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神发现宋代窖藏瓷器 被引量:7
1
作者 鲁树泉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7-47,共1页
距青神县南1公里处的南城乡1村2组,位于岷江西岸回水湾。1985年10月,该组村民在菜园地取土时,在距地表0.8米处,发现一个用宋砖围砌的方坑,坑长5.8米,宽3.6米,深1.5米,坑内垒置各式各样的瓷器。据调查,当时村民挖到后,发现内有杯、盘、... 距青神县南1公里处的南城乡1村2组,位于岷江西岸回水湾。1985年10月,该组村民在菜园地取土时,在距地表0.8米处,发现一个用宋砖围砌的方坑,坑长5.8米,宽3.6米,深1.5米,坑内垒置各式各样的瓷器。据调查,当时村民挖到后,发现内有杯、盘、碗、壶、瓶等器物,垒置整齐,可能是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窖藏 瓷器 瓷瓶 青神县 盘口 腹径 器物 豆青色 围砌 足径
下载PDF
青神清代考棚与《重修考棚序》碑记 被引量:2
2
作者 鲁树泉 李耀奎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3-74,共2页
1987年,青神县文物普查时,根据该县职业中学建筑梁上,穿上的题记题款,及查对县志史料,认定该校建筑为清代考棚。1990年3月,在校内又发现一通石碑,笔者闻讯前往,发现此石碑是记叙青神县清代光绪三年重修考棚的《重修考棚序》。《重修考... 1987年,青神县文物普查时,根据该县职业中学建筑梁上,穿上的题记题款,及查对县志史料,认定该校建筑为清代考棚。1990年3月,在校内又发现一通石碑,笔者闻讯前往,发现此石碑是记叙青神县清代光绪三年重修考棚的《重修考棚序》。《重修考棚序》的发现,进一步核实确定了考棚的真实面目。考棚位于县城东街,座北朝南,前为街道,左右为民居,现为青神县职业中学校址。(图一)该建筑由正堂和两厢房组成,呈四合院布局。正堂、两厢房均有十字交叉的过道相通。建筑面积为847.51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319.5平方米。正堂:由单檐悬山式屋顶和前廊卷棚屋顶组成;复盖小青瓦,菊花瓦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志 史料 清代末期 中学建筑 道光 职业中学 十字交叉 合院布局 碑记 木结构
下载PDF
青神发现唐代八卦铜镜
3
作者 鲁树泉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0-80,共1页
青神发现唐代八卦铜镜鲁树泉1987年5月23日,县文物普查队在青城乡邓义雄、城厢镇徐正家中,收集到两面青铜镜(图)。两镜虽年代已久,有浅锈,但仍光滑明亮,光可见人。镜圆形,正面中心略微拱形,背面中心成浅锅形。两镜均为... 青神发现唐代八卦铜镜鲁树泉1987年5月23日,县文物普查队在青城乡邓义雄、城厢镇徐正家中,收集到两面青铜镜(图)。两镜虽年代已久,有浅锈,但仍光滑明亮,光可见人。镜圆形,正面中心略微拱形,背面中心成浅锅形。两镜均为直径27厘米,边宽0.8厘米,厚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卦 铸造工艺 十二生肖 文物 初步鉴定 首次发现 小孔径 青铜镜 青神县 浅浮雕
下载PDF
苏东坡与瑞草桥遗址
4
作者 鲁树泉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2-72,共1页
苏轼、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宋代的著名文学家。据载,青神瑞草桥是宋代苏东坡的外婆家和丈人家所在地。我们参照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了实地探索和走访。东坡集《致王庆源丈人》诗序载:“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 苏轼、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宋代的著名文学家。据载,青神瑞草桥是宋代苏东坡的外婆家和丈人家所在地。我们参照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了实地探索和走访。东坡集《致王庆源丈人》诗序载:“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薄,雅州户椽,遇民史如家人。即谢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桥,放怀自得。有书来往求红带,既以遗之,且作诗为戏,请黄鲁直学士,秦少游贤良各赋一首,为老人光华。其诗云:……归来瑞草桥边路,独游还佩平生壶。慈姥岩前自唤渡、青衣江上人争扶……”东坡集《送仲天贶、王元直绝勾五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文献资料 青衣江 遗址 宋代 文学家 苏轼 老人 诗序 红带
下载PDF
青神县馆藏的一组明代青铜器
5
作者 鲁树泉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4,102,共3页
青神馆藏的这组明代青铜器,制作工艺较高,形态生动,保存完好。经鉴定为明弘治年间墓葬陪葬仪仗青铜器。
关键词 青神 馆藏 明代 青铜器
下载PDF
试论原件、复制品在考古遗址博物馆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白岩 鲁树泉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96,共5页
考古遗址博物馆依托考古原址而建,考古原址及其出土的文物原件构成了遗址博物馆的主体,是博物馆生命力的源泉。考古遗址的"原址原状"保护和出土文物的"原址原件"展示,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 考古遗址博物馆依托考古原址而建,考古原址及其出土的文物原件构成了遗址博物馆的主体,是博物馆生命力的源泉。考古遗址的"原址原状"保护和出土文物的"原址原件"展示,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脱离了遗址氛围的原件,就偏离了它的时空坐标,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已被大大削弱。复制品和仿制品替代原件作为展品、教具、道具或纪念品在考古遗址博物馆中被广泛使用的现象,令人喜忧参半。如何恰当地利用复制品,值得进一步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博物馆 文化遗产保护 原件 复制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