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秦岭土地岭铌钽矿床火山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鲁显松 黄景孟 +4 位作者 熊意林 钟石玉 聂育明 李志刚 朱正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51,共12页
南秦岭造山带北大巴山地区广泛出露早志留世碱性岩浆岩,这套碱性岩浆岩与铌钽稀土矿化关系密切,其成因对正确认识该区铌钽稀土矿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南秦岭的土地岭铌钽矿区火山岩分别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LA-ICP-M... 南秦岭造山带北大巴山地区广泛出露早志留世碱性岩浆岩,这套碱性岩浆岩与铌钽稀土矿化关系密切,其成因对正确认识该区铌钽稀土矿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南秦岭的土地岭铌钽矿区火山岩分别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从而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以期为南秦岭地区铌钽稀土矿成矿过程研究提供新的依据,为稀有矿产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土地岭铌钽矿床赋存于一套碱性火山岩中,含矿岩系主要为粗面岩、粗面质岩屑晶屑凝灰岩、粗面质凝灰熔岩。土地岭铌钽矿床中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区火山岩全碱含量高,为碱性岩系列;强烈富集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Sr、Ti、P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高,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具弱负Eu异常。结合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认为该区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是幔源玄武质岩浆演化的产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火山岩形成于早志留世,主体结晶年龄为(443.2±4.5)~(441.6±4.0)Ma。土地岭铌钽矿床主要含铌钽矿物分布于早期矿物间隙内,铌钽的富集与岩浆演化晚期的气液活动关系密切。土地岭铌钽矿床为火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兼具岩浆热液型矿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铌钽矿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土地岭 南秦岭
下载PDF
鄂西北地区碱性岩—碳酸岩及相关铌钽—稀土矿研究与勘查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鲁显松 周豹 +3 位作者 孙腾 朱金 冷双梁 熊意林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年第3期279-284,312,共7页
鄂西北地区广泛发育一套碱性岩-碳酸岩,该套岩石与铌钽稀土矿成矿关系密切。湖北省地质局在鄂西北地区取得了丰硕的铌钽-稀土矿找矿成果,发现了庙垭铌稀土矿、天宝铌矿及土地岭铌钽矿等一批大-超大型矿床,使鄂西北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稀... 鄂西北地区广泛发育一套碱性岩-碳酸岩,该套岩石与铌钽稀土矿成矿关系密切。湖北省地质局在鄂西北地区取得了丰硕的铌钽-稀土矿找矿成果,发现了庙垭铌稀土矿、天宝铌矿及土地岭铌钽矿等一批大-超大型矿床,使鄂西北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后备基地。鄂西北地区碱性岩-碳酸岩形成于早志留世,其岩浆活动时间峰值范围为420~440 Ma,为幔源玄武质岩浆演化的产物,具有HIMU、EM1和EM2的混合源区特征,可能与壳源物质再循环进入软流圈地幔有关。该地区碱性岩-碳酸岩可能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环境。铌钽元素的富集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有关;而稀土元素经历了早期碳酸岩岩浆结晶分异富集及岩浆演化晚期富含CO_(3)^(2-)、F^(-)以及REE的热液流体叠加富集作用,并在三叠纪接受了变质流体的活化和再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岩 碳酸岩 铌钽矿 稀土矿 鄂西北
下载PDF
南秦岭土地岭早古生代粗面质火山岩成因:来自锆石U-Pb年龄、元素及Sr-Nd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豹 王飞 +5 位作者 李一鸣 鲁显松 熊意林 魏四华 杨振 刘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1-694,共14页
