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脊髓磁刺激对Notch1通路调控小鼠脊髓神经干细胞激活效应的作用
1
作者 琚芬 赵晨光 +4 位作者 孙玮 袁华 黄朝阳 鱼亮 黄省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6-763,共8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脊髓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spin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SMS)通过Notch1通路对脊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作用。方法:孕龄16周C57BL/6小鼠处死后,迅速分离胎鼠全长脊髓,体外培养小鼠脊髓来源NSCs,... 目的:观察重复经脊髓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spin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SMS)通过Notch1通路对脊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作用。方法:孕龄16周C57BL/6小鼠处死后,迅速分离胎鼠全长脊髓,体外培养小鼠脊髓来源NSCs,通过单细胞测序及RNA速率分析检测脊髓NSCs亚群及速率变化特征。将体外培养的NSCs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及实验组。对照组将刺激探头置于培养皿上,不给予rTSMS刺激干预;干预组将刺激探头置于培养皿上,采用20Hz高频rTSMS、1500个脉冲刺激;实验组在转染Notch1 shRNA慢病毒后,进行rTSMS刺激,方案同干预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otch1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和克隆球形成实验检测NSCs激活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脊髓NSCs可以诱导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单细胞测序显示NSCs其可分为6个亚群并具有特殊异质性,Notch1主要表达在dNSCs和pNSCs两个亚群中。Notch1 shRNA慢病毒转染第5天后,细胞中Notch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对照组1.080±0.086 vs实验组0.520±0.041,P<0.05)。随后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干预组及实验组给予rTSMS刺激,发现rTSMS显著提高NSCs内Notch1表达(对照组1.030±0.068 vs干预组1.480±0.087,P<0.05)。rTSMS干预后克隆球直径增大(对照组88.5±7.5 vs干预组106.2±8.8 vs实验组89.2±8.1,P<0.05)和BrdU阳性细胞率提高(对照组38.6±3.7 vs干预组50.3±4.6,P<0.05),有统计学差异。Notch1 shRNA干扰后,克隆球直径以及BrdU阳性细胞率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TSMS可在体外介导Notch1促进NSCs有效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重复经脊髓磁刺激 NOTCH1 激活 小鼠
下载PDF
蛋白质网络中复合体和功能模块预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鱼亮 高琳 孙鹏岗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9-1251,共13页
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复合体和功能模块对于理解生物系统的组织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蛋白质复合体和功能模块预测算法及相关的软件,这些算法各具特色,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文中对典型的聚类预测... 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复合体和功能模块对于理解生物系统的组织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蛋白质复合体和功能模块预测算法及相关的软件,这些算法各具特色,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文中对典型的聚类预测算法进行了研究,依据算法特性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并从算法思想、关键技术以及算法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进一步介绍了基于网络比对策略检测保守模块的算法.最后,结合蛋白质网络数据集对典型的聚类算法从运行效率和预测结果的匹配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为生物网络模块的挖掘和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复合体 功能模块 聚类 算法
下载PDF
证书认证中心管理证书的策略及实现
3
作者 鱼亮 周利华 《电子科技》 2006年第6期26-29,39,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认证中心CA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实现了以下功能:(1)认证中心的基本功能:证书的签发、证书的更新、证书的状态查询、证书的撤销、证书的归档等;(2)双证书机制,将用户的签名密钥对与加密密钥对相分离;(3)将用户签名私钥保存... 提出一种基于认证中心CA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实现了以下功能:(1)认证中心的基本功能:证书的签发、证书的更新、证书的状态查询、证书的撤销、证书的归档等;(2)双证书机制,将用户的签名密钥对与加密密钥对相分离;(3)将用户签名私钥保存到用户证书载体。此方案不但解决了网上用户身份认证和信息安全传输的问题,而且更有效保护了用户的隐私,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证中心 X.509 审核注册机构 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 在线证书状态查询协议 证书撤销列表
下载PDF
秦腔小生的表演风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鱼亮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0期53-53,共1页
秦腔是一门综合性的戏曲艺术,而在秦腔表演当中又划分了不同的行当,每一个行当的舞台表演规范也有着一定的差异。秦腔小生是这一行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有效塑造角色,除了要在表演艺术方面进行提高和改进之外,还需要恰当把握人物性... 秦腔是一门综合性的戏曲艺术,而在秦腔表演当中又划分了不同的行当,每一个行当的舞台表演规范也有着一定的差异。秦腔小生是这一行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有效塑造角色,除了要在表演艺术方面进行提高和改进之外,还需要恰当把握人物性格以及情感,从而更加全面生动地展现人物,也让观众能够对人物的解读更加深入。本文将对秦腔小生的表演风格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小生 表演风格 分析
