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治国理政方法论的总体系统观——访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鲁品越 被引量:1
1
作者 本刊 鲁品越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3,共13页
鲁品越,男,1949年生,安徽芜湖人,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任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批上海市思想政治理... 鲁品越,男,1949年生,安徽芜湖人,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任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批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突出贡献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研究”首席专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名师 国家社科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 特邀研究员 资深教授 安徽芜湖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思想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
2
作者 鲁品越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30,共11页
《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消灭私有制”的论断与我国经济制度的历史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允许和支持私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未解之重大难题。由此产生了“两个三十年”相对立的论调、围绕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噪音杂... 《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消灭私有制”的论断与我国经济制度的历史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允许和支持私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未解之重大难题。由此产生了“两个三十年”相对立的论调、围绕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噪音杂音。而这些噪音杂音由对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和对我国民营企业政策的孤立肤浅的解读所致。应当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思想体系、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总体进程着眼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的主旨不是简单地消灭一切私有制,而是消灭那种驱使人们利用私有财产奴役他人劳动的社会力量。这就要从社会总体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对历史发展的辩证作用、人类社会“自然史”过程三个方面理解其丰富内涵。这一普遍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虽然表面上差异很大,但本质上都是《共产党宣言》普遍原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思想 私有制的社会环境 基本经济制度 两个毫不动摇
下载PDF
对五四运动的两类解读与两条中国道路——访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鲁品越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秋丽 鲁品越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3-14,共12页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关于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精神的实质,百年来争论不断。这些争论不仅是关于如何准确地理解历史的理论问题,也是直接关乎中国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的现实问题。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此做...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关于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精神的实质,百年来争论不断。这些争论不仅是关于如何准确地理解历史的理论问题,也是直接关乎中国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的现实问题。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此做出科学总结,关于五四运动的本质和五四精神的本质的科学结论,澄清了围绕这个问题的重重迷雾,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本刊就如何理解习近平这一讲话的深刻理论内涵等问题,对著名哲学家、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鲁品越进行了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新文化运动 五四精神 上海财经大学
原文传递
虚拟经济本质与当代金融危机 被引量:12
4
作者 鲁品越 徐先金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9,共7页
资本证券化与大众资本的出现,使市场经济继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垄断市场经济后进入第三时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时代,由此形成当代经济的纷纭万象,经济危机通过虚拟经济体系而获得新的形态——由金融危机扩张至整个经济系统。这是... 资本证券化与大众资本的出现,使市场经济继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垄断市场经济后进入第三时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时代,由此形成当代经济的纷纭万象,经济危机通过虚拟经济体系而获得新的形态——由金融危机扩张至整个经济系统。这是当代市场经济结构的最基本特征,而马克思主义是解开其发生机制的理论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泡沫经济 金融危机
下载PDF
价值是负载于客体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精髓 被引量:6
5
作者 鲁品越 王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3,共6页
当代处于主流地位的价值哲学,认为"哲学上的‘价值’是解释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这是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相一致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悖的价值哲学,其哲学基础是旧唯物主义,必... 当代处于主流地位的价值哲学,认为"哲学上的‘价值’是解释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这是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相一致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悖的价值哲学,其哲学基础是旧唯物主义,必然陷入旧唯物主义的重重困境。这种价值只是哲学之外的其他学科研究的"事实性价值"(worth),而不是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value)。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发端于人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的追寻,而体现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于是,人的存在意义在不同层次上的社会关系中生成了三层价值:体现于经济关系的经济价值(其基础是劳动价值)、体现于人伦关系的人伦价值(包括伦理、法律和政治价值),体现于人的情感共鸣关系的审美价值。所有这些价值必须以物为载体,即通过物对人的关系来实现。由此形成了社会物质的二重性,形成了以物为载体的作为"人对人的价值"与"物对人的价值"的统一的客观价值世界。这才是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事实 社会关系 物质载体