南秦岭土地岭地区火山岩因富含铌钽等稀有金属元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该类火山岩成因的研究还较为薄弱。通过对土地岭典型粗面质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岩石成因及成岩构造背景。土... 南秦岭土地岭地区火山岩因富含铌钽等稀有金属元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该类火山岩成因的研究还较为薄弱。通过对土地岭典型粗面质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岩石成因及成岩构造背景。土地岭富铌钽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有霓石粗面岩、含晶屑粗面质凝灰熔岩、晶屑粗面质熔结凝灰岩、粗面质晶屑凝灰岩及沉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该火山岩成岩年龄为445±10 Ma,形成于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火山岩样品具高硅(SiO_(2)=55.97%~66.71%)富碱(K_(2)O+Na_(2)O=8.64%~16.74%)的特征,为一套碱性火山岩;轻稀土元素显示相对富集特征((La/Yb)N=11.2~93.6)。火山岩(87Sr/^(86)Sr)i主体为0.7034~0.7057,ε_(Nd)(t)值为2.2~2.7,相应的Nd模式年龄tDM为0.77~0.89 Ga。土地岭火山岩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特征,可能来自于HIMU,EMⅠ和EMⅡ的混合源区。结合其较高的Nb/U值(10.8~106.1)以及主量元素CaO、MgO、Fe_(2)O)(3)^(T)、TiO_(2)与SiO_(2)均显示负相关关系特征,土地岭赋矿火山岩应该为富集地幔来源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华南板块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元素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富铌钽火山岩 土地岭 南秦岭
下载PDF
内蒙古狼山造山带海西期岩浆对霍各乞矿床的叠加改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正勇 彭润民 +4 位作者 宋崇宇 曾小华 鲁显松 黄威 刘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93-494,共2页
霍各乞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狼山北侧,为中元古热水喷流沉积经中元古末以来的区域变质,海西期岩浆作用多期次漫长叠加改造产物(内蒙地质局五原狼山地质队,1958),区域内岩浆岩分布广泛,海西-印支期两个构造旋回形成的岩体占侵入岩的... 霍各乞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狼山北侧,为中元古热水喷流沉积经中元古末以来的区域变质,海西期岩浆作用多期次漫长叠加改造产物(内蒙地质局五原狼山地质队,1958),区域内岩浆岩分布广泛,海西-印支期两个构造旋回形成的岩体占侵入岩的90%多(王思源等,1993)。该矿区有三个矿床,一号铜多金属矿床,二、三号铁多金属矿床,出露地层主为狼山群,矿体(矿化)主要分布于狼山群二岩组,矿层(体)与地层产状一致,与顶底板围岩界线截然。其含矿特征具有一定的专属性,透辉透闪石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西期 期次 矿床 矿藏 岩浆 矿石 叠加改造 岩浆热液 狼山群 金属矿物 微裂隙 裂缝(岩石) 霍各乞矿田 内蒙古
下载PDF
湖北省两路口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5
作者 鲁显松 汪国虎 +1 位作者 曾小华 徐艳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49-950,共2页
两路口钨矿位于湖北麻城市,与河南省新县、商城县和安徽省金寨县毗邻,距麻城市约40 km。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东段,磨子潭一晓天断裂和定远一八里贩断裂南侧的桐柏一大别变质核杂岩隆起亚带(杜建国,2000)。桐柏一大别地区... 两路口钨矿位于湖北麻城市,与河南省新县、商城县和安徽省金寨县毗邻,距麻城市约40 km。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东段,磨子潭一晓天断裂和定远一八里贩断裂南侧的桐柏一大别变质核杂岩隆起亚带(杜建国,2000)。桐柏一大别地区钼矿资源丰富,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现已发现和探明一处特大型钼矿床(张怀远,2012),河南省商城县汤家坪已探明一处大型钼矿床(马宏卫,2007),而对于钨矿资源发现甚少。本文通过研究两路口钨矿床地质特征并初步总结找矿标志,以期对桐柏一大别地区钨矿找矿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标志 钨矿 矿床地质特征 商城县 路口
下载PDF
湖北省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综合找矿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曾小华 鲁显松 +3 位作者 熊意林 刘嘉 朱正勇 黄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67-768,共2页
