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强技术、治疗部位以及剂量体积算法对调强放疗计划三维剂量验证结果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彭先成 刘晏明 +3 位作者 鲁文力 张瀚尹 李英 易鑫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11期54-59,共6页
目的:研究调强技术、治疗部位以及剂量体积算法对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三维剂量验证结果的影响,探究建立个体化放疗计划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评估标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 目的:研究调强技术、治疗部位以及剂量体积算法对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三维剂量验证结果的影响,探究建立个体化放疗计划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评估标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2月在某院接受放疗的350例肿瘤患者IMRT计划的三维剂量验证结果,通过COMPASS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分别以不同调强技术(固定射束调强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部位(颈部、胸部和腹部)和剂量体积算法(各向异性解析算法和坍缩锥卷积算法)进行分组。比较各组3%/2 mm标准下的10%处方剂量区域的Gamma通过率(GP_(10%))、50%处方剂量区域的Gamma通过率(GP_(50%))和50%处方剂量区域的平均Gamma指数(μGI_(50%)),95%靶区体积的剂量D_(95%)、5%靶区体积的剂量D_(5%)和靶区平均剂量Dmean,头颈部放疗计划下腮腺的平均剂量D_(mean)、1%脊髓体积的剂量D_(1%)和1%脑干体积的剂量D_(1%),胸部放疗计划下肺、心脏的平均剂量D_(mean)和1%脊髓体积的剂量D_(1%),腹部放疗计划下膀胱、直肠和股骨头的平均剂量D_(mean)。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不同调强技术,除了腹部放疗计划的GP_(50%)之外,其余QA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治疗部位,头颈部和腹部放疗计划、胸部和腹部放疗计划的QA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和胸部放疗计划的Q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剂量体积算法,除了腹部放疗计划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D5%和胸部放疗计划PTV的D_(mean)和脊髓的D1%之外,其余的QA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剂量验证结果会因调强技术、治疗部位和剂量体积算法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当通用评估阈值不适用时,可考虑采用AAPM TG-218号报告所推荐的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放疗计划个性化QA评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技术 治疗部位 剂量体积算法 调强放疗计划 三维剂量验证
下载PDF
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骨髓抑制的临床和物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维 李英 +3 位作者 鲁文力 李志雄 姜庆丰 谭本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707-711,共5页
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骨髓抑制的临床和物理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接受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62例,在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患者的骨盆,将... 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骨髓抑制的临床和物理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接受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62例,在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患者的骨盆,将其分成腰骶骨、髂骨及骨盆下部3部分。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直肠癌患者临床和物理因素与急性骨髓抑制的关系。临床因素有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原始血色素水平、化疗方案、是否手术及放疗方式;物理因素包括腰骶骨、髂骨、骨盆下部及骨盆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V50、最大剂量(Dmax)及平均剂量(Dmean)。结果:全组≥2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1.3%(38/6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化疗方案、腰骶骨V45、髂骨V20和髂骨V30与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有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化疗方案和髂骨V30是影响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的高危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髂骨V30的界值为44%。结论:急性骨髓抑制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应综合考虑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急性骨髓抑制的关系,优选化疗方案,且髂骨V30控制在44%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急性骨髓抑制 临床因素 物理因素