下载PDF
咸阳博物院分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设计与研究
5
作者 鱼亮 杨勇 《机电信息》 2016年第19期83-87,共5页
分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即在分区二级泵变流量系统基础上去掉一级泵,新系统兼备传统冷冻水变流量系统的优点,且避免了其面对不同环路阻力相差较大时的缺点。现通过新系统在咸阳历史博物馆空调水系统中的应用和对新系统关键问题的分析,说... 分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即在分区二级泵变流量系统基础上去掉一级泵,新系统兼备传统冷冻水变流量系统的优点,且避免了其面对不同环路阻力相差较大时的缺点。现通过新系统在咸阳历史博物馆空调水系统中的应用和对新系统关键问题的分析,说明其可行性并进行经济性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 控制与保护 水力稳定性 能耗分析
下载PDF
分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的应用
6
作者 殷元生 鱼亮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9年第5期43-46,共4页
针对目前变流量冷机技术,对常规空调水系统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分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技术,并以西安大唐西市项目为例,介绍了该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对该系统的水力稳定性运行原理,设计要点,控制要求,应用场合和范围等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分区一级泵 变流量系统 水泵变频 动态水力平衡
下载PDF
基于网络和基因差异表达信息的癌症致病基因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鱼亮 任姝洁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8,共15页
疾病致病基因的发现是基因组研究的重大挑战之一.近年,随着生物学数据的积累,许多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方法进行致病基因预测.但其中大多都基于基因相互作用网络或其他相似性网络数据等,很少考虑特定基因的局部网络连接与它们的差异表达信... 疾病致病基因的发现是基因组研究的重大挑战之一.近年,随着生物学数据的积累,许多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方法进行致病基因预测.但其中大多都基于基因相互作用网络或其他相似性网络数据等,很少考虑特定基因的局部网络连接与它们的差异表达信息之间的潜在联系.本文基于基因相互作用局部网络结构和基因的差异表达信息探索癌症致病基因及其邻居基因的生物特性,并依据新发现的特性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癌症致病基因预测.首先,从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和OMIM(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数据库中获取21种癌症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及其致病基因数据,并依次将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各癌症对应的组织特异性相互作用网络作为背景网络,分析不同生物学网络的邻域信息和患病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信息之间的潜在生物特性.接着基于发现的生物特性定义基因节点特征的向量表示方法,并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致病基因预测.实验结果通过ICGC(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 COSMIC(Catalogue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Cancer), NCG(Network of Cancer Genes), OncoKB(Oncology Knowledge Base)等标准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以及疾病注释和通路富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发现的致病基因的特性进行基因特征定义,能够将癌症致病基因与其他基因进行区分,并为癌症致病基因预测提供有力假设,为相关生物实验提供可靠致病基因候选集,进而推动对癌症这一复杂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致病基因 相互作用网络 差异表达信息 特征的向量表示 支持向量机
原文传递
基于组织特异性和直接邻居相似度方法预测疾病–药物关系
8
作者 鱼亮 赵晋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75-1185,共11页
复杂疾病的致病机理一直是人类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新药开发,需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近几年来寻找已知药物新的治疗效果,即药物重定位,已经成为治疗更多疾病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组织... 复杂疾病的致病机理一直是人类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新药开发,需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近几年来寻找已知药物新的治疗效果,即药物重定位,已经成为治疗更多疾病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组织特异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传统的药物重定位方法很少考虑疾病的组织特异性.本文提出基于组织特异性和直接邻居相似度方法预测药物的新适应症,同时深入探讨考虑疾病的组织特异性对药物重定位研究的影响.首先研究组织特异性的发展及其特点,并提出基于组织特异性数据,应用直接邻居的相似度进行药物重定位研究.从数据库DrugBank中提取11405条已知药物–靶标关系,并从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中获得5种癌症(乳腺癌、结肠癌、肝癌、肺癌、卵巢癌)及其致病基因数据,利用5种癌症对应的组织特异性相互作用网络作为背景网络,基于直接邻居距离度量方法构建25个组织特异性药物–疾病二部网络,实验结果通过CTD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标准数据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组织特异性和直接邻居相似度度量标准会提高药物重定位研究的准确性,为新药的体内和体外实验提供可靠候选集,这也为药物重定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重定位 组织特异性 药物靶标 致病基因 直接邻居度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