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的生存与传承——基于云南彝族、傣族两个村落的田野考察 |
魏美仙
蒋少华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2
|
文化生态: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一个视角 |
魏美仙
|
《学术探索》
|
2002 |
57
|
|
3
|
民族村寨旅游展演艺术的文本建构与解读--以云南新平县大沐浴村为例 |
魏美仙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4
|
旅游展演艺术研究述评 |
魏美仙
|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5
|
对民族文化传承主体的几点思考——从云南峨山高平个案说起 |
魏美仙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1 |
12
|
|
6
|
旅游展演艺术研究述评 |
魏美仙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7
|
沉默、焦虑与想象的祛魅:民族艺术现代话语建构的反思 |
魏美仙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22 |
2
|
|
8
|
“围城”内外——艺术人类学研究散论 |
魏美仙
陆定福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9
|
童话中结婚母题的意义阐释 |
魏美仙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3 |
4
|
|
10
|
多重语境中的花腰傣服饰——以大沐浴为例的人类学解读 |
魏美仙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7 |
7
|
|
11
|
民族村寨旅游展演艺术的意义阐释——以大沐浴为例 |
魏美仙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8 |
6
|
|
12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及传承人意义 |
普文芳
魏美仙
|
《学术探索》
CSSCI
|
2014 |
16
|
|
13
|
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温度的研究及应用 |
张世红
白天宇
魏美仙
|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
2016 |
1
|
|
14
|
非遗记录:我国手工技艺及其纪录影像发展的时代脉络 |
陈春芬
魏美仙
|
《学术探索》
CSSCI
|
2023 |
1
|
|
15
|
应用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烧制琉璃瓦实验研究 |
贾方晶
张世红
魏美仙
|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6
|
猪血香肠 加工技术 |
魏美仙
|
《致富天地》
|
2008 |
0 |
|
17
|
试论古汉语词类活用与修辞 |
叶正渤
魏美仙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1991 |
0 |
|
18
|
他者凝视中的艺术生成——沐村旅游展演艺术建构的人类学考察 |
魏美仙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8
|
|
19
|
地方性文化的诗意表达——《茶马古道——高原女人·大山汉》编创路径解读 |
魏美仙
师向宁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14 |
5
|
|
20
|
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问题思考 |
魏美仙
魏惠琴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13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