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贮玉米新品种亚盛9号
1
作者 曹静 李霞 +4 位作者 董克勇 吴治强 朱文 魏甲科 李鑫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1期156-157,共2页
亚盛9号是甘肃亚盛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YJ5622为母本、YJ721为父本杂交而成的青贮玉米新品种,2023年通过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第38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230087。该品种具有熟期适宜、籽粒后期脱水速度快、适宜... 亚盛9号是甘肃亚盛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YJ5622为母本、YJ721为父本杂交而成的青贮玉米新品种,2023年通过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第38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230087。该品种具有熟期适宜、籽粒后期脱水速度快、适宜机械化收获、综合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河西、中部及陇东地区推广种植,种植密度以4500株/hm2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盛9号 青贮玉米 新品种 晚熟
下载PDF
切段长度、种植深度和覆草对矩镰荚苜蓿根茎出芽和成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魏甲科 杨小霞 方强恩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1-38,共8页
为探究对矩镰荚苜蓿(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根状茎切段无性繁殖的影响因素,以祁连山东段高山草甸自然分布的矩镰荚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切段长度(20 cm和10 m)、2个种植深度(10 cm和5 cm)、3个覆草措施(覆草3 cm、覆草1 cm和... 为探究对矩镰荚苜蓿(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根状茎切段无性繁殖的影响因素,以祁连山东段高山草甸自然分布的矩镰荚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切段长度(20 cm和10 m)、2个种植深度(10 cm和5 cm)、3个覆草措施(覆草3 cm、覆草1 cm和无覆草)共1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矩镰荚苜蓿根茎出芽和成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草措施对成苗率、叶龄和单株地下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无覆草处理下成苗率、叶龄和单株地下生物量最高,3 cm覆草次之;2)切段长度和种植深度均对成苗率有显著影响,分别在20 cm切段长度和5 cm种植深度处理下成苗率最高;3)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覆草厚度×种植深度交互作用对根茎繁殖产生显著影响,且仅对单株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在10 cm种植深度和0 cm覆草厚度交互处理下,单株地上生物量最大;4)TOPSIS模型综合评价分析显示,20 cm切段长度×10 cm种植深度×0 cm覆草组合处理,是矩镰荚苜蓿根状茎无性繁殖的最佳栽培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镰荚苜蓿 根状茎 无性繁殖 生长指标
下载PDF
矩镰荚苜蓿越冬期地下芽的组织化学特征与分化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小霞 魏甲科 +2 位作者 夏建强 方强恩 张勃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0-308,共9页
为了揭示矩镰荚苜蓿(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地下芽越冬机理,采用石蜡切片法,通过组织化学染色,跟踪观测了该植物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地下芽的组织化学特征与分化过程。结果显示:在越冬期,地下芽内淀粉粒主要贮存在芽体皮层、髓部、... 为了揭示矩镰荚苜蓿(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地下芽越冬机理,采用石蜡切片法,通过组织化学染色,跟踪观测了该植物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地下芽的组织化学特征与分化过程。结果显示:在越冬期,地下芽内淀粉粒主要贮存在芽体皮层、髓部、芽尖外围幼叶、芽尖基层组织和叶原基底部,蛋白质主要贮存在芽尖生长锥、叶原基顶部和芽体形成层;秋末冷适应期,地下芽芽体快速伸长,芽内淀粉粒开始急速降解,但与其他时期相比,淀粉总含量仍处较高水平;进入初冬期后,随气温的下降,芽分化与伸长生长开始减慢,到隆冬冻胁迫期,芽锥和芽体生长停止,芽内淀粉几乎全部降解;之后随气温回升,芽体开始恢复生长,但芽锥分生生长直至返青期才开始恢复。分析表明,矩镰荚苜蓿越冬期间地下芽生长停滞和芽内淀粉粒含量降低是其休眠态转变的重要标志,休眠芽通过淀粉粒水解代谢,增加细胞可溶性糖浓度、降低细胞冰点是其抵御冬季低温胁迫的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芽结构 越冬 休眠 组织化学 淀粉粒 腋芽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切段长度、种植深度和覆草厚度对矩镰荚苜蓿地下茎扩展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颜家全 魏甲科 +3 位作者 齐帅 程家琦 蔡梅梅 方强恩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39-147,共9页
为探究矩镰荚苜蓿(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地下茎扩展性的影响因子,选择祁连山东段高山草原野生矩镰荚苜蓿根茎为材料,在原生境下,设置不同的覆草厚度(0,1和3 cm)、种植深度(5,10 cm)和根茎切段长度(10,20 cm)共12个处理,通过观... 为探究矩镰荚苜蓿(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地下茎扩展性的影响因子,选择祁连山东段高山草原野生矩镰荚苜蓿根茎为材料,在原生境下,设置不同的覆草厚度(0,1和3 cm)、种植深度(5,10 cm)和根茎切段长度(10,20 cm)共12个处理,通过观测根茎成苗后新根茎发生特性、数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等,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矩镰荚苜蓿根茎生长特征和扩展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覆草厚度下,矩镰荚苜蓿的新根茎数、根茎扩展最大距离、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对每个测试指标而言,影响效果均表现为盖0>盖3>盖1。在种植方式上,种植深度和片段长度对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依次为20×10>10×10>20×5>10×5,但对于衡量根茎扩展能力的各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本试验选择的种植方式均是矩镰荚苜蓿根茎的适宜繁殖条件。综合分析表明,无覆草、片段长度20 cm、种植深度10 cm的种植方式可以实现矩镰荚苜蓿根茎扩展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镰荚苜蓿 根茎 扩展能力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