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毛诗序》(上) 被引量:3
1
作者 魏炯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48-52,共5页
《昭明文选》第四十五卷目录:序上,第一篇即卜子夏《毛诗序》。唐成伯玙《毛诗指说》引昭明太子李贤说:“大序是子夏全制”。此“大序”即指《文选》之《毛诗序》。李贤所据,是东汉郑玄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五引北周沈重云:“案... 《昭明文选》第四十五卷目录:序上,第一篇即卜子夏《毛诗序》。唐成伯玙《毛诗指说》引昭明太子李贤说:“大序是子夏全制”。此“大序”即指《文选》之《毛诗序》。李贤所据,是东汉郑玄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五引北周沈重云:“案郑《诗谱》意:‘大序是子夏作’”。案,郑玄《诗谱》已亡,唯序存,附《毛诗正义》中,不见此语。仅《毛诗·小雅·常棣正义》引《郑志·答张逸》曰:“此序子夏所为,亲受圣人”。但是沈重却不引《郑志》,可能因为《诗谱》才是郑玄亲手写定的书。 可是郑玄没有摆出他所根据的资料。是有根据,或是出于推论?终是一个悬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子夏 《毛诗》 《关睢》 释诗 毛序 后妃之德 小序 郑玄 陆德明
下载PDF
关于《毛诗序》(下)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炯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39-43,共5页
《诗序》自“诗者志之所之也”以下,都是附在《关睢序》里的毛诗大义。什么叫大义呢?大训重,即是重要的意义,其实是一些贯穿在全书里的带规律性的东西。现在,我们准备从“六义”、“四始”、“正变”和“二南”这几个方面谈一下这个问题... 《诗序》自“诗者志之所之也”以下,都是附在《关睢序》里的毛诗大义。什么叫大义呢?大训重,即是重要的意义,其实是一些贯穿在全书里的带规律性的东西。现在,我们准备从“六义”、“四始”、“正变”和“二南”这几个方面谈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六义”:皮锡瑞氏《诗经通论》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雅颂 变风变雅 《毛诗序》 六义 赋比兴 正变说 皮氏 章氏 旧俗 乐章
下载PDF
陆游诗中的成都(下) 被引量:1
3
作者 魏炯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60-64,共5页
陆游《剑南诗集》在《海棠》诗后,有《牡丹》绝句二首。当时成都名园没有以牡丹出名的,从彭县送来的,也不能“绝佳”,因此陆游的牡丹诗很少。但他却写了《天彭牡丹谱》,说“天彭号小西京”,也是四川历史上一件大事;只是无关成都,这里就... 陆游《剑南诗集》在《海棠》诗后,有《牡丹》绝句二首。当时成都名园没有以牡丹出名的,从彭县送来的,也不能“绝佳”,因此陆游的牡丹诗很少。但他却写了《天彭牡丹谱》,说“天彭号小西京”,也是四川历史上一件大事;只是无关成都,这里就不去谈它了。 接下去就是《摩诃池》诗: 摩诃古池苑,一过一消魂。 春水生新涨,烟芜没旧痕。 年光走车毂,人事转苹根。 犹有宫梁燕,街泥入水门。自注说:“蜀宫中旧泛舟入此池,曲折十余里。今府后门虽已为平陆,然犹号水门。”这是陆氏当时所见的情况:水还有点,但是曲折十余里的情况没有了;所谓“水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成都 石笋 大慈寺 铜壶 自注 石镜 名胜 鼓楼 金马碧鸡
下载PDF
陆游诗中的成都(上) 被引量:2
4
作者 魏炯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55-58,共4页
在杜甫集中的成都诗,有一些成都的掌故,如石犀,石笋、石镜、琴台等,但毕竟不多。而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成都的掌故就多得多了。这大概和二人性格不同有关,也可能和宋代优容文官有关。杜甫《独步寻花》诗云:“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 在杜甫集中的成都诗,有一些成都的掌故,如石犀,石笋、石镜、琴台等,但毕竟不多。而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成都的掌故就多得多了。这大概和二人性格不同有关,也可能和宋代优容文官有关。杜甫《独步寻花》诗云:“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大约此老的颠狂,只不过偶然一次;而陆游的颓放则是经常如此,故自号曰放翁。试看他的自我描绘: 成都再见春事残,虽名闲官实不闲。 门前车马闹如市,素上文檄高于山。 有时投罅辄径出,略似齐客偷秦关。 日斜仆夫已整驾,顾景欲驻愁嘲讪。 岂知今朝有此乐,放浪一笑开衰颜。 ——《游圜觉乾明祥符三院至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成都 海棠诗 梅花 惠陵 严君平 青羊宫 蜀中 自注 白塔寺
下载PDF
论桐城派
5
作者 魏炯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53-55,共3页
要了解“桐城派”,必须先了解中国文学的源流。 中国文学的源流,自三百篇而《离骚》而汉赋,都只是诗。建安之后,诗和骈体文并踞文坛。只不过骈文是专以藻绘为文,所谓“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沈思”,并不指学术,乃是指的写作内容... 要了解“桐城派”,必须先了解中国文学的源流。 中国文学的源流,自三百篇而《离骚》而汉赋,都只是诗。建安之后,诗和骈体文并踞文坛。只不过骈文是专以藻绘为文,所谓“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沈思”,并不指学术,乃是指的写作内容及其结构。这一时期的文,实即近代所谓纯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骈文 散文语言 姚氏 古文辞类纂 骈体文 散体文 文翰 姚鼐 唐宋八家
下载PDF
杜甫《后出塞》的探讨
6
