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例HIV/AIDS患者耐药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魏飞力 吴昊 +5 位作者 张彤 李庆 刘志英 王蕊 焦艳梅 陈德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6-630,共5页
目的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失败的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基因型耐药检测,了解HAART过程中HIV-1耐药位点的产生,分析基因型耐药检测在HAART过程中的必要性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Versant H... 目的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失败的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基因型耐药检测,了解HAART过程中HIV-1耐药位点的产生,分析基因型耐药检测在HAART过程中的必要性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Versant HIV-1RNA3.0检测病毒载量;采用TriTEST CD4FITC/CD8PE/CD3PerCP Reagent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Trugene HIV-1Genotyping Kit和OpenGene DNA系统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用Blast等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HIV-1亚型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保存有治疗前的血浆标本,其中1例在治疗前即存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耐药相关突变。20例患者均进行了治疗后耐药检测,其中3例未检出耐药相关突变。其他17例检出耐药相关突变,其中13例出现NNRTIs耐药相关突变;突变位点主要为K103N、Y188L、Y181C、V106M和G190A;11例显示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nucleotide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耐药相关突变,突变位点主要为M184V、T/215Y/F、D67N、K70R以及K219E/Q;3例出现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耐药相关突变,其中主突变为M46I/L、V82F/A,而次级突变中以M36I、L63P出现的频率最高。20例患者中B亚型9例(45%,9/20),CRF01_AE重组亚型5例(25%,5/20),CRF07_BC重组亚型5例(25%,5/20),CRF06_CPX1重组亚型1例(5%,1/20)。结论对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HAART失败的原因,并指导治疗方案的优化;亚型分析显示HIV-1病毒亚型的流行与感染途径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基因型耐药 突变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魏飞力 乔录新 +2 位作者 李庆 石英 陈德喜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表达载体,验证其在HepG2细胞系中的复制和表达。方法通过引物设计合成,以实验室构建的HBV C1亚型质粒通过PCR、酶切、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HBV复制表达载体。利用转染试剂(Fugene HD Transfection Re...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表达载体,验证其在HepG2细胞系中的复制和表达。方法通过引物设计合成,以实验室构建的HBV C1亚型质粒通过PCR、酶切、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HBV复制表达载体。利用转染试剂(Fugene HD Transfection Reagent)将载体质粒导入HepG2细胞,分别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HBV D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均证实载体构建成功,通过瞬时转染细胞证实培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HBsAg、HBeAg和HBV DNA。结论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HBV复制表达载体,可以在HepG2细胞系中复制表达。通过进一步改造,可以为HBV表型耐药以及复制活性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子 HEPG2 瞬时转染
下载PDF
北京市部分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志英 李海英 +7 位作者 张彤 黄晓婕 魏飞力 徐萌 焦艳梅 徐小宁 陈德喜 吴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620,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男男同性恋(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HIV-1的分子流行情况,监测该地区人群HIV毒株的最新流行情况。方法提取17例男男同性恋者HIV-1抗体阳性样本全血基因组DNA,直接进行巢式PCR扩增HIVenv基因C2-V5区及gag...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男男同性恋(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HIV-1的分子流行情况,监测该地区人群HIV毒株的最新流行情况。方法提取17例男男同性恋者HIV-1抗体阳性样本全血基因组DNA,直接进行巢式PCR扩增HIVenv基因C2-V5区及gag基因P17-P24区,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确定基因亚型。结果17例患者中,共存在CRF01-AE、B亚型和CRF07-BC3种亚型,其中CRF01-AE9例(52.94%),B亚型5例(29.41%),CRF07-BC3例(17.65%)。结论小样本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地区部分男男同性恋人群中主要存在CRF01-AE、B和CRF07-BC3种亚型;CRF01-AE已取代B亚型而成为北京市MSM人群中HIV主要流行亚型,CRF07-BC重组亚型在北京市MSM人群中增长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同性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亚型 系统进化树分析
下载PDF
