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r^(4+)共掺对Cs_(2)LaLiBr_(6):Ce晶体的中子/伽马甄别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郑中秋 魏钦华 +3 位作者 童宇枫 唐高 尹航 秦来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9-546,共8页
中子探测技术广泛用于国土安全、核材料安全检测以及高能物理等领域,由于3He资源紧缺,近年来急需开发出能够同时甄别中子/伽马的新型闪烁晶体,Cs_(2)LaLiBr_(6):Ce(CLLB:Ce)晶体具有良好的中子/伽马甄别能力、优异的能量分辨率以及高的... 中子探测技术广泛用于国土安全、核材料安全检测以及高能物理等领域,由于3He资源紧缺,近年来急需开发出能够同时甄别中子/伽马的新型闪烁晶体,Cs_(2)LaLiBr_(6):Ce(CLLB:Ce)晶体具有良好的中子/伽马甄别能力、优异的能量分辨率以及高的光输出,但其中子/伽马甄别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采用垂直布里奇曼法成功生长了Zr^(4+)共掺杂的CLLB:Ce晶体。通过不同表征手段研究了Zr^(4+)共掺杂CLLB:Ce晶体的结构和组分,结果表明Zr^(4+)成功掺入基质材料且对基质晶体结构不产生明显的影响,Zr^(4+)共掺杂后没有产生新的发光中心,紫外衰减时间约为27.0 ns,仍具有较快的荧光衰减。Zr^(4+)共掺杂CLLB:Ce晶体的品质因子(Figure of Merit,FOM)从1.2提高到1.5,表明其中子/伽马甄别能力得到改善。结合热稳定性和闪烁衰减时间,探讨了衰减时间对FOM的影响机制,Zr^(4+)共掺杂可以抑制浅电子陷阱和Vk中心,减少电子捕获和脱陷过程,使Ce^(3+)直接捕获的概率大大增加,从而表现出更快的衰减速率。本研究显示,Zr^(4+)共掺杂CLLB:Ce晶体在中子/伽马探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晶体 CLLB:Ce 中子/伽马甄别 钾冰晶石结构
下载PDF
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的生长及发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杨江浩 黄欣帅 +2 位作者 蓝陈慧 魏钦华 秦来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3,共7页
随着长波敏感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近红外闪烁晶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m^(2+)掺杂的Eu^(2+)基卤化物晶体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性能。本文利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达到厘米级别的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通过XRD、XP... 随着长波敏感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近红外闪烁晶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m^(2+)掺杂的Eu^(2+)基卤化物晶体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性能。本文利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达到厘米级别的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通过XRD、XPS和ICP-OES等手段研究了晶体的组分和结构。结果表明,Sm^(2+)成功掺入Cs_(4)EuI_(6)基质,且对基质的晶体结构无明显影响。在紫外和X射线的激发下,晶体主要呈现两个发光中心(Eu^(2+)和Sm^(2+)),发光峰位于450和840 nm左右,分别对应于Eu^(2+)和Sm^(2+)的5d→4f的跃迁发光,紫外激发下的Eu^(2+)和Sm^(2+)的荧光衰减寿命均处于微秒级别。结果表明,随着Sm^(2+)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波长由蓝光逐渐变为近红外光。同时系统研究了不同Sm^(2+)浓度掺杂对晶体发光性能、Eu^(2+)-Sm^(2+)能量传递及荧光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变Sm^(2+)掺杂浓度可以调控晶体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4)EuI_(6) Sm^(2+)掺杂 闪烁晶体 近红外发光 布里奇曼法 能量传递
下载PDF
1英寸Cs_(2)LiLa(Br,Cl)_(6):Ce闪烁晶体的生长及性能
3
作者 刘生伟 魏钦华 +5 位作者 童宇枫 郑中秋 尹航 唐高 张素银 秦来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3-1930,共8页
