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魏艳彬 王洪法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5期76-78,共3页
抗菌肽是具有抗菌活性的一类短肽,广泛地存在于生物界。它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构成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抗菌肽除了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好、免疫原性较低等特点,还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能有效地抑杀真菌、病... 抗菌肽是具有抗菌活性的一类短肽,广泛地存在于生物界。它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构成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抗菌肽除了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好、免疫原性较低等特点,还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能有效地抑杀真菌、病毒、细菌、寄生虫,而不易产生耐药性;能选择性地杀灭肿瘤细胞,而对人畜毒副作用极小。因此,抗菌肽作为新药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抗菌肽的分类、生物学活性、基因工程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分类 生物学活性 基因工程
下载PDF
四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艳君 吴晓燕 +3 位作者 杨树芳 贾凤菊 时法茂 魏艳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讨4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脑囊虫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清及脑脊液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 目的探讨4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脑囊虫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清及脑脊液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脑囊虫病人血清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68.28%、65.19%、51.54%和63.84%。脑脊液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30.68%、39.98%、46.03%和41.94%。治疗后血清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67.40%、65.63%、12.33%和11.89%。结论血清及脑脊液IHA、ELISA检测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对囊虫病诊断方面均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因抗体可持续数年,因此IHA、ELISA不能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囊虫循环抗原(CAg)检测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可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血清 脑脊液 免疫诊断
下载PDF
济宁市1981~2000年儿童肠道原虫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庆宽 徐凤全 +8 位作者 黄炳成 程鹏 时法茂 张志华 傅婷霞 邹恩苏 谭文彬 徐秀来 魏艳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758-760,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肠道原虫感染资料 ,了解济市宁儿童肠道原虫感染现状 ,探讨肠道原虫感染率的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计算相对比和x2 检验分析。 结果  (1) 10 8795例受检者中 ,肠道原虫感染 892 0例 ... 目的 通过分析肠道原虫感染资料 ,了解济市宁儿童肠道原虫感染现状 ,探讨肠道原虫感染率的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计算相对比和x2 检验分析。 结果  (1) 10 8795例受检者中 ,肠道原虫感染 892 0例 ,感染率为 8 2 1% ;(2 )共发现肠道原虫 8种 ,其中蓝氏贾第鞭毛虫、人毛滴虫、结肠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为主要感染虫种 ,占原虫总感染人数的 96 0 6% ,其感染率依次为 5 15 %、1 2 5 %、0 9%、0 5 % ;(3 )肠道原虫感染率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 ,由 1981~ 1982年的 5 3 1%增至 1999~ 2 0 0 0年的 12 2 % ,其中蓝氏贾第鞭毛虫增幅最大 ,结肠内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次之 ,但近 5年来递增速度明显变缓 ,并且原虫多重感染的数量明显减少 ;(4 )肠道原虫感染率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 结论 肠道原虫感染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虽近年来增势趋缓 ,但感染率仍居高不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市 儿童 肠道原虫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凤全 时法茂 +4 位作者 张志华 魏庆宽 魏艳彬 张敬举 孔庆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19-32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治疗。 方法 通过对 2 840例接受检查发现的病例资料分析 ,总结临床各项检查方法的诊断效率及脑囊虫病的治疗效果。 结果  1、典型脑囊虫病的脑CT扫描检查确诊率为 85 .83% ( 15 0 2 /...