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2
1
作者 魏迨桂 黄乔东 +5 位作者 吉锦泉 赵国栋 高崇荣 薛敏仪 肖丹 谢淑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196-3197,共2页
目的观察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经椎间盘造影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36、1、2个月的... 目的观察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经椎间盘造影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腰椎功能状态优良率术后1周为75%(30/40),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82.5%(33/40)8、0%(32/40)7、7.5%(31/40)和75%(30/40)。术后1周及1、3、6、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明显低于术前(P<0.01)。所有病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是椎间盘源性腰痛较为理想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式双极射频 纤维环成形术 椎间盘源性腰痛
下载PDF
两种微创治疗方法在盘源性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魏迨桂 黄乔东 +1 位作者 赵国栋 高崇荣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10期8-10,共3页
目的比较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和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8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和椎间盘内电热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 目的比较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和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8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和椎间盘内电热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的功能状态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变化。结果经两种微创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功能状态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和椎间盘内电热疗法均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并发症少,两者都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源性腰痛 水冷式双极射频 纤维环成形术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
下载PDF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乔东 魏迨桂 +1 位作者 赵国栋 高崇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06-2407,2410,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4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使用椎间盘内电热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的功能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等变化。结果经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 目的观察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4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使用椎间盘内电热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的功能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等变化。结果经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功能状态明显改善,优良率达到80%以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间盘内电热疗法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并发症少,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源性腰痛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
下载PDF
芬太尼麻醉手术中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越洪 林派冲 +1 位作者 陈达强 魏迨桂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芬太尼麻醉手术中机体的血糖( G L U) 和胰岛素( I N S) 的变化。方法:选择33例 A S A Ⅰ- Ⅱ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诱导后持续恒定静脉内输入芬太尼维持到手术缝皮后为止,3组剂量分别为每小时每公斤体重... 目的:观察芬太尼麻醉手术中机体的血糖( G L U) 和胰岛素( I N S) 的变化。方法:选择33例 A S A Ⅰ- Ⅱ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诱导后持续恒定静脉内输入芬太尼维持到手术缝皮后为止,3组剂量分别为每小时每公斤体重25 、5 、75 μg 。分诱导前( T1) 、手术70 min( T2) 、术毕( T3)3 次采静脉血,测血糖和胰岛素值。用 S P S S 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剂量的3 组在手术70 min 时、术毕的血糖值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增高( P< 0 .05) 。术毕( T3) 第Ⅰ组胰岛素与Ⅱ、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增高( P< 0 .05) 。血糖和胰岛素呈弱正相关( r= 0206) 。结论:以上3 种剂量的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和术毕血糖均升高,在应激状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血糖 胰岛素 上腹部手术 麻醉
下载PDF
小针刀配合运动训练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综合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春晓 于卫 +2 位作者 王刚 魏迨桂 吴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5期8034-8035,共2页
