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知识融通——从知识立场到生命立场
1
作者 鲁子箫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知识融通是“五育融合”的基础。追溯历史,知识分化和教学知识学科化是知识逐渐遮蔽生命、知识逻辑取代生命发展逻辑的过程。因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融通是知识进化... 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知识融通是“五育融合”的基础。追溯历史,知识分化和教学知识学科化是知识逐渐遮蔽生命、知识逻辑取代生命发展逻辑的过程。因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融通是知识进化的根本出路。知识融通作为“五育融合”之基础的理论逻辑体现为:“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但“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式知识组织方式阻碍着学习者生命的整全发展。因此,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融通才能以“整全的知识”育“全面发展的人”。当前,人文知识的重组和教学重建成为知识融通的“试验田”,要坚持知识的生命立场,打破学科间知识边界、领域内知识固化和“唯知识”的教学评价,围绕生命主题开展知识融通,为实现“五育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知识融通 教学知识组织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从建构到发现:重申一种“旧的”知识获得观——面向智能时代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鲁子箫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3,共10页
建构主义知识观与技术理性高度耦合,在智能时代备受青睐,但也因其知识本位的价值立场而被质疑。作为建构主义极具代表性的知识获得方式,记忆、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被普遍重视,而其所引起的学生“颈部以上”的片面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知... 建构主义知识观与技术理性高度耦合,在智能时代备受青睐,但也因其知识本位的价值立场而被质疑。作为建构主义极具代表性的知识获得方式,记忆、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被普遍重视,而其所引起的学生“颈部以上”的片面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知识图景变迁逐渐凸显。与知识建构不同,一种“旧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先验地存在于心灵中,知识获得的本质是发现,根本路径是解构;知识获得是学习者由内而外从心中引出真知本慧的过程,是以“真知”推动学习者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身心气质、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促成生命整全发展的过程。“旧知识观”下的知识获得方式具有“身心一体,知行合一”的特征,知识教学是从大脑到身体的具身性活动,也是从身体到心灵的情感性活动,是从经验到体验的内发性活动,也是从体悟到行动的实践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知识观 知识获得观 先验主义 智能时代
下载PDF
“差序格局”理论溯源及其视域下的乡土教育概念重释
3
作者 鲁子箫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9,共5页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理论,而其“师友”潘光旦此前已通过追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对儒家重视“类别”“差等”的特征作了系统诠释,“差序格局”理论承袭潘光旦思想的迹象显著。“差序格局”理论为实现教育实...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理论,而其“师友”潘光旦此前已通过追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对儒家重视“类别”“差等”的特征作了系统诠释,“差序格局”理论承袭潘光旦思想的迹象显著。“差序格局”理论为实现教育实质公平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也为重新审视乡土教育的概念、范畴和价值提供了重要视角: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教育不仅仅是面向乡村孩子的教育,而是面向城乡全体学生,以乡村社会为场域,以乡土文化、乡村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是在“差序格局”社会形态中与各类教育共生共融的教育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光旦 费孝通 “差序格局” 教育实质公平 乡土教育
下载PDF
“科场因果”中的科举公正与德性伦理
4
作者 鲁子箫 向帅 《中国考试》 2013年第10期54-62,共9页
作为科举习俗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场因果"观在科举制一千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系统化、官方化,最初体现在民间文昌信仰中,明清以后成为官方科场礼仪的重要方面,科举制为后人留下了形形色色的科场因果故事。"因果报应&qu... 作为科举习俗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场因果"观在科举制一千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系统化、官方化,最初体现在民间文昌信仰中,明清以后成为官方科场礼仪的重要方面,科举制为后人留下了形形色色的科场因果故事。"因果报应"既是佛教的根基,也是儒家德性伦理和道教劝善思想的基础;宋以后三教融合更使得"因果报应"的观念深入人心并集中体现在科场中,包括"现世因果"和"三世因果"。可以说,一直以公正性著称的科举制正是因"善恶终有报,而报在科场"这一道德律才使得其公正性更加圆融、深刻;同时,科举制也因彰显了世间"善恶果报"而散发出德性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 科场因果 德性伦理 公正性
下载PDF
高考多样化改革中“单科招考”的必要性与制度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鲁子箫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第3期29-33,共5页
