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所”概念的范式转型(1960s—)
1
作者 汤子馨 鲁安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9,共7页
文章基于对建筑学中“场所”这一基本概念的追溯与分析,探讨场所理论在不同阶段的研究趋势及原因,提出自1960年代以来“场所”概念经历了作为经验现象、作为社会建构与关系链接以及作为多维流动网络的三次范式转型。意图弥合理论本质与... 文章基于对建筑学中“场所”这一基本概念的追溯与分析,探讨场所理论在不同阶段的研究趋势及原因,提出自1960年代以来“场所”概念经历了作为经验现象、作为社会建构与关系链接以及作为多维流动网络的三次范式转型。意图弥合理论本质与实际使用的认知分歧,为当代场所营造的话语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 范式转型 场所营造 设计研究
下载PDF
发现蚕种场 走向一个“原生”的范式 被引量:10
2
作者 鲁安东 窦平平 《时代建筑》 2015年第2期64-69,共6页
文章介绍了作者发现和认识江浙地区蚕种场蚕室建筑的过程,并以此为线索探讨设计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根据这个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理解框架,作者概括了三个范式:面向个案的"环境—建构"范式、面向类型的"效应—形式"范... 文章介绍了作者发现和认识江浙地区蚕种场蚕室建筑的过程,并以此为线索探讨设计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根据这个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理解框架,作者概括了三个范式:面向个案的"环境—建构"范式、面向类型的"效应—形式"范式和支持操作性观察的"原生"范式。文章指出,从个案到类型原理,再到学科本体,这三个范式共同构成了设计研究的一种可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场 蚕室建筑 设计研究 范式 环境-建构 效应-形式 操作性观察
下载PDF
环境作用理论及几个关键词刍议 被引量:2
3
作者 鲁安东 窦平平 《时代建筑》 2018年第3期6-12,共7页
在建筑学中,环境概念表述了生命体的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建筑学话语中与环境议题密切相关的五个词语。"舒适"概念是物质文化中的主导价值,它促进了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身体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感受。"卫生"... 在建筑学中,环境概念表述了生命体的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建筑学话语中与环境议题密切相关的五个词语。"舒适"概念是物质文化中的主导价值,它促进了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身体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感受。"卫生"概念包含着空间、物理和医学的内涵,为联结身体、建筑与城市提供了一个认识工具。现代的"度量"使环境变得可以被描述和指示,并成为实现舒适的目标对象。"模拟"基于对环境要素的细分和面向能耗的排他性筛选。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为建筑学理解生命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适应"的思想。面对当代开放性的环境概念,建筑学的环境议题正从"环境-建筑"的对应范式转向"环境-形式-作用"的参与范式。文章认为只有通过对环境的作用过程的充分认识,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环境进而以形式的创造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作用 舒适 卫生 度量 模拟 适应
下载PDF
竹里 一种激进 被引量:7
4
作者 鲁安东 《时代建筑》 2018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文章将竹里项目放在通用建造和乡村建造这两个建筑学议题的语境下进行解读。通用建造旨在将建造过程纳入现代生产体系,它能够回应一些当代正在涌现的挑战。竹里通过在乡建项目中引入通用建造,将乡村建造与乡村审美进行了分离,使得设计... 文章将竹里项目放在通用建造和乡村建造这两个建筑学议题的语境下进行解读。通用建造旨在将建造过程纳入现代生产体系,它能够回应一些当代正在涌现的挑战。竹里通过在乡建项目中引入通用建造,将乡村建造与乡村审美进行了分离,使得设计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条件的变化和可能性,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其智力特性。竹里革新了传统意义上建造与设计的关系和工作模式,它需要新的评价体系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建造 乡村建造 设计研究 设计实验室 数字化预制