目的:从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两方面探讨小针刀治疗结合运动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2001-08/2004-04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痛症门诊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运动疗法组(n=20)... 目的:从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两方面探讨小针刀治疗结合运动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2001-08/2004-04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痛症门诊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运动疗法组(n=20)、小针刀加运动疗法组(n=20)。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膝关节活动度及关节肿胀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小针刀加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优越性。结果:①组内比较:小针刀加运动疗法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疗法组治疗前后屈曲、挛缩程度,肿胀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疼痛、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综合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纯运动疗法可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症状,配合小针刀治疗可获得更有效满意的效果。小针刀疗法具有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和训练 膝关节 骨关节炎
下载PDF
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血浆cAMP、cGMP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越洪 陈咏梅 +5 位作者 林派冲 赵国栋 陈达强 魏迨桂 何威 董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34-536,共3页
目的:测定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血浆cAMP、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微量输液泵对33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诱导后持续恒定静脉内输入芬太尼,3组剂量分别为:Ⅰ组25(μg·kg-1·h-1,n=12);Ⅱ组... 目的:测定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血浆cAMP、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微量输液泵对33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诱导后持续恒定静脉内输入芬太尼,3组剂量分别为:Ⅰ组25(μg·kg-1·h-1,n=12);Ⅱ组5(μg·kg-1·h-1,n=13);Ⅲ组75(μg·kg-1·h-1,n=8),芬太尼静脉输入到手术缝皮后停止。分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70mn时(T3)、术终(T4)4次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AMP、cGMP含量。结果:插管后、手术70min时及术终与术前比较cAMP、cGMP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T4时段cAMP值Ⅲ组较Ⅰ组,cGMP值Ⅱ组、Ⅲ组较Ⅰ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芬太尼可有效地抑制血浆cAMP、cGMP的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上腹部手术 麻醉 CAMP CGMP
下载PDF
疼痛科的建设和管理(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春晓 于卫 +1 位作者 赵国栋 魏迨桂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2-253,共2页
目的:根据对国内疼痛发展现状的了解,探讨疼痛科发展策略、科室建设和管理办法。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个人通信等,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并向医院相关科室了解核实。根据国内疼痛治疗难以形成规模、产生效益的现状,比较疼痛和康复... 目的:根据对国内疼痛发展现状的了解,探讨疼痛科发展策略、科室建设和管理办法。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个人通信等,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并向医院相关科室了解核实。根据国内疼痛治疗难以形成规模、产生效益的现状,比较疼痛和康复治疗的联系,探讨二者合并的可行性及优缺点。结果:疼痛科的组建应充分利用现有康复科人、财、物资源,合并组成疼痛康复中心,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形成规模效益。病区的设置应包括疼痛病区、康复病区、理疗区、手术室和护士工作站。提高门诊诊治水平和经济效益。治疗应以微创手术为主、综合治疗为辅,形成专科特色。管理应走企业化经营道路。结论:疼痛科应与康复科合并组成疼痛康复中心,走协同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专业 医学/组织和管理 医院科室
下载PDF
吗啡浓度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赵国栋 黄玫洁 +2 位作者 马薇涛 魏迨桂 花柱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0-82,共3页
以吗啡浓度作为设置依据,对60例病人进行术后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的临床效应观察。结果表明:吗啡用量I组为(460±048)mg,Ⅱ组为(452±08)mg,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觉模... 以吗啡浓度作为设置依据,对60例病人进行术后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的临床效应观察。结果表明:吗啡用量I组为(460±048)mg,Ⅱ组为(452±08)mg,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Ⅰ组为11±05,Ⅱ组为24±0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CA按压总次数Ⅰ组为(26±32)次,实进次数(196±213)次;Ⅱ组为(85±1063)次,实进数次(653±624)次,总次数/实进次数比值(D总/D实)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恶心Ⅰ组2例(67%);Ⅱ组3例(10%)。提示Ⅰ组吗啡配伍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Ⅱ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浓度 硬膜外镇痛 镇痛 麻醉性
下载PDF
硬膜外辅助静脉全麻对脑电双频谱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9
作者 何威 赵国栋 +2 位作者 林派冲 陆爱武 魏迨桂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939-940,共2页