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磊 刘伟 +7 位作者 陈玉涵 李鹏 魏飞力 范春蕾 董培玲 李冰 陈德喜 丁惠国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抗病毒方案分为恩替卡韦(ETV)组(n=38),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抗病毒方案分为恩替卡韦(ETV)组(n=38),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组(n=23),替比夫定(LDT)+ADV组(n=16),未抗病毒治疗者作为对照组(n=39)。患者每3个月随访并收集其临床数据,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各抗病毒治疗组在1年、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LDT+ADV组在2年时e抗原(HBe Ag)阴转率(72.7%)高于ETV组(30.4%,P<0.05);ETV组(0.0%)、LAM+ADV组(8.7%)、LDT+ADV组(0.0%)的2年累积肝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2%);各抗病毒治疗组、对照组的2年累积耐药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抗病毒治疗组在2年随访中均未出现严重肌病和肾功能损害。结论 LAM+ADV及LDT+ADV可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LAM+ADV及LDT+ADV的2年疗效和安全性与ETV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失代偿期肝硬化 核苷(酸)类似物 肝癌 耐药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杰 张玉林 +2 位作者 张宏伟 魏飞力 吴昊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科住院的肝硬化合并SBP 52例,其中伴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17例,不伴有2型糖...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科住院的肝硬化合并SBP 52例,其中伴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17例,不伴有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组)35例。两组均于应用抗生素前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IL-4、IL-6、IL-8、IL-10、干扰素-γ(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IL-10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肝硬化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失衡,早期监测可为SBP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糖尿病 2型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拉米夫定-齐多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方案对HIV-1感染人群初始治疗的疗效评价和现场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彤 陈谐捷 +16 位作者 刘正印 周枫 朱红 陈建霞 王文辉 梅珊 李莉 魏飞力 乔晓春 张立 赵新萍 董学平 孙志唐 Jiao Jin Hua Chamberlin Judith 李太生 曹韵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采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3CT-AZT)、依非韦仑(EFV)联合治疗方案对中国农村HIV-1感染者治疗52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如何在资源匮乏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的研究现场以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方法自2005... 目的采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3CT-AZT)、依非韦仑(EFV)联合治疗方案对中国农村HIV-1感染者治疗52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如何在资源匮乏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的研究现场以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6年2月共入选100例18岁以上、CD4+T淋巴细胞(CD4)<350/μL、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慢性感染者,接受每日2次3CT-AZT和1次睡前服用EFV600mg持续52周的前瞻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分别于治疗1、2、3、4、8、12、24、36、48和52周末随访检查,详细记录病毒载量(VL)、T淋巴细胞亚群和耐药情况以及其他生化指标,记录和分析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在中国贫困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的治疗研究现场,并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报告、转诊和会诊网络。②治疗前CD4计数和VL分别为(204.0±101.0)个/μL和(4.47±0.87)log拷贝/mL。治疗结束时,CD4计数升至(313±137.2)个/μL,87例患者VL<400拷贝/mL。③三级及以上不良事件者13例。④至2007年2月4日,72例到达研究终点,28例提前退出研究。结论①3CT-AZT与EFV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IV-1复制,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多数不良事件轻微。②在农村地区开展艾滋病临床治疗研究可采用地方CDC和医院共同参与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综合性国际艾滋病研究项目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样的不同处理对HIV-1病毒载量检测值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彤 代丽丽 +2 位作者 魏飞力 计云霞 焦艳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6-918,共3页
