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家庭中实现孩子的四项基本权利
1
作者 魏重政 《中华家教》 2016年第1期88-89,共2页
在中国文化中,服从权威一直是被鼓励的,这对我们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要成人倾听、重视和考虑儿童的意见就显得非常困难,使得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关键词 家庭关系 基本权利 孩子 中国文化 亲子关系
下载PDF
在家庭环境中实现孩子的性权利
2
作者 魏重政 《中华家教》 2015年第12期53-53,共1页
性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一项基本人权,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认为它是“促进人类获得与性有关的自由、平等与尊严的应得权益”。儿童从诞生开始就享有一切人权,包括性权利——用安全、积极和愉悦的方式去探索、经历和表达他们自己的性。
关键词 权利 家庭环境 孩子 计划生育 人权
下载PDF
充足睡眠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文利 魏重政 饶恒毅 《人民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59-63,共5页
康德说:“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就是希望、睡眠和微笑。”实际上,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2014年世界睡眠日(3月21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2014中国睡眠报告》,调查40个城市8286人的睡眠状况后分析发现,三... 康德说:“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就是希望、睡眠和微笑。”实际上,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2014年世界睡眠日(3月21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2014中国睡眠报告》,调查40个城市8286人的睡眠状况后分析发现,三成以上学龄儿童的父母抱怨孩子睡得不够,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的作业太多(占77.3%),其次是上学时间太早(占58.5%)。上海交通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合作研究,调查中国8个城市55所小学20778名五六年级学生的睡眠情况,发现37.96%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64.44%的学生白天打瞌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间 学龄儿童 身心发展 中小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 霍普金斯大学 西北大学 中国
原文传递
从脑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看儿童道德发展和教育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文利 魏重政 刘超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1,共4页
道德是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保障。6-18岁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期,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价值观,迫切需要父母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健康... 道德是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保障。6-18岁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期,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价值观,迫切需要父母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道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发展 道德教育 认知神经科学 儿童 文明进步 社会生活 发展期 价值观
原文传递
性少数学生心理健康与遭受校园欺凌之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魏重政 刘文利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1-705,共5页
目的:了解性少数(LGBT)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现状,并探讨遭受校园欺凌与他们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在线问卷的方式,对751名LGBT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的测评工具来自《支持LGBT生活》(Supporting LGBT Lives)研究,包含基本信息、校... 目的:了解性少数(LGBT)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现状,并探讨遭受校园欺凌与他们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在线问卷的方式,对751名LGBT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的测评工具来自《支持LGBT生活》(Supporting LGBT Lives)研究,包含基本信息、校园经历、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社会支持网络四个部分。结果:306人(40.7%)因为自己的性倾向和性别认同而在学校被叫难听的绰号,261人(34.8%)受到言语伤害,168人(22.4%)受到同伴孤立,45人(6.0%)受到身体伤害的威胁;遭受过校园欺凌的LGBT学生有更频繁的自杀想法、更低的主观幸福感,并在过去一年中出现抑郁情绪的比例更高;遭受校园欺凌与LGBT学生的抑郁情绪、自杀想法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自尊、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结论:LGBT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对他们在学校的学业、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负面影响,教育机构应特别重视预防针对LGBT学生的校园欺凌,并对他们的抑郁情绪和自杀想法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少数学生 校园欺凌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