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上游高坝大库垂向微生物结构及其网络互作
1
作者 陈露欣 鲁伦慧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4年第2期15-26,共12页
长江上游一系列高坝大库导致水体光、温、氧等呈现特有的垂向分层特征,导致垂向微食物网结构发生变化。本文选取长江上游典型高坝大库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大坝坝前垂向生境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从坝前垂向采集了5个不同深度水层的水样,... 长江上游一系列高坝大库导致水体光、温、氧等呈现特有的垂向分层特征,导致垂向微食物网结构发生变化。本文选取长江上游典型高坝大库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大坝坝前垂向生境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从坝前垂向采集了5个不同深度水层的水样,开展了坝前垂向生境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7月溪洛渡坝前垂向从90到140m,溶解氧浓度先降低后增加。溪洛渡水库5月在距水体表层40~60m处发生温跃,7月在距水体表层80~120m处发生温跃。向家坝水库5月在水层底部附近出现温跃。不同深度水层物种组成种类和丰度无显著差异,但香农多样性存在差异,并且从表层到底层,香农指数先降低后增加。蓝藻丰度在不同水深差异显著。共现网络分析表明,不同深度水层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以正相互作用为主;第二层水层水样微生物群落具有最高的模块化程度,比其他水深处的共发生网络具有更高的复杂度;藻类在微食物网中具有重要作用:藻类与细菌、藻类与原生动物、细菌与原生动物的互作是水生生态系统微食物网之间的主要互作类型,占物种间总互作的81.50%。研究结果表明,坝前垂向不同深度水层微食物网结构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在温度、溶解氧浓度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坝大库 长江上游 垂向生境 微食物网 群落结构 网络互作
下载PDF
三峡水库CO_(2)、CH_(4)通量监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哲 杨柳 +3 位作者 吴兴华 陈永柏 鲁伦慧 王殿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3-434,共12页
自成库以来,三峡水库CO_(2)、CH_(4)等温室气体通量较蓄水前发生明显改变。如何科学认识和客观评估三峡水库修建及运行对其CO_(2)、CH_(4)等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自2009年以来在三峡水库开展CO_(2)、CH_(4)等温... 自成库以来,三峡水库CO_(2)、CH_(4)等温室气体通量较蓄水前发生明显改变。如何科学认识和客观评估三峡水库修建及运行对其CO_(2)、CH_(4)等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自2009年以来在三峡水库开展CO_(2)、CH_(4)等温室气体通量监测与分析工作,综述认为,现阶段三峡水库温室气体排放以水-气界面扩散释放为主要途径。陆源输入的有机碳是主导三峡水库CO_(2)、CH_(4)产生的主要碳源,但在局部区段或时段自源性有机碳的贡献亦十分显著。同蓄水前相比,三峡水库碳排放量呈现为净增加,淹没效应约占水库C净增量的20%,库区内点面源污染负荷并未对CO_(2)排放的净增量产生显著贡献,阻隔效应和生态系统重建效应对三峡水库碳排放的净增量产生显著贡献。近10年来,监测方法比对、监测点位优化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三峡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体系。新方法、新技术的引入也为三峡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分析提供了有利支撑和保障,但复杂水文环境下驱动水库碳循环的水文生态机制仍不明晰,这是制约三峡水库碳通量长期趋势预测的难点。未来将通过监测技术持续创新以促进对三峡水库碳通量的精准核算,在深化基础研究的同时,仍亟待提出更科学有效的模型或方法以支撑长期趋势预测,服务水库碳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温室气体 净排放量 甲烷 复杂水文环境
下载PDF
长江上游大中型水库碳排放量估算与分析:以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为基础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雨晨 秦宇 +2 位作者 杨柳 李哲 鲁伦慧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44,I0007,共15页
“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面临持续转型发展。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水电开发是近年来长江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工作。然而,筑坝蓄水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区域碳排放情况。评估水库碳排放量是客观、科学认识水电清洁能源属性的基础,... “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面临持续转型发展。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水电开发是近年来长江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工作。然而,筑坝蓄水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区域碳排放情况。评估水库碳排放量是客观、科学认识水电清洁能源属性的基础,是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层级1(Tier 1)的方法,以长江上游24个中、大型水库为案例,探讨长江上游典型水库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估算结果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及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24个水库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分布在0.0342~140.59 Tg CO_(2eq)的区间内,总排放量达到264.05 Tg CO_(2eq)(其中,CO_(2)排放量占9.12%,CH 4排放量占90.88%),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均值为3.30 g CO_(2eq)/(kW·h)(0.01~17.64 g CO_(2eq)/(kW·h)),最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锦屏二级水库和彭水水库。