目的观察血样本存放时间、存放温度及冻融次数对HIV病毒载量检测值的影响。方法收集同一HIV感染者的抗凝血标本,在不同时间分离血浆,并在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或经过不同次数的冻融,应用HIV-1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法)检测各样本的... 目的观察血样本存放时间、存放温度及冻融次数对HIV病毒载量检测值的影响。方法收集同一HIV感染者的抗凝血标本,在不同时间分离血浆,并在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或经过不同次数的冻融,应用HIV-1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法)检测各样本的病毒载量进行比较。结果与全血样本相比,以血浆形式保存的样本HIV病毒载量更加稳定;病毒载量的下降主要发生在采血后的6h内;-20℃保存的血浆样本反复冻融3次,病毒载量会显著下降。结论对于运送HIV病人的外周血进行病毒载量检测时,应尽量以低温和血浆形式保存,并尽快的送到检测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病毒载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联合治疗策略在应答不佳/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金怡 黄春洋 +4 位作者 魏飞力 何智敏 郑燕红 马丽娜 陈新月 《传染病信息》 2015年第5期273-278,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和NAs+NAs二种方案治疗NAs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探求具有停... 目的比较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和NAs+NAs二种方案治疗NAs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探求具有停药终点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NAs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HBe Ag阳性CHB患者110例,根据既往NAs用药史、耐药检测结果及个人意愿,采用Peg-IFN+NAs(IFN组)或NAs+NAs(NA组)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2组在治疗48周和96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HBV DNA<20 IU/ml)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 Ag清除/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IFN组58例,NA组52例,2组分别有45例和42例完成96周疗程。在治疗48周IFN组和NA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6.55%(56/58)和67.31%(35/52);96周分别为100%(45/45)和71.43%(30/42),IFN组均高于NA组(P值均为0.001)。IFN组在治疗48周和96周HBe Ag血清学转换率(20.69%、46.67%)高于NA组(5.77%、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13)。24、48、96周时IFN组HBs Ag水平明显低于NA组。截至96周IFN组8例(17.78%)HBs Ag清除,其中3例(6.67%)发生HBs Ag血清学转换。NA组在治疗96周出现1例(2.38%)HBs Ag清除。IFN组的HBs Ag清除率高于NA组(P=0.045)。结论对于NAs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CHB患者,采用Peg-IFN+NAs和NAs+NAs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在HBe Ag血清学转换及HBs Ag清除方面,Peg-IFN+NAs联合治疗方案更具优势。采用以IFN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可使NAs应答不佳/耐药患者获得可靠的停药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干扰素类 乙型肝炎E抗原 抗病毒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河南省204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和治疗概况 被引量:4
9
作者 何云 李新月 +6 位作者 赵清霞 梅珊 魏飞力 冯鑫 顾丽芳 姚军 曹韵贞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 :报道河南省 2 0 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感染者和艾滋病 (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概况 ,为进一步计划HIV/AIDS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自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7月收治的 2 0 4例HIV/AIDS患者的一般情况... 目的 :报道河南省 2 0 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感染者和艾滋病 (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概况 ,为进一步计划HIV/AIDS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自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7月收治的 2 0 4例HIV/AIDS患者的一般情况、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情况。结果 :感染者多为青壮年 ,感染途径以经血液感染为主 ,但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亦相继出现。有症状、无症状者组中的平均病毒载量和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例呈现明显差别。结论 :HIV感染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 ,因而其传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早期预防 ,早期诊断 ,加强治疗 ,实行综合防治措施 ,有助于控制HIV感染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 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HIV 临床表现 诊断
下载PDF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耐药增加肝细胞癌风险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磊 刘伟 +7 位作者 陈玉涵 李鹏 魏飞力 范春蕾 董培玲 李冰 陈德喜 丁惠国 《传染病信息》 2012年第5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抗病毒方案的优化。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0月随访2年的1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包括拉米夫定(LAM)组29例、阿德福韦(ADV)组5...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抗病毒方案的优化。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0月随访2年的1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包括拉米夫定(LAM)组29例、阿德福韦(ADV)组57例、替比夫定(LDT)组30例、恩替卡韦(ETV)组38例及对照组39例。按HCC发生前是否耐药将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耐药组(31例)和无耐药组(123例),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耐药率、HCC发生率、患者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各抗病毒治疗组在随访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基线值,各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e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V组累计2年耐药率低于LAM组、ADV组和LDT组(P均<0.05);抗病毒治疗各组及对照组间累计2年HCC发生率、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耐药组HCC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耐药组和对照组(P均<0.05);在2年随访中各组均未出现严重肌病等不良反应。结论 ET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其他单药治疗,抗病毒治疗耐药可增加HCC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抗病毒药 核苷类 药物耐受性 肝细胞