作者 魏炯若 《杜甫研究学刊》 1986年第2期12-16,11,共6页
一、安禄山版军中一个军官的故事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唐朝廷为了给幽州节度使(即范阳节度使)张守圭补充兵员,在东都洛阳挂榜招贤(开元时为边地召募长征兵及壮士,可参考《通鉴》开元二十五年、二十七年)我们知道,开元是唐朝... 一、安禄山版军中一个军官的故事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唐朝廷为了给幽州节度使(即范阳节度使)张守圭补充兵员,在东都洛阳挂榜招贤(开元时为边地召募长征兵及壮士,可参考《通鉴》开元二十五年、二十七年)我们知道,开元是唐朝的极盛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 东都洛阳 《后出塞》 杜甫 幽州节度使 安禄山 开元 唐玄宗
下载PDF
论《咏怀古迹五首》
7
作者 魏炯若 《杜甫研究学刊》 1985年第2期87-94,共8页
杜甫在夔州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传诵人口已逾千年,解释的人也大体得之,如解题云:“借古迹以咏怀”便是;然而这组诗何为而作?中心何在?则无能言之,是探骊而没有得珠!这一组诗的中心,恰在五首的中间一首。古代文学理论,没有“中心”... 杜甫在夔州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传诵人口已逾千年,解释的人也大体得之,如解题云:“借古迹以咏怀”便是;然而这组诗何为而作?中心何在?则无能言之,是探骊而没有得珠!这一组诗的中心,恰在五首的中间一首。古代文学理论,没有“中心”这个术语,但却有“中心”这个概念。我们今天从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没有找不出中心的,这就可以证明,文学艺术要有中心,这*概念,由来很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理论 文学艺术作品 咏怀 夔州 古迹 杜甫 组诗 无能
下载PDF
读杜甫《戏为六绝句》
8
作者 魏炯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36-39,共4页
钱谦益《草堂诗笺》云:“作诗以论文,而题曰《戏为六绝句》,盖寓言以自况也。”这里说明了本诗所重在一“戏”字。又说明“戏”的缘故是“寓言以自况”。杨伦的《杜诗镜铨》又有进一步的说明:“庾信、四杰,特借作影子,非谓诗道以此为至... 钱谦益《草堂诗笺》云:“作诗以论文,而题曰《戏为六绝句》,盖寓言以自况也。”这里说明了本诗所重在一“戏”字。又说明“戏”的缘故是“寓言以自况”。杨伦的《杜诗镜铨》又有进一步的说明:“庾信、四杰,特借作影子,非谓诗道以此为至也”。发明题中“戏”字,深入文人用心。 钱氏接着又引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锐:“然则当公之世,群儿之谤伤者,或不少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庾信 《戏为六绝句》 四杰 别裁 转益多师 汉魏 李杜 杜诗 古流
下载PDF
谈《诗经·七月》
9
作者 魏炯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30-34,共5页
《豳风·七月》在《诗经》里是非常突出的美丽诗篇,它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可是,对诗篇中的大量问题,却还缺乏认真的研究,当然问题还是有人提出,但却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譬如,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中说:“《七月》之诗,... 《豳风·七月》在《诗经》里是非常突出的美丽诗篇,它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可是,对诗篇中的大量问题,却还缺乏认真的研究,当然问题还是有人提出,但却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譬如,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中说:“《七月》之诗,大小教之,终而复始,由此观之,人固不可恣也。” 《七月》的细细规定劳动项目,以至劳动强度,王符都看出了问题,但他却得出了对农夫不可以放松的错误结论。北宋杨时也看出了同样问题,他却加以弥缝说:“先王之政,使民男女终岁勤动,未常休也;虽淫僻之心何自萌蘖(芽)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两个基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就是作者和写作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诗经·七月》 周公 奴隶主贵族 诗篇 周王 公元前 鲁国 写作年代 太师
下载PDF
《离骚发微》前言
10
作者 魏炯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52-64,14,共14页
《离骚发微》这一个题目,我原来的意思,是只想对从前研究《离骚》的人没有谈到的问题谈一谈。可是这些问题,既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形式的;加上《离骚》既是一种有机组合,就免不了牵一发动全身,结果就写成了一本讲解《离骚》的小书。... 《离骚发微》这一个题目,我原来的意思,是只想对从前研究《离骚》的人没有谈到的问题谈一谈。可是这些问题,既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形式的;加上《离骚》既是一种有机组合,就免不了牵一发动全身,结果就写成了一本讲解《离骚》的小书。可是又有一些问题是在讲解中难于详谈的,择要汇集,就作为《前言》。 一、 《离骚》的写作时间 要对《离骚》作一点发微的工作,肯定它的写作时间是一个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楚国 香草 楚怀王 左徒 顷襄王 楚王 司马迁 张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