现战时社会剧变、扩展文学表现主题、强化读者情感体验与建构民族国家话语的代表性成果,延安纪实文学的发展、成熟不仅对于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它所需要的张力又与革命本身所携带的强烈的冲突特质天然契合,因此... 作为展现战时社会剧变、扩展文学表现主题、强化读者情感体验与建构民族国家话语的代表性成果,延安纪实文学的发展、成熟不仅对于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它所需要的张力又与革命本身所携带的强烈的冲突特质天然契合,因此在美学呈现方面也能够曲尽其妙。所以,作为最佳的表现对象之一,延安纪实文学在“工农兵文艺”方向的宣导下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众成果集中展现了延安文艺创作中的典型面向,也进一步满足了战时根据地对文学创作的期待与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文学 延安文艺 民族国家 文学特征
下载PDF
传统资源的现代诠释:胡适文学史书写的新范式——以《白话文学史》中论杜甫诗“特别风趣”说为例
17
作者 魏欣怡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02-108,共7页
胡适的文学史叙史策略展现了除传统汉宋之学外一种新的现代研究范式转向的可能性。胡适对于传统资源创造性诠释的努力及其论述背后鲜明的方法论意识,至今仍在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着深刻影响。从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谈起,以他对杜甫诗歌&qu... 胡适的文学史叙史策略展现了除传统汉宋之学外一种新的现代研究范式转向的可能性。胡适对于传统资源创造性诠释的努力及其论述背后鲜明的方法论意识,至今仍在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着深刻影响。从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谈起,以他对杜甫诗歌"特别风趣"的有关论述为例,探讨其再诠释背后的叙史策略,并以伽达默尔诠释学视角观照胡氏实证主义进路,反思其操作策略方面的不足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杜甫 伽达默尔 诠释策略
下载PDF
未竟之途:现代知识分子与中国式启蒙
18
作者 魏欣怡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7,19,共8页
18世纪有关启蒙与知识分子的现代性话语一经建构,便在数百年间经历了流变、分化、消解与重释的变迁,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启蒙之路亦是如此。以启蒙与知识分子两大学理的联系回溯中国知识分子启蒙之路的起源、酝酿、发生及论争,不难... 18世纪有关启蒙与知识分子的现代性话语一经建构,便在数百年间经历了流变、分化、消解与重释的变迁,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启蒙之路亦是如此。以启蒙与知识分子两大学理的联系回溯中国知识分子启蒙之路的起源、酝酿、发生及论争,不难发现二者于不同历史语境下或共谋或对峙的富有张力的局面。重回历史、反思现世再观至未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不断诉诸五四的深层原因便在于对长存的启蒙精神的不懈求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启蒙 五四运动 现代性
下载PDF
农耕文明的精神向度——论雪漠小说与河西宗教信仰
19
作者 魏欣怡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9-93,共5页
在富有地域特色的河西农耕文化中,多元宗教信仰所形成的潜在心理因素作用于河西人民的行为方式,其对以雪漠为代表的本土作家的创作亦是影响深远。由于受多元宗教信仰的长期浸染,雪漠笔下的众多作品都充溢着感时伤事、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 在富有地域特色的河西农耕文化中,多元宗教信仰所形成的潜在心理因素作用于河西人民的行为方式,其对以雪漠为代表的本土作家的创作亦是影响深远。由于受多元宗教信仰的长期浸染,雪漠笔下的众多作品都充溢着感时伤事、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其小说的审美艺术风格及思想内涵。因此,从雪漠小说与河西多元宗教景观的互动入手,通过对河西地区儒教、佛教、基督教的具体分梳,对雪漠小说中河西宗教信仰背景下的人民个体文化生命作出深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漠小说 文化景观 宗教风俗 民间信仰
下载PDF
古来双星隔银汉——《银汉双星》影片分析
20
作者 魏欣怡 《艺术评鉴》 2023年第9期165-168,共4页
本文将重点进行电影文本与社会现实关系的研究,通过对《银汉双星》所处的20世纪30年代初新旧冲突下的国人婚恋观念及元电影意识进行讨论,对在海派文化影响下导演史东山通过舞蹈、服装、美术、音乐等在电影中打造出的中西新旧融汇之场进... 本文将重点进行电影文本与社会现实关系的研究,通过对《银汉双星》所处的20世纪30年代初新旧冲突下的国人婚恋观念及元电影意识进行讨论,对在海派文化影响下导演史东山通过舞蹈、服装、美术、音乐等在电影中打造出的中西新旧融汇之场进行分析,阐明我国有声片初崭时电影带给观众的展示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汉双星》 早期电影 海派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