下载PDF
经济学基本问题与当代经济学思想谱系——三大经济学范式的思想本质与相互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鲁品越 王劲松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5,共11页
不同哲学立场将引致不同的经济学基本问题,由此将发现不同的经济机制,形成不同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以个体经济行为的"欲望与资源的矛盾"作为经济学基本问题,发现了市场的"边际利益均衡机制",诞生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不同哲学立场将引致不同的经济学基本问题,由此将发现不同的经济机制,形成不同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以个体经济行为的"欲望与资源的矛盾"作为经济学基本问题,发现了市场的"边际利益均衡机制",诞生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再生产流程问题"为经济学基本问题,发现了社会再生产流程的"货币流量机制",诞生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力量的根源和本质"作为经济学基本问题,导致了对资本的历史运动规律的发现,诞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三种理论范式构成了当代经济学思想谱系,它们应当相互补充,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基本问题 经济理论流派 经济机制
下载PDF
规律的层次与当代科学理论的转型 被引量:3
7
作者 鲁品越 王永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7,共8页
事物具有两层次规律,即表层的"事物客体的外部联系规律"和深层的"事物内在联系规律"。表层规律包含客体本质、外部相互作用及其形成的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规律,是关于世界如何由独立"客体"构成的"构成... 事物具有两层次规律,即表层的"事物客体的外部联系规律"和深层的"事物内在联系规律"。表层规律包含客体本质、外部相互作用及其形成的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规律,是关于世界如何由独立"客体"构成的"构成论规律",它们描述了事物的外在运动及其结果,但不能解释这些客体本身是从何而来。如果将表层规律绝对化为事物的本质规律,将会形成错误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以及建构主义方法论。在"构成论规律"的背后存在着关于事物如何通过内在联系而生成的"生成论规律"。实践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是社会事物的生成根源。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人类实践的前身,是整个自然界的生成根源。正因如此,以发现事物客观规律为主旨的科学,以其发现的规律的层次不同而分为不同类型。当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经历从表层的"构成论规律观"向深层的"生成论规律观"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规律 深层规律 构成论规律 生成论规律 科学理论转型
下载PDF
资本逻辑与人的发展悖论 被引量:15
8
作者 鲁品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共10页
由资本扩张动力与市场空间两者的统一所形成的资本扩张系统,不仅需要吮吸自然界的"自然力",还需要吮吸"人的自然力"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来实现其扩张。这种为了实现资本增值而追求无限扩张的结果,在造... 由资本扩张动力与市场空间两者的统一所形成的资本扩张系统,不仅需要吮吸自然界的"自然力",还需要吮吸"人的自然力"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来实现其扩张。这种为了实现资本增值而追求无限扩张的结果,在造成生态危机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发展危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危机"概念根本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其区别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那些被资本用于统治人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本身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发展成果,是历史的进步,其本身并非统治人的意识形态,而是资本赋予它以阶级性与意识形态特征;第二,受动性并非只有消极意义,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第三,由于上述原因,人的发展危机并不是资本力量对人的支配本身。所谓资本扩张在人的发展上的悖论,指的是资本扩张一方面必须以人的发展空间为前提,同时也在这种扩张过程中不断吞噬人的发展空间,最后使人和社会失去发展空间而处于危机状态。具体来说就是:人在社会性中表现为总体性与个体性的二重性,由此产生了人的两个层次的"自然力":个人的自然力与"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资本逻辑在最大化的程度上开发和利用了这两种自然力,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历史的进步,但同时也导致了资本扩张在人的发展方面的两个层次上的悖论:"总体工人"层次与劳动者个体层次。在"总体工人"层次上资本扩张生成了巨大的"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但与此同时又将"总体工人结构"蜕化为僵化的"蚂蚁社会结构";在劳动者个体层次上,资本将人的各种潜能发挥出来并组织成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但同时又使人成为贫困的动物式的"单面人",最终使资本自身失去扩张条件而陷入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人的发展危机” 人的自然力 社会劳动的自然力 《资本论》
下载PDF
《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鲁品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7,共6页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物质生产劳动创造出的历史,由此形成的物化的社会关系结构既是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的社会系统,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的生态系统,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作为唯物史观的科学形态的《资本论》既是关于资本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物质生产劳动创造出的历史,由此形成的物化的社会关系结构既是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的社会系统,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的生态系统,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作为唯物史观的科学形态的《资本论》既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学说,也是关于这种生产关系所产生的生态系统的哲学。《资本论》的生态哲学以劳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为基础,以吮吸生态"自然力"的资本逻辑的正反馈循环圈为中心,以资本逻辑的时空展现对生态逻辑循环圈的撕裂为基本机制,同时也包含如何通过市场建立循环经济的理论,以及对于惠及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资本论》 生态哲学 马克思
下载PDF
价值的目的性定义与价值世界 被引量:7
10
作者 鲁品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13,共7页