此外,敏感性分析发现,在模型涉及的参数中,营养程度调整系数的不确定性对最终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起主导作用,下游CH 4通量与水库水气界面CH 4通量的比值敏感性最小。研究工作可为后续推广应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水淹地 长江上游 碳排放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湘江四环素及抗性基因含量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范长征 王聪 +2 位作者 鲁伦慧 刘谦 曾光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2,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湘江长沙河段水体及底泥中4种常见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研究了该水域相应的5种代表性抗生素抗性基因(tet A,tet C,tet G,tet M 和 tet X)的存在及丰度.结果表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湘江长沙河段水体及底泥中4种常见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研究了该水域相应的5种代表性抗生素抗性基因(tet A,tet C,tet G,tet M 和 tet X)的存在及丰度.结果表明,水体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质量浓度均值在16.23~496.73 ng·L^-1之间,底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质量分数为347.77~3829.75 ng·kg^-1,易受季节变化影响.5种目标抗性基因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其中 tet A 和 tet C 的绝对拷贝数及相对丰度较高,为湘江长沙河段的优势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表明:冬季水体中的 tet A 和 tet C 含量与底泥中的含量显著相关,几种目标抗生素与抗性基因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湘江 四环素抗生素
下载PDF
内陆水体好氧甲烷氧化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秦宇 黄璜 +4 位作者 李哲 鲁伦慧 汤琼 苏友恒 李欣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4-1017,共14页
内陆水体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大气中甲烷(CH 4)的重要来源,每年从内陆淡水与自然湿地排放进入大气的CH 4约为185-357 Tg/a.通常,内陆水体中CH 4主要由分布于水层底部的厌氧区或沉积层内的产甲烷菌介导产生,其向水层表面传输... 内陆水体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大气中甲烷(CH 4)的重要来源,每年从内陆淡水与自然湿地排放进入大气的CH 4约为185-357 Tg/a.通常,内陆水体中CH 4主要由分布于水层底部的厌氧区或沉积层内的产甲烷菌介导产生,其向水层表面传输的过程中易被甲烷氧化菌所氧化.甲烷氧化菌可分为好氧甲烷氧化菌和厌氧甲烷氧化菌,有氧条件下,由好氧甲烷氧化菌介导的好氧甲烷氧化过程是水体中甲烷氧化过程的主要形式,湖泊底部产生的CH 4总量中约有99%可以被上覆水体中的好氧甲烷氧化过程所消耗.本文收集文献综合分析阐明,好氧甲烷氧化过程是由水环境因子、水文条件以及不同内陆水体的生态系统特征共同调控,同时也表现在了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生境偏好上.复杂的调控过程构建了内陆水体向大气输送CH 4的动态平衡,并最终反映在内陆水体对全球CH 4循环、碳循环作出的贡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水体 好氧甲烷氧化菌 好氧甲烷氧化速率 生境偏好 水体类型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水体浮游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罗芳 鲁伦慧 +2 位作者 李哲 付川 闫彬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三峡水库建成以来,水生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水库浮游微生物在关键生源要素循环中发挥关键驱动作用。为了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体浮游微生物的功能及多样性,于2015年5月对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北碚、朱沱、木洞)表层水环境总DNA样本进... 三峡水库建成以来,水生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水库浮游微生物在关键生源要素循环中发挥关键驱动作用。为了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体浮游微生物的功能及多样性,于2015年5月对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北碚、朱沱、木洞)表层水环境总DNA样本进行了提取。调查水域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已分别达到IV、V类水标准,水体污染主要是由TN,TP造成的,各调查水域均处于中营养至重富营养状态。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在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上对总的浮游微生物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重庆主城段水环境浮游微生物的物种以及功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朱沱和木洞点位水体优势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北碚点位水体优势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在属水平上,颤藻属(Oscillatoria)和微鞘藻属(Microcoleus)只出现在北碚点位的嘉陵江表层水体,其余两处几乎没有。在对3组样本一共99 472条基因进行通路分析时,有54 340条有功能注释结果。由直系同源聚类(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COG)注释结果得知,浮游微生物物种基因的主要功能为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合成、氨基酸转运和代谢。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温(T)、总碳(total carbon,TC)、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是影响三峡库区重庆段浮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三峡库区 浮游微生物群落 物种-功能 皮尔森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菌藻混合液中光强的指数形式衰减