下载PDF
1型HIV感染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代丽丽 陈德喜 +7 位作者 石英 魏飞力 刘志英 张洪海 吴亚松 梁连春 吴昊 张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7-694,共8页
目的建立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多重巢式PCR(nPCR)和多重反转录PCR(RT-PCR)方法。将其与已经上市的NASBA法试剂盒进行检测敏感性比较;探讨血浆RNA水平对PCR检测敏感性的影响;评价该方法用于我国HIV-1感染者诊断的价值。方法针... 目的建立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多重巢式PCR(nPCR)和多重反转录PCR(RT-PCR)方法。将其与已经上市的NASBA法试剂盒进行检测敏感性比较;探讨血浆RNA水平对PCR检测敏感性的影响;评价该方法用于我国HIV-1感染者诊断的价值。方法针对HIV-1的gag、pol和gp41区设计3套引物,建立检测HIV DNA的多重nPCR和检测HIVRNA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以建立的PCR方法和NASBA法对119例HIV阳性患者进行检测,比较2者的检测敏感性;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病毒载量组,比较PCR方法在各组患者中的检测敏感性差异;使用建立的PCR方法对10例可疑急性感染者进行检测;扩增HIV-1膜区C2-C3段,对nPCR检测阳性的43例DNA样本进行亚型鉴定。结果多重nPCR的检测敏感度为97.5%(116/119),多重RT-PCR的敏感度为78.2%(93/119),2者的特异度均为100%(50/50),多重nPCR和多重RT-PCR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5%(116/119)和78.2%(93/119),阴性预测值均为100%(50/50),准确性分别为98.2%和84.6%。经比较,多重nPCR和多重RT-PCR的检测敏感度都高于NASBA法。在病毒载量<103copy/mL的患者,nPCR的检测敏感性高于RT-PCR,在病毒载量在(103~104)copy/mL的患者及病毒载量≥104copy/mL的患者,2者的敏感性比较相近,均接近100%;检测的10例可疑急性感染者中,有5例患者的nPCR和RT-PCR检测结果阳性,抗体在随访过程中阳转,证实为HIV急性感染者;检测的43例DNA样本分属于B’亚型(37例),AE亚型(5例)和BC亚型(1例)。结论本课题组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以对我国主要流行的B’、AE和BC亚型病毒株得到很好的扩增效果;nPCR的检测敏感性受血浆RNA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RT-PCR的检测敏感性受血浆RNA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大;PCR方法可以用于HIV急性感染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核酸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 诊断
下载PDF
39例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变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晓菲 马丽娜 +3 位作者 柳雅立 魏飞力 吴云 陈新月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了解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流行的病毒基因型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在2010年12月~2014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3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直接基因测序法和平行等位基因特异性检测技术检测HBV基因型、P区、S区、前C区(PreC)和基... 目的:了解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流行的病毒基因型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在2010年12月~2014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3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直接基因测序法和平行等位基因特异性检测技术检测HBV基因型、P区、S区、前C区(PreC)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序列。结果在39例患者中,成功测序35例。35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 B基因型12例(36.4%),C基因型21例(57.6%,D基因型2例(6.0%);通过直接测序法和PASS法均检测到同1例患者存在A181S耐药变异,变异病毒占准种池比例达100%;直接测序法检测到1例患者存在S区S132F和W172C变异;1例患者存在PreC/BCP 区G1896A和T1758C变异。结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病毒基因型与文献报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病毒基因型分布一致,以C型和B型为主,存在P区、S区和PreC/BCP区变异可能,未见不同病毒株感染引起转归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基因型 变异
下载PDF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方法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玉 张洪海 +4 位作者 柳雅立 石英 魏飞力 吴昊 陈德喜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体外构建DNA氧化损伤模型,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方法体外应用亚甲蓝联合可见光(MBL)方法建立DNA氧化损伤模型,通过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特异性切割氧化损伤位点8-羟基鸟嘌呤(8-oxoG),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 目的体外构建DNA氧化损伤模型,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方法体外应用亚甲蓝联合可见光(MBL)方法建立DNA氧化损伤模型,通过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特异性切割氧化损伤位点8-羟基鸟嘌呤(8-oxoG),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比例混匀的OGG1酶切与未酶切的DNA氧化损伤模板。结果成功构建体外氧化损伤DNA模型,OGG1酶能特异切割氧化损伤位点;OGG1酶切DNA在定量PCR体系模板中所占比例,与线粒体DNA编码基因COⅡ扩增Ct值呈正相关。结论自制OGG1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以联合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DNA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氧化损伤 荧光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1型母婴传播回顾性追踪调查 被引量:90
