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张锐 王赞鑫 +6 位作者 庄贤勉 张文 刘海兵 陈白浪 姚诗华 李建峰 魏民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二尖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机器人辅助二尖瓣置换术30例为观察组,传统正中开胸...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二尖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机器人辅助二尖瓣置换术30例为观察组,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局指标、临床结局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转机时间、主动脉开放后并行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断时间、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结局的好转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病变经机器人辅助二尖瓣置换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结局指标,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病变 机器人辅助 二尖瓣置换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血液保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魏民新 简锴陶 +4 位作者 郭志刚 王联群 李培军 韩建阁 蔡忠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评估抗纤溶药物包括抑肽酶、6-氨基已酸和氨甲环酸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70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半量抑肽酶(负荷剂量1×106kIU,术中5×105kIU/h维持),氨甲环酸(负荷剂量0.75g... 目的:评估抗纤溶药物包括抑肽酶、6-氨基已酸和氨甲环酸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70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半量抑肽酶(负荷剂量1×106kIU,术中5×105kIU/h维持),氨甲环酸(负荷剂量0.75g,术中250mg/h维持),6-氨基已酸(负荷剂量3.5g,术中1.5g/h维持)或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围手术期出血量、输血情况、D-二聚体以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抑肽酶组、6-氨基已酸组和氨甲环酸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h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均受到明显抑制,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抑肽酶组术后2,6,24h及氨甲环酸组术后6,24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6-氨基已酸组术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早期临床结果相近。结论:初步证实在OPCAB应用抗纤溶药物是安全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能有效地抑制纤溶亢进并减少术后出血量。6-氨基已酸可抑制术后纤溶亢进,但不能减少术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氨甲环酸 6-氨基已酸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经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28例应用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魏民新 贾立群 +3 位作者 梁德刚 阮昕华 李全正 付强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4-715,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经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2010年5月—2011年8月经右侧肋间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28例,其中二尖瓣置换13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2例,二尖瓣置换加冠脉搭桥1例,房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加三尖瓣成形3... 目的:回顾分析经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2010年5月—2011年8月经右侧肋间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28例,其中二尖瓣置换13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2例,二尖瓣置换加冠脉搭桥1例,房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加三尖瓣成形3例,左房黏液瘤4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结果: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皮下气肿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体外循环时间(55.6±14.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1.4±12.5)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7.2±1.8)h,术后住院时间(8.2±2.4)d。术后随访3~14个月,心功能良好。结论: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可保持胸廓连续性,与传统胸正中切口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以在部分心脏手术患者群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体外循环 小切口 心脏直视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术后肺高压危象 被引量:2
4
作者 魏民新 罗红鹤 +3 位作者 孙培吾 王治平 陈光献 郝元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85-88,共4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并肺动脉高压症( 肺高压) 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发展。方法:总结50 例14岁以下先心病合并中、重度肺高压病人心内畸型矫治术后的早期经过,术后出现肺高压危象情况,其中37 例行肺活检。结...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并肺动脉高压症( 肺高压) 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发展。方法:总结50 例14岁以下先心病合并中、重度肺高压病人心内畸型矫治术后的早期经过,术后出现肺高压危象情况,其中37 例行肺活检。结果:术后出现肺高压危象9 例,18 次,半数危象出现在术后24 h 以内。中度肺高压的病人术后出现危象的比例高于重度者,危象倾向于多次发生。危象病人的肺活检病理HeathEdwards 分级均为轻、中度改变。危象的发生近半数(44 %) 有呼吸道刺激的诱因,另外近半数(44% )危象未找到明确诱因。结论:先心病肺高压术后肺高压危象多出现于中度肺高压患者,治疗处理以镇静、高氧及血管扩张剂为主要手段,诱因明确的病人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并发症 心脏缺损 先天性/并发症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炎症因子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民新 杨洁 +3 位作者 李庆和 简锴陶 郭志鹏 Matti Tarkka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炎症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体外循环运行前,心脏复跳后5、20min分别取动脉及冠状静脉窦血标本;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炎症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体外循环运行前,心脏复跳后5、20min分别取动脉及冠状静脉窦血标本;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P-selectin)等炎症因子及乳酸水平。