Ce^(3+)掺杂的钾冰晶石结构的卤化物闪烁晶体因具有优异的闪烁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制备了1英寸高质量Ce^(3+)掺杂Cs_(2)Li La(Br,Cl)_(6)闪烁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谱、EDS、X射线光电子谱等手段对Cs_(2)Li La(... Ce^(3+)掺杂的钾冰晶石结构的卤化物闪烁晶体因具有优异的闪烁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制备了1英寸高质量Ce^(3+)掺杂Cs_(2)Li La(Br,Cl)_(6)闪烁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谱、EDS、X射线光电子谱等手段对Cs_(2)Li La(Br,Cl)_(6):Ce晶体的晶体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l-成功掺入基质材料后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光致发光荧光光谱、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紫外荧光衰减等结果表明,Cl-掺杂后未产生新的发光中心,紫外衰减时间约为28 ns。最后测试了晶体在137Cs@662 keV的伽马源和252Cf源下的能谱,发现晶体具有优异的能量分辨率(4.2%@662 ke V)和中子甄别性能(FOM值达到1.9),在核辐射探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LiLa(Br Cl)6:Ce 闪烁晶体 坩埚下降法 中子/伽马甄别
下载PDF
自发成核Bridgman法生长LaBr_3∶Ce晶体 被引量:8
4
作者 史宏声 秦来顺 +3 位作者 魏钦华 陈晓峰 任国浩 舒康颖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6期231-233,共3页
本文用垂直Bridgman自发成核的方法生长了尺寸达φ25mm×30mm的LaBr3∶Ce单晶,晶体透明,无宏观缺陷。分析了晶体生长中主要的问题,指出了原料处理的关键,并指出了自发成核条件下晶体最有可能的生长取向为[001]方向,该方向对抑制晶... 本文用垂直Bridgman自发成核的方法生长了尺寸达φ25mm×30mm的LaBr3∶Ce单晶,晶体透明,无宏观缺陷。分析了晶体生长中主要的问题,指出了原料处理的关键,并指出了自发成核条件下晶体最有可能的生长取向为[001]方向,该方向对抑制晶体开裂非常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MAN法 LaBr3:Ce晶体 自发成核 晶体取向 晶体开裂
下载PDF
用于白光LED的GGAG∶Ce复合荧光膜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伟杰 魏钦华 +2 位作者 唐高 陈振华 秦来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8-485,共8页
白光LED由于发光效率高、寿命长以及节能环保等优点,已逐渐成为照明行业的主流产品。通常照明用白光LED要求高显色指数和低色温。本文采用Gd3(Al,Ga)5O12∶Ce(GGAG∶Ce)作为发光粉体、硅胶作为基质材料成功制备了可用于封装白光LED的具... 白光LED由于发光效率高、寿命长以及节能环保等优点,已逐渐成为照明行业的主流产品。通常照明用白光LED要求高显色指数和低色温。本文采用Gd3(Al,Ga)5O12∶Ce(GGAG∶Ce)作为发光粉体、硅胶作为基质材料成功制备了可用于封装白光LED的具有一定透明度的GGAG∶Ce柔性复合荧光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变温荧光光谱等手段分析了复合荧光膜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该柔性复合荧光膜的主晶相为GGAG∶Ce晶相,荧光膜表面平整度较好、柔性较好。GGAG∶Ce复合荧光膜的主激发峰和发射峰分别位于450 nm和540 nm左右,属于Ce^(3+)的5d→4f电子跃迁发光,衰减时间约为40 ns左右。荧光性能表明,复合荧光膜的最佳复合浓度为20%左右,其显色指数达到85.1,色温为6295 K。变温荧光光谱表明,复合荧光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白光LED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AG∶Ce 复合荧光膜 白光LED 显色指数
下载PDF
红光-近红外发光卤化物闪烁晶体研究现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洁男 闻学敏 +4 位作者 魏钦华 刘冬冬 成双良 吴云涛 秦来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61-1672,共12页
近年来,以雪崩二极管和硅光电倍增管为代表的高探测效率、长波敏感的硅基光探测器件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这使得具有红光-近红外发光特性的闪烁晶体材料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红光-近红外发光金属卤化物闪烁晶体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基... 近年来,以雪崩二极管和硅光电倍增管为代表的高探测效率、长波敏感的硅基光探测器件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这使得具有红光-近红外发光特性的闪烁晶体材料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红光-近红外发光金属卤化物闪烁晶体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基于Eu^(2+)-Sm^(2+)能量传递的新型红光-近红外发光卤化物晶体的发光机理、闪烁性能和实现高效红光-近红外闪烁发光的材料选择原则,并从材料制备和探测器应用的角度分析了红光-近红外发光闪烁晶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近红外发光 闪烁晶体 光电转换器件 金属卤化物 核辐射探测
