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蓼提取物对桃蚜的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友莲 李秀岚 魏清霞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研究了红蓼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桃蚜的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氯仿、石油醚和水四种提取物对桃蚜没有明显的触杀和内吸杀虫活性,只有甲醇提取物对桃蚜具有明显的拒食活性,且随着浓度梯度的增加,拒食率提高。
关键词 红蓼提取物 桃蚜 杀虫活性 作用方式
下载PDF
2019年陇南市武都区气候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清霞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2期68-69,105,共3页
利用2019年武都区地面观测资料和历年(1981—2010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武都区气温正常,降水偏多,日照充足,无干旱出现。但局地出现了冰雹暴雨、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对全区工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关键词 气候评价 气温 降水 影响
下载PDF
甘肃陇南市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苏军锋 张锋 +4 位作者 黄玉霞 刘丽 张秋瑜 魏清霞 张燕 《干旱气象》 2021年第6期966-973,共8页
利用1960—2019年陇南市9个国家气象站和2008—2019年逐年建成的400个区域气象站4—9月逐时降水资料,同期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和MICAPS资料,对陇南市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陇南市... 利用1960—2019年陇南市9个国家气象站和2008—2019年逐年建成的400个区域气象站4—9月逐时降水资料,同期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和MICAPS资料,对陇南市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陇南市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从西北向东南明显增加,雨强大于50 mm·h^(-1)的短时强降水出现在陇南市东部的成县、徽县和康县。短时强降水与暴雨发生频次东南部偏多,另外陇南市西北山地局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较多。(2)1960年以来,陇南市短时强降水发生站次呈缓慢增加趋势,月际变化呈单峰型,8月最多,占短时强降水总站次的37.5%;旬变化呈双峰型,分别出现在7月上旬和8月上旬,且7月下旬至8月中旬最多,占47.2%;日变化具有夜间明显多于白天的特征,存在多个峰值,从15:00开始短时强降水明显增加,集中出现在19:00—23:00,23:00为日峰值,占9.4%。(3)陇南市短时强降水和暴雨有密切联系,对暴雨的贡献率达53.4%。陇南市短时强降水中尺度概念模型主要有低涡切变型、西北气流低槽东移型、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中尺度 甘肃陇南
下载PDF
一次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田明 王瑞军 +2 位作者 魏清霞 余永州 闫惠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672-2674,2695,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区域站降水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的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在东高西低的典型暴雨环流形势下,高原短波槽、副高西伸北抬及低层切变线共同作用造成的,同时...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区域站降水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的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在东高西低的典型暴雨环流形势下,高原短波槽、副高西伸北抬及低层切变线共同作用造成的,同时,偏南气流和地面锋面也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因子;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在相同的时间均最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卫星云图上对流云团的发展移动与TBB梯度大值区暴雨落区有很好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暴雨 成因分析 两当县
下载PDF
陇南一次影响农业生产的春季连阴雨成因分析
5
作者 魏清霞 王小明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3期52-53,123,共3页
为减少春季低温连阴雨天气对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危害,提前采取效应防护措施,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陇南市1980—2010年气候评价资料,对2015年3月31日至4月6日春季连阴雨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具有降水时间长、累计... 为减少春季低温连阴雨天气对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危害,提前采取效应防护措施,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陇南市1980—2010年气候评价资料,对2015年3月31日至4月6日春季连阴雨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具有降水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特点,500hPa上阻塞形势建立与崩溃,乌拉尔山高压脊发展及横槽转竖偏北风带下强冷空气是主要成因之一,500hPa高原槽、700hPa上低涡切变线持续也是重要因素,而地面上冷锋和冷高压前冷空气与四川盆地热低压长时间对峙是此次春季连阴雨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另外低层持续良好的水汽条件及水汽输送通道和长时间维持的上升运动保证了连阴雨天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春季 连阴雨 成因分析
下载PDF
武都高空站L波段雷达故障排除与体会
6
作者 魏清霞 宋煜彬 《甘肃科技》 2020年第22期72-74,共3页