7
作者 苟尧 鲁伦慧 +2 位作者 方芳 郭劲松 杨吉祥 《净水技术》 CAS 2017年第A02期61-65,共5页
光照是影响菌藻共牛系统的重要条件。探索光强在菌浓度和藻浓度分别在0.5~4 g/L时菌藻混合液中随光程衰减的规律。结果表明,光强在菌藻混合液中以指数形式衰减.衰减规律为:I=I_0exp[(-A_1X_(TSS1)-A_2X_(TSS2)+B)x]。光强的衰减与藻的浓... 光照是影响菌藻共牛系统的重要条件。探索光强在菌浓度和藻浓度分别在0.5~4 g/L时菌藻混合液中随光程衰减的规律。结果表明,光强在菌藻混合液中以指数形式衰减.衰减规律为:I=I_0exp[(-A_1X_(TSS1)-A_2X_(TSS2)+B)x]。光强的衰减与藻的浓度X_(TSS1)有关.也与菌的浓度X_(TSS2)有关。研究采用的菌藻混合液对应的衰减系数A_1为2.881.A_2为0.808。这意味着同等浓度下,藻对光强的衰减效位数倍于细菌的光强衰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生 光照强度 指数衰减 光源
下载PDF
枯水期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叶绿素a与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
8
作者 禤颖敏 付川 +6 位作者 闫彬 鲁伦慧 李哲 吴彥 张斌 时绍鹏 王海菱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14,共5页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其水环境状况关系到整个长江上游乃至下游的水质状况,选择金沙江下游的两个梯级水库溪洛渡和向家坝进行水质监测,其中溪洛渡水库库容129.1×10~8 m^3,向家坝水库库容51.63×10~8 m^3,研究河段总长约185k...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其水环境状况关系到整个长江上游乃至下游的水质状况,选择金沙江下游的两个梯级水库溪洛渡和向家坝进行水质监测,其中溪洛渡水库库容129.1×10~8 m^3,向家坝水库库容51.63×10~8 m^3,研究河段总长约185km。2017年2月在溪洛渡—向家坝区域对15个采样水进行采样,测定了叶绿素a浓度、营养盐和其他水质指标,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冬季溪洛渡和向家坝区段的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1)表层叶绿素a与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均呈现出湖泊区>河流区,说明营养盐和浮游植物均被大坝部分拦截;2)溪洛渡和向家坝区段的氮、磷含量已经具备了发生富营养化的条件,该区段以磷为主要限制,而藻类含量相对较低,原因可能是冬季光照少、温度低限制了藻类的生长;3)表层叶绿素a含量与溶解性总磷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与pH具备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叶绿素A 营养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三峡水库重庆主城段汛期水-气界面CO_(2)与CH4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秦宇 李银波 +1 位作者 张媛媛 鲁伦慧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三峡水库重庆主城段位于三峡水库的变动回水区,具有天然河道和水库的双重特性,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相关研究不足。为探究三峡水库重庆主城段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20年6月、9月在三峡水... 三峡水库重庆主城段位于三峡水库的变动回水区,具有天然河道和水库的双重特性,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相关研究不足。为探究三峡水库重庆主城段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20年6月、9月在三峡水库重庆主城段李家沱、大溪沟、寸滩、唐家沱、郭家沱分别采集表层、底层水样,运用薄边界层模型法估算水-气界面CO_(2)、CH_(4)通量,采用δ^(13)C、N/C及同位素多元混合源解析模型研究颗粒有机碳(POC)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三峡水库重庆主城段水-气界面CO_(2)、CH_(4)通量均表现为“源”的特征,CO_(2)通量6月(1880.25±366.75μmol·m^(-2)·h^(-1))显著高于9月(992.74±225.27μmol·m^(-2)·h^(-1)),CH_(4)通量9月(3.55±0.36μmol·m^(-2)·h^(-1))显著高于6月(2.26±0.59μmol·m^(-2)·h^(-1))。另外,水体δ^(13)C-POC的变化范围为-24.27‰~-26.67‰,月份间无明显差异;水体POC主要来自陆源(72±13)%,其次是自源(25±13)%。影响该区域水-气界面CO_(2)、CH_(4)通量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水体溶解性无机碳(DIC)和颗粒有机碳(POC),2020年8月陆源输入的大量异源性有机碳(OC)成为该时期CH_(4)通量较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温室气体 水-气界面通量 稳定同位素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冬季河岸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10
作者 杨一宁 陈垚 +2 位作者 张媛媛 李哲 鲁伦慧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2,共14页
