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频拖曳式地震检波器的面波精细化探测成像
1
作者 鲁兴林 廖先 +4 位作者 胡绪权 吴牧阳 付志雄 刘龙欢 付志红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5,共12页
传统的主动源面波仪采用锥形速度型检波器,具有频带窄、纵向分辨率低的缺点。传统装置移动测点需人工手动逐一移动检波器,无法低成本快速采集高密度面波数据,横向分辨率低。文中提出适应于硬化路面的拖曳式地震面波数据采集方法,设计重... 传统的主动源面波仪采用锥形速度型检波器,具有频带窄、纵向分辨率低的缺点。传统装置移动测点需人工手动逐一移动检波器,无法低成本快速采集高密度面波数据,横向分辨率低。文中提出适应于硬化路面的拖曳式地震面波数据采集方法,设计重力耦合加速度检波器,线性、阵列拖曳式检波器串结构,提出高采样以提高面波探测精度的方法,实现高密度、小道距、高采样率、宽频数据采集。分析模型数据和实测数据在不同采样率时的结果表明,高采样能压制噪声干扰增强低频能量,保证足够的探测深度;检波器采集的面波数据,能保证在足够的深度范围内精细地刻画速度层的变化,查明潜在的塌陷位置。将拖曳式地震检波器应用于城市道路塌陷探测,体现高效采集、精细探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波器 高采样 高密度 面波 拖曳式地震
下载PDF
瞬变电磁电阻率作为初始模型的隧道地震速度曲线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鲁兴林 徐正玉 +2 位作者 廖先 王桂梅 付志红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90-198,共9页
为能定性描述围岩的软弱特性,提出瞬变电磁电阻率作为初始模型的隧道地震速度曲线反演方法。具体步骤为:1)详细分析隧道地震数据特征,提出反视速度叠加方法提取叠加道集,以降低单道波形的误差,提高后期的反演精度;2)提出适用于隧道地震... 为能定性描述围岩的软弱特性,提出瞬变电磁电阻率作为初始模型的隧道地震速度曲线反演方法。具体步骤为:1)详细分析隧道地震数据特征,提出反视速度叠加方法提取叠加道集,以降低单道波形的误差,提高后期的反演精度;2)提出适用于隧道地震数据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得到超前方向相对可靠的速度曲线;3)为克服速度反演时的多解性问题,依据Faust公式建立速度和电阻率的联系,将瞬变电磁反演得到的视电阻率数据转化为初始速度模型,提高速度曲线的反演精度。模型数据的反演结果证明了反视速度叠加方法的合理性和初始速度模型的重要性;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应用视电阻率约束的速度反演曲线能较好地提高超前方向速度曲线的反演精度,后期开挖结果也验证了速度曲线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隧道地震 瞬变电磁 反演 速度曲线
下载PDF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带过WSFD-2钻井深反射地震数据3-D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雷小琼 鲁兴林 +3 位作者 肖继文 马振宁 钱荣毅 张贵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2-2037,共16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的发震机制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紧密相关,应用反射地震探测方法精细探测发震构造内部的结构特征,对研究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有重要意义.5.12地震后在地表错断最剧烈的区域之一虹口乡白庙村穿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的发震机制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紧密相关,应用反射地震探测方法精细探测发震构造内部的结构特征,对研究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有重要意义.5.12地震后在地表错断最剧烈的区域之一虹口乡白庙村穿过发震构造和深钻科研井WSFD-1和WSFD-2布置了兼顾浅中深层信息的反射地震探测剖面,该区域断裂带硬岩出露,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起伏剧烈,只能采取弯线地震测线布设方式采集二维反射地震数据,而且弯曲度大,造成CDP点分散严重.区域内构造复杂,褶皱逆推构造发育,地层和构造倾角大,采用常规二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叠加处理时,易将不同地层的反射信息叠加到同一反射层.弯线叠加剖面上侧面波,混波干扰严重,会显著地降低原本低信噪比数据的分辨率,或剖面可靠性低,容易在二维剖面中造成解释陷阱.