目的 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硬膜外辅助静脉全麻对脑电双频谱(BIS)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静脉全麻组静脉恒速泵入丙泊酚4mg/(kg·h),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每30~60min追... 目的 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硬膜外辅助静脉全麻对脑电双频谱(BIS)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静脉全麻组静脉恒速泵入丙泊酚4mg/(kg·h),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每30~60min追加芬太尼3μg/kg,缝皮前最后一次追加芬太尼0.05mg。硬外辅助全麻组在手术切皮前10~20min开始于硬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和0.3%丁卡因(1:1)混合液3~5ml,术中每45~60min追加用药3~5ml,缝皮前最后一次硬外追加3ml。其静脉用药方案同静脉麻醉组。结果 两组BIS和边缘频率(SEF)值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中HRV功率谱、清醒时血流动力学和HRV的总功率(TP)的变化在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因其完善的镇痛、交感阻滞、预先镇痛作用,使自主神经系统保持较好的均衡性,有效地抗伤害性反应,且不影响意识状态,因此有助于使全麻达到适宜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 心率变异性 静脉麻醉 硬膜外麻醉 BIS HRV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脑电双频谱和心率变异性监测普鲁卡因静脉麻醉深度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何威 林派冲 +2 位作者 赵国栋 陆爱武 魏迨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582-584,共3页
目的 :通过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研究 ,探讨脑电双频谱和心率变异性监测普鲁卡因静脉麻醉深度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方法 :选择腹部择期手术病人 30例 ,年龄 2 5~ 6 4岁 ,体重 45~ 70kg ,ASAⅠ Ⅱ级 ,无心脑及全身系统性疾病 ,随机分成... 目的 :通过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研究 ,探讨脑电双频谱和心率变异性监测普鲁卡因静脉麻醉深度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方法 :选择腹部择期手术病人 30例 ,年龄 2 5~ 6 4岁 ,体重 45~ 70kg ,ASAⅠ Ⅱ级 ,无心脑及全身系统性疾病 ,随机分成两组 :普鲁卡因组 (麻醉诱导后持续静点 1.5 %普鲁卡因 1~ 0 .7mg·kg-1·min-1)和丙泊酚组 (诱导后持续泵入丙泊酚 4mg·kg-1·h-1)。观察入室、插管前、插管后 3min、术中及术后清醒时的血流动力学、双频谱指数 (BIS)、边缘频率 (SEF)、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 ,清醒时间 ,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各时点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BIS和HRV可较好地反映皮层的意识状态和皮层下自主神经系统的均衡状态 ,是监测普鲁卡因静脉麻醉深度的可靠指标。BIS和HRV的分析结果表明 ,1.5 %普鲁卡因 1~ 0 .7mg·kg-1·min-1持续静点相当于丙泊酚 4mg·kg-1·h-1持续泵入的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 心率变异性 监测 普鲁卡因 静脉麻醉深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不同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11
作者 王越洪 林派冲 +4 位作者 赵国栋 陈达强 魏迨桂 何威 董辉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43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于诱导后,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恒速静注芬太尼,直到手术完毕后停用。43例按不同芬太尼剂量分为3组:A组2.5μg/(kg·h),n=15;B组5μg/(kg...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43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于诱导后,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恒速静注芬太尼,直到手术完毕后停用。43例按不同芬太尼剂量分为3组:A组2.5μg/(kg·h),n=15;B组5μg/(kg·h),n-15,C组7.5μg/(kg·h),n=13。分别于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后70min、术终4个时点各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与诱导前比较,A组β--EP于手术70min及术终有显著性升高(P<0.05)。与诱导前比较,B组β-EP于手术70min有显著性升高(P<0.05);术终有所回落,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组β-EP于手术70min及术终无显著性变化。三组β-EP于插管后均较诱导前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芬太尼7.5μg/(kg·h)组的血浆β-E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提示能有效阻抑机体态激反应;芬太尼5μg/(kg·h)组术中β-EP水平升高,提示未能完全阻抑较强手术刺激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但对一般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仍产生阻抑作用;2.5μg/(kg·h)组的β-EP水平变化显著,提示不能有效阻抑机体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静脉麻醉 血浆 Β-内啡肽 上腹部手术 微量输液泵 机体应激反应
下载PDF
尺神经阻滞疗法专家共识(2019版) 被引量:1
12
作者 薄存菊 宫庆娟 +7 位作者 黄乔东 孙涛 王小平 王昊 魏迨桂 肖红 肖礼祖 解温品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02-416,共15页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疼痛医学已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关键力量,而神经阻滞疗法是目前国内外急、慢性疼痛诊疗的重要手段。尺神经阻滞疗法可用于尺神经支配区外伤及手术后急性疼痛管理,也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相应区域的慢性疼痛疾病...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疼痛医学已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关键力量,而神经阻滞疗法是目前国内外急、慢性疼痛诊疗的重要手段。尺神经阻滞疗法可用于尺神经支配区外伤及手术后急性疼痛管理,也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相应区域的慢性疼痛疾病。近年来,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尺神经阻滞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共识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借鉴和吸收近期已报道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力求使读者熟悉尺神经解剖结构,明确尺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能最大限度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