下载PDF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时患者临床因素及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期骨髓抑制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维 李英 +1 位作者 鲁文力 谭本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中临床因素与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接受同步放化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39例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中临床因素与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接受同步放化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39例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宫颈癌患者临床因素和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2级急性骨髓抑制的关系。临床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化疗周期数、原始血色素水平、放疗方式及化疗方案;骨盆剂量体积参数包括患者骨盆接受大于5、10、15、20、25、30、35、40、45、50、55 Gy剂量照射的体积百分比(骨盆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V50、V55)、最大剂量Dmax及平均剂量Dmean。结果≥2级急性期骨髓抑制发生率为80.6%(112/139)。单因素分析发现≥2级急性期骨髓抑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骨盆V5、V10、V15、V20、V25及平均剂量Dmean,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骨盆V10为急性期骨髓抑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骨盆V10的阈值92%。结论骨盆V10为急性期骨髓抑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制定放射计划时将骨盆V10控制在92%以下可有效减少≥2级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 化疗 剂量体积参数 急性期骨髓抑制
下载PDF
探讨3.0T MRI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鲁文力 欧阳祖彬 +2 位作者 吕富荣 李信友 石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84-1489,共6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乳腺疾病患者(良性37个...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乳腺疾病患者(良性37个病灶、恶性42个病灶),活检前均行DCE-MRI及DWI(b=0.800s/mm2)。分析病变形态、边缘、曲线类型,统计比较Fischer评分、DWI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及阳性似然比。结果:良恶性病变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别为(1.49±0.34)×10-3 mm2/s和(1.01±0.29)×10-3 mm2/s,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DC阈值为1.15×10-3 mm2/s,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及阳性似然比分别约为83.3%(35/42)、83.8%(31/37)、83.5%(66/79)、0.199、5.142;单独行动态增强Fischer评分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及阳性似然比分别约为97.6%(41/42)、78.4%(29/37)、88.6%(70/79)、0.031、4.519;两者联合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及阳性似然比为92.9%(39/42)、91.9%(34/37)、92.4%(73/79)、0.077、11.469。结论:联合诊断方法较单一运用DCE-MRI或DWI在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及阳性似然比等指标上诊断效能强,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动态增强扫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体外磁标记MR成像 被引量:5
5
作者 谢光友 杨海涛 +5 位作者 吕富荣 鲁文力 盛波 肖智博 吕发金 欧阳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567-1571,共5页
目的研究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培养鉴定方法,联合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particles,SPIO)和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行体外磁标记细胞,探讨磁标记示踪的可行性。方... 目的研究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培养鉴定方法,联合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particles,SPIO)和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行体外磁标记细胞,探讨磁标记示踪的可行性。方法分离、纯化并培养兔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90、CD44和CD34。应用SPIO-PLL标记细胞,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胞内铁粒子。体外3.0T MR分别对1×107个未标记ADSCs(空白对照),经25、50、75μg/mL SPIO-PLL分别标记的1×107个细胞,经25μg/mL SPIO-PLL标记的1×107个(标记1 d)、1×107个(标记3 d)和5×106个(标记1 d)ADSCs进行成像,包括T1WI、T2WI及T*2WI序列,测量各组的信号强度和弛豫时间。结果第3代ADSCs纯度高、排列规则,细胞呈漩涡状,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示CD44和CD9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9.2%、98.7%,CD34表达阴性。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示胞浆内蓝色颗粒,磁标记率近100%。MR示随着SPIO-PLL浓度增高,T*2WI和T2WI序列的信号强度变化较T1WI明显。1×107个ADSCs(标记1 d)的信号强度变化率较1×107个(标记3 d)和5×106个(标记1 d)大,T*2和T2弛豫时间与T1弛豫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1.47,P<0.05),但T*2和T2弛豫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88,P>0.05)。结论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可获得足量的ADSCs,SPIO-PLL能够有效标记ADSCs,体外可行MR细胞成像,以T*2WI和T2WI序列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超顺磁性氧化铁 磁标记 磁共振成像 体外
下载PDF
ADC和r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4
6