下载PDF
1英寸Cs_(2)LiLaBr_(6)∶Ce闪烁晶体的生长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君雨 李雯 +5 位作者 魏钦华 童宇枫 吴云涛 杨洁男 向鹏 秦来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79-1882,共4页
Cs_(2)LiLaBr_(6)∶Ce(CLLB∶Ce)晶体n/γ双读出闪烁性能优异,其实用化瓶颈在于大尺寸、高光学质量晶体的生长。本研究采用非化学计量比配比,避开CLLB∶Ce非一致熔融组分区域,通过改进研制坩埚下降法晶体生长炉,并优化温度场和降低坩埚... Cs_(2)LiLaBr_(6)∶Ce(CLLB∶Ce)晶体n/γ双读出闪烁性能优异,其实用化瓶颈在于大尺寸、高光学质量晶体的生长。本研究采用非化学计量比配比,避开CLLB∶Ce非一致熔融组分区域,通过改进研制坩埚下降法晶体生长炉,并优化温度场和降低坩埚下降速度等晶体生长工艺,从而克服组分过冷,保持生长界面稳定,得到了直径1英寸(1英寸=2.54 cm)的CLLB∶Ce晶体毛坯,等径透明部分长度达40 mm,单晶比例由52%提高至79%,可见光区光学透过率达到70%以上。在^(137)Cs激发下能量分辨率达3.7%,在^(252)Cf激发下晶体的品质因子达到1.42,可以很好地甄别中子和γ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LB∶Ce 闪烁晶体 坩埚下降法 组分过冷 光学透过率 中子探测
下载PDF
Cs4SrI6∶Eu晶体的生长和闪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迪 魏钦华 +3 位作者 林佳 秦来顺 唐高 史宏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4-779,共6页
采用垂直布里奇曼法成功生长了一种Cs4SrI6∶3%Eu闪烁晶体。毛坯晶体尺寸最大为Φ25×70 mm3,是目前最大的Cs4SrI6∶Eu单晶。XRD结果表明,晶体具有K4-CdCl6晶体结构,属于R-3C空间群,通过紫外-可见荧光光谱和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研究... 采用垂直布里奇曼法成功生长了一种Cs4SrI6∶3%Eu闪烁晶体。毛坯晶体尺寸最大为Φ25×70 mm3,是目前最大的Cs4SrI6∶Eu单晶。XRD结果表明,晶体具有K4-CdCl6晶体结构,属于R-3C空间群,通过紫外-可见荧光光谱和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研究了晶体的荧光性能。研究了在137Cs 662 keV辐射下Cs4SrI6∶Eu单晶的闪烁性能和衰减时间,表明该晶体具有较高的光输出和优良的能量分辨率,衰减时间约为1.86μs。通过分析Eu^2+在晶体中不同部位的浓度,计算出Cs4SrI6∶Eu晶体中Eu^2+的分凝系数约为1.136,结果表明Cs4SrI6∶Eu晶体在辐射探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4SrI6∶Eu晶体 布里奇曼法 闪烁材料 分凝系数 自吸收
下载PDF
Cs_2NaGdBr_6∶Ce单晶生长及闪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映光 魏钦华 +1 位作者 秦来顺 史宏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5-1119,共5页
Cs_2NaGdBr_6∶Ce(CNGB∶Ce)是新近发现的性能优异的闪烁晶体,本文用Bridgman法成功制备出尺寸达Φ25×25 mm^3的CNGB∶Ce单晶,并测试了CNGB∶Ce晶体的相关闪烁性能。荧光光谱和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CNGB∶Ce晶体主要有两... Cs_2NaGdBr_6∶Ce(CNGB∶Ce)是新近发现的性能优异的闪烁晶体,本文用Bridgman法成功制备出尺寸达Φ25×25 mm^3的CNGB∶Ce单晶,并测试了CNGB∶Ce晶体的相关闪烁性能。荧光光谱和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CNGB∶Ce晶体主要有两个发射峰,分别位于383 nm和418 nm附近,分别对应于Ce^(3+)的5d→4f^(12)F_(5/2)和5d→4f^(12)F_(7/2)跃迁发射。γ射线能谱测试表明CNGB∶Ce晶体的光输出约为LaBr_3∶Ce晶体的2/3,在662 ke V处的能量分辨率为6.2%,衰减时间为76 ns左右,这些特点使得CNGB∶Ce晶体有望成为实用化的新型闪烁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钆钠铯单晶 布里奇曼 能量分辨率 闪烁性能
下载PDF
KSr_2I_5∶Eu单晶生长及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明洋 魏钦华 +1 位作者 秦来顺 史宏声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4-808,共5页
