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动单元分类的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 被引量:6
1
作者 鲁健康 郝彬 +3 位作者 李程善 王维斌 王乾右 杨威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3期369-379,共11页
渗透率是衡量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畅通程度的参数,是反映储层渗流特性进行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因素的综合影响,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岩心孔渗实验数据中... 渗透率是衡量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畅通程度的参数,是反映储层渗流特性进行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因素的综合影响,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岩心孔渗实验数据中,相同孔隙度数值的岩心渗透率数值相差1至2个数量级,利用常规解释方法进行渗透率解释精度较低,不能满足储层评价要求。本论文运用FZI累积频率划分方法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4类,分类后的四类储层孔隙度、渗透性差异明显,且每一类储层孔隙结构、渗透性等特征基本一致,说明利用FZI值划分储层类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类储层的渗透率精细解释模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模方法建立孔隙度、FZI的测井响应多参数拟合方程,实现了FZI的连续定量评价,实现了研究区致密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的连续划分及其渗透率的测井评价;并将其应用于研究区典型单井的渗透率计算中,应用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数据吻合较好,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渗透率测井评价的准确度。该研究对于精确预测该研究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的空间分布和陆相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的详细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孔隙度 流动单元 测井曲线 延长组 致密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不同沉积微相致密储层的成岩响应及其控储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乾右 杨威 +9 位作者 葛云锦 宋岩 姜振学 罗群 左如斯 李耀华 刘聃 张帆 王耀华 鲁健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1-862,共22页
沉积微相是影响陆相致密油气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微相的成岩响应和储层质量不同,制约了储层精细刻画与有利区预测工作。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孔渗、扫描电镜、XRD矿物分析、微米CT和压汞资料,识别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 沉积微相是影响陆相致密油气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微相的成岩响应和储层质量不同,制约了储层精细刻画与有利区预测工作。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孔渗、扫描电镜、XRD矿物分析、微米CT和压汞资料,识别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三角洲—湖相致密储层8种沉积微相类型,刻画了不同微相在矿物组成、成岩作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微相储层的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自生绿泥石、伊利石的胶结作用差异明显。水下分流间湾、浅湖泥和半深湖泥储层中黏土和云母等塑性矿物组分含量高,受机械和化学压实影响更大。受大气水渗滤作用和生烃作用影响,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储层中溶蚀孔较为发育。频繁的砂泥互层和湖流侵入导致滩砂体铁方解石胶结大量发育。自生绿泥石和伊利石胶结物的产状具有明显的沉积微相分带性,但不同微相储层的高岭石和硅质胶结差异不大。最后建立了致密储层孔隙连通性系数E和孔隙结构评价系数A,甄别了不同微相储层质量差异,可为储层精细刻画与分级评价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致密储层 沉积微相 储层质量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三叠系须家河组页岩有机孔演化及成因 被引量:6
3
作者 徐亮 杨威 +5 位作者 姜振学 陈冬霞 王耀华 鲁健康 赵明珠 李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5-340,共16页
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陆相页岩为例,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与EDS能谱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识别出固体沥青、镜质体和惰质体三大显微组分,以及油沥青、焦沥青、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镜屑体、丝质体、半丝质体、惰屑体、菌类体等显微亚组分... 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陆相页岩为例,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与EDS能谱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识别出固体沥青、镜质体和惰质体三大显微组分,以及油沥青、焦沥青、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镜屑体、丝质体、半丝质体、惰屑体、菌类体等显微亚组分。扫描电镜下不同类型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差异大,有机粘土复合体中的固体沥青孔隙最为发育,其次为单独片状分布的固体沥青,镜质体和惰质体孔隙发育较差,主要以残余原生孔隙为主。受显微组分生烃潜力差异的控制,从固体沥青、镜质体到惰质体,三者的碳元素质量百分比依次增大,生烃潜力依次变差,成孔能力也依次变差;受粘土矿物催化作用的控制,随着伊利石含量增加,粘土矿物的比催化活度增加,可促进伊利石附近的固体沥青大量发育孔隙。仿真地层热模拟实验表明,不同有机显微组分孔隙演化差异大:随成熟度增加,固体沥青发育大量蜂窝状孔隙,面孔率不断增大,后期由于生烃枯竭导致面孔率逐渐减小;而镜质体和惰质体的孔隙发育较差,其原生孔隙还随成熟度的增加迅速减少。但镜质体和惰质体中广泛发育的微裂缝连通了沥青孔和其他无机孔,形成了微观孔-缝网络系统,提高了页岩储层的储集和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孔能力 显微组分 孔隙非均质性 孔隙演化 页岩 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陆相页岩储层连通孔隙系统分布与形成机制——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明珠 杨威 +5 位作者 王耀华 鲁健康 徐亮 李兰 李兴宇 姚琳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0-179,198,共11页
为揭示陆相页岩储层连通孔隙系统的形成机制,指导页岩气高效开发,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陆相页岩为例,综合运用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冻融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样品的矿物组分、全孔径分布特... 为揭示陆相页岩储层连通孔隙系统的形成机制,指导页岩气高效开发,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陆相页岩为例,综合运用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冻融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样品的矿物组分、全孔径分布特征和孔隙连通特征,并分析了孔隙连通性的主控因素。川西坳陷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陆相页岩黏土矿物含量最高,石英含量次之;页岩孔径分布复杂,其中中孔最为发育,是孔体积(占87.33%)和比表面积(占49.19%)的主要贡献者;20~50 nm孔隙连通性较好,是研究区须家河组主要的连通孔隙发育区间;须家河组陆相页岩主要发育黏土矿物晶间孔,粒内溶孔较少,基本不发育有机质孔,广泛发育微裂缝,其中黏土矿物晶间孔—微裂缝孔隙组合是研究区主要的连通孔隙类型;黏土矿物及石英等脆性矿物的含量及排列方式控制连通孔隙的发育及分布。基于以上结果总结了陆相页岩连通孔隙的3种潜在发育机制:发育在黏土矿物与脆性矿物基质上的黏土矿物晶间孔—微裂缝组合连通性最好;黏土矿物集合体内的黏土矿物晶间孔连通性次之;有机—黏土复合体内的有机孔—黏土矿物晶间孔连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孔隙连通性 黏土矿物晶间孔 核磁共振冻融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川西坳陷
下载PDF
探讨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
5
作者 鲁健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253-256,共4页
分析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根据不合格的原因分析结果制定质量控制对策。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科室收到的10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利用重新取样、人员比对、监测分析等多种方式检查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 分析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根据不合格的原因分析结果制定质量控制对策。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科室收到的10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利用重新取样、人员比对、监测分析等多种方式检查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并分析导致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 本次不合格标本主要包括了水质检验标本、公共卫生用品用具检验标本、一次性消毒餐饮具检验标本、空气中菌落总数检验标本,导致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了实验室环境、检验程序不当、采集过程错误、质量问题,其中采集过程错误、质量问题是导致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最主要的原因,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分析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包括了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的问题,检验标本不合格种类包括了水质检验标本、公共卫生用品用具检验标本等多种微生物标本,提示在微生物标本的检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空气、公共卫生用具等的检查,加强对高危部分的管理干预措施,同时,根据取样本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质量控制对策,保证合理取样,在取样后及时送检,检测流程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保证检验的有效性,降低标本污染的发生率,预防标本检验不合格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微生物标本 检验不合格 原因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