下载PDF
身份·生态·学科——走进设计研究的时代 被引量:3
5
作者 鲁安东 《新建筑》 2015年第2期8-11,共4页
从身份、生态、学科三个概念对"80后"建筑师的实践进行解读,并对当代建筑学在实践条件、工作方式、交流形式和建筑师的自我诉求等方面的变化趋势进行讨论。对本地条件的了解、对主体感受的重视和研究性的立场加强了职业身份... 从身份、生态、学科三个概念对"80后"建筑师的实践进行解读,并对当代建筑学在实践条件、工作方式、交流形式和建筑师的自我诉求等方面的变化趋势进行讨论。对本地条件的了解、对主体感受的重视和研究性的立场加强了职业身份的个人化趋势:在实践生态上,针对问题、表述自我和追求意义的设计成为日常的工作方式;同时,建筑学科也面临着向人文主义回归的诉求。以多样化和个人化为特征的当代建筑学需要建筑师在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 设计研究 身份 生态 学科
下载PDF
回应的实验(1978-2018年)——当代中国建筑实验的演进过程及其关键词 被引量:4
6
作者 鲁安东 《新建筑》 2019年第3期40-45,共6页
文章探讨了从1978年至2018年当代中国建筑实验的演进过程,并运用关键词的分析方法辨析了该过程四个主要阶段中设计文化的范式变化,即从"创作"(1978-1991年)到"实验"(1992-1999年)到"本体"(2000-2012年)到... 文章探讨了从1978年至2018年当代中国建筑实验的演进过程,并运用关键词的分析方法辨析了该过程四个主要阶段中设计文化的范式变化,即从"创作"(1978-1991年)到"实验"(1992-1999年)到"本体"(2000-2012年)到"研究"(2012-),进而呈现了中国建筑实验作为一种持续的回应的内涵及其变化的思想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创作 本体 建构 设计研究 实验建筑 设计文化
下载PDF
身·临·其·境 对李兴钢的“胜景”设计思想的再思 被引量:4
7
作者 鲁安东 《时代建筑》 2020年第4期36-41,共6页
李兴钢在他多样的设计实践中保持了对"胜景几何"设计思想的持续探索。在延续了中国建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传统空间体验当代化的世纪探索的同时,李兴钢的设计作品呈现出有别于前辈的强烈物质感和介质感。文章在设计思想史... 李兴钢在他多样的设计实践中保持了对"胜景几何"设计思想的持续探索。在延续了中国建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传统空间体验当代化的世纪探索的同时,李兴钢的设计作品呈现出有别于前辈的强烈物质感和介质感。文章在设计思想史的语境下分析了"胜景"这一概念涉及的一组关键的空间经验特征,并指出面对着当代城市与技术条件下的空间栖居问题,传统空间中的主体化的、能动性的、文化共鸣的经验特征具有了全新意义,在这一认识下来解读李兴钢的设计实践所具有的实验性和开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兴钢 胜景 意境 空间美学 中国园林 空间体验 空间叙事
下载PDF
电影建筑和空间投射 被引量:18
8
作者 鲁安东 《建筑师》 2008年第6期5-13,共9页
建筑是凝固的电影,电影是消解的建筑。本文回顾了电影建筑在三个不同时期的范畴、理念和试验,并在当代研究文脉下,将"电影建筑"定义为一种独立的常规研究方法.一种使用空间投射的艺术/技术来建造现实的实践。
关键词 电影建筑 空间投射 日常城市性 建造现实 投射技术 叙事空间
下载PDF
“设计研究”在建筑教育中的兴起及其当代因应 被引量:19
9
作者 鲁安东 《时代建筑》 2017年第3期46-49,共4页
文章尝试在一个历史的视角下对"设计研究"加以审视,将其视作建筑学的第三种实践范式。在20世纪从原理到研究的范式转换过程中,设计研究也经历了从科学化到对设计作为"棘手问题"的重新认识。文章认为当代的建筑教育... 文章尝试在一个历史的视角下对"设计研究"加以审视,将其视作建筑学的第三种实践范式。在20世纪从原理到研究的范式转换过程中,设计研究也经历了从科学化到对设计作为"棘手问题"的重新认识。文章认为当代的建筑教育需要将设计理解为一种以整合性、不确定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思考形式和论证过程。同时,研究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实验性的和系统化的工作方式使设计产生累积性的认识成果。只有回归设计作为一种实践性的人文艺术,才能在设计与研究之间建立面向未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研究 建筑教育 设计方法运动 研究型设计课程
下载PDF
考古建筑学 南京金陵美术馆设计 被引量:7
10
作者 鲁安东 《时代建筑》 2014年第1期108-113,108,共6页
文章通过评析金陵美术馆设计,提出当代建筑在考古学影响下材料处理和呈现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新的建构逻辑和空间特征。金陵美术馆对这一趋势的创新尝试。
关键词 考古建筑学 工业遗产 建构 叙述 美术馆
下载PDF
拟表——空间现象与策略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鲁安东 《建筑师》 2004年第4期31-39,共9页
