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0 MW二次再热机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
1
作者 李帅 李贵鹏 鲁希振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52-359,共8页
烟气余热利用是提高燃煤机组发电效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余热利用方案是将受热面布置于空预器后,仅能回收低品位的烟气热量,余热利用效率较低。针对某1000 MW二次再热机组的工程实际,提出3种可行的余热深度利用方案,即两级烟气冷却器+... 烟气余热利用是提高燃煤机组发电效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余热利用方案是将受热面布置于空预器后,仅能回收低品位的烟气热量,余热利用效率较低。针对某1000 MW二次再热机组的工程实际,提出3种可行的余热深度利用方案,即两级烟气冷却器+冷风加热器(方案1)、空预器旁路+两级烟气冷却器+冷风加热器(方案2)和空预器旁路+热一次风调温+两级烟气冷却器+冷风加热器(方案3)。为客观评价不同方案的实际效果,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四分仓回转式空预器的热力特性计算模型,研究了空预器进口风温、旁路烟气份额变化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采用等效焓降法建立汽机热力特性模型,研究了不同热量分配方式对汽轮机热耗率的影响。基于此,建立统一的烟气余热利用经济性评价策略,通过对3种余热利用方案系统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方案1可在提高锅炉热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汽机热耗率,较适合空气预热器热端端差较大锅炉,考虑工程实际,该方案可降低供电煤耗的最大值为1.70 g/kWh;方案2可进一步降低机组煤耗,当空预器旁路烟气份额高于6%时,锅炉效率略有降低,但总体而言,机组供电煤耗随旁路烟气份额的增加而降低,该方案降低供电煤耗的最大值为3.03 g/kWh;方案3可进一步降低机组煤耗,热一次风调温装置较适合制粉系统干燥出力有一定裕度的锅炉,考虑技术经济性,方案3最佳的旁路烟气份额为12%,对应影响机组供电煤耗降低约3.23 g/kWh。综合对比,推荐机组采用方案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余热利用 烟气冷却器 空预器旁路 热一次风调温 等效焓降 供电煤耗
下载PDF
氨法脱硫实验研究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善彬 鲁希振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2年第9期49-51,55,共4页
为研究氨法脱硫中气液比、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以及进口烟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实验台,以亚硫酸铵为吸收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气液比越小,脱硫效率越高;吸收液pH值越大,脱硫效果越好;脱硫效率随吸收液浓度的... 为研究氨法脱硫中气液比、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以及进口烟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实验台,以亚硫酸铵为吸收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气液比越小,脱硫效率越高;吸收液pH值越大,脱硫效果越好;脱硫效率随吸收液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中间存在最大值;而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不大。同时根据此结果,气液比选择在0.2~0.25L.m-3范围,pH值选择为6~7.5范围,吸收液浓度为5.5%左右时,脱硫效果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亚硫酸铵 影响因素 脱硫效果
下载PDF
氨法脱硫试验研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善彬 鲁希振 《能源环境保护》 2012年第4期27-30,共4页
为研究氨法脱硫中气液比、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以及进口烟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实验台,以亚硫酸铵为吸收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气液比越小,脱硫效率越高;吸收液pH值越大,脱硫效果越好;脱硫效率随吸收液... 为研究氨法脱硫中气液比、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以及进口烟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实验台,以亚硫酸铵为吸收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气液比越小,脱硫效率越高;吸收液pH值越大,脱硫效果越好;脱硫效率随吸收液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中间存在最大值;而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不大。同时可根据此结果.气液比选择在0.2-0.25L/m^3范围,pH值选择为6~7.5范围,吸收液浓度为5.5%左右时.可使脱硫效果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亚硫酸铵 影响因素 脱硫效果
下载PDF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营销战略SWOT分析
4
作者 鲁希振 《商情》 2014年第48期56-56,共1页
针对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推广电力营销过程中的问题,根据市场营销的有关理论,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营销中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电力营销的战略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找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SWOT分析法 营销战略 营销过程 市场营销 内部资源 电力营销 外部环境
下载PDF
1000 MW二次再热汽轮机超长单支撑轴系振动问题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成 鲁希振 李立波 《节能技术》 CAS 2022年第3期263-266,共4页
在新能源并网的背景下,火电机组逐渐向大型化、长轴化的方向发展。然而长轴系由于其存在静挠度,使得安装过程中转子呈现扬度曲线的形态,这对转子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稳定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此外,我国新百万机组轴系逐渐以单支撑作为主要... 在新能源并网的背景下,火电机组逐渐向大型化、长轴化的方向发展。然而长轴系由于其存在静挠度,使得安装过程中转子呈现扬度曲线的形态,这对转子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稳定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此外,我国新百万机组轴系逐渐以单支撑作为主要支撑形式,在处理振动超限的方法上无法直接套用双支撑的处理方案,同时国内鲜有成熟且成套的技术方案可供参考。对此,本文针对某厂2号59.9 m超长轴系机组调试期间出现的发电机振动问题,对振动数据和频谱进行了分析,发现振动原因是由于发电机转子带负荷后产生的热态不平衡。最后,设计了针对性的平衡配重方案并现场实施后,发电机轴承振动达到了优秀水平。本文填补了国内百万等级机组超长单支撑轴系振动处理的空缺,为火电机组的大型化、长轴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万级汽轮机 二次再热 转子动平衡 单支撑轴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