作者 鲁文力 欧阳祖彬 +2 位作者 李信友 石军 张志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9-163,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并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123例,行轴位DWI、矢状位T2WI及动态增强MRI扫描(DCE-M... 目的:观察乳腺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并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123例,行轴位DWI、矢状位T2WI及动态增强MRI扫描(DCE-MRI)。以DCE-MRI图像为参考,在DWI图上分别于病灶内、病灶邻近正常腺体区域放置感兴趣区(ROI),记录相应区域ADC值,并计算标化后rADC值。比较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及rADC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DC和rADC鉴别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两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134个乳腺病灶中,84个恶性病灶和50个良性病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26)×10-3和(1.60±0.40)×10-3 mm^2·s^(-1),正常腺体134个ROI平均ADC值为(1.89±0.31)×10-3 mm2·s^(-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P<0.01)。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平均rADC值分别为0.59±0.18和0.83±0.30,恶性病变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P<0.01)。选择ADC阈值为1.22×10-3 mm2·s^(-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和84.5%,AUC为0.89。选择rADC阈值为0.67,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和75.0%,AUC为0.79。标化后rADC的AUC低于标化前ADC(P<0.05)。结论:ADC和rADC值的定量分析是鉴别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标化后rADC值未能提升ADC值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相对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预测和评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鲁文力 李英 +1 位作者 黄维 姜庆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及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并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25 Gy)和治疗结束后1月行...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及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并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25 Gy)和治疗结束后1月行常规MRI与DWI扫描,测量相应肿瘤体积、ADC_(mean)、ADC_(max)、ADC_(min)及r ADC值。比较治疗前、中和结束后1月的各ADC值之间的差异及不同时间段肿瘤体积的差异,并分析治疗前各ADC值与肿瘤消退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放疗前相比,ADC_(mean)、ADC_(max)、ADC_(min)及r ADC值均呈增大趋势,其中ADC_(mean)、ADC_(max)在各时间段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中比较:ADC_(mean)P=0.00、ADC_(max)P=0.00;治疗中与治疗结束后1月比较:ADC_(mean)P=0.02、ADC_(max)P=0.02;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1月比较:ADC_(mean)P=0.00、ADC_(max)P=0.00);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后1月肿瘤体积逐渐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肿瘤ADC_(mean)、r ADC值与治疗结束后1月肿瘤消退率呈负相关(r=-0.54、-0.48,P<0.05),且治疗前ADC_(mean)相关性更大。结论:MR-DWI中ADC_(mean)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望为宫颈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肿瘤退缩率 同步放化疗
下载PDF
乳腺表观扩散系数与年龄及纤维腺体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欧阳祖彬 鲁文力 +4 位作者 欧阳羽 石军 余孝勋 刘潇 任国胜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648-3650,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乳腺纤维腺体类型与正常乳腺纤维腺体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和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 AD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乳房MRI检查结果正常的女性228例。按年龄分为5组:A组年龄≤30岁,B组30岁<年龄≤40岁,C组40岁<...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乳腺纤维腺体类型与正常乳腺纤维腺体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和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 AD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乳房MRI检查结果正常的女性228例。按年龄分为5组:A组年龄≤30岁,B组30岁<年龄≤40岁,C组40岁<年龄≤50岁,D组50岁<年龄≤60岁,E组年龄>60岁。以增强前T1WI平扫图像中的最大层面为参考,根据纤维腺体面积与乳房面积比值(R)将纤维腺体分为4种类型:Ⅰ型:致密型(R≥75%);Ⅱ型:腺体多量型(50%≤R<75%);Ⅲ型:腺体少量型(25%<R<50%);Ⅳ型:退化型(R≤25%)。比较不同年龄组间、不同纤维腺体类型间正常纤维腺体ADC值及e ADC值的差异。