价值的目的性定义与价值世界鲁品越东南大学文学院世界是不以人的目的和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世界,是一个非人格化的世界。然而由于有了人,有了人类的实践活动,这个物质世界被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的色彩,从而又成为一个人格化的价... 价值的目的性定义与价值世界鲁品越东南大学文学院世界是不以人的目的和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世界,是一个非人格化的世界。然而由于有了人,有了人类的实践活动,这个物质世界被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的色彩,从而又成为一个人格化的价值世界。作为这一事实的反映,哲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 内在价值 社会关系网络 外在价值 客观价值 终极目的 价值世界 人的价值 使用价 主观价值
下载PDF
价值新概念与唯物史观新境界 被引量:7
11
作者 鲁品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181,共11页
现行价值哲学将"价值"理解为物对人的直接关系(包括需要、效用等等),这是作为物与人直接关系的"事实性价值",但最重要的价值不是这种价值,而是"映射性价值",它由人的主体将其所持有的社会关系的价值赋予... 现行价值哲学将"价值"理解为物对人的直接关系(包括需要、效用等等),这是作为物与人直接关系的"事实性价值",但最重要的价值不是这种价值,而是"映射性价值",它由人的主体将其所持有的社会关系的价值赋予客体对象而生成,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价值纽带。社会历史实践过程就是价值世界的生产过程。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其社会化的生命投射并凝结于产品中,以产品为媒介而生成作为生产关系的劳动价值。生产关系决定社会意识,从而形成各种价值观念,其投射到客观对象中生成了各类价值:投射于社会利益关系行为而形成伦理价值,投射于与其相应的感性形象而创造美学价值,投射于人类认知活动而创造关于真理性的价值。这种"赋价过程"并非随意的主观过程,它遵循价值世界规律,将被赋价的客体的规律纳入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之中,从而形成了价值哲学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哲学 事实性价值 映射性价值 精神生产 价值世界的规律 历史规律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态基本纲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系统化新解 被引量:10
12
作者 鲁品越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经过长期思考的结晶,蕴含着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纲领和总体轮廓,是我们今天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依据,这就是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社会关系为核心、以改变世界为历史使命的新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经过长期思考的结晶,蕴含着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纲领和总体轮廓,是我们今天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依据,这就是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社会关系为核心、以改变世界为历史使命的新哲学。《提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条)将实践概念引入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观,是整个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总纲。第二部分(4—7条)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提出了以社会关系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原理;第三部分(8—11条)指出了"新唯物主义"以改变世界为中心的三大本质特征。那种将《提纲》中的"市民社会"解释为"资产阶级社会",将"人类社会"解释为"共产主义社会"的观点,是对《提纲》的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下载PDF
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架构 被引量:8
13
作者 鲁品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55,284,共11页
本文以物质生产实践作为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确证,用物质之间通过内在联系而实现的"对象性存在"取代旧唯物主义的分离的事物的"自我存在",由此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此世界观反观于实践活动而形成了历史唯物主... 本文以物质生产实践作为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确证,用物质之间通过内在联系而实现的"对象性存在"取代旧唯物主义的分离的事物的"自我存在",由此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此世界观反观于实践活动而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它以"用生命生产生命"的社会劳动作为人与人最基本的内在联系过程,用剩余劳动的处理方式作为社会制度的主轴。用此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而资本的内在否定性导致人类必须寻求处理剩余劳动的新制度,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此建立了以"物质生产实践与唯物辩证法——剩余劳动与社会关系结构——资本权力结构及其内在否定性——社会主义与人的解放"作为基本逻辑主线的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内在联系 剩余劳动 社会制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开放战略的指导意义——从比较优势分析到市场权力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鲁品越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32,共7页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中美"贸易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威胁则提醒我们在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中,在战略上应当扬弃比较优势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中美"贸易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威胁则提醒我们在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中,在战略上应当扬弃比较优势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剖析市场权力结构的理论体系。针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缺陷,应当从对外开放的目标、国际市场权力体系和产业的辩证发展路径的三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的市场权力分析为基础,努力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的国民经济体系,以此确定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比较优势 市场权力体系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理论
下载PDF
货币化与价值世界的祛魅——现代化进程中货币功能的哲学透视 被引量:4
15
作者 鲁品越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40,共7页