记录术后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变化及血流动力学资料。结果:体外循环前IL-6动脉血水平低于冠状静脉窦血水平(P<0.05)。ICAM-1及P-selectin水平高于冠状静脉窦水平(P<0.05)。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动脉血IL-6、IL-8、IL-10、ICAM-1及P-selectin水平与冠状静脉窦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开放后20minIL-6、ICAM-1桡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水平差值(CS-A)与术后12h心排指数呈弱负相关。体外循环前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冠状静脉窦水平(差值,-0.14±0.25),再灌注阶段心脏乳酸高于体外循环前水平(差值,5min时,0.36±0.22;20min时,0.14±0.20,与术前比较,P<0.01)。主动脉开放后20min后经心乳酸(CS-A)与术后24、48h心肌酶呈正相关。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心脏炎症反应与术后心功能损害有关,抑制心肌炎症反应有可能改善术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体外循环 炎症 白细胞介素类 胞间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乳酸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其血液保护 被引量:2
6
作者 魏民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液保护措施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 ARTERY 外科医生
下载PDF
JAK2-STAT3通路介导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夏大川 田轶魁 +1 位作者 吴志浩 魏民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30~280g)随机平均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Pos)t组,缺血后处理+AG490(J...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30~280g)随机平均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Pos)t组,缺血后处理+AG490(JAK2-STAT3通路阻断剂)组(Post+AG490组)。I-R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Post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并于再灌注前实施缺血后处理(灌注10s,缺血10s)3个循环。Post+AG490组再灌注前5min静脉注射AG490,其他处理与Post组相同。再灌注120min后取心肌标本。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缺血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心梗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AG490抑制了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缺血后处理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这一作用是由JAK2-STAT3通路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STAT3转录因子 大鼠 Wistar 缺血后处理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罗学群 林红 +3 位作者 覃有振 李运泉 魏民新 陆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11,13,共3页
目的 :了解卡托普利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 :心内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平均压 >2 7kPa的患者 30例 ,卡托普利 0 4~ 0 6mg kg(不大于 12 5mg) ,每日 3次 ,服药前及 3~ 5d后用多普勒超声心... 目的 :了解卡托普利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 :心内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平均压 >2 7kPa的患者 30例 ,卡托普利 0 4~ 0 6mg kg(不大于 12 5mg) ,每日 3次 ,服药前及 3~ 5d后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 :发现用药后出现两种不同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肺 体循环总阻力比值 (TPR TSR)较低的A组用药后主动脉压及体循环总阻力下降 ,肺动脉压及肺总阻力不变 ,TPR TSR升高 ,肺 体循环血流量比值 (Qp Qs)减少 ,而TPR TSR较高的B组主动脉及肺动脉压均降低 ,体循环总阻力无明显变化 ,肺总阻力降低 ,TPR TSR下降 ,Qp Qs增高。临床上A组比B组症状改善更明显。结论 :提示应将心内左向右分流量的变化列为用药后的观察指标 ,特别是对于大分流量有症状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卡托普利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xl/s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董福强 田轶魁 +1 位作者 魏民新 张鑫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0-1132,I0010,共4页
目的:从Bcl-xl/s基因和蛋白水平探讨缺血后处理抗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1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缺血后处理(PostC)组,每组6只。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 目的:从Bcl-xl/s基因和蛋白水平探讨缺血后处理抗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1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缺血后处理(PostC)组,每组6只。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BcL-xl/s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肌组织Bcl-xl/s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PostC组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ostC组Bcl-x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Bcl-xs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PostC能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cl-xl、Bcl-xsmRNA及蛋白参与了由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心肌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bcl-x蛋白质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Wistar 缺血后处理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乔帅 魏民新 付强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8年5月—2013年3月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回访评价患者生存及康复情况。依照是否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隔绝术(TEVAR),分为...