分析年龄、纤维腺体类型与ADC值、e ADC值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之间ADC、e ADC比较,A组与D组、E组,B组与D组、E组,C组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相邻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腺体类型ADC、e ADC比较,Ⅰ型与Ⅲ、Ⅳ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与Ⅳ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Ⅲ型与Ⅳ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与纤维腺体类型呈正相关(r=0.487),与ADC值呈负相关(r=-0.257),与e ADC值呈正相关(r=0.238);腺体类型与ADC值呈负相关(r=-0.352),与e ADC值呈正相关(r=0.331)。结论年龄、纤维腺体类型和ADC值均匀有明显相关性,纤维腺体类型与ADC值关系更密切。纤维腺体类型变化随年龄增加具有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鲁文力 欧阳祖彬 吕富荣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945-2948,共4页
乳腺疾病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其中50%以上为乳腺肿瘤,而乳腺癌近年来也有日益增速之势,其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乳腺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在... 乳腺疾病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其中50%以上为乳腺肿瘤,而乳腺癌近年来也有日益增速之势,其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乳腺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在常规成像显示的形态学变化前对疾病病理生理过程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较临床检查、乳腺X线检查及超声对监测非肿块性或多灶性的肿瘤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效果更好[1]。本文对fMRI如何诊断乳腺癌及其在NAC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乳腺癌 诊断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探讨CT引导下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逆向和常规计划与HR-CTV体积关系
10
作者 鲁文力 李英 +2 位作者 崔海霞 姜庆丰 黄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在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中,探讨逆向计划和常规计划与高危临床靶区(the 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的体积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CT图像引导下的三维腔内后装治疗患者66例,按HRCTV体积大小分为... 目的:在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中,探讨逆向计划和常规计划与高危临床靶区(the 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的体积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CT图像引导下的三维腔内后装治疗患者66例,按HRCTV体积大小分为6组[~30 cm3(n=9)、~45 cm3(n=10)、~60 cm3(n=17)、~75 cm3(n=11)、~90 cm3(n=8)、>90 cm3(n=11)]。每例患者同时制定逆向计划和常规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2种计划方式在不同体积范围内的优劣,评估参数包括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D1 cm3、D2 cm3、Dmean、6 Gy处方剂量覆盖体积、不均匀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HI)和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结果:(1)~75 cm3组2种计划在危及器官保护、6 Gy靶区覆盖、HI和CI值中均无差异;(2)HR-CTV体积<60 cm3时,选择逆向计划更能保护危及器官;(3)HR-CTV体积>75 cm3,常规计划更能保护危及器官但是靶区覆盖欠佳,逆向计划反之。结论:对于<60 cm3靶区,逆向计划更能保护危及器官;而>75 cm3靶区,2种计划对于保护危及器官和靶区覆盖均无明显优势,建议应用插植或者插植与腔内后装相结合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三维后装治疗 逆向计划 常规计划 危及器官 最优体积
下载PDF
宫颈癌骨髓限量调强放疗对急性骨髓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温列东 黄维 +3 位作者 伍万春 崔海霞 鲁文力 李英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限量调强放疗(BMS-IMRT)对宫颈癌患者急性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将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38例宫颈癌患者分为BMS-IMRT组(61例)和普通调强放疗(IMRT)组(77例)。BMS-IMRT组放疗计划设计时给予骨盆单... 目的:探讨骨髓限量调强放疗(BMS-IMRT)对宫颈癌患者急性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将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38例宫颈癌患者分为BMS-IMRT组(61例)和普通调强放疗(IMRT)组(77例)。BMS-IMRT组放疗计划设计时给予骨盆单独限量:骨盆V_(10)≤90%,V_(20)≤70%。IMRT组骨盆不给予单独限定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危及器官放疗毒副反应差异。结果:在剂量学参数方面,BMS-IMRT组骨盆V_5~V_(50)及平均剂量较IMRT组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患者在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参数(直肠及膀胱V_5~V_(50)及平均剂量)、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放疗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中,BMS-IMRT组相比IMRT组2级及以上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而两组2级及以上急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无差异(P=0.788,0.503)。结论:相较于IMRT,宫颈癌BMS-IMRT技术可在不牺牲靶区及不增加膀胱直肠急性毒副反应的前提下,明显降低患者2级及以上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骨髓限量调强放疗 急性骨髓抑制 适形度指数 均匀性指数
