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浮床植物收割策略及资源化制取生物炭吸附重金属
1
作者
魏海杉
王怡
+6 位作者
王文怀
王振
高丽娟
庄鹏宇
柴宝华
丁卓
李文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3,共7页
为了准确制定生态浮床植物收割策略并寻求收割后植物的资源化途径,首先监测浮床中不同植物的茎叶和根系中氮、磷含量的历时变化,然后将收割植物组织在高温限氧环境下裂解制备生物炭,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并解析其机理。结果表明,浮床...
为了准确制定生态浮床植物收割策略并寻求收割后植物的资源化途径,首先监测浮床中不同植物的茎叶和根系中氮、磷含量的历时变化,然后将收割植物组织在高温限氧环境下裂解制备生物炭,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并解析其机理。结果表明,浮床植物中菖蒲和千屈菜的茎叶应在每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行收割,而鸢尾和铜钱草无需收割。另外,优选出菖蒲茎叶在400℃下裂解制取的生物炭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其对Pb^(2+)、Cu^(2+)、Ni^(2+)和Mn^(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可以达到256.189、52.538、49.141和43.463 mg/g,而且吸附过程符合单分子层吸附的Langmuir模型;除了吸附作用外,生物炭和重金属之间的阳离子π作用以及碱性条件下重金属的沉淀作用也有助于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植物
收割策略
资源利用
生物炭
吸附重金属
原文传递
不同水源补水区底泥污染物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
2
作者
寇晓梅
王怡
+3 位作者
魏海杉
吴世璋
邵甜
梁振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8-103,共6页
以西安市某景观水体不同水源补水区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季节的底泥并分析其中有机碳含量以及氮、磷等营养盐的组成和形态分布,评价不同水源补水区域的底泥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再生水补给区域底泥(RWS)中TOC含量年均值为55.41 mg...
以西安市某景观水体不同水源补水区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季节的底泥并分析其中有机碳含量以及氮、磷等营养盐的组成和形态分布,评价不同水源补水区域的底泥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再生水补给区域底泥(RWS)中TOC含量年均值为55.41 mg/g,约为地表水补给区域底泥(SWS)的1.55倍,且RWS的VS/TS值明显高于SWS的;RWS中TN和TP含量年均值分别为21.77和5.35 mg/g,约为SWS的2.35和1.97倍。同时,RWS中最活跃的离子交换态氮(IEF-N)和弱吸附磷(NH_(4)Cl-P)含量分别为0.71和0.22 mg/g,为SWS的2.45和3.14倍。此外,RWS中可还原态磷(Fe-P)和有机态磷(NaOH-nrP)含量分别为0.44和0.20 mg/g,为SWS的2.44和1.54倍。总之,再生水补给区域底泥中TOC、TN和TP含量均明显大于地表水补给区,且活跃态氮、磷含量也明显高于后者。因此,再生水补给的景观水体碳、氮、磷释放风险更大,特别是在高温的夏秋季节,因而建议对再生水补给的景观水体底泥污染物释放进行有效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补给区域底泥
地表水补给区域底泥
有机物含量
营养盐含量
原文传递
题名
浮床植物收割策略及资源化制取生物炭吸附重金属
1
作者
魏海杉
王怡
王文怀
王振
高丽娟
庄鹏宇
柴宝华
丁卓
李文涛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3,共7页
基金
西安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示范项目(20SFSF0011)
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群)项目(2021ZDLSF05-4)。
文摘
为了准确制定生态浮床植物收割策略并寻求收割后植物的资源化途径,首先监测浮床中不同植物的茎叶和根系中氮、磷含量的历时变化,然后将收割植物组织在高温限氧环境下裂解制备生物炭,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并解析其机理。结果表明,浮床植物中菖蒲和千屈菜的茎叶应在每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行收割,而鸢尾和铜钱草无需收割。另外,优选出菖蒲茎叶在400℃下裂解制取的生物炭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其对Pb^(2+)、Cu^(2+)、Ni^(2+)和Mn^(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可以达到256.189、52.538、49.141和43.463 mg/g,而且吸附过程符合单分子层吸附的Langmuir模型;除了吸附作用外,生物炭和重金属之间的阳离子π作用以及碱性条件下重金属的沉淀作用也有助于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
关键词
生态浮床植物
收割策略
资源利用
生物炭
吸附重金属
Keywords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plant
harvesting strategy
resource utilization
biochar
heavy metal adsorption
分类号
TU99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水源补水区底泥污染物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
2
作者
寇晓梅
王怡
魏海杉
吴世璋
邵甜
梁振豪
机构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8-103,共6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群)项目(2021ZDLSF0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52170172)。
文摘
以西安市某景观水体不同水源补水区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季节的底泥并分析其中有机碳含量以及氮、磷等营养盐的组成和形态分布,评价不同水源补水区域的底泥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再生水补给区域底泥(RWS)中TOC含量年均值为55.41 mg/g,约为地表水补给区域底泥(SWS)的1.55倍,且RWS的VS/TS值明显高于SWS的;RWS中TN和TP含量年均值分别为21.77和5.35 mg/g,约为SWS的2.35和1.97倍。同时,RWS中最活跃的离子交换态氮(IEF-N)和弱吸附磷(NH_(4)Cl-P)含量分别为0.71和0.22 mg/g,为SWS的2.45和3.14倍。此外,RWS中可还原态磷(Fe-P)和有机态磷(NaOH-nrP)含量分别为0.44和0.20 mg/g,为SWS的2.44和1.54倍。总之,再生水补给区域底泥中TOC、TN和TP含量均明显大于地表水补给区,且活跃态氮、磷含量也明显高于后者。因此,再生水补给的景观水体碳、氮、磷释放风险更大,特别是在高温的夏秋季节,因而建议对再生水补给的景观水体底泥污染物释放进行有效管控。
关键词
再生水补给区域底泥
地表水补给区域底泥
有机物含量
营养盐含量
Keywords
sediment from the area recharged by reclaimed water
sediment from the area recharged by surface wate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nutrient content
分类号
TU99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浮床植物收割策略及资源化制取生物炭吸附重金属
魏海杉
王怡
王文怀
王振
高丽娟
庄鹏宇
柴宝华
丁卓
李文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2
不同水源补水区底泥污染物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
寇晓梅
王怡
魏海杉
吴世璋
邵甜
梁振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