现代化过程的精神表现是“世界的祛魅”。一是事实世界的“祛魅” :用科学理性将事实世界折射为数量化的机械物质世界 ,由此创造了理性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工业体系 ;另一则是价值世界的“祛魅” :通过价值世界货币化将物品体系表层的... 现代化过程的精神表现是“世界的祛魅”。一是事实世界的“祛魅” :用科学理性将事实世界折射为数量化的机械物质世界 ,由此创造了理性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工业体系 ;另一则是价值世界的“祛魅” :通过价值世界货币化将物品体系表层的效用价值世界折射为深层的用货币数量表征的劳动价值世界 ,由此创造了理性化市场经济体系。货币价值世界本身是现实社会结构的产物 ,反过来通过物质生活实践 ,生产出相应的物品体系 ,再以其提供的物质生活条件与社会符号功能实现社会结构的再生产 ,由此生成了现代经济的一系列特征和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化 货币价值 货币数量 现代化过程 工业体系 货币功能 价值世界 祛魅 功能实现 科学理性
下载PDF
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乌托邦思潮 被引量:5
16
作者 鲁品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4,173,共10页
当代中国主要有三大非主流社会乌托邦思潮:源于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源于"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新左派思潮以及作为启蒙思想与空想社会主义混合物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三者虽然水火不容,但本质一致:... 当代中国主要有三大非主流社会乌托邦思潮:源于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源于"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新左派思潮以及作为启蒙思想与空想社会主义混合物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三者虽然水火不容,但本质一致:主张社会应当根据普世价值和永恒真理设计出唯一的永恒的理想制度。它们从抽象道义出发,自认为拥有天然的道德优势来批判现实,廉价地许诺其凭空构想的制度如何公正合理幸福。它们是诱导民众走上错误道路的迷魂药,同时也是悖论:一旦得以实施将会引起无尽的社会混乱而走向其所许诺的社会的反面。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过批判各种乌托邦思潮而创造了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必须摆脱各种乌托邦幻想,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新自由主义 新左派 民主社会主义 乌托邦思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结构性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的表现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品越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7期6-13,共8页
结构性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的表现鲁品越一、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社会于义中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那么,这个本质特征在社会上义市场经济的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是什么呢?从微观上... 结构性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的表现鲁品越一、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社会于义中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那么,这个本质特征在社会上义市场经济的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是什么呢?从微观上说,其表现为公有制企业是经济活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 结构性调控 本质特征 产业结构 总量调控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业劳动 通货膨胀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PDF
从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到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7
18
作者 鲁品越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19,共8页
马克思早期奠定了"人的发展"的思想主线,提出人的本质、劳动异化与异化劳动向人的复归的人类发展基本进程。《资本论》将这种哲学思辨具体化为科学理论,将转化为资本的剩余价值作为异化劳动的现实形态,而异化劳动向人自身的... 马克思早期奠定了"人的发展"的思想主线,提出人的本质、劳动异化与异化劳动向人的复归的人类发展基本进程。《资本论》将这种哲学思辨具体化为科学理论,将转化为资本的剩余价值作为异化劳动的现实形态,而异化劳动向人自身的复归的实现途径则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在新时代的伟大理论创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主要不在于对剩余价值的分割,而在于使被分割的剩余价值转化为支配与奴役劳动者的异化力量。把异化劳动作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从而把剩余价值向人自身的复归作为"消灭剥削"的途径,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科学发展观于是成为实现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由之路,"三个代表"则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剩余价值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科学思想变迁对科学发展观的贡献 被引量:9
19
作者 鲁品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22-29,共8页
在资本力量驱动下,传统科学思想原则——直观本体论导致对物质世界的机械化,成为旧发展观的科学基础。建立在相对论、量子论、当代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基础上的当代新科学思想原则全面突破了直观本体论,建立了主体与客体的内在联系,将整... 在资本力量驱动下,传统科学思想原则——直观本体论导致对物质世界的机械化,成为旧发展观的科学基础。建立在相对论、量子论、当代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基础上的当代新科学思想原则全面突破了直观本体论,建立了主体与客体的内在联系,将整个世界看成不断生成的"过程的集合体",从而成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科学思想原则 科学思想变迁
下载PDF
“关系本位”文化环境与市场秩序——中国市场经济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8
20
作者 鲁品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3-48,共6页
文化模式可分为个人本位、群体本位和伦理关系本位三类。“关系本位”文化模式生成的社会关系网结构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在市场经济早期阶段 ,它对于突破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应对强大的国外资本的挑战具有积极功能。然而... 文化模式可分为个人本位、群体本位和伦理关系本位三类。“关系本位”文化模式生成的社会关系网结构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在市场经济早期阶段 ,它对于突破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应对强大的国外资本的挑战具有积极功能。然而在此过程中把关系网结构筑入市场结构之中 ,与规范的市场经济法则构成严重冲突 ,由此形成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的许多特有现象 ,是改革过程中许多社会消极现象的重要的文化根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临着文化重塑的任务 ,其主要途径是将关系伦理改造为社会信用体系与企业行会组织的伦理基础 ,通过城市化过程与其他市场移民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网 市场经济结构 文化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