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治疗。 方法 通过对 2 840例接受检查发现的病例资料分析 ,总结临床各项检查方法的诊断效率及脑囊虫病的治疗效果。 结果  1、典型脑囊虫病的脑CT扫描检查确诊率为 85 .83% ( 15 0 2 /175 0 ) ,ELISA和IHA检测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91.31% ( 15 98/175 0 )和 92 .17% ( 1613/175 0 ) ,特异IgG4 抗体检出率为 88.95 % ( 765 /860 ) ,血清囊虫CAg检出率为 69.94% ( 12 2 4/175 0 )。 2、亚临床型脑囊虫病的确诊率较低 ,上述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6.18% ( 68/42 2 )、13.98% ( 5 9/42 2 )、18.0 1% ( 76/42 2 )、10 .12 % ( 17/168)和 8.77% ( 37/42 2 )。 3、脑囊虫病的临床治疗有效药物为吡喹酮 ,总有效率为 10 0 % ,3个疗程的治愈率为 87.60 % ( 65 7/760 ) ;对于亚临床型脑囊虫病人采用诊断性治疗。 结论 脑CT及血清免疫学检查是脑囊虫病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 ,临床治疗有效药物为吡喹酮 ,亚临床型脑囊虫病的诊断较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诊断 治疗 评价
下载PDF
吡喹酮、阿苯哒唑剂量递增法治疗脑囊虫病CT影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凤菊 欧阳爱梅 +3 位作者 吴晓燕 胡颖新 张志华 魏艳彬 《地方病通报》 2005年第4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阿苯哒唑剂量递增法治疗后CT影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80例脑囊虫病患者疗前CT影像表现分为单发小囊型、多发小囊型、炎症型和混合型,对比各型患者抗囊治疗后CT影像变化,并与其杀虫反应和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阿苯哒唑剂量递增法治疗后CT影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80例脑囊虫病患者疗前CT影像表现分为单发小囊型、多发小囊型、炎症型和混合型,对比各型患者抗囊治疗后CT影像变化,并与其杀虫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类型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后CT影像呈现程度不同的吸收、钙化等病理变化。单发小囊型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小部分患者出现钙化,疗效最佳,并且治疗时仅有小部分患者出现轻微杀虫反应。多发小囊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好,CT显示小部分患者病灶完全吸收,大部分患者见1个或多个钙化灶,治疗效果良好,但该型患者杀虫反应较重,需给予积极的辅助治疗。炎症型和混合型患者杀虫反应较重,虽给予积极的辅助治疗,病灶吸收仍较差。结论各型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阿苯哒唑剂量递增法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钙化等影像变化,对病人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CT影像 杀虫反应 疗效
下载PDF
18例患者皮下囊尾蚴治疗前后B超影像变化
6
作者 贾凤菊 李炎 +3 位作者 胡颖新 杨艳君 李桂玲 魏艳彬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37-237,共1页
关键词 皮下结节 囊尾蚴病 影像变化 治疗前后 患者 B超 结节性病变 猪带绦虫 人体感染 肌肉组织
下载PDF
犬腹孔绦虫感染1例
7
作者 杨艳君 张瑜 +1 位作者 时法茂 魏艳彬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腹孔 绦虫感染 孕节片
下载PDF
巢式PCR技术在输入性卵形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炳成 徐超 +9 位作者 李瑾 肖婷 尹昆 刘功振 王卫艳 赵桂华 魏艳彬 王用斌 赵长磊 魏庆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1,57,共4页
目的应用巢式PCR扩增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18S r RNA)基因确诊卵形疟原虫感染。方法采集2012-2013年山东省疟疾患者全血和滤纸血样,吉氏染色镜检观察血膜疟原虫形态并鉴定虫种。提取血样中DNA,根据疟原虫18S r RNA基因以属和种特异... 目的应用巢式PCR扩增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18S r RNA)基因确诊卵形疟原虫感染。方法采集2012-2013年山东省疟疾患者全血和滤纸血样,吉氏染色镜检观察血膜疟原虫形态并鉴定虫种。提取血样中DNA,根据疟原虫18S r RNA基因以属和种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筛查卵形疟阳性标本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2012和2013年山东省共筛查到7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巢式PCR扩增7份血样均在800 bp处出现卵形疟原虫特异性单一条带,Blast比对表明产物序列与Gen Bank卵形疟参考序列一致。结论经巢式PCR方法确诊了2012和2013年山东省7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疟原虫 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 巢式PCR 输入性疟疾
下载PDF
幼儿犬复孔绦虫感染病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魏艳彬 于振华 +10 位作者 高琳琳 吴晓燕 崔勇 史世俊 尹立新 毛德华 李桂玲 张志华 王毅 胡颖欣 缪峰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14年第2期112-112,共1页
报告1例14个月龄的幼儿感染犬复孔绦虫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犬复孔绦虫 幼儿 病例报道
原文传递
幼儿犬复孔绦虫感染1例
10