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8年5月—2013年3月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回访评价患者生存及康复情况。依照是否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隔绝术(TEVAR),分为支架组40例及保守组11例。结果 40例患者TEVAR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死亡2例(5%),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11例保守治疗患者院内死亡1例(9.1%),随访期间死亡7例(63.6%)。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支架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保守组。支架组术后主动脉及假腔最大直径呈减小趋势且假腔血栓化。结论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治疗成功率高,促进主动脉真假腔重塑,相对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近中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隔绝术
下载PDF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体外构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阮昕华 刘金鹏 +2 位作者 魏民新 刘建实 徐美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0-252,291,共4页
目的:初步体外构建组织工程人工心脏瓣膜。方法:种子细胞选用胸骨骨髓,抽取后分离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待用。脱细胞瓣膜支架的构建应用破膜剂曲拉通-脱氧胆酸钠对新鲜猪主动脉瓣膜36片(实验组)进行处理48h后,与对照组未... 目的:初步体外构建组织工程人工心脏瓣膜。方法:种子细胞选用胸骨骨髓,抽取后分离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待用。脱细胞瓣膜支架的构建应用破膜剂曲拉通-脱氧胆酸钠对新鲜猪主动脉瓣膜36片(实验组)进行处理48h后,与对照组未经处理的猪主动脉瓣膜(36片)进行对比,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脱细胞效果。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脱细胞瓣膜支架上静态培养7d,观察细胞-支架复合体生长状况。结果:曲拉通-脱氧胆酸钠法脱细胞彻底,保持原有纤维结构。种植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d后可生长于瓣膜支架的表面。结论:曲拉通-脱氧胆酸钠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猪瓣膜脱细胞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脱细胞猪瓣膜支架上较好地黏附和生长,从而初步构建组织工程人工心脏瓣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 骨髓 间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组织支架 小鼠 近交BALB C 曲拉通
下载PDF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红 刘玉洁 +3 位作者 孟冬梅 毛用敏 赵福梅 魏民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6-8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入选对象经临床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对照组,应用美国...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入选对象经临床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对照组,应用美国BIO-RAD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Bio-Plex细胞因子检测仪器系统分别检测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MMP-9、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血清hs-CRP、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3种细胞因子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TNF-α、CRP及MMP-9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 病急性 病明胶酶B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应注意的事项
13
作者 魏民新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8年第11期10-11,共2页
人造瓣膜置换术后需要根据置换瓣膜的不同及合并症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抗凝措施,要想安全、有效地达到抗凝目的,必须了解抗凝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后 术后抗凝 心脏瓣膜病 合并症
下载PDF
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在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赞鑫 邵杰 +4 位作者 李培军 刘建实 张金英 魏民新 杨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方法:选取单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57例。液相蛋白芯片系统(Liquichip)方法检测术前,术后1、4、24及72h的血浆中IL-6、IL-8、IL-10及TNF... 目的:观察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方法:选取单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57例。液相蛋白芯片系统(Liquichip)方法检测术前,术后1、4、24及72h的血浆中IL-6、IL-8、IL-10及TNF-α的表达水平,记录患者术后临床资料。结果:CABG组和OPCAB组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IL-6、IL-8、IL-10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术后1h达高峰(P<0.05),术后72h水平仍高于术前(P<0.05)。TNF-α水平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与术前相比有明显的升高;CABG和OPCAB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冠状动脉分流术 体外循环 肿瘤坏死因子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同期行肺叶切除二例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东艳 郭志刚 +7 位作者 李庆和 田铁栓 魏民新 江力 韩建阁 赵彤 魏东 文其祥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冠脉搭桥 非体外循环 肺叶切除术 同期 体会 分期手术 冠心病 合并 国外 国内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玉洁 张敬霞 +2 位作者 杨丽 孟冬梅 魏民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及比较,分析炎症及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4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44例(UAP组),稳定...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及比较,分析炎症及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4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44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3例(SAP组),无冠心病患者35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TNF-α、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患者血清IL-10、TNF-α、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UAP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MMP-9和CRP与IL-6呈正相关(r=0.308,r=0.384,P<0.01)。