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为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鄂北麻城地区首次发现的白钨矿矿床。矿体赋存于研究区近东西向发育的构造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层控制,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其次为闪长岩脉、... 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为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鄂北麻城地区首次发现的白钨矿矿床。矿体赋存于研究区近东西向发育的构造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层控制,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其次为闪长岩脉、花岗斑岩脉;矿体赋存状态不受围岩岩性制约;通过地质找矿工作,已控制钨矿(化)体6条,其中主矿脉WⅠ资源量(333+3341)达小-中型矿床规模,两路口地区有较大钨矿找矿前景。文章通过研究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黑色金属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航磁异常 地球物理 地球科学 成矿地质 矿体产状 断层产状 构造破碎带 找矿方向 二长花岗质片麻岩 碎裂岩 动力变质岩 褐铁矿化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路口 麻城市 湖北省
下载PDF
南秦岭南沟寨铌钽矿床粗面岩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7
作者 鲁显松 孙腾 +4 位作者 熊意林 黄景孟 魏四华 李志刚 钟石玉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年第4期453-457,共5页
南秦岭两竹地区出露一套碱性岩浆岩,该套碱性岩浆岩与铌钽稀土矿成矿关系密切,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大型、特大型规模的铌钽稀土矿床。南沟寨铌钽矿床分布于该带北侧,主要赋矿岩石为粗面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粗面岩结晶年龄为(446.4&#... 南秦岭两竹地区出露一套碱性岩浆岩,该套碱性岩浆岩与铌钽稀土矿成矿关系密切,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大型、特大型规模的铌钽稀土矿床。南沟寨铌钽矿床分布于该带北侧,主要赋矿岩石为粗面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粗面岩结晶年龄为(446.4±4.4)Ma,形成于早志留世,该矿床具有全岩矿化、含矿性稳定等特点,无明显后期热液叠加富集现象,表明其成岩成矿同期;庙垭等正长岩—碳酸岩、土地岭等粗面质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南沟寨铌钽矿粗面岩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紧密联系,反映南沟寨含铌钽矿粗面岩可能与该系列岩石具有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岩 铌钽矿 锆石U-Pb年代学 南沟寨 南秦岭
下载PDF
竹山土地岭一带铌钽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熊意林 钟石玉 +7 位作者 李志刚 黄景孟 鲁显松 杜翌超 吴恩政 李忠林 赵生贵 朱正勇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年第B11期1-7,43,共8页
竹山土地岭一带位于南秦岭石泉—安康—竹山断裂带北侧碱性岩带中,志留纪板块边缘伸展环境为区域内的稀有稀土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成矿条件。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与1∶2 000岩石原生晕异常结果显示,铌、钽异常均与志留纪粗面质火山岩类... 竹山土地岭一带位于南秦岭石泉—安康—竹山断裂带北侧碱性岩带中,志留纪板块边缘伸展环境为区域内的稀有稀土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成矿条件。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与1∶2 000岩石原生晕异常结果显示,铌、钽异常均与志留纪粗面质火山岩类密切相关。矿体赋存于粗面质火山岩中,含矿岩系为粗面岩、粗面质凝灰熔岩、粗面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含钾长晶屑凝灰质绢云千枚岩等,主要含铌钽矿物为铌铁矿、钽铌铁矿。土地岭铌钽矿床与庙垭铌稀土矿床、杀熊洞铌稀土矿床以及天宝铌矿床应属同一成矿系列,成因类型属于过渡类型的矿床,兼具岩浆型和岩浆热液型矿床的特征。初步估算NbTaⅠ1、NbTaⅡ1、NbTaⅡ2号铌钽矿矿体(Nb_2O_5、Ta_2O_5) 334资源量具大型以上铌钽矿床规模。庙垭西部文家湾—黄家沟一带具有类似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潜力巨大,极具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质火山岩 铌钽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土地岭 南秦岭
下载PDF
南秦岭竹山县土地岭火山岩型钽铌矿综合找矿方法及找矿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景孟 熊意林 +3 位作者 张笑 鲁显松 周豹 汪国虎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5-1143,共9页