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出一种新颖的三元系碱金属卤化物闪烁晶体-KSr_2I_5∶Eu,加工后的晶体尺寸达15 mm×10 mm×10 mm。XRD测试结果与KSr_2I_5的标准卡片(卡片号为PDF#39-1140)进行比对,结果一致。KSr_2I_5晶体密度为4.39 g/cm... 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出一种新颖的三元系碱金属卤化物闪烁晶体-KSr_2I_5∶Eu,加工后的晶体尺寸达15 mm×10 mm×10 mm。XRD测试结果与KSr_2I_5的标准卡片(卡片号为PDF#39-1140)进行比对,结果一致。KSr_2I_5晶体密度为4.39 g/cm^3,差示扫描量热法显示晶体的熔点约为470℃左右。荧光光谱和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KSr_2I_5∶0.5%Eu晶体只有一个发射峰,位于445 nm处附近,属于典型的Eu^(2+)的5d→4f的跃迁发射。计算表明,用PMTR1306测试KSr_2I_5∶0.5%Eu晶体的量子效率约为12.2%。作为一种新型的闪烁晶体具有潜在的商用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锶钾 闪烁晶体 布里奇曼法 碱金属卤化物
下载PDF
Sn^(2+)-Mn^(2+)共掺杂Gd_(2)O_(3)-Al_(2)O_(3)-SiO_(2)玻璃光致发光性能与能量传递
11
作者 华哲浩 唐高 +6 位作者 魏钦华 秦来顺 蔡培庆 林慧兴 周真真 钱森 王志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1-701,共11页
通过传统的高温熔融淬火技术制备了Sn^(2+)-Mn^(2+)共掺杂的Gd_(2)O_(3)-Al_(2)O_(3)-SiO_(2)(GAS∶0.5Sn^(2+),yMn^(2+))玻璃。研究了玻璃的光致发光特性和Sn^(2+)-Mn^(2+)能量传递过程。在365 nm激发下,随着Mn^(2+)浓度的增加(1.0%,1.... 通过传统的高温熔融淬火技术制备了Sn^(2+)-Mn^(2+)共掺杂的Gd_(2)O_(3)-Al_(2)O_(3)-SiO_(2)(GAS∶0.5Sn^(2+),yMn^(2+))玻璃。研究了玻璃的光致发光特性和Sn^(2+)-Mn^(2+)能量传递过程。在365 nm激发下,随着Mn^(2+)浓度的增加(1.0%,1.5%,2.0%,2.5%,3.0%,3.5%,4.0%),玻璃中Sn^(2+)的发光强度逐渐降低,而Mn^(2+)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大。Sn^(2+)的衰减时间随着Mn^(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玻璃中产生了Sn^(2+)到Mn^(2+)离子的能量传递。GAS∶0.5Sn^(2+),yMn^(2+)玻璃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随着Mn^(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其最大值为25.48%。玻璃中Mn^(2+)离子浓度达到4.0%时,其发光属于准白光发射,色坐标为(0.323,0.273)。另外,本文还研究了Sn^(2+)-Mn^(2+)共掺杂玻璃的发光热猝灭现象,Sn^(2+)发光中心电子跃迁所需克服的热激活能约为0.23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酸盐玻璃 Sn^(2+)-Mn^(2+)共掺 能量传递 白光发射
下载PDF
蓝宝石表面原位玻璃化处理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沈潇 魏钦华 +4 位作者 张伟杰 唐高 陈振华 秦来顺 史宏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2022-22026,共5页
采用表面原位玻璃化处理方法,可成功制备高透过率的蓝宝石样品。紫外-可见透过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未抛光的蓝宝石基体经过表面玻璃化处理后透过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经过玻璃化处理,蓝宝石的理论透过率从85%提高到90.2%。同时,测量并... 采用表面原位玻璃化处理方法,可成功制备高透过率的蓝宝石样品。紫外-可见透过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未抛光的蓝宝石基体经过表面玻璃化处理后透过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经过玻璃化处理,蓝宝石的理论透过率从85%提高到90.2%。同时,测量并系统地讨论蓝宝石样品的热膨胀系数(CTE)、差示扫描量热(DSC)、折射率和显微硬度等一系列性能。结果表明,该玻璃层具有热稳定性良好、显微硬度高且与蓝宝石的热膨胀匹配度良好,其诸多物理性能可以通过调整玻璃层的组成和厚度来调控。研究表明,表面玻璃化处理是减少蓝宝石抛光时间和成本、提高粗糙表面蓝宝石光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为蓝宝石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表面玻璃化处理 光学性质 玻璃层
下载PDF
(Y,Ce)_2Zr_2O_7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13
作者 王蕾 魏钦华 +2 位作者 唐高 秦来顺 舒康颖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8-112,120,共6页
