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吴津民 王海宝 +4 位作者 徐丽艳 李仁民 刘灿 马宁 鲁学婷 《安徽医学》 2017年第8期963-965,共3页
目的应用多模态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其MRI相关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MRI检查和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 目的应用多模态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其MRI相关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MRI检查和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多模态MRI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 ADC)值及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像(TIC)。结果 16例患者MRI显示病灶多见分叶(75.00%)、毛刺(75.00%),边界不清(81.25%)。ADC值为(0.92±0.19)×10^(-3)mm^2/s,r ADC为(0.56±0.13)×10^(-3)mm^2/s。TIC:Ⅱ型4例(25.00%),Ⅲ型12例(75.00%),无符合Ⅰ型的病例。结论多模态MRI用于乳腺癌的检查,结合病变形态学改变、DCE-MRI的TIC曲线形态和ADC值,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胰腺及胰周囊性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2
作者 鲁学婷 方杰 +1 位作者 李之豪 王海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7-370,373,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及胰周囊性病变的CT及MRI特征,为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胰腺囊性病变及14例胰周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病变与胰腺夹角、病变最大直径位置、有无”蛇吞蛋”征、胰管扩张以及... 目的探讨胰腺及胰周囊性病变的CT及MRI特征,为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胰腺囊性病变及14例胰周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病变与胰腺夹角、病变最大直径位置、有无”蛇吞蛋”征、胰管扩张以及胰腺走行改变等影像学特征在不同组织来源间的差异。结果34例患者中,胰腺病变患者病变与胰腺夹角为钝角的比例、最大直径在胰腺内比例、“蛇吞蛋”征出现率以及病变中胰管扩张发生率均高于胰周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病变中胰腺走行改变10例,胰周病变中胰腺走行改变8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P=0.071)。结论胰腺病变与胰腺夹角、胰腺“蛇吞蛋”征、胰管扩张、病变最大直径位置等影像学特征可作为胰腺及胰周囊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肿 囊腺瘤 浆液 囊腺瘤 黏液 神经鞘瘤 淋巴管瘤 囊状 畸胎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fMRI观察电刺激麻木感对正常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鲁学婷 王海宝 +2 位作者 方杰 徐丽艳 刘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麻木感对正常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2名健康受试者以电刺激仪于右侧脚踝上方建立低频率及高频率电刺激麻木感模型,记录其对不同电刺激的麻木感评分和情绪效价评分;采集任务态血氧水平依赖fMRI(BOLD-fMRI),比较低... 目的观察电刺激麻木感对正常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2名健康受试者以电刺激仪于右侧脚踝上方建立低频率及高频率电刺激麻木感模型,记录其对不同电刺激的麻木感评分和情绪效价评分;采集任务态血氧水平依赖fMRI(BOLD-fMRI),比较低频率及高频率电刺激下麻木感及情绪效价评分的差异,经分析获得不同频率电刺激下脑激活强度显著差异的脑区,比较不同强度电刺激下脑激活区激活效应值差异,分析高频电刺激下麻木感与情绪效价评分的关系。结果不同频率电刺激下,受试者麻木感评分(t=13.18)及情绪效价评分(t=1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高频电刺激下,麻木感与效价评分呈负相关(r=-0.53,P=0.01)。不同电刺激下脑激活强度存在差异显著脑区包括左侧岛叶顶盖、左侧中扣带回、左侧颞叶、右侧顶叶岛盖、左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岛盖、右侧岛叶后部及左侧丘脑,其激活效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刺激麻木感可激活正常人左侧岛叶顶盖、左侧中扣带回、左侧颞叶、右侧顶叶岛盖、左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岛盖、右侧岛叶后部及左侧丘脑;组块设计BOLD-fMRI可用于检测麻木感相关脑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木 感觉障碍 电刺激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静息态fMRI观察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 被引量:4
4
作者 方杰 鲁学婷 +2 位作者 刘飞 费家廷 王海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812,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比率低频振幅(fALFF)法检测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时脑功能变化,探讨持续性麻木相关脑机制。方法对21名健康成人分别在有无电刺激条件下行rs-fMRI,嘱其对同一脉冲电刺激所致麻木感进行强度评分。以fALFF...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比率低频振幅(fALFF)法检测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时脑功能变化,探讨持续性麻木相关脑机制。方法对21名健康成人分别在有无电刺激条件下行rs-fMRI,嘱其对同一脉冲电刺激所致麻木感进行强度评分。以fALFF算法分析有无电刺激下rs-fMRI数据,获得存在显著差异脑区;对电刺激下脑fALFF与个体麻木感强度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电刺激下fALFF显著增强脑区包括额叶内侧皮质、前扣带回、两侧颞中回、两侧颞下回和右侧颞极(P均<0.05,FDR校正);显著减弱脑区包括楔前叶/后扣带回、右侧小脑(P均<0.05,FDR校正)。电刺激下fALFF与个体麻木感评分显著正相关脑区则包括楔前叶/后扣带回和左侧颞中回(P均<0.05,FDR校正)显著负相关脑区为右侧额极和左侧颞下回(P均<0.05,FDR校正)。结论电刺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涉及感觉运动、情绪、认知及默认网络相关脑区;楔前叶/后扣带回、颞叶及额叶部分脑区与个体麻木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减退 磁共振成像 电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