本文利用弯线地震采集的三维特性,用拟三维地震叠加技术处理汶川地震科学钻井附近横跨北川—映秀断裂带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弥补常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不足,将不同地层的反射信息分离归位到不同的三维叠加剖面上,解决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处理时混波干扰严重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选取合适的共中心点面元,获得了高分辨率的三维叠加剖面.相比于二维弯线叠加剖面,三维叠加剖面切片成像更真实,剔除了不同地层反射信息混叠的影响,能得到更准确的断点信息,并可以获得沿断层走向横向的信息,显著提高了构造解释的可靠性和精度.应用拟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处理龙门山断裂带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获取高分辨率的构造信息,有利于断裂带内汶川地震发震机制和龙门山隆起机制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发震构造 弯线地震探测 3-D叠加
下载PDF
青少年的情绪特征及其调控 被引量:2
4
作者 鲁兴林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4-55,共2页
本文针对青少年的情绪特征,提出了情绪调控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引起人们对青少年情绪反应的意识形成、个性培养和人际关系的建立的重视。
关键词 情绪 情绪特征 情绪调控
下载PDF
无人机载探地雷达数据消除地面影响的正反向延拓方法研究
5
作者 鲁兴林 刘雅琼 +2 位作者 宋翱 王玉洁 钱荣毅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17年第1期27-35,共9页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青藏高原冻土区热融湖塘的大小、形状和冰层厚度在区域内存在明显的变化,热融湖塘的变化与区域内富冰冻土层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高原区热融湖塘分布广,覆盖面大,现有的地面探地雷达技术很难快速准确地监测冰层厚度...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青藏高原冻土区热融湖塘的大小、形状和冰层厚度在区域内存在明显的变化,热融湖塘的变化与区域内富冰冻土层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高原区热融湖塘分布广,覆盖面大,现有的地面探地雷达技术很难快速准确地监测冰层厚度的变化。机载探地雷达能在复杂的地形区域实现快速、重复监测,但由于强反射地表面产生的多次波的干扰,严重影响冰层厚度的识别。本篇文章基于机载探地雷达数据中普遍存在地表面问题,应用正反向延拓方法压制地表面引起的多次波,消除地表面对地下构造识别的影响。通过比较正反向延拓前后的零偏移距逆时偏移剖面,论证了正反向延拓方法在消除地表面影响方面的优势;应用不同飞行高度的模型分析正反向延拓方法对不同飞行高度机载探地雷达数据的效果。零偏移距逆时偏移成像结果显示,正反向延拓方法能有效地去除地表面的影响,但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偏移成像的分辨率会降低。模型数据的正演模拟和零偏移距逆时偏移成像分析认为,正反向延拓方法能有效地压制多次波干扰,清晰地反映平界面特征,但对倾斜界面成像较差。延拓计算和飞行高度会影响偏移成像的分辨率,不利于高分辨率探测,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载探地雷达 多次波 正反向延拓 逆时偏移
下载PDF
城市道路拖曳式地震数据精细化成像方法
6
作者 鲁兴林 刘旭华 +3 位作者 王唯 廖先 付志雄 付志红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3-61,共9页
城市道路塌陷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损害,需要精细化的探测方法查明潜在的隐患。文中提出城市道路拖曳式地震数据精细化成像方法,充分利用逆散射波、面波和反射波实现城市道路目标体的精细化成像,并建立完整的数据处理流程。... 城市道路塌陷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损害,需要精细化的探测方法查明潜在的隐患。文中提出城市道路拖曳式地震数据精细化成像方法,充分利用逆散射波、面波和反射波实现城市道路目标体的精细化成像,并建立完整的数据处理流程。依据模型数据和实测数据结果总结得出:逆散射波的横向分辨率高,能实现空洞等异常体的准确横向定位;不参与反演计算的面波快速成像方法避免反演计算的多解性和假异常,能提高横向和纵向分辨率;从反射波得到的叠加剖面能追踪反射波和绕射波的变化特征,准确分析物性分界面的横向变化特征,实现绕射点的准确定位。综合以上三种成像方法,能精细化分析空洞的横向位置和深度信息。随着拖曳式地震设备的持续发展,逆散射波、面波和反射波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城市道路精细化探测工作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地震的 逆散射 面波 反射波