下载PDF
基于剂量验证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分次治疗过程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变化
12
作者 王昊 鲁文力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366-373,共8页
目的量化鼻咽癌患者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分次治疗过程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至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完成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的2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 目的量化鼻咽癌患者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分次治疗过程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至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完成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的2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57.8±9.0)岁,范围40~72岁。对所有患者原发病灶的大体肿瘤靶区(GTV_(nx))、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临床靶区(CTV1)、在CTV1的基础上向各方向外扩3 mm对应生成的鼻咽癌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计划靶区(PTV1)以及脑干、脊髓、左腮腺、右腮腺等危及器官进行勾画。使用三维剂量验证系统Delta4对患者的初始计划进行33次剂量验证并采集每次剂量验证的数据,比较完成33次剂量验证后与第1次剂量验证后的实测剂量和百分剂量偏差(%DD)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检验。结果完成33次剂量验证后GTV_(nx)平均剂量(D_(mean))[2.159(4.357)Gy对2.173(4.375)Gy]、CTV1[95%靶体积的受照剂量(D_(95%))、5%靶体积的受照剂量(D_(5%))、D_(mean)][(50.859±1.753)Gy对(51.305±1.756)Gy、64.261(2.979)Gy对64.395(2.984)Gy、0.135(0.064)Gy对0.136(0.065)Gy]、PTV1(D_(95%)、D_(5%)、D_(mean))[(49.364±1.440)Gy对(49.827±1.459)Gy、64.105(3.201)Gy对64.149(3.273)Gy、0.089(0.032)Gy对0.090(0.033)Gy]以及左腮腺D_(mean)[1.185(0.612)Gy对1.188(0.686)Gy]、右腮腺D_(mean)[1.227(0.640)Gy对1.252(0.619)Gy]的实测剂量较第1次剂量验证后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97、t=-6.060、Z=-3.339、Z=-4.541、t=-6.870、Z=-3.363、Z=-4.541、Z=-2.667、Z=-3.460,均P<0.05);脑干1 cm^(3)靶体积的受照剂量(D_(1cc))[(40.770±3.670)Gy对(40.228±3.555)Gy]的实测剂量较第1次剂量验证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3,P<0.001)。完成33次剂量验证后GTV_(nx)[2%靶体积的受照剂量(D2%)][0.090(1.993)%对0.209(1.696)%]、CTV1(D_(95%)、D_(5%)、D_(mean))[(0.153±1.575)%对(0.905±1.626)%、-0.203(1.737)%对0.050(1.572)%、(0.145±0.903)%对(0.475±0.956)%]、PTV1(D_(95%)、D_(5%)、D_(mean))[(-1.017±1.237)%对(-0.213±1.303)%、-0.452(1.583)%对0.044(1.430)%、-0.003(1.130)%对0.385(0.960)%]以及左腮腺D_(mean)[9.778(5.093)%对10.018(5.795)%]、右腮腺D_(mean)[4.101(4.975)%对7.050(5.177)%]的%DD较第1次剂量验证后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95、t=-7.594、Z=-2.763、t=-3.254、t=-8.709、Z=-2.667、Z=-3.099、Z=-2.258、Z=-3.243,均P<0.05);脑干D_(1cc)[(3.895±3.135)%对(2.346±2.574)%]、脊髓D_(1cc)[2.935(2.929)%对2.032(2.897)%]的%DD较第1次剂量验证后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9、Z=-4.469,均P<0.001)。完成12次剂量验证后,脑干D_(1cc)[(3.005±2.841)%对(2.346±2.574)%]的%DD较第1次剂量验证后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8,P<0.001),且%DD>3%。结论在鼻咽癌IMRT分次治疗的过程中,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剂量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脑干的剂量变化超出了临床可接受的范围,而其他参数的剂量变化未超出临床可接受的范围,这提示在鼻咽癌的放疗实施过程中应对脑干的剂量变化予以关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剂量验证
原文传递
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中剂量归一基于参考点和参考体积的剂量学参数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鲁文力 李英 +2 位作者 姜庆丰 黄维 谭本旭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中剂量归一基于参考点和参考体积的剂量学参数。方法 :为27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制定处方剂量基于A点的常规计划与基于靶区体积的逆向计划[以90%高危临床靶体积(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中剂量归一基于参考点和参考体积的剂量学参数。方法 :为27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制定处方剂量基于A点的常规计划与基于靶区体积的逆向计划[以90%高危临床靶体积(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的剂量(D90)>处方剂量(6 Gy)为目标制定计划]。比较这2种计划中危及器官(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1cc和D2cc(1cm^3和2 cm^3受到的最低照射剂量)、处方剂量覆盖体积、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和治疗时间。