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学校分层、分类办学趋势明显,高考功能从选拨性向适应性转变,高考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的背景下,可以尝试在文理分科的前提下增加单科招考,选拔在个别科目上有特别天赋而其他科目"短腿"的学... 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学校分层、分类办学趋势明显,高考功能从选拨性向适应性转变,高考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的背景下,可以尝试在文理分科的前提下增加单科招考,选拔在个别科目上有特别天赋而其他科目"短腿"的学生进入研究性大学,以满足广大偏科学生的需求,为高校选拔英才,为科学创新奠定基础。单科招考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可以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录取多样化 单科招考
下载PDF
信仰是一种品质
6
作者 鲁子箫 向帅 《大学(研究)》 2013年第11期86-96,共11页
中世纪欧洲与中国古代社会,信仰与理性的矛盾一直存在,"虔敬、至诚"被认为是探求真理道路上的宝贵品质,这一时期理性的目的也是求真、求善。文艺复兴和"西学东渐"之后,信仰贬值,理性贲张,理性的指向发生了从人本体... 中世纪欧洲与中国古代社会,信仰与理性的矛盾一直存在,"虔敬、至诚"被认为是探求真理道路上的宝贵品质,这一时期理性的目的也是求真、求善。文艺复兴和"西学东渐"之后,信仰贬值,理性贲张,理性的指向发生了从人本体到科学知识的转向,工具价值代替主体价值。但是,通过考察历史上众多先哲对信仰的态度,不难发现信仰在今天依然不失为一种品质;面对人文价值日渐失落的大学,近代中国的新儒家们筚路蓝缕,复兴书院教育,而在近代书院中,"诚"都是做学问的基础;由此不难窥见求真之路上信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 人文价值 近代中国 西学东渐 文艺复兴 科学知识 理性
下载PDF
从教育平权与科举制探讨公平的标准问题
7
作者 鲁子箫 《中国农业教育》 2013年第2期20-23,71,共5页
有两种教育公平,一种是"所有人适用于同一标准"的公平,另一种是"不同人适用不同标准"的公平。科举制属于前者,教育平权所努力实现的是后者;"八股取士"是前者,"分省录取"属后者;而它们都为各自... 有两种教育公平,一种是"所有人适用于同一标准"的公平,另一种是"不同人适用不同标准"的公平。科举制属于前者,教育平权所努力实现的是后者;"八股取士"是前者,"分省录取"属后者;而它们都为各自所属的时代服务,并很好地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深入讨论时,当标准本身违背公平性的一面呈现出来后,基于实践的需要,标准多样化便成为未来公平体系的必然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平权 科举制 标准 公平
下载PDF
高考多样化改革中“单科招考”的必要性与制度设计
8
作者 鲁子箫 《教育与考试》 2013年第1期14-19,共6页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学校分层、分类办学,高考功能从选拨性向适应性转变,高考的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在此趋势下,首先可以尝试的就是在文理分科的大背景中增加单科招考,选拨在个别科目上有特别天赋而在其它科目存在"...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学校分层、分类办学,高考功能从选拨性向适应性转变,高考的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在此趋势下,首先可以尝试的就是在文理分科的大背景中增加单科招考,选拨在个别科目上有特别天赋而在其它科目存在"短腿"的学生进入研究性大学,满足广大偏科学生的需求,为高校拔取英才,为科学创新奠定基础。这既不违背人才发展的规律,也不损害公平的原则。对于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则可以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录取多样化 单科招考
下载PDF
农村教育扶贫的“因教致贫”困境及观念转向 被引量:11
9
作者 鲁子箫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2,共3页
教育收益减低导致了个体的"因教致贫","离农"的价值取向导致了乡村社会的"因教致贫",这使得教育扶贫处境尴尬。"因教致贫"是一个在农村社会被放大的个体化问题,根源在于价值观念滞后导致的选... 教育收益减低导致了个体的"因教致贫","离农"的价值取向导致了乡村社会的"因教致贫",这使得教育扶贫处境尴尬。"因教致贫"是一个在农村社会被放大的个体化问题,根源在于价值观念滞后导致的选择性失当,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变传统农村人唯学历主义的人才观以及"学历至上"、"劳心者治人"等价值观,避免因个体盲目选择而导致投资风险增大,教育所倡导的不应是"离农"的价值观,应以正确的观念引导让教育扶贫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农村教育扶贫 “因教致贫” 唯学历主义的人才观 劳心者治人的价值观 离农的价值观
下载PDF
“因教致贫”现象与农村教育扶贫的价值选择 被引量:10
10
作者 鲁子箫 王娜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35,共3页
"因教致贫"是一个在农村社会被放大的个体化问题,表现为教育收益减低导致的个体致贫和"离农"价值取向下农村社会的发展困境,其根源在于价值观念滞后导致的选择性失当。基于此,农村教育扶贫首先需要转变传统农村&qu... "因教致贫"是一个在农村社会被放大的个体化问题,表现为教育收益减低导致的个体致贫和"离农"价值取向下农村社会的发展困境,其根源在于价值观念滞后导致的选择性失当。基于此,农村教育扶贫首先需要转变传统农村"学历至上""劳心者治人"等价值观,避免因个体盲目选择而导致投资风险增大,从而有效规避"因教致贫"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教致贫” 农村教育 教育扶贫 价值观
下载PDF
