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欣 方斌 +1 位作者 施龙博 鲁嘉颐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0-139,148,共11页
开展城市功能区集约高效评价,可进一步揭示不同用地类型区的作用机理,为科学土地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集对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分别对居住功能区、商业功能区、工业功能... 开展城市功能区集约高效评价,可进一步揭示不同用地类型区的作用机理,为科学土地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集对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分别对居住功能区、商业功能区、工业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进行集约利用程度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居住功能区、商业功能区、工业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均较好.(2)南北向秦淮河沿岸和百家湖沿岸居住功能区,百家湖片区的商业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工业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较为均衡.(3)研究区整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最优状态贴近度较好,土地利用程度最接近最优程度,土地利用强度集约利用状态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 集约利用评价 集对分析 江宁区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蒋金亮 鲁嘉颐 +1 位作者 戈大专 孙东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9,共16页
流空间成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重要内容,而如何识别城市群流空间结构特征,揭示其对城市群实体空间的影响,是当前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重点及难点问题。采用1992、2001、2010、2019年企业异地投资数据,构建长三角地区城市联系网络,借助... 流空间成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重要内容,而如何识别城市群流空间结构特征,揭示其对城市群实体空间的影响,是当前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重点及难点问题。采用1992、2001、2010、2019年企业异地投资数据,构建长三角地区城市联系网络,借助复杂网络分析、K-means聚类等分析方法,探究区域经济网络整体特征演变,分析网络空间组织结构演化规律。结果显示:(1)1992~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联系强度大幅提升,城市节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离散和不均衡程度在不断缩小。城市经济网络“小世界”特性逐渐显著,无标度特性在逐渐弱化。(2)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网络从早期的“V型”结构转向核心城市相互连接的多边形网络结构;网络联系从核心城市间相互联系向外拓展至核心城市与其周边相邻城市之间的联系,空间邻近性网络联系特征开始显现;网络体系中参与城市从核心城市逐步扩展至全域,南京、杭州、合肥等核心城市形成相对独立的对外辐射网络体系。(3)长三角地区城市等级体系已经形成金字塔结构,以上海市为核心城市地位最为突出;杭州、南京影响力次之;宁波、合肥、绍兴、苏州、无锡、嘉兴等城市再次之。(4)长三角城市经济网络的发展演化从初始发育阶段、等级化阶段逐步走向网络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网络 复杂网络 时空演化 长三角 企业联系
原文传递
借用规模与集聚阴影视角下中国小城镇服务功能评估——以苏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孙东琪 鲁嘉颐 +1 位作者 张明斗 牛方曲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9-213,共15页
当前地理学领域对镇域尺度的小城镇服务功能的研究存在不足。为弥补这一缺失,论文基于借用规模与集聚阴影的视角,对小城镇的服务功能开展定量评估,从高德地图开放API平台采集POI数据,选取与服务功能相关的14类行业,利用核密度法、层次... 当前地理学领域对镇域尺度的小城镇服务功能的研究存在不足。为弥补这一缺失,论文基于借用规模与集聚阴影的视角,对小城镇的服务功能开展定量评估,从高德地图开放API平台采集POI数据,选取与服务功能相关的14类行业,利用核密度法、层次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邻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靠近上海的小城镇服务设施核密度值总体较高。高密度区及次一级的密集区主要集中在各市的主城区、各区(县级市)及周边地区,并沿高速、国道和铁路等交通干线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点—轴"式空间结构,远离中心城区(镇)的小城镇除少部分人口较少的小城镇外,发展相对均衡。不同类型的服务行业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2)靠近上海的小城镇服务功能指数总体较高,主要集中在100 km缓冲区内,从150 km至200 km缓冲区服务功能指数依次递减。(3)上海对苏南地区小城镇服务功能指数有显著影响,100 km缓冲区内影响最为显著,苏南地区小城镇服务功能对上海的借用规模与集聚阴影过程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用规模 集聚阴影 服务功能评估 小城镇 苏南地区
原文传递
“本地和非本地”的北京企业联系: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4
作者 鲁嘉颐 孙东琪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68-1182,共15页
区域的中心—腹地关系一直是区域与城市发展领域关注的经典内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产生了“流空间”和“中心流理论”,为现代城市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企业联系流反映的城市间关系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多数研究聚焦在“整... 区域的中心—腹地关系一直是区域与城市发展领域关注的经典内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产生了“流空间”和“中心流理论”,为现代城市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企业联系流反映的城市间关系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多数研究聚焦在“整体空间”的城市网络特征表述,少有从特定问题出发,在更广阔的“非本地”范围研究中心城市与腹地的关系。论文基于1990—2018年县域尺度的企业流数据,研究北京与河北(本地)和京津冀区域外(非本地)的企业联系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从企业联系视角为北京与河北的经济落差提供解释,主要结论如下:(1)1990—2018年北京的本地性企业联系较弱,企业联系较强的县市主要集中在非本地,尤其是长三角等地区,非本地联系是北京企业联系的主要形式。从投资金额来看,北京与本地联系最强的行业为制造业,与非本地(主要是长三角)联系最强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建立分支数来看,北京与本地和非本地联系最强的行业都为金融业。(2)北京的本地企业联系主要受本地的经营环境(金融环境、政府干预、政策环境)和区位条件(地理邻近)的影响,非本地企业联系主要受关键资源(政治资源、科技投入)、经营环境(经济开放)和市场潜力(消费水平)的影响。河北综合承载力较弱、与首都产业链不协调和不匹配等问题给北京与之建立本地联系上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使北京倾向于与具有更优越市场潜力和经营环境的城市建立跨区域的非本地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腹地 非本地 企业联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