下载PDF
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预防
7
作者 鲁兴林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40-41,共2页
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之一。从来没有哪一种技术象网络一样,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全方位地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世界被网络紧紧地连在一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阴暗丑恶的一面,这就是网络高科技犯罪。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犯罪 计算机系统安全 犯罪主体 计算机专业知识 虚拟空间 计算机等级考试 计算机信息系统 网络色情 后门程序 行为人
下载PDF
基于瑞雷面波技术的芒洪八角塔倾斜成因无损探测
8
作者 刘雅琼 钱荣毅 +2 位作者 鲁兴林 刘立超 胡周文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7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瑞雷面波探测技术具有无损、浅层分辨率高、经济高效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探测各类建筑的地基结构信息。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芒洪八角塔位于云南省澜沧县,是全国重要保护文物。现今八角塔整体向北倾斜,并出现了开裂现象,为保护文物,迫... 瑞雷面波探测技术具有无损、浅层分辨率高、经济高效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探测各类建筑的地基结构信息。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芒洪八角塔位于云南省澜沧县,是全国重要保护文物。现今八角塔整体向北倾斜,并出现了开裂现象,为保护文物,迫切需要采用无损探测方法探明塔基础结构信息,分析塔身倾斜的原因。本篇文章研究应用瑞雷面波技术高分辨率探测塔基础地层的剪切波速度结构,据此结合工程地质信息推断塔身倾斜原因,为保护文物提供依据。通过在塔基础布置两条瑞雷面波测线获取剪切波速度结构信息,推断八角塔基础浅地表层回填土厚度约为1 m,其下基岩为砂砾岩,塔基坐落在相对凸起的基岩面上,塔基础的北侧有剪切波低速异常区,持力层相对较弱.综合探测结果,总结得出以下内容:1) 塔北侧存在局部破碎带;2) 持力层对塔基产生的支持力不均匀导致塔向北侧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洪八角塔 瑞雷面波 无损探测 倾斜成因
下载PDF
地质雷达有限差分逆时偏移方法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鲁兴林 钱荣毅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5-890,共6页
地质雷达技术是用于研究水文、环境与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最有效的地球物理技术之一,并广泛应用于检测道路和建筑内部结构,探测冻土层、沙漠沙丘演化特征,进行地质灾害和考古探测等.具有探测速度快、分辨率高和探测结果直观成像的优... 地质雷达技术是用于研究水文、环境与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最有效的地球物理技术之一,并广泛应用于检测道路和建筑内部结构,探测冻土层、沙漠沙丘演化特征,进行地质灾害和考古探测等.具有探测速度快、分辨率高和探测结果直观成像的优势.但由于受到介质横向速度变化,孤立块体的绕射波和倾斜界面复杂反射波的影响等,在雷达探测剖面上经常难以真实地反映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偏移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成像的真实性.逆时偏移能有效地利用回转波、多次波成像,使反射波准确归位,绕射波完全收敛,是一种受横向变化影响小,倾斜界面成像精度高的偏移方法.本文推导出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TM波方程的有限差分格式、稳定性条件和PML边界条件,并编程实现有限差分零偏移距逆时偏移算法.两层模型和空洞模型的逆时偏移剖面与对应的原速度模型完全相同,有效地验证了有限差分零偏移距逆时偏移算法的准确性.相比于两层模型和空洞模型的Kirchhoff偏移剖面,逆时偏移剖面能更有效地提高垂直界面和空洞底界面的成像分辨率,更真实地反映两层模型和空洞模型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有限差分 逆时偏移 雷达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