知识的智育困境与德性本质--面向智能时代的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鲁子箫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52,共9页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智育价值被反复强调,但智育的单向度发展带来诸多问题,“智育至上”的知识教学强化了一种注定被机器智能淘汰的能力。智育的“独大”与主张生成性、主观性、境遇性的相对主义知识观不无关系,其对知识本身规定性的僭...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智育价值被反复强调,但智育的单向度发展带来诸多问题,“智育至上”的知识教学强化了一种注定被机器智能淘汰的能力。智育的“独大”与主张生成性、主观性、境遇性的相对主义知识观不无关系,其对知识本身规定性的僭妄使知识与德性相疏远。然而,不论知识图景如何变迁,确证的真知识和知识的普遍性仍值得追求,追溯知识的德性本质、重申知识的德育价值,是智能时代知识教学回归生命本体的理论前提。在中华优秀知识传统中,知识天然与德性相联系,知识内在于心灵中,具有“道通为一”的普遍性和立足根本问题的超越性。从知识的德性本质出发,智能时代知识的价值转向不仅是从“为知识而教”走向知识建构、智力训练,更要走向智慧引出、道德养成、本体彰显,以“德性之知”促进学生生命整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智育 德性 智能时代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教学知识观——从知识立场到生命立场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子箫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29,共6页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知识的图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并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但教学理论层面的知识论回应却非常匮乏,整体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立场。追溯知识论发展的历史,人类经历了唯理主义、客观主义知识论的溃败,目前进入了与建构...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知识的图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并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但教学理论层面的知识论回应却非常匮乏,整体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立场。追溯知识论发展的历史,人类经历了唯理主义、客观主义知识论的溃败,目前进入了与建构主义的“热恋”期。然而,建构主义顽固的知识立场存在生命遮蔽的风险,从生命价值实现的主体诉求出发,教学知识观需要重视本土文化传统,重塑内发论的知识本质观,化育生命的知识价值观,追求“真知”的知识内容观,情境化、体悟式的知识获得观,从知识立场回归生命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教学知识观 知识立场 生命立场
下载PDF
新时期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鲁子箫 《现代教育论丛》 2016年第1期24-31,共8页
青海省义务教育发展面临较为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过去通过一系列措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得以缩小。新时期,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优秀师资缺乏、农牧区教育质量低、农村学校萎缩而城市大班额严重等问题。基于此,要继续加大对... 青海省义务教育发展面临较为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过去通过一系列措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得以缩小。新时期,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优秀师资缺乏、农牧区教育质量低、农村学校萎缩而城市大班额严重等问题。基于此,要继续加大对农牧区薄弱学校的扶持,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优秀师资,合理制定均衡标准,合理布局农村学校,采取集团化办学形式,多措并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下载PDF
集团化办学助力新城区教育均衡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鲁子箫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9,共4页
与分散办学相比,集团化办学在新城区教育发展中有独特优势,通过名校带动、区域教育联盟、学区式管理、名校建分校区等方式,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聚合,并向新城区迅速辐射,有效解决新城区随迁子女公平就学问题,避免新一轮的择校热,从... 与分散办学相比,集团化办学在新城区教育发展中有独特优势,通过名校带动、区域教育联盟、学区式管理、名校建分校区等方式,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聚合,并向新城区迅速辐射,有效解决新城区随迁子女公平就学问题,避免新一轮的择校热,从而促进新老城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以说,新城区是名校寻求规模化发展的新大陆,而集团化办学是新城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 新城区 教育均衡发展
下载PDF
高原民族地区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的困境与选择 被引量:3
15
作者 鲁子箫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6年第10期37-41,共5页
在国家大力扶持下,高原民族地区基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但教师队伍质量、结构仍存在需解决的问题,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依然延续常规的、封闭的和不可持续的办法,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困境。针对高原环境下教师队伍老龄化所面临的特殊情况和师资... 在国家大力扶持下,高原民族地区基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但教师队伍质量、结构仍存在需解决的问题,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依然延续常规的、封闭的和不可持续的办法,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困境。针对高原环境下教师队伍老龄化所面临的特殊情况和师资引进所处的劣势,结合目前编制结构"有出才有进"的实际,应考虑通过提前退休年龄打通出口、开拓空间,继而通过专项人才引进计划,提高待遇吸引人才,输入优质新鲜血液,实现高原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更新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民族地区 教师队伍 补充机制