人为周期性调控水库运行条件下,河岸带生境复杂,其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甚少。本研究选取三峡库区干流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于水库调度运行高水位时期,探索土壤微生物沿程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预测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功能。... 人为周期性调控水库运行条件下,河岸带生境复杂,其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甚少。本研究选取三峡库区干流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于水库调度运行高水位时期,探索土壤微生物沿程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预测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功能。研究发现,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随着河岸带与大坝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增加,在上下游不同的处理间,细菌β多样性有着显著性差异(P<0.001),真菌无显著性差异(P>0.05);群落组成相似性随Bray-Curtis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细菌,P<0.001;真菌,P>0.05);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土壤细菌主要功能以代谢(Metabolism,78.64%)相关通路为主,碳代谢相关的酶功能基因的表达远高于氮代谢酶功能基因的表达;硝酸还原酶基因在氮代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rmatimonadota门和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以及螺旋体门(Spirochaetota)可作为冬季河岸带土壤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标记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河岸带土壤 微生物群落 显著性差异物种 功能基因 代谢
原文传递
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领域的应用文献计量分析
11
作者 林珊珊 李哲 +1 位作者 杨柳 鲁伦慧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73-3689,共17页
【背景】随着新型台站和测序方法的迅猛发展,微生物生态学数据已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为理解微生物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些庞大的数据集的处理和分析对传统方法来说是一个挑战,机器学习因其在处理大数据方... 【背景】随着新型台站和测序方法的迅猛发展,微生物生态学数据已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为理解微生物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些庞大的数据集的处理和分析对传统方法来说是一个挑战,机器学习因其在处理大数据方面的优势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本文全面探索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其发展趋势、现状及热点,为未来机器学习和微生物生态研究的结合指明方向。【方法】获取并分析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1–2023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探究发文量演变特征、国际合作情况及学科交叉现状,利用Carrot2对文本数据进行挖掘,构建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数量以2018年为界经历了稳定增长和暴发增长两个时期,相关应用正逐渐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持续增长,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微生物生态学与化学、物理、环境、计算机等学科之间的合作,为科学研究的进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广泛。在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序列识别和物种分类上。自2018年以来,随着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研究焦点转向复杂系统的预测。这两个时期关键词的对比展示了机器学习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从基础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逐渐转向更加复杂、高级的预测模型。【结论】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结合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中应用的数据缺乏、模型选择困难和可解释性差等挑战,后续研究应更加重视国际合作和数据共享,加强学科交流,推动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微生物生态 预测
原文传递
河流梯级开发生态环境效应与适应性管理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哲 陈永柏 +3 位作者 李翀 郭劲松 肖艳 鲁伦慧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5-686,共12页
筑坝蓄水将迫使淹没区陆生生态系统退化消失,改变其下游受影响河段的环境与生态,破坏自然河流连续性与连通性,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显著且强烈的人类活动。河流梯级开发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存在"累积效应",即将大坝拦截阻隔... 筑坝蓄水将迫使淹没区陆生生态系统退化消失,改变其下游受影响河段的环境与生态,破坏自然河流连续性与连通性,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显著且强烈的人类活动。河流梯级开发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存在"累积效应",即将大坝拦截阻隔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逐级"放大"。然而,"累积效应"的作用对象、途径与水文生态机制目前仍不明晰。不仅如此,河流梯级开发的适应性管理的对象、目标、时空范围与作用途径等已不能简单地参照或套用当前以恢复水文自然情势来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为主线的实践模式,其适应性管理取决于对河流—水库系统生态结构功能、演替规律的科学认识,也受到多利益主体的制约和影响。长江上游梯级开发在全球大河流域开发中独树一帜,将深刻改变长江上游河流生态格局。对长江上游梯级开发的适应性管理应以优化河流—水库生态结构功能、维持河流—水库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揭示长江上游梯级开发"累积效应"的作用对象与形式,通过优化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以权衡多利益主体诉求,构建长江上游绿色水电运营管理新体系,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库系统 累积效应 变化水文环境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 水库生态学
原文传递