运用燃烧法制备出单相(Y,Ce)_2Zr_2O_7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分析表征手段,研究了Y/Ce比、燃烧剂、烧结温度对晶体结构和粉体形貌以及颗粒大小的影响.同... 运用燃烧法制备出单相(Y,Ce)_2Zr_2O_7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分析表征手段,研究了Y/Ce比、燃烧剂、烧结温度对晶体结构和粉体形貌以及颗粒大小的影响.同时,通过荧光光谱(Photoluminescence,PL)对Eu^(3+)离子掺杂的纳米粉体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燃烧法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得不同Y/Ce比的单相(Y,Ce)_2Zr_2O_7纳米粉体,Ce^(3+)离子的掺杂可以有效改善粉体分散性,且对晶体能带结构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粉体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 (Y Ce)2Zr2O7纳米粉体 发光性能
下载PDF
白光LED用Phosphor-on-Glass(PoG)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曼 唐高 +4 位作者 史宏声 秦来顺 魏钦华 林慧兴 曹顿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18-1224,共7页
采用商业Ce^3+∶YAG荧光粉包埋钇铝硅酸盐玻璃并在该体系玻璃转变温度附近进行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荧光粉粘附在玻璃表面上的复合材料(Phosphor-on-Glass,PoG)。利用XRD、SEM和荧光光谱仪等研究了PoG材料的物相、显微结构和变温发光... 采用商业Ce^3+∶YAG荧光粉包埋钇铝硅酸盐玻璃并在该体系玻璃转变温度附近进行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荧光粉粘附在玻璃表面上的复合材料(Phosphor-on-Glass,PoG)。利用XRD、SEM和荧光光谱仪等研究了PoG材料的物相、显微结构和变温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oG材料结构为荧光粉/玻璃/荧光粉复合体,Ce^3+∶YAG荧光粉粘附在玻璃上下表面且均匀分布,其形貌与颗粒大小未发生明显变化。固定烧结时间为10h,PoG材料的荧光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PoG材料的发光抗热淬灭性能较好(热激活能为0.22eV),这说明Ce^3+∶YAG荧光粉的优良发光性能在PoG材料中得到了很好地保存。以PoG材料封装的白光LED样品在100mA电流驱动下,获得白光输出,其中最接近纯白光(0.33,0.33)的LED光效为69.8lm/W,相关色温为5873K,显色指数72.3。由于Ce^3+∶YAG荧光粉缺乏红色发光,尝试在钇铝硅酸盐玻璃基质中掺杂Eu3+以增加红色发光部分,获得光效为52.1lm/W,相关色温为3910K,显色指数75.8的暖白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钇铝硅酸盐玻璃 Phosphor-on-Glass(PoG)材料
下载PDF
SrI_2∶Eu∶Cs晶体生长及闪烁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鲁龄 魏钦华 +1 位作者 秦来顺 史宏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845-3847,3861,共4页
采用垂直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出尺寸为Φ25mm×70mm的SrI_2∶Eu∶Cs晶体,经加工后封装得到尺寸为10mm×10mm×10mm的透明单晶,这是迄今为止Eu^(2+)和Cs^+双掺杂的最大尺寸SrI_2单晶,所用原料为国产原料。XRD测试结果表明,所... 采用垂直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出尺寸为Φ25mm×70mm的SrI_2∶Eu∶Cs晶体,经加工后封装得到尺寸为10mm×10mm×10mm的透明单晶,这是迄今为止Eu^(2+)和Cs^+双掺杂的最大尺寸SrI_2单晶,所用原料为国产原料。XRD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晶体为SrI_2正交相,空间群为Pbca。荧光光谱显示晶体的发射峰和激发峰分别位于440nm和419nm,属于典型Eu^(2+)的5d→4f跃迁发射。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显示该晶体只有一个位于440nm的发射峰,与荧光光谱的结果一致。采用单指数拟合后得到晶体在370nm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寿命约为1.3μs。在^(137) Cs射线源激发下的γ能谱测试显示晶体的能量分辨率为5.5%,已基本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布里奇曼法 SrI2∶Eu∶Cs 衰减时间 能量分辨率 闪烁晶体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GAGG:Ce/glass composite scintillation material 被引量:1
16
作者 Wei-Jie Zhang Qin-Hua Wei +4 位作者 Xiao Shen Gao Tang Zhen-Hua Chen Lai-Shun Qin Hong-Sheng Shi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274-282,共9页