下载PDF
边远农村教师队伍新陈代谢机制的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海新 鲁子箫 《当代教育论坛》 2015年第5期67-73,共7页
在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双重流失的局面下,边远地区农村教育日渐走向"荒漠化",面对农村地区教师"优不留,旧不去,新不来"的状况,顶岗实习、对口支援、培训帮扶等政策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师资队伍现状。就目前而言,... 在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双重流失的局面下,边远地区农村教育日渐走向"荒漠化",面对农村地区教师"优不留,旧不去,新不来"的状况,顶岗实习、对口支援、培训帮扶等政策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师资队伍现状。就目前而言,农村学校根本的短板在师资,而解决师资问题"打开门引进是前提,提高待遇是关键",如果能趁农村教师更新换代之机,通过相应措施确保新补充的教师质量,加速新陈代谢,就有可能实现边远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更新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远农村 教师队伍 工资待遇
下载PDF
教育收益减低导致的失学问题研究及对策——以循化县撒拉族为例
17
作者 鲁子箫 王娜 《基础教育论坛》 2016年第8X期7-9,共3页
由于教育投入与收益不对等,撒拉族民众放弃学校教育者增多,失学现象抬头。解决撒拉族失学问题,核心还要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收益入手,让人们看到教育致富、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重拾民族地区民众对学校教育的信心和寄托。
关键词 撒拉族失学问题 教育投资与收益 主要原因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农村寄宿学校办学条件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性调查-以西部地区X县为例
18
作者 鲁子箫 《俪人(教师)》 2015年第21期216-216,共1页
西部农村地区,条件艰苦的寄宿制学校容纳了相当比例的留守儿童,而这类学校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也最突出.根据对X 县的调查,留守儿童的寄宿条件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寄宿条件好的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反之较差.基于此... 西部农村地区,条件艰苦的寄宿制学校容纳了相当比例的留守儿童,而这类学校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也最突出.根据对X 县的调查,留守儿童的寄宿条件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寄宿条件好的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反之较差.基于此,改善农村寄宿学校办学条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寄宿学校 留守儿童 办学条件 心理健康
下载PDF
青海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标准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生东 王振岭 +1 位作者 鲁子箫 王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7,共7页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重点,制定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标准,对科学衡量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重点,制定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标准,对科学衡量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问题 标准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在基础教育中的缺失与融入——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篇为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海新 鲁子箫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1年第12期32-37,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为:价值论上重视性命之学,强调内在生命价值的挖掘、升华和扩充;认识论上重视“心”的作用,主张通过体悟、反思开发内在智慧,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德性伦理和“中和仁恕”主体人文思想。从中小学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为:价值论上重视性命之学,强调内在生命价值的挖掘、升华和扩充;认识论上重视“心”的作用,主张通过体悟、反思开发内在智慧,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德性伦理和“中和仁恕”主体人文思想。从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选取的视角看,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缺失,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发挥有限,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基础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须从作为“主渠道”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入手:在传世经典中甄选篇目,打牢根基;以核心价值贯穿始终,层层深入;通过“单元主题”编排,有机渗透;让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入脑入心”并“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 基础教育 语文教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