作者 魏艳彬 于振华 +9 位作者 高琳琳 吴晓燕 史世俊 尹立新 毛德华 李桂玲 张志华 王毅 胡颖欣 缪峰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本文报道1例14个月幼儿感染犬复孔绦虫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犬复孔绦虫 幼儿 病例报道
原文传递
山东省2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报告 被引量:29
11
作者 肖婷 魏艳彬 +12 位作者 刘凡 李瑾 黄炳成 王用斌 张本光 尹昆 孔庆安 于振华 李继民 李登俊 马巧荣 付婷霞 魏庆宽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I0004-I0004,F0003,F0004,共3页
本文报告了2例国外输入卵形疟病例。两患者均为非洲几内亚务工返乡人员,回国后数月因发热、乏力而就医。入院血膜镜检见多期卵形疟疟原虫,环状体较粗大,大滋养体期、配子体期颗粒较粗;受染红细胞明显变形,呈多种不规则形状,具备卵形疟... 本文报告了2例国外输入卵形疟病例。两患者均为非洲几内亚务工返乡人员,回国后数月因发热、乏力而就医。入院血膜镜检见多期卵形疟疟原虫,环状体较粗大,大滋养体期、配子体期颗粒较粗;受染红细胞明显变形,呈多种不规则形状,具备卵形疟原虫特点。PCR基因产物约800bp,与卵形疟相符。对两患者应用蒿甲醚肌注和伯氨喹口服规范治疗,分别于7d、10d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疟 输入性 病例报告 山东省
原文传递
138例输入性恶性疟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于振华 王福勇 +5 位作者 魏冬冬 尹斌 魏艳彬 赵桂华 张本光 王用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69-671,677,共4页
目的总结输入性恶性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13年2月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收治的138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病人全部来自非洲国家,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乏力... 目的总结输入性恶性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13年2月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收治的138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病人全部来自非洲国家,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乏力、肝脾肿大为主,实验室检查多有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有36.96%的病例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肾炎、肝炎等。采用蒿甲醚、伯氨喹、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双氢青蒿哌喹片等抗疟药治疗及对症治疗后,近期治愈率为98.55%,远期治愈率为94.93%,未愈1例,死亡1例。结论青蒿素类仍是最有效的抗恶性疟药物,但部分病例因体内疟原虫对该药存在抗药性或敏感性下降而复燃。应重视重症疟疾的早期抗疟及对症治疗,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输入性疟疾 治疗效果 青蒿素
原文传递
蛔虫抗菌肽Cecropin P1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勇 仲维霞 +7 位作者 孔凡红 李瑾 魏艳彬 黄炳成 魏庆宽 肖婷 赵桂华 王洪法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532-534,551,共4页
目的设计合成蛔虫抗菌肽基因序列,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以获得重组蛋白。方法根据大肠埃希菌对编码同种氨基酸不同密码子的偏嗜性,对蛔虫抗菌肽Cecropin P1编码基因进行改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载体PMD-18T,并转化DH... 目的设计合成蛔虫抗菌肽基因序列,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以获得重组蛋白。方法根据大肠埃希菌对编码同种氨基酸不同密码子的偏嗜性,对蛔虫抗菌肽Cecropin P1编码基因进行改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载体PMD-18T,并转化DH5α感受态菌株;构建重组质粒PET-30a-Cecropin P1,并转化BL21感受态菌株;用双酶切鉴定阳性克隆;含有正确重组质粒的阳性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鉴定表达产物。结果PCR扩增及构建的两个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均获得113bp的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含有重组质粒PET-30a-Cecropin P1的阳性菌株在IPTG诱导下高效表达了分子质量单位为3.4ku的蛋白质。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Cecropin P1,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蛔虫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蛔虫抗菌肽 CECROPIN P1基因 原核表达 大肠埃希菌
原文传递
山东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忠磊 付婷霞 +4 位作者 胡颖欣 魏艳彬 史世俊 马巧荣 毛德华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6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12月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共收集49例输入性疟疾,患者为赴非洲及东南亚... 目的探讨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12月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共收集49例输入性疟疾,患者为赴非洲及东南亚等12个国家务工回归人员,病例全年散发,恶性疟占93.88%,无明显季节性,人群以青壮年民工为主。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畏寒、乏力、肌肉酸痛、腹泻、肝脾肿大等多种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转氨酶增高、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首诊有22.45%的病例被误诊为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患者是赴非洲等地务工回归人员,全年均有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早期诊断和抗疟治疗及对症处理是救治重症疟疾的关键。对出国务工人员开展疟防知识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务工期对疟疾的感染,加强对务工回归人员的疟疾监测,早期发现和治疗,减少重症疟疾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蒿甲醚 青蒿琥酯