The translucent GGAG:Ce/glass composites a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ball-milling,tableting,and pressureless sintering.The thickness of composites is about 400μm.The x-ray diffraction(XRD),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 The translucent GGAG:Ce/glass composites a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ball-milling,tableting,and pressureless sintering.The thickness of composites is about 400μm.The x-ray diffraction(XRD),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density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measured and discussed systematically.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elemental mapping a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particle size,the shape of powders,and the distribution of GGAG:Ce particles in the glass matrix,respectively.The decay time,ultraviolet,(UV),x-ray excitation luminescence spectra,and temperature spectra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high light output,good thermostability,and short decay time.The method adopted in this work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duce the preparation time and cost of the sample.The ultralow afterglow indicates that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an opportunity to be used for x-ray detection and 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AG:Ce composite material scintillator glass matrix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Na_(2)W_(2)O_(7) Crystal
17
作者 WEI Qin-Hua SHI Hong-Sheng +2 位作者 CHAI Wen-Xiang QIN Lai-Shun SHU Kang-Yi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246-248,共3页
We discuss the synthesis of Na2W2O7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 based on the TG-DSC experiment.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Na_(2)W_(2)O_(7) crystal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Nd:YAG laser as the excitation source... We discuss the synthesis of Na2W2O7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 based on the TG-DSC experiment.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Na_(2)W_(2)O_(7) crystal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Nd:YAG laser as the excitation source.It i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emission peak of the Na2W2O7 crystal is at 525 nm.The 525-nm luminescence decay has two components.One has decay time 1.8s and the other 49.1μs.By comparing this results with that of the Na_(2)W_(4)O_(13) crystal,it is assumed that the 525-nm luminescence emission of the Na_(2)W_(2)O_(7) crystal originates from the WO^(6−)6 octahedral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 GROUP CRYST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