本文试图从空间的角度对策略设计提供新的理解。“表皮”是策略设计的一种操作性媒介;而空间则是策略设计和复杂城市条件以及发展中的公共领域之间的媒介。在当代多样的城市和建筑空间中,存在一种拟表现象。“拟表”现象带有即时、平滑... 本文试图从空间的角度对策略设计提供新的理解。“表皮”是策略设计的一种操作性媒介;而空间则是策略设计和复杂城市条件以及发展中的公共领域之间的媒介。在当代多样的城市和建筑空间中,存在一种拟表现象。“拟表”现象带有即时、平滑和事件的特点,它以主体为中心,以行动来驱动。通过合适的策略设计,这种现象可以对城市环境和公共生活发挥积极作用。本文重点讨论了拟表现象和策略设计的关系,并对拟表空间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略 现象 媒介 特点 空间 理解 积极作用 计提 城市 发展
下载PDF
匠心成小筑——建筑巨匠们的工作空间 被引量:1
12
作者 鲁安东 路培 《世界建筑》 2015年第4期40-47,共8页
我们对于建筑师工作室的兴趣是复杂的:我们怀疑它是建筑师设计思想的具现,通过审视这个“理想世界”来窥视建筑师的理念、美学乃至心理的神秘领域。或者,我们将它视作建筑师用来“生产空间”的空间,它与建筑表现一样构成了建筑生产... 我们对于建筑师工作室的兴趣是复杂的:我们怀疑它是建筑师设计思想的具现,通过审视这个“理想世界”来窥视建筑师的理念、美学乃至心理的神秘领域。或者,我们将它视作建筑师用来“生产空间”的空间,它与建筑表现一样构成了建筑生产方式的一环。又或者,我们感兴趣于它自己构成的一种建筑类型,作为一种特殊职业的日常空间,它是一种工作一生活方式的物质外延。然而只有这些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 空间 生产方式 设计思想 建筑表现 建筑类型 生活方式 工作室
下载PDF
类型与地方 中日近现代蚕室建筑设计演变中的环境与建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鲁安东 梅凯强 《时代建筑》 2018年第3期26-31,共6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19世纪晚期日本蚕室建筑随着养蚕方法的研发和进步,逐渐从民居建筑发展出成熟的、专门化的蚕室形制的过程;然后通过比较汪炳文、陈明璋设计的福建改良蚕室与日本竞进社蚕室,探讨蚕室建筑形制传播过程中的"环境调控形... 文章首先分析了19世纪晚期日本蚕室建筑随着养蚕方法的研发和进步,逐渐从民居建筑发展出成熟的、专门化的蚕室形制的过程;然后通过比较汪炳文、陈明璋设计的福建改良蚕室与日本竞进社蚕室,探讨蚕室建筑形制传播过程中的"环境调控形式"和"建造形式"的关系,文章认为,在建筑形制传播过程中,恰恰是技术与技艺的分离,使得本土建造传统得以与新的技术结合,带来新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室建筑 环境调控 建筑形制 地方建造 技术 技艺
下载PDF
空间、视觉和都市:关于桢文彦《集合形态笔记》的笔记 被引量:3
14
作者 鲁安东 《建筑技术及设计》 2004年第1期50-55,共6页
“集合形态(Collective Form)”理论作为一种结合建筑和城市设计的方法,包括相互依存的两个部分:1961年完成的《集合形态笔记》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桢文彦对早期理论和后期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展示了这一理论的全貌。本... “集合形态(Collective Form)”理论作为一种结合建筑和城市设计的方法,包括相互依存的两个部分:1961年完成的《集合形态笔记》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桢文彦对早期理论和后期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展示了这一理论的全貌。本文首先对桢文彦和集合形态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在部分章节翻译的基础上分析公共空间在集合形态设计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视觉和都市空间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桢文彦 《集合形态笔记》 公共空间 集合形态设计
下载PDF
考古建筑学与人工情境 对五龙庙环境整治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鲁安东 《时代建筑》 2016年第4期122-129,122,共8页
文章在考古建筑学的视野下解读了五龙庙的环境整治设计,并从场所性、人工情境和叙事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文章认为,这个项目实践了一种对这类场所新的干预方式:它放弃了对场地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的预设,用人工情境替代了场地统一的片段... 文章在考古建筑学的视野下解读了五龙庙的环境整治设计,并从场所性、人工情境和叙事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文章认为,这个项目实践了一种对这类场所新的干预方式:它放弃了对场地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的预设,用人工情境替代了场地统一的片段之物并赋予物新的阅读方式。人工情境是对知识的现场化,它需要更为清晰的表意来提供一个解释之场,也因而牺牲了意境的开放性。在现实逐渐变成增强现实和多重现实的当代,这将是一个设计发挥巨大作用的领域,也有着单一化、去场地化和美学化的危险,因而需要建筑师更为克制和审慎地运用日益强大的设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建筑学 场地 人工情境 建构 叙事 场所性