结论冠心痛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炎症趋化因子类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冠状动脉硬化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患者血循环中vWF相关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庄梅 韩国栋 +4 位作者 罗红鹤 魏民新 伍联近 孙培吾 张希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肺高压患者血浆vonWillebrand(vWF)相关抗原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连续观察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32例 ,按肺动脉收缩压 /体循环动脉收缩压比值 (pp/ ps)分肺高压组(PH ,...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肺高压患者血浆vonWillebrand(vWF)相关抗原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连续观察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32例 ,按肺动脉收缩压 /体循环动脉收缩压比值 (pp/ ps)分肺高压组(PH ,再依轻、中、重分为PH1和PH2组 )和非肺高压组 (NPH) ,分别为 19例和 13例。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13± 12 )岁。选择同期良性胸部疾病手术 13例为对照组。心内矫治术前采外周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血 ,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vWF水平。对照组只检测外周静脉血。【结果】①PH组血浆vWF表达水平 (PH1组 119%± 2 2 % ,PH2组 14 8%±2 9 % )明显高于NPH组 (96 %± 2 2 % )和对照组 (87%± 17% ) (P <0 0 1)。外周静脉血浆vWF表达水平的增高与pp/ps 呈正相关关系 (r =0 75 4 )。②血循环不同部位的血浆vWF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其强度沿肺静脉、外周静脉和肺动脉的位置顺序从高而低。【结论】①在无其它干扰因素影响下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者的术前外周静脉血浆vWF表达与 pp/ ps 呈正相关关系。②先心病合并肺高压患者血浆vWF表达在肺循环明显高于体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高压 血循环 vWF相关抗原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兆洋 王赞鑫 +2 位作者 姜月梅 门剑龙 魏民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VII因子(F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根据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时间将60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A、B...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VII因子(F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根据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时间将60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A、B组。于术前及术后4、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发色底物法检测FVII和vWF,双抗体夹心法测定PAI-1,免疫渗滤法检测D-dimer。术后1、3个月门诊复查D-dimer,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4d2组患者FVII降低,vWF和PAI-1升高,均于术后14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0.05),3个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dimer术后4d^1个月显著升高,术后3个月时降至接近术前水平。且除术后14d、1个月B组明显低于A组外,其余时点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后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凝血、纤溶亢进状态,术后延长低分子肝素使用时间对FⅦ、vWF和PAI-1在术后14d内变化影响不明显,可降低D-di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肝素 低分子量 因子Ⅶ von WILLEBRAND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D-二聚体
下载PDF
先心病肺高压术后肺高压危象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毓婵 魏民新 +3 位作者 罗红鹤 黄婉琳 童萃文 陈振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3,共2页
本文通过对50例14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高压的病人围术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并对其中9例术后出现肺高压危象的病人作了回顾性分析,作者认为术前进行呼吸、咳嗽训练、间歇吸氧、口服克甫定等降低肺动脉压药物。术后给... 本文通过对50例14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高压的病人围术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并对其中9例术后出现肺高压危象的病人作了回顾性分析,作者认为术前进行呼吸、咳嗽训练、间歇吸氧、口服克甫定等降低肺动脉压药物。术后给予连续监测和降低肺动脉压、稳定循环系统,合理制定和调整呼吸机参数,正确实施机械通气,适当过度通气,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防治呼吸道感染等护理措施对预防肺高压危象出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高压危象 护理 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体外循环对犬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浩 田轶魁 +5 位作者 徐美林 刘岩 赵鸿铭 刘国庆 张连祥 魏民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6-367,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对犬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建立稳定的试验犬体外循环模型的方法。方法:6只试验犬采用不同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和辅助循环时间建立体外循环模型,分别于阻断循环前,开放循环前及结束试验前留取心肌标本,采用免...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对犬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建立稳定的试验犬体外循环模型的方法。方法:6只试验犬采用不同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和辅助循环时间建立体外循环模型,分别于阻断循环前,开放循环前及结束试验前留取心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开放循环后犬心肌细胞磷酸化AKt表达增多,凋亡指数增加。结论:体外循环术后犬心肌细胞凋亡增多,可能是心脏手术后影响心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磷酸化AKT的上调尚不足以抑制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肌 细胞凋亡 模型 动物 犬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