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小说家、戏剧家李渔的首部拟话本小说集《无声戏》中的相关篇目自20世纪90年代被翻译至海外后,备受读者喜爱。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1990年新西兰汉学家韩南的六回英文节译本Silent Operas,两年之后,德国汉学研究者Stephan Pohl...明末清初小说家、戏剧家李渔的首部拟话本小说集《无声戏》中的相关篇目自20世纪90年代被翻译至海外后,备受读者喜爱。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1990年新西兰汉学家韩南的六回英文节译本Silent Operas,两年之后,德国汉学研究者Stephan Pohl撰著了译研并重的Das lautlose Theater des Li Yu(um 1655):eine Novellensammlungen der frühen Qing-zeit。但该译作面世后,传播效果与韩南的英译本大相径庭,可以说传播乏力,呈现出令人惋惜的“无声”景象。本研究从原作版本及译介篇目的选择、策略方法的运用、对原作的复现程度等方面入手,探索不同译者对同一作品的节译取得截然不同传播效果的原因,反思应如何避免译本难以复现原作、扎根异土的问题,探讨译本如何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通道和桥梁。展开更多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一次历史性的交汇,展示出较以往更为复杂的互动、冲突与融合,尤其是不同知识体系、世界观、意识形态的竞争和较量,对双方的社会、文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由于时空跨度广阔、文献资料浩繁,本领域研...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一次历史性的交汇,展示出较以往更为复杂的互动、冲突与融合,尤其是不同知识体系、世界观、意识形态的竞争和较量,对双方的社会、文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由于时空跨度广阔、文献资料浩繁,本领域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一背景下,香港大学宋刚的英文新著《艾儒略、〈口铎日抄〉及晚明福建的耶儒对话主义》(Giulio Aleni,Kouduo richao,and Christian-Confucian Dialogism in Late Ming Fujian)以“对话”为切入点,再现了晚明时期的耶儒思想交流。此著材料丰富翔实,析论周密严谨,着重探讨了“对话主义”的概念,兼顾理论的整合与创新,不但是继许理和(Erik Zürcher,1928—2008)之后对《口铎日抄》进行深入探讨的又一力作,而且对本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明末清初小说家、戏剧家李渔的首部拟话本小说集《无声戏》中的相关篇目自20世纪90年代被翻译至海外后,备受读者喜爱。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1990年新西兰汉学家韩南的六回英文节译本Silent Operas,两年之后,德国汉学研究者Stephan Pohl撰著了译研并重的Das lautlose Theater des Li Yu(um 1655):eine Novellensammlungen der frühen Qing-zeit。但该译作面世后,传播效果与韩南的英译本大相径庭,可以说传播乏力,呈现出令人惋惜的“无声”景象。本研究从原作版本及译介篇目的选择、策略方法的运用、对原作的复现程度等方面入手,探索不同译者对同一作品的节译取得截然不同传播效果的原因,反思应如何避免译本难以复现原作、扎根异土的问题,探讨译本如何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通道和桥梁。
文摘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一次历史性的交汇,展示出较以往更为复杂的互动、冲突与融合,尤其是不同知识体系、世界观、意识形态的竞争和较量,对双方的社会、文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由于时空跨度广阔、文献资料浩繁,本领域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一背景下,香港大学宋刚的英文新著《艾儒略、〈口铎日抄〉及晚明福建的耶儒对话主义》(Giulio Aleni,Kouduo richao,and Christian-Confucian Dialogism in Late Ming Fujian)以“对话”为切入点,再现了晚明时期的耶儒思想交流。此著材料丰富翔实,析论周密严谨,着重探讨了“对话主义”的概念,兼顾理论的整合与创新,不但是继许理和(Erik Zürcher,1928—2008)之后对《口铎日抄》进行深入探讨的又一力作,而且对本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