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杰 魏渼倬 +1 位作者 赵玲 易善永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21-627,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ICI治疗的59例ESCC患者...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ICI治疗的59例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ICI单药治疗或ICI联合化学治疗。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既往治疗方案、病理类型、TNM分期、远处转移等临床资料;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应用BC-51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计算NLR和PLR,ICI治疗前NLR、PLR以NLR0、PLR0表示,ICI治疗2个周期后NLR、PLR以NLR2、PLR2表示;每治疗2个周期后行实验室检查以及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价疗效;患者随访至2022年6月30日,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0、NLR2、PLR0和PLR2对ESCC疾病进展的评估价值,应用约登指数确定NLR、PLR的最佳截断值;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9例ESCC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0.0%),部分缓解13例(22.03%),疾病稳定15例(25.42%),疾病进展31例(52.55%)。NLR2预测ESCC疾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10(P>0.05)。NLR0预测ESCC疾病进展的AUC为0.697[95%置信区间(CI):0.560~0.834,P=0.005],灵敏度为67.7%,特异度为75.0%,最佳截断值为3.00;PLR0预测ESCC疾病进展的AUC为0.740(95%CI:0.614~0.866,P<0.001),灵敏度为58.1%,特异度为82.1%,最佳截断值为187.75;PLR2预测ESCC疾病进展的AUC为0.724(95%CI:0.592~0.855,P=0.001),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60.7%,最佳截断值为152.21。高NLR0组Ⅳ期患者占比显著高于低NLR0组,高PLR0组Ⅳ期患者占比显著高于低PLR0组,高PLR2组Ⅳ期患者占比显著高于低PLR2组(P<0.05);高NLR0组远处转移的比例显著高于低NLR0组(P<0.05);不同水平NLR0、PLR0、PLR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9例患者的总体中位PFS为9.33个月(95%CI:6.104~12.553)。低NLR0组患者的中位PFS显著长于高NLR0组,低PLR0组患者的中位PFS显著长于高PLR0组,低PLR2组患者的中位PFS显著长于高NLR2组(P<0.05);Ⅱ期、Ⅲ期患者的中位PFS显著长于Ⅳ期患者(P<0.05);无远处转移患者的中位PFS显著长于远处转移患者(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式与患者的PFS无相关性(P>0.05)。NLR0、PLR2、远处转移是影响ESCC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LR0对ESCC患者的PFS无预测价值(P>0.05)。结论ESCC患者的外周血NLR、PLR与ICI治疗预后相关,高NLR0、PLR0和PLR2水平的ESCC患者可能较难从ICI治疗中获益,且NLR0与PLR2可作为评估ESCC患者PFS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预后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发放射唤醒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杰 魏渼倬 +1 位作者 赵玲 易善永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577-580,共4页
目前肿瘤治疗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但近年来发现,胸部放疗后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会引发放射唤醒性肺炎(RRP)。RRP是一种少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RRP的... 目前肿瘤治疗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但近年来发现,胸部放疗后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会引发放射唤醒性肺炎(RRP)。RRP是一种少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RRP的相关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加强RRP的认知管理以及降低RRP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疗法 放射疗法 肺炎 辐射性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