14
作者 李关汉 梅珊 +12 位作者 魏飞力 冯鑫 曹韵贞 程何荷 何云 顾丽芳 孙峰 周曾全 杨欣平 段松 段一娟 王世一 佟伟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4期204-207,215,共5页
目的 了解中国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母婴传播的现状,特别是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预防阻断工作提供背景资料。方法 以地方卫生防疫和医疗机构的哨点监测、产前筛查、日常检测和门诊中发现的HIV-1阳性孕产妇为对象,对... 目的 了解中国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母婴传播的现状,特别是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预防阻断工作提供背景资料。方法 以地方卫生防疫和医疗机构的哨点监测、产前筛查、日常检测和门诊中发现的HIV-1阳性孕产妇为对象,对其所生子女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测。结果 对来自云南、河南、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7例HIV-1阳性母亲所生的94名儿童进行追踪,最后追踪到75例母亲及其所生的80名儿童,HIV-1母婴传播发生率为35.0%(28/80)。而河南省的母婴传播率为41.7%(10/24),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为33.3%(11/33)和27.3%(3/11)。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母亲的感染途径、生产胎次和喂养方式对HIV-1母婴传播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输血传播、初产和母乳喂养是高危因素。相应的母婴传播率分别为45.5%、39.2%和36.2%,而性传播、多胎生产及人工喂养分别为32.1%、25.9%和22.2%,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研究表明,中国HIV-1母婴传播率与亚非发展中国家相似,而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相关的高危因素(如孕妇的感染途径,特别是输血传播)有必要作进一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1型 母婴传播 调查 发生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健康人趋化性细胞因子CCL3L1的基因拷贝数及其与HIV-1易感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柳雅立 石英 +5 位作者 徐斌 南萍 计云霞 魏飞力 寇卜心 陈德喜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人群趋化性细胞因子配体蛋白CCL3L1(CC chemokine ligand 3-like-1)的拷贝数及其与HIV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Realtime PCR法分析其CCL3L1的相对拷贝数。首先选取22例健康人和23例HIV慢性...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人群趋化性细胞因子配体蛋白CCL3L1(CC chemokine ligand 3-like-1)的拷贝数及其与HIV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Realtime PCR法分析其CCL3L1的相对拷贝数。首先选取22例健康人和23例HIV慢性感染者计算其CCL3L1拷贝数,分析我国健康人群CCL3L1平均拷贝数情况,并分析HIV感染和CCL3L1拷贝数的关系;选取男性同性恋早期感染HIV阳性者29例和HIV阴性者57例,分析CCL3L1基因拷贝数与HIV易感性的关系。结果我国人群CCL3L1平均拷贝数约为3;HIV慢性感染者与健康人无显著性差异(P=0.880);同性恋HIV阴性者CCL3L1拷贝数显著高于同性恋HIV阳性者(P=0.000)。结论我国健康人CCL3L1平均拷贝数为3,CCL3L1拷贝数与HIV易感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L3L1 基因拷贝数 HIV-1 易感性
下载PDF
HIV相关神经认知紊乱患者配对组织来源的HIV-1 env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欧阳雅博 刘利锋 +6 位作者 张玉林 袁霖 刘志英 杨素芳 魏飞力 乔录新 陈德喜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认知紊乱(HIV 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HAND)患者不同组织中HIV-1 env基因的变异进化特征。方法通过国际HIV痴呆量表筛选出HAND患者,获得其血浆及脑脊液来源的HIV-1 env基因核苷酸序列,回...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认知紊乱(HIV 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HAND)患者不同组织中HIV-1 env基因的变异进化特征。方法通过国际HIV痴呆量表筛选出HAND患者,获得其血浆及脑脊液来源的HIV-1 env基因核苷酸序列,回顾性分析遗传多样性、氨基酸长度、潜在糖基化位点(PNGS)、辅助受体利用以及特征性氨基酸的特点及组织间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4例HAND患者共57条HIV-1 env基因V3-C4序列(血浆来源29条,脑脊液来源28条)。脑脊液中的HIV-1遗传多样性高于血浆来源毒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遗传多样性变异度中位数分别为0.053和0.007,P=0.043)。3例患者脑脊液与血浆来源的毒株均使用CCR5辅助受体,其中2例患者脑脊液(患者D 158 bp,患者F 158 bp)中的HIV-1 V3-C4区氨基酸长度中位数明显长于血浆来源(患者D156 bp,P=0.017;患者F 157 bp,P=0.003)。脑脊液与血浆中HIV-1 env基因序列相比共有16个氨基酸位点存在明显差异,62.5%(10/16)分布在V4区。结论 HAND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的HIV-1 env基因特征存在差异,脑脊液中的HIV-1准种遗传多样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神经认知紊乱 脑脊液 基因特征
下载PDF