下载PDF
空无的戏剧化关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安东 《时代建筑》 2016年第3期106-113,106,共8页
文章从外部象征性和内部叙事性的角度对致正建筑工作室设计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项目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当代建筑外在形式与内部空间的逐渐分化将使得对个体体验的戏剧化成为一种趋势。而该图书馆巧妙地平衡了外向和内向两种空间... 文章从外部象征性和内部叙事性的角度对致正建筑工作室设计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项目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当代建筑外在形式与内部空间的逐渐分化将使得对个体体验的戏剧化成为一种趋势。而该图书馆巧妙地平衡了外向和内向两种空间逻辑。它在为整座校园提供一个象征性的公共建筑的同时,也提供了一段都市空间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都市建筑学 戏剧化 象征性 事性 表皮
下载PDF
论设计科学的范式变化与驱动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鲁安东 《世界建筑》 2022年第11期82-83,共2页
本文回顾了设计科学这一命题自1950年代提出以来的话语演变,提出了4种典型范式:方法导向的设计科学、问题导向的设计科学、行动导向的设计科学、过程导向的设计科学,进而通过对设计科学命题的内外驱动力分析,来理解范式转换背后的深层... 本文回顾了设计科学这一命题自1950年代提出以来的话语演变,提出了4种典型范式:方法导向的设计科学、问题导向的设计科学、行动导向的设计科学、过程导向的设计科学,进而通过对设计科学命题的内外驱动力分析,来理解范式转换背后的深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科学 设计研究 设计方法 范式变化
下载PDF
论:对设计研究的一些再思考
18
作者 鲁安东 《世界建筑》 2018年第1期132-133,共2页
今天,我想探讨的是建筑学如何反馈到一个知识系统里的机制。这个机制是由评论来帮助的?还是由理论来完成?将其边界保持一定的模糊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关键词 设计 知识系统 建筑学 模糊性 机制
下载PDF
格物工作营:一种“范”的机制
19
作者 鲁安东 《世界建筑》 2018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于“范”,我讲一下2015年我、冯路和整平平做的一个“格物工作营”。我们从一个基本的假设出发:通常建筑师存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是针对性地做一个一次性完成的任务;而存我们看来比较有趣的建筑师.
关键词 机制 建筑师 一次性
下载PDF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建筑修缮工程设计,南京,江苏
20
作者 鲁安东 ZHU Yayun(译) 《世界建筑》 2022年第10期77-81,共5页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是中国首批公布的30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其路网格局、街道和建筑风貌特色集中体现了民国时期南京《首都计划》的理念。11片区位于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南端,是街区复兴的首期实验区。片区包...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是中国首批公布的30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其路网格局、街道和建筑风貌特色集中体现了民国时期南京《首都计划》的理念。11片区位于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南端,是街区复兴的首期实验区。片区包括由院墙分隔的10个独立院落和9栋鼓楼区不可移动文物建筑。院落内改加建普遍,历史风貌被破坏,开放空间被侵占,街区整体封闭性强、公共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开放空间 历史风貌 风貌特色 《首都计划》 颐和路 不可移动文物 院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