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直肠癌患者肠道黏膜区域的菌群分布
1
作者 胡梅梅 陈开阳 +6 位作者 王宁宇 赵玙璠 魏程锦 孟令祥 唐勇 滕玉鸥 王海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271,共9页
目的比较健康人群与结肠直肠癌(CRC)患者粪便菌群及肿瘤/瘤旁黏膜菌群的差异性,尝试寻找CRC新的防治途径。方法收集了13例CRC患者粪便、6例患者肿瘤/瘤旁黏膜和20名健康对照人群粪便,利用16SrDNA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对粪便和... 目的比较健康人群与结肠直肠癌(CRC)患者粪便菌群及肿瘤/瘤旁黏膜菌群的差异性,尝试寻找CRC新的防治途径。方法收集了13例CRC患者粪便、6例患者肿瘤/瘤旁黏膜和20名健康对照人群粪便,利用16SrDNA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对粪便和黏膜的菌群组成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流式细胞仪检测粪便中的细菌总数后,采用几种较为常见的细菌培养基对粪便及黏膜中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利用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测试了其中7株细菌对3株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健康人粪便和CRC患者瘤旁黏膜中的菌群α-多样性显著高于CRC患者粪便和肿瘤黏膜中菌群α-多样性(P<0.05)。从特异性微生物来看,与健康人群相比,CRC患者粪便中的特有菌为Lactobacillaceae,而其肿瘤黏膜上特有菌是Escherichia、Enterococcus、Fusobacterium等。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分离自CRC患者肿瘤黏膜处的Bacteroidesfragilis与Fusobacterium nucleatum分别对肠道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活性(P<0.0001)与促进作用(P<0.001)。结论CRC患者粪便、肿瘤黏膜及瘤旁黏膜菌群与健康人群粪便菌群差异较大,且CRC患者粪便菌群不能代表肿瘤黏膜特异性菌群。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抑制肿瘤黏膜中F.nucleatum定植与促进具有癌细胞毒性的B.fragilis定植可能是治疗CRC潜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癌 黏膜微生物 粪便微生物
下载PDF
多切口减压+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程锦 《医学信息》 2021年第23期144-146,共3页
目的研究多切口减压+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诊治的40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多切口减压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研究多切口减压+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诊治的40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多切口减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指标、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多切口减压联合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效果确切,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促进创口快速愈合,减少换药频率,缩短周期,减轻患者疼痛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切口减压 VSD持续负压吸引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