土地岭钽铌矿是湖北省地质调查院近期在南秦岭地区发现的具有大型规模的钽铌矿床。通过介绍该矿床勘查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提出了适合于火山岩型"稀有"矿的综合找矿方法,即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靶区、以大比例尺岩石剖面测... 土地岭钽铌矿是湖北省地质调查院近期在南秦岭地区发现的具有大型规模的钽铌矿床。通过介绍该矿床勘查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提出了适合于火山岩型"稀有"矿的综合找矿方法,即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靶区、以大比例尺岩石剖面测量圈出矿化带、以火山岩岩相及岩石组合特征的填图方法厘定含矿地质体、以槽探工程控制地表矿体、以钻探工程验证深部矿体。实践证明,该找矿方法组合具有经济、快捷、找矿效果显著等特点。通过各种找矿方法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找矿模型,对国内火山岩型钽铌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型 钽铌矿 综合找矿方法 找矿模型
下载PDF
湖北省麻城市两路口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小华 鲁显松 +4 位作者 黄威 赵旭峰 汪江 刘嘉 朱正勇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第6期802-807,共6页
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为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鄂北麻城地区首次发现的白钨矿矿床。矿体赋存于研究区近东西向发育的构造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层控制,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其次为花岗斑岩... 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为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鄂北麻城地区首次发现的白钨矿矿床。矿体赋存于研究区近东西向发育的构造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层控制,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其次为花岗斑岩脉、闪长岩脉;矿体赋存状态不受围岩岩性制约,钼矿(化)发育于钨矿体南部或下部,钨、钼矿化不共生;通过近一年的地质找矿工作,已控制的主矿脉W1资源量(3341)已达小—中型矿床规模,两路口普查区有较大的找钨矿前景。通过研究麻城市两路口白钨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富集规律以及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为高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白钨矿床,主矿体南部及深部存在较大找矿前景,其找矿方向认识对开拓桐柏—大别成矿带钨矿找矿思路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两路口白钨矿床 远景分析 找矿方向 湖北麻城
下载PDF
庙垭铌钽稀土矿田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石玉 熊意林 +7 位作者 李志刚 黄景孟 杜翌超 吴恩政 鲁显松 周晓宁 李忠林 朱正勇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年第B11期8-14,共7页
在阐述庙垭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碱性杂岩源区性质、成因类型以及动力学背景,总结铌—钽—稀土成矿规律,建立庙垭矿田铌—钽—稀土成矿模式,认为庙垭矿田铌、钽、稀土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 在阐述庙垭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碱性杂岩源区性质、成因类型以及动力学背景,总结铌—钽—稀土成矿规律,建立庙垭矿田铌—钽—稀土成矿模式,认为庙垭矿田铌、钽、稀土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较高结晶分异程度的碱性岩石是成矿的物质基础,花园—槐花园断裂及次级断裂提供了深部幔源岩浆及岩浆期后热液上升通道,并控制了岩体空间展布。杂岩体的成岩过程为Nb、REE元素富集成矿过程,矿物的分离结晶是REE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而Nb-Ta富集成矿主要与后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即富F、CO_2、H_2O等含矿流体的储藏和运移有关。伴随着碱性岩浆的上侵—喷发沉积,受后期构造—热液交代改造,在矿田内不同的岩相形成不同的矿种组合,也构成不同的矿床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分异 岩浆热液活动 成矿过程 成矿模式 庙垭矿田
下载PDF
岩层真厚度计算中负厚度的处理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正勇 熊意林 +3 位作者 鲁显松 胡飞 刘嘉 杜翌超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第2期217-221,共5页