上海地区HIV-1感染者耐药基因型检测及亚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枫 魏飞力 +4 位作者 孙洪清 谈亦 高磊 黄琴 曹韵贞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88-791,共4页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耐药性基因型以及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美国拜耳公司H IV耐药检测试剂盒(TRUGENE(H IV-1 Genotyp ingK it),扩增H IV-1靶序列(pol基因)中长度分别为29...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耐药性基因型以及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美国拜耳公司H IV耐药检测试剂盒(TRUGENE(H IV-1 Genotyp ingK it),扩增H IV-1靶序列(pol基因)中长度分别为297bp的蛋白酶基因片段和621bp的逆转录酶基因片段,OpenGene(DNA测序系统和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利用H IV Database网站提供的H IV基因亚型分析软件(BLAST)对所得到的靶序列进行亚型分析。结果对87例H IV/AIDS患者的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4年随访中,其中61例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RRT)的患者中,有4例性传播患者检测结果显示出现逆转录酶类耐药相关位点,49例合并血友病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好,病毒载量检测均低于检测限(?50拷贝/mL)。10例未接受过HARRT治疗的患者标本中未检出耐药相关突变。对16份标本进行亚型分析,发现1例国内尚未见报道的ADHK重组型。结论利用TRUGENE(H IV-1系统,进行H IV-1耐药性基因型的检测,可以有效地监测接受HARRT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 IV-1的耐药情况,并对不同的亚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耐药性 基因型 亚型
下载PDF
1例复杂重组HIV-1亚型(CRF09-cpx)的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磊 张云智 +5 位作者 卢洪洲 蔡枫 梅珊 魏飞力 李莉 曹韵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鉴定我国首例报道的复杂重组HIV-1(CRF09-cpx)感染病例,回顾性观察其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耐药性的产生。方法分别采用蛋白酶基因、反转录酶基因以及env基因片段进行HIV-1的亚型分析;采用Trugene HIV-1基因型检测系统进行HIV-1基因型... 目的鉴定我国首例报道的复杂重组HIV-1(CRF09-cpx)感染病例,回顾性观察其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耐药性的产生。方法分别采用蛋白酶基因、反转录酶基因以及env基因片段进行HIV-1的亚型分析;采用Trugene HIV-1基因型检测系统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患者所感染的毒株与CRF09复杂重组毒株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相关的位点突变并导致对多种药物产生耐受,同时表现出了耐药位点的累积。结论鉴定了我国首例报道的CRF09复杂重组HIV-1毒株并初步分析其耐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1 亚型鉴定 复杂重组(CRF09-cpx) 耐药性
下载PDF
HIV-1 B'/C亚型毒株辅助受体的利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蕊 孙伟 +3 位作者 焦艳梅 计云霞 魏飞力 吴昊 《传染病信息》 2010年第6期337-339,359,共4页
目的分析疾病进展不同阶段分离的B'/C亚型毒株辅助受体的利用情况。方法从长期不进展者和AIDS期患者体内分离病毒株,将获得的B'/C毒株进行体外培养,用病毒株感染U87.CD4、GHOST细胞系并进行培养,通过检测、比较培养基上清液中... 目的分析疾病进展不同阶段分离的B'/C亚型毒株辅助受体的利用情况。方法从长期不进展者和AIDS期患者体内分离病毒株,将获得的B'/C毒株进行体外培养,用病毒株感染U87.CD4、GHOST细胞系并进行培养,通过检测、比较培养基上清液中核衣壳蛋白p24量的差异来确定某一毒株利用的辅助受体。再利用辅助受体抑制剂TAK-799、AMD-3100验证从细胞系实验中得到的结论。结果从AIDS期患者体内分离的毒株大部分利用C-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C-C chemokine receptor,CCR)5辅助受体,部分利用C-X-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CXCR)4和CCR5辅助受体。从长期不进展者体内分离的毒株利用CCR5辅助受体。结论从长期不进展者体内分离的病毒主要利用CCR5辅助受体。从AIDS期患者体内分离的病毒主要利用CCR5辅助受体,也有同时利用CCR5和CXCR4辅助受体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细胞嗜性
下载PDF
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在临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军强 魏飞力 +1 位作者 梅珊 曹韵贞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 探索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组中监测HIV-1耐药性病毒株的临床应用。方法 从接受HAART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抽提病毒RNA,采用套式RT-PCR方法扩增HIV-1的PR和RT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 目的 探索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组中监测HIV-1耐药性病毒株的临床应用。方法 从接受HAART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抽提病毒RNA,采用套式RT-PCR方法扩增HIV-1的PR和RT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够从血浆病毒载量在 1000拷贝/ml以上的样本中得到扩增产物。在 16例接受 HAART的 HIV-1感染者中,发现 1例感染者 DP31的 PR和 RT基因出现了突变,这些突变为L63P、T215F、K219Q和M184V。所有突变均与公开报道的结果一致,并被证明与HIV-1的耐药性有关。另外,DP31在接受HAART前已出现T215F、K219Q的耐药性突变,究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有效地监测接受HAART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耐药性病毒株的存在。该方法提供的结果准确、可靠,并且为临床医生评价HAART效果,合理选择和及时优化药物组合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耐药性 蛋白酶基因 逆转录酶基因 RT-PCR 序列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