原文传递
采用弓形虫T7噬菌体文库筛选黏附相关蛋白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勇 仲维霞 +5 位作者 赵桂华 李瑾 徐超 魏艳彬 魏冬冬 王洪法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用原代培养的猫肠上皮细胞(IECs)对已构建的弓形虫T7噬菌体展示文库进行筛选,期望得到将新的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黏附相关蛋白基因。方法将猫IECs与混有噬菌体文库的DMEM培养基孵育培养后进行洗脱筛选,再与宿主菌BLT5403共同培养扩... 目的用原代培养的猫肠上皮细胞(IECs)对已构建的弓形虫T7噬菌体展示文库进行筛选,期望得到将新的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黏附相关蛋白基因。方法将猫IECs与混有噬菌体文库的DMEM培养基孵育培养后进行洗脱筛选,再与宿主菌BLT5403共同培养扩增文库,筛选噬菌体DNA并进行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洗脱下的噬菌体滴度从第1轮7.6×105到第5轮的3.6×107,富集了230倍,非特异性结合和亲和力低的噬菌体被成功去除;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含插入片段为394bp的噬菌体富集量最大,经检索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基因,是棒状体蛋白基因ROP2和ROP8的共有序列。结论初步证明弓形虫棒状体蛋白为黏附相关蛋白基因,其表达产物为RO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猫肠上皮细胞 噬菌体 黏附蛋白 棒状体蛋白
原文传递
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三日疟原虫感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瑾 徐超 +7 位作者 魏庆宽 肖婷 孔祥礼 王用斌 张本光 魏艳彬 赵长磊 黄炳成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基因诊断三日疟原虫感染,以减少三日疟的漏诊和误诊。方法分别提取可疑三日疟患者抗凝血DNA和对照间日疟、恶性疟患者抗凝血DNA,以此为模板,用疟原虫属特异性引物... 目的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基因诊断三日疟原虫感染,以减少三日疟的漏诊和误诊。方法分别提取可疑三日疟患者抗凝血DNA和对照间日疟、恶性疟患者抗凝血DNA,以此为模板,用疟原虫属特异性引物进行第一轮扩增;然后以第一轮扩增产物为模板,用4种疟疾的种特异性引物进行第二轮扩增,比较扩增出的18 SSU 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并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结果经属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3个样本均出现大小约为1 200bp的条带。经种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间日疟及恶性疟确诊样本均扩增出相应的120bp和205bp特异性条带;可疑患者样本仅在用三日疟原虫种特异性作引物时扩增出144bp特异条带,与理论值相符,与Genbank标准序列对比显示,扩增片段大小及测序结果均完全正确。证实患者感染三日疟原虫。结论利用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片段三日疟种特异引物进行扩增可以用于诊断三日疟原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三日 核糖体亚单位 RNA 核糖体 聚合酶链式反应 套式 诊断
原文传递
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在疟原虫检测和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超 魏庆宽 +7 位作者 李瑾 肖婷 王用斌 孔祥礼 张本光 魏艳彬 赵长磊 黄炳成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3年第1期-,共5页
目的比较疟疾病例样本套式PCR检测和传统镜检结果,探讨套式PCR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疟疾患者血样,分别涂制厚、薄血膜用于常规镜检;抗凝血或滤纸血用于提取疟原虫DNA等。按要求设计属种等多套引物,应用套式PCR扩增感染人的... 目的比较疟疾病例样本套式PCR检测和传统镜检结果,探讨套式PCR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疟疾患者血样,分别涂制厚、薄血膜用于常规镜检;抗凝血或滤纸血用于提取疟原虫DNA等。按要求设计属种等多套引物,应用套式PCR扩增感染人的4种疟原虫目的基因片段,将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等。结果 259份血样,套式PCR共检测出恶性疟187例、间日疟45例、卵形疟8例和三日疟1例,阴性10例。其中恶性疟阳性检出率最高(75.10%),间日疟阳性检出率次之(18.07%),还检测到混合感染血样8份(3.21%)。与Gen Bank标准序列对比显示,扩增片段大小及测序结果均完全正确,显示套式PCR在分型上比传统镜检更客观。套式PCR检测与传统镜检结果比较显示,前者阳性率(96.14%)明显高于后者(90.73%),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P<0.05)。结论套式PCR法检测疟原虫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且适用于疟原虫混合感染,在疟疾病例诊断和分型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显微镜检查 聚合酶链式反应 套式