L波段雷达在正常情况下,观测员严格按照高空气象观测规范和流程进行观测,可以顺利完成高空气象观测任务。但是在高空气象观测中雷达总会出现各种因素,导致出现的故障是多种多样的,检修方法一般有代替法,孤立法等,但是基本思路是:顺藤摸... L波段雷达在正常情况下,观测员严格按照高空气象观测规范和流程进行观测,可以顺利完成高空气象观测任务。但是在高空气象观测中雷达总会出现各种因素,导致出现的故障是多种多样的,检修方法一般有代替法,孤立法等,但是基本思路是:顺藤摸瓜、逐段检查。为此该文通过对武都站2019年7月发生的L波段雷达仰角下限位故障以及雷达在高仰角跟踪跑偏过程故障的排除与分析,对在故障排除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规律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探究本地化的应对措施,为以后的记录处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故障 解决措施 心得体会
下载PDF
甘肃东南部两次极端致灾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苏军锋 吴文辉 +3 位作者 魏清霞 张锋 余永舟 王贤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5期26-33,共8页
为了研究甘肃东南部相同气候背景条件下极端暴雨天气的成因,提高极端暴雨强度和落区预报的准确率,利用NCEP再分析、自动气象站降水、常规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8月7日和2017年8月7日发生在甘肃东南部两次极端暴雨进行对比分... 为了研究甘肃东南部相同气候背景条件下极端暴雨天气的成因,提高极端暴雨强度和落区预报的准确率,利用NCEP再分析、自动气象站降水、常规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8月7日和2017年8月7日发生在甘肃东南部两次极端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都伴随着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性天气,具有降水量大、雨强强、灾害重的特点,其中冷空气的强度对暴雨落区、空间分布以及影响系统移动以及对流强度产生重要影响。在强冷空气和高空低槽、低层切变线影响下,暴雨区偏南,强降水区域小,持续时间短,不稳定条件更好,对流强度更强;在弱冷空气和高原槽、低层低涡、低空急流作用下,暴雨区偏北,强降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大气湿层厚度大,低层水汽辐合强度、涡度以及垂直速度更强,降水效率更高,但对流强度相对较弱。卫星云图上,在强冷空气的影响下对流发展旺盛,形成强中尺度对流云团,对流云团呈带状;在弱冷空气作用下对流云团尺度小,发展范围小,有暖云降水特征,降水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东南部 极端暴雨 对比分析 中尺度对流云团
下载PDF
甘肃长江流域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军锋 魏清霞 +2 位作者 刘丽 张锋 魏邦宪 《甘肃科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研究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原因与机理,提高对短时强降水强度和落区短期预报的准确率,进一步减少因短时强降水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利用NECPFNL逐6h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 为研究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原因与机理,提高对短时强降水强度和落区短期预报的准确率,进一步减少因短时强降水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利用NECPFNL逐6h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2017年8月6日—7日甘肃长江流域近10a来最强的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中尺度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有2个带状中心,分布特征与陇南地形山脉的形态走向有着一定的关系,时间分布呈双峰型,最大小时雨强达68.8mm/h;(2)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是在副热带高压东退的过程中,高原槽和低涡在较强的偏西气流带冷空气下进一步发展东移南压影响甘肃东南部所形成的,其中500hPa高原槽、700hPa低涡、切变线及西南气流线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同时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以及高空下滑冷空气为此次短时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水汽、能量及不稳定条件;(3)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湿Q矢量散度辐合和垂直速度大值区与短时强降水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湿Q矢量散度对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低层暖平流,中高层冷平流的不稳定层结及风向的垂直切变在低涡切变线的触发下,更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同时地形的触发和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对此次短时强降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长江流域 短时强降水 中尺度 低涡
下载PDF
2003年陇南市徽成盆地冬小麦严重减产原因分析及对策
9
作者 张蓉 蒲静 魏清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6期37-38,共2页
通过对2002年9月至2003年5月徽成盆地冬小麦生长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得出2003年徽成盆地冬小麦严重减产主要气候原因,一是小麦全生育期水分极不匹配、亏缺严重,二是初冬突发的强降温和春季晚霜冻造成冻害,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通过对2002年9月至2003年5月徽成盆地冬小麦生长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得出2003年徽成盆地冬小麦严重减产主要气候原因,一是小麦全生育期水分极不匹配、亏缺严重,二是初冬突发的强降温和春季晚霜冻造成冻害,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以期为冬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气候条件 减产原因 防御对策 徽成盆地 甘肃陇南 2003年
下载PDF
一种美食的兴起与深入人心——螺蛳粉、柳宗元、柳州
10
作者 魏清霞 《十几岁》 2024年第1期21-21,共1页
螺蛳粉与柳宗元、柳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据传,螺蛳粉起源于唐代。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被贬到柳州任刺史,由于心情不好,加上水土不服,不思饮食,很长一段时间内,身体欠安。一天,为柳宗元做饭的厨师到柳江边洗菜时,随手捡回几个螺蛳。
关键词 柳宗元 螺蛳粉 水土不服 深入人心 柳州 文学家 唐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