有机农药滴滴涕和毒死蜱生物降解机制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玉珍 曾光明 +5 位作者 张娱 陈明 蒋敏 张嘉超 鲁伦慧 刘利锋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5-1019,共5页
为探索有机农药滴滴涕和毒死蜱相应降解酶的微观降解机制,用分子对接方法模拟了滴滴涕(DDT)与漆酶(laccase)、毒死蜱(chlorpyrifos)与有机磷水解酶(organophosphorus hydrolase)的相互作用,得到它们复合物结构的理论模型,根据打分函数... 为探索有机农药滴滴涕和毒死蜱相应降解酶的微观降解机制,用分子对接方法模拟了滴滴涕(DDT)与漆酶(laccase)、毒死蜱(chlorpyrifos)与有机磷水解酶(organophosphorus hydrolase)的相互作用,得到它们复合物结构的理论模型,根据打分函数最低原则筛选出的最佳构象打分函数分别为-103.134和-111.626,二次打分函数分别为-72.858和-80.261.并应用LPC/CSU server研究这些最佳构象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滴滴涕与漆酶之间以疏水作用数量最多,毒死蜱与有机磷水解酶以氢键和疏水作用数量最多.漆酶的Tyr224和有机磷水解酶的Arg254在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滴涕 毒死蜱 漆酶 有机磷水解酶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农业废物堆肥中高产漆酶新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秀娟 范长征 +2 位作者 鲁伦慧 王聪 曾光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20-3227,共8页
从农业固体废物堆肥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漆酶的新菌株,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Hypocrea lixii).以Cu1AF和Cu2R为引物对该菌株的漆酶基因进行扩增,PCR产物回收克隆后测序得到长度为148 bp的漆酶基因片段.在... 从农业固体废物堆肥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漆酶的新菌株,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Hypocrea lixii).以Cu1AF和Cu2R为引物对该菌株的漆酶基因进行扩增,PCR产物回收克隆后测序得到长度为148 bp的漆酶基因片段.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菌株漆酶活力可达到67.5 U.mL-1.对该菌株的漆酶酶学性质初步研究显示:漆酶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60×103,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4.0;在60℃时漆酶半衰期>1 h;漆酶氧化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的米氏常数(Km)值为1.00 mmol.L-1;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很大,Na+、Fe2+、Fe3+、Pb2+、Zn2+对酶活都有抑制作用.该菌株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来作农业废物堆肥处理系统的强化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漆酶 木霉 漆酶基因 酶学性质
原文传递
农业耕作对三峡水库支流库湾消落带土壤氮、磷含量及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芳 鲁伦慧 +1 位作者 李哲 韦方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63-3772,共10页
三峡水库低水位运行时,消落带由于落干期与作物生长期重叠,常被近岸农民开垦利用,然而传统的农业种植可能会影响库区水环境.为对比农耕和弃耕的水环境效应,选择一级支流澎溪河库湾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以玉米、土豆和花生地为研究对象,选... 三峡水库低水位运行时,消落带由于落干期与作物生长期重叠,常被近岸农民开垦利用,然而传统的农业种植可能会影响库区水环境.为对比农耕和弃耕的水环境效应,选择一级支流澎溪河库湾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以玉米、土豆和花生地为研究对象,选择农耕期(2018年3~9月)和退耕期(2019年3~9月)对农耕地和弃耕地土壤各氮、磷形态含量进行研究,同时构建了农耕地与弃耕地氮、磷平衡模型,比较分析农耕和弃耕状态下土壤氮、磷收支特征及其流失风险.结果表明,玉米地土壤氨氮、全磷和无机磷含量在不同种植期差异显著;农耕地的氨氮和硝态氮的含量显著高于弃耕地,全磷、无机磷和钙结合态磷的含量显著低于弃耕地;土壤氮、磷盈余量大小顺序为玉米>土豆>花生,分别是76.89、51.92和43.74 kg·hm^(-2)以及79.69、75.76和17.78 kg·hm^(-2),整体上,3种作物用地氮、磷盈余量大于流失风险值,研究区农耕地氮、磷污染潜势呈现.综上可知,消落带农业耕作将迫使氮、磷流失风险加剧,不利于水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TGR) 消落带 农业耕作 水环境 氮、磷平衡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生命周期的溪洛渡水电站水足迹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潇 李哲 +3 位作者 肖艳 郭劲松 鲁伦慧 程豫然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45,共10页
水足迹作为体现水资源消耗的指标,其在水电行业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水电项目的环境成本。研究从生命周期(全周期)的角度出发完善水足迹计算方法,将建设期和运行期均考虑在内,对溪洛渡水电站的总水足迹和净水足迹分别进行了计算,得... 水足迹作为体现水资源消耗的指标,其在水电行业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水电项目的环境成本。研究从生命周期(全周期)的角度出发完善水足迹计算方法,将建设期和运行期均考虑在内,对溪洛渡水电站的总水足迹和净水足迹分别进行了计算,得到溪洛渡水电站总水足迹为0.56 m3/GJ,净水足迹为0.02m3/GJ。分析得到砂石骨料加工用水在溪洛渡水电站建设期水足迹中贡献率最大,在净水足迹中贡献率最大的为运行耗水增量,而在总水足迹中贡献率最大的为运行期耗水;同时分析了生命周期跨度的改变对总水足迹和净水足迹组成的影响。研究还将溪洛渡水电站的水足迹与国内外水电站和其他产能业进行了对比,展现了以其为代表的我国金沙江水电基地对水资源利用的优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管理 溪洛渡水电站 水足迹 净水足迹 建设期水足迹 生命周期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