原文传递
山东省慢性丝虫性乳糜尿病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忠磊 付婷霞 +3 位作者 胡颖新 魏艳彬 马巧荣 刘新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16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丝虫性乳糜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慢性丝虫性乳糜尿患者的治疗及关怀照料提供科学方法。方法对2005—2015年住院确诊的慢性丝虫性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6例慢性丝虫性乳糜尿患者主要分布在... 目的探讨慢性丝虫性乳糜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慢性丝虫性乳糜尿患者的治疗及关怀照料提供科学方法。方法对2005—2015年住院确诊的慢性丝虫性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6例慢性丝虫性乳糜尿患者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枣庄、济宁、临沂及菏泽等原丝虫病流行区。年龄在54~83岁,以60~69岁组最多,女性多于男性,农民占94.86%。文化程度:文盲占41.36%,小学占39.71%。病程在2周-40年,以20年组最多。患者以间歇性发作为主,尿液呈乳白、深褐色,带有白色絮状物、血块或烂肉状凝块,伴有腰部酸胀痛或不适等。采用中西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即时治愈率为81.69%,总有效率为98.56%。平均住院时间在(17.48±3.82)d。结论山东省原丝虫病流行区仍有许多慢性丝虫性乳糜尿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丝虫性乳糜尿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丝虫病 乳糜尿 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山东部分地区鼠类寄生恙螨及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研究
19
作者 程鹏 赵玉强 +5 位作者 刘丽娟 王海防 代玉华 王怀位 魏艳彬 公茂庆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调查山东地区鼠体外寄生虫分布及种类组成及鼠类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t)的情况。为传染病防治、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收集鼠体外寄生虫,应用巢式PCR对山东地区采集的鼠类标本Ot-Sta56kDa基因片段进行检... 目的调查山东地区鼠体外寄生虫分布及种类组成及鼠类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t)的情况。为传染病防治、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收集鼠体外寄生虫,应用巢式PCR对山东地区采集的鼠类标本Ot-Sta56kDa基因片段进行检测。结果在山东省内的5市(县)中共捕获鼠类186只;采获鼠体外寄生革螨、恙螨451只,共l科3属5种。仅泰安地区黑线姬鼠脾组织中扩增出阳性结果,与血清型为Gilliam型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77%。结论山东泰安地区鼠类存在Ot自然感染,通过对山东部分地区鼠体外寄生虫分布及种类组成调查;为该地区进一步研究鼠类传染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恙体外寄生虫螨 恙虫病东方体
原文传递
疟疾患者血浆IgG N-糖基化水平异常修饰的病例对照研究
20
作者 李曰进 许艳 +9 位作者 卢新霞 刘建成 魏艳彬 申艳梅 王龙江 闫歌 张本光 孔祥礼 纪龙 王用斌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 探索疟疾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浆中免疫球蛋白G(IgG)N-聚糖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山东省2022年10月-2023年6月确诊的输入性疟疾(排除合并细菌感染)患者27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最终纳入55例。抽取受检者静脉血,... 目的 探索疟疾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浆中免疫球蛋白G(IgG)N-聚糖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山东省2022年10月-2023年6月确诊的输入性疟疾(排除合并细菌感染)患者27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最终纳入55例。抽取受检者静脉血,肝素抗凝,分离血浆,提取IgG,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检测IgG N-糖基组。组间糖基结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5例受检者的年龄范围为27(56岁),平均年龄(41.64±8.64)岁。疟疾病例组患者血浆GP4、GP6、GP14、GP17和GP19的聚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GP5、GP8、GP9、GP11、GP13-GP18、GP20、GP21、GP23和GP14的聚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IgG无半乳糖基化(G0)水平疟疾病例组为(28.42±7.07),健康对照组为22.34±5.54;IgG单半乳糖基化(G1)水平疟疾病例组为25.61±4.08,健康对照组,32.85±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双半乳糖基化(G2)水平疟疾病例组为23.35±4.45,健康对照组为19.93±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唾液酸指标S2疟疾病例组为(3.73±0.92),健康对照组为5.72±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疟疾患者血浆IgG单半乳糖基化和唾液酸化明显减少,提示可能与疟疾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IgG N-聚糖 疟疾 糖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