以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在DGSInfo系统剖面库中的岩层真厚度计算结果出现负值及0值进行探讨,并与以列昂托夫斯基公式为厚度计算公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且对DGSInfo系统剖面库及列昂托夫斯基公式中岩层倾向与坡向的关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 以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在DGSInfo系统剖面库中的岩层真厚度计算结果出现负值及0值进行探讨,并与以列昂托夫斯基公式为厚度计算公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且对DGSInfo系统剖面库及列昂托夫斯基公式中岩层倾向与坡向的关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确认岩层厚度计算中负厚度识别及负号的应用,并厘定较为合理的岩层厚度计算公式和在计算岩层总厚度时较为科学的负值处理方法,进而对出现负厚度及0值厚度的原因进行分析,且对岩层负厚度所代表的地质意义作了较为详细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剖面 负厚度 sign值 DGSInfo 地质意义
下载PDF
竹山文峪河毒重石—重晶石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正勇 黄景孟 +3 位作者 鲁显松 赵生贵 聂育明 冷双梁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7年第A01期63-67,共5页
竹山文峪河毒重石—重晶石矿床产于寒武纪硅质岩建造中,毒重石矿床与重晶石矿床同生沉积特征显著,既相互共生,又相互分离的产出,受断层、层位、岩性、岩相控制明显。成矿流体中主要含有N_2、CO_2、O_2、CO等,毒重石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 竹山文峪河毒重石—重晶石矿床产于寒武纪硅质岩建造中,毒重石矿床与重晶石矿床同生沉积特征显著,既相互共生,又相互分离的产出,受断层、层位、岩性、岩相控制明显。成矿流体中主要含有N_2、CO_2、O_2、CO等,毒重石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密切,重晶石形成温度低于毒重石。矿石中Ba与有机碳含量具有不协调的负相关趋势,有机质成熟度越高,越利于Ba的富集。硫同位素特征表明,在以毒重石矿石为主的成矿亚带中,重晶石形成与热液流体有关;在以重晶石为主的成矿亚带中,重晶石的形成与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物作用密切相关。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氧化作用及微生物的降解所产生的碳元素为早期成岩阶段的初始碳源,毒重石形成于水岩界面下部到氧化还原界面上部及其附近的环境中。硼同位素特征说明硼主要来自于生物降解。铷锶同位素特征表明毒重石和钡解石形成于早期成岩阶段沉积物的孔隙水介质中。钐钕同位素特征说明成矿流体与底部火山岩发生了广泛的水—岩作用,火山岩可能为热水沉积硅质岩或钡解石的形成提供部分物源。因此,文峪河毒重石—重晶石矿床,为一产于深海—半深海环境受生物—化学、氧化还原条件、温度影响强烈及与盆地底部基岩密切相关的同生热水沉积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重石 重晶石 矿床特征 流体包裹体 硫碳氧铷锶钐钕同位素 矿床成因 文峪河
下载PDF
攀西地区道坪子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14
作者 孙腾 鲁显松 +4 位作者 周晓宁 刘文浩 王健 曾令高 范川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年第3期408-417,共10页
道坪子铁矿床位于上扬子地台西缘盐源—丽江逆冲带,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大板山岩体辉长岩与志留系碳酸盐岩接触带。为查明矿床成因机制,开展了磁铁矿主量、微量元素及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磁铁矿在TiO_(2)-Al_(2)O_(3)-MgO图... 道坪子铁矿床位于上扬子地台西缘盐源—丽江逆冲带,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大板山岩体辉长岩与志留系碳酸盐岩接触带。为查明矿床成因机制,开展了磁铁矿主量、微量元素及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磁铁矿在TiO_(2)-Al_(2)O_(3)-MgO图解、(Ca+Al+Mn)-(Ti+V)图解、V/Ti-Fe图解中落入热液磁铁矿区域,Ni/Cr比值为2.08~3.33,指示其为热液交代成因;磁铁矿相对富集Th、Ta、Zr、Hf,∑REE含量低(1.5×10^(-6)~1.9×10^(-6)),具弱正Eu异常,与辉长岩中的磁铁矿具有近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表明铁可能主要源自于辉长岩磁铁矿;成矿热液为高温(300~400℃)富气热液,与形成矿山梁子铁矿床的铁矿浆同源,可能由低钛玄武质岩浆分离形成的富铁质岩浆演化而来。研究认为,道坪子铁矿床是源于低钛玄武质岩浆的高温富气热液与辉长岩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接触交代型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低钛玄武岩 辉长岩 接触交代型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道坪子
下载PDF
数字地质调查中地球化学样品数据Excel采集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正勇 黄景孟 +3 位作者 胡飞 鲁显松 陈曦 王曼丽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9年第2期247-250,共4页