结果 :逆向计划中的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D1cc和D2cc均较常规计划中的低(P值均<0.05)。以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2 Gy分次放疗等效剂量(equivalent dose in 2 Gy per fraction,EQD2)分别≤90 Gy、≤75 Gy和≤75 Gy为标准,逆向计划中符合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照剂量限量标准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常规计划(P值均<0.05)。逆向计划的处方剂量覆盖体积小于常规计划[分别为(81.25±34.7)和(161.32±82.62)cm^3,P=0.000]。逆向计划的CI值显著高于常规计划(分别为0.49±0.15和0.30±0.14,P=0.000)。逆向计划的治疗时间较常规计划显著缩短[分别为(325.70±83.27)s和(507.40±170.79)s,P=0.000]。结论 :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处方剂量基于靶区体积的逆向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度、危及器官保护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腔内后装放疗 逆向计划 参考点 危及器官
原文传递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维 李英 +1 位作者 鲁文力 谭本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患者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为临床放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同步放化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55例,在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患者的骨盆,并将其分成腰骶骨、髂骨及骨盆下部... 目的探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患者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为临床放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同步放化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55例,在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患者的骨盆,并将其分成腰骶骨、髂骨及骨盆下部3个子区域。应用单因素(χ2和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宫颈癌患者骨盆及3个子区域的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的关系。剂量体积参数包括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V50及平均剂量(Dmean)。结果≥2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87.7%(136/155);≥2级骨髓抑制患者的骨盆V5、V10、V15、V20、髂骨V15及骨盆下部V15明显高于〈2级骨髓抑制患者(t=-2.277、-2.142、-3.475、-2.018、-2.963、-2.741,P〈0.05);经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骨盆V15为≥2级骨髓抑制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OR=1.728,P〈0.05)。使用受试者工作(ROE)曲线确定骨盆V15的阈值为88%。结论骨盆V15是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发生急性骨髓抑制的独立高危因素,将骨盆V15限制在88%以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控制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剂量体积参数 急性骨髓抑制
原文传递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与同步推量调强放疗预后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维 李英 +7 位作者 龙强 鲁文力 姜庆丰 谭本旭 田丽娟 罗弋 肖英 方文姬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29-434,共6页
目的 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技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不良反应、远期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77例中晚期未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其中70例行IMRT,207例行SIB-IMRT。比较中晚期宫颈... 目的 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技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不良反应、远期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77例中晚期未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其中70例行IMRT,207例行SIB-IMRT。比较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IMRT与SIB-IMRT后的不良反应,并进行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法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IMRT组与SIB-IMRT组的随访率均为100%。与IMRT相比,SIB-IMRT未增加患者直肠及膀胱的急性毒性反应(χ^2=0.306和0.971,P均〉0.05)和远期毒性反应(χ^2=0.014和0.381,P均〉0.05)。IMRT组及SIB-IMRT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100%和99.5%,3年OS分别为75.0%和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9和0.674,P均〉0.05)。患者年龄和治疗前淋巴结状态是所有入组患者(χ^2=7.971和15.938,P均〈0.05)及SIB-IMRT组患者(χ^2=7.503和10.048,P均〈0.05)生存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SIB-IMRT技术安全可行,且可以减少后装治疗次数,减轻患者后装治疗的不适及痛苦。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SIB-IMRT是一种可尝试的外照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预后 调强放射治疗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