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眼后巩膜葡萄肿与眼底结构和微循环的关系
1
作者 李昊儒(综述) 魏瑞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7-511,共5页
后巩膜葡萄肿(PS)指眼球后壁局部的异常膨出,是高度近视眼常见的病理性改变之一。PS常伴随着眼底微结构如巩膜、脉络膜、Bruch膜的改变。这些异常改变致使眼底微结构对眼轴扩张的抵抗力下降,或可造成相应区域组织结构的重塑,引发微血管... 后巩膜葡萄肿(PS)指眼球后壁局部的异常膨出,是高度近视眼常见的病理性改变之一。PS常伴随着眼底微结构如巩膜、脉络膜、Bruch膜的改变。这些异常改变致使眼底微结构对眼轴扩张的抵抗力下降,或可造成相应区域组织结构的重塑,引发微血管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后极部血流循环异常,而微循环的改变又可能继发眼底微结构的变化,严重影响患眼视力。国际上对PS的发病机制仍无明确定论,且尚无良好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本文对高度近视眼PS与眼底结构及微循环的相互关系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为探究PS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改善高度近视眼的视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后巩膜葡萄肿 眼底结构 微循环
下载PDF
阿托品控制近视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宫博腾(综述) 魏瑞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51-955,共5页
着近视患病率以及高度近视患病率的逐年上升,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法倍受关注。阿托品作为较早用于控制近视的药物,其临床效果已在循证医学方法中得到肯定,但是其作用机制不明。研究发现,阿托品抑制实验性近视进展的作用部位可能并不与睫状... 着近视患病率以及高度近视患病率的逐年上升,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法倍受关注。阿托品作为较早用于控制近视的药物,其临床效果已在循证医学方法中得到肯定,但是其作用机制不明。研究发现,阿托品抑制实验性近视进展的作用部位可能并不与睫状肌调节相关,或睫状肌并非主要作用靶点。目前阿托品近视控制机制的研究多关注在视网膜和巩膜。近年来应用高选择性毒蕈碱样(M)受体拮抗剂及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发现,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可能与多个M受体相关,同时与多巴胺分泌、γ-氨基丁酸能通路蛋白改变、一氧化氮(NO)生成、早期生长反应(EGR)-1表达、巩膜蛋白改变等相关。本文就阿托品在实验性近视眼中发挥控制近视作用的作用部位,与胆碱能通路、多巴胺能通路、γ-氨基丁酸能通路、NO分泌、EGR-1表达、巩膜重塑过程等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阿托品控制近视作用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近视 M受体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