基于数字调查信息综合平台的地球化学测量样品数据采集,是以Access进行数据的存储处理关联,当前的技术手段普遍操作繁琐耗时;而Excel处理数据具有自由、方便、可运算、兼容性好的特点,基于Excel开发出适用于地球化学样品数据采集的模型,... 基于数字调查信息综合平台的地球化学测量样品数据采集,是以Access进行数据的存储处理关联,当前的技术手段普遍操作繁琐耗时;而Excel处理数据具有自由、方便、可运算、兼容性好的特点,基于Excel开发出适用于地球化学样品数据采集的模型,以DGSInfo地球化学测量样品库为原型,以原始字典库为数据源,Excel中设置数据选项的多选框、运算公式及触发条件,野外运用手机进行地球化学样品数据的采集,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调查信息综合平台 地球化学样品数据采集 Excel采集模型 自动化
下载PDF
湖北省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前景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小华 刘嘉 +7 位作者 杜文洋 鲁显松 刘雷 吴兵 熊意林 朱正勇 杜翌超 黄桂珍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年第3期301-307,323,共8页
湖北省麻城市两路口钨矿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为该区域首次发现的有一定规模的热液型白钨矿床。钨矿体赋存于近EW向构造破碎带内,顶底板为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研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EW向断裂为重要的控矿构造;Mo... 湖北省麻城市两路口钨矿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为该区域首次发现的有一定规模的热液型白钨矿床。钨矿体赋存于近EW向构造破碎带内,顶底板为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研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EW向断裂为重要的控矿构造;Mo、W、Bi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套合较好、重现性较好,异常长轴方向与构造方向一致;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20~380℃;区内脉岩年龄及与钨矿伴生的辉钼矿年龄均在130 Ma左右;钨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且深部延伸稳定,矿床为构造控矿高温热液型钨矿床。两路口地区钨矿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成矿潜力较大,EW向、NNE向深部尚存较大找矿潜力,东部ZH2、ZH3综合异常区也存在一定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白钨矿床 桐柏—大别造山带 两路口地区
下载PDF
斑岩铜矿体系
17
作者 Richard H.Sillitoe 钟石玉 鲁显松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5年第1期106-107,共2页
1岩浆与流体的形成 斑岩铜矿体系一般分布在地表以下4km以内的深度范围内(Singeret al.,2008),中心部位的岩株向下与位于5~15km处的母岩浆房相连接(Cloos,2001;Richards,2005)。母岩浆房是整个体系演化过程中岩浆和高温高压... 1岩浆与流体的形成 斑岩铜矿体系一般分布在地表以下4km以内的深度范围内(Singeret al.,2008),中心部位的岩株向下与位于5~15km处的母岩浆房相连接(Cloos,2001;Richards,2005)。母岩浆房是整个体系演化过程中岩浆和高温高压富金属流体的来源。据野外观察和理论计算表明,容积50km^3的母岩浆房才能够释放出形成一个斑岩Cu矿床所需的流体,但是如果要形成巨型体系、尤其是在矿床群或者矿带存在的地区,这个数值则要增加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体 斑岩 RICHARDS 金属流体 岩浆房 高温高压 演化过程 野外观察
下载PDF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18
作者 彭练红 彭三国 +17 位作者 邓新 徐大良 涂兵 朱江 李福林 邱啸飞 张维峰 刘浩 王成刚 金鑫镖 周豹 杨成 曾小华 黄景孟 鲁显松 朱金 马昌前 王连训 《中国科技成果》 2021年第12期14-15,共2页
武当-桐柏-大别造山带是扬子和华北两大板块之间的分划(构造)带.完整记录太古代以来武当-桐柏-大别造山带漫长地质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专题跟踪研究,系统理清了武当-随枣地区地层系统、总结了该区地质构造... 武当-桐柏-大别造山带是扬子和华北两大板块之间的分划(构造)带.完整记录太古代以来武当-桐柏-大别造山带漫长地质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专题跟踪研究,系统理清了武当-随枣地区地层系统、总结了该区地质构造演化的基本过程、建立了该区时间-空间-物质(成岩、成矿)格架,编制了系列图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 矿产调查 地层系统 区域地质 跟踪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