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道镜检查在HIV感染妇女宫颈高级别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鲁潇凝 张红芸 +4 位作者 钱虹 吕送芹 田媛 朱珉 赵耀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41-46,共6页
目的比较TCT、HC2-HR-HPV检测及初次阴道镜检查3种筛查方法对HIV感染妇女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筛查效果,评价阴道镜检查在HIV感染妇女宫颈高级别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91例HIV感染妇女均行TCT、HC2-HR-HPV检测及初次阴道镜检查,对初... 目的比较TCT、HC2-HR-HPV检测及初次阴道镜检查3种筛查方法对HIV感染妇女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筛查效果,评价阴道镜检查在HIV感染妇女宫颈高级别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91例HIV感染妇女均行TCT、HC2-HR-HPV检测及初次阴道镜检查,对初次阴道镜检查异常患者进行定位活检.对初次阴道镜检查阴性及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待其TCT及HC2-HR-HPV检测结果回报,如TCT结果为ACS-H、LSIL、HSIL或TCT为ASC-US合并HR-HPV感染,再次行阴道镜检查,对可疑患者进行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以最终病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CT、HC2-HR-HPV检测及初次阴道镜检查对HIV感染妇女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的筛查效果.结果 591例HIV感染妇女中HR-HPV感染210例(35.53%),CINⅠ62例(10.49%),≥CINⅡ46例(7.78%);初次阴道镜检查对HIV感染妇女宫颈高级别病变筛查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TCT、HC2-HR-HPV检测(P<0.05);初次阴道镜检查的漏检率与HC2-HR-HPV检测相似,明显低于TCT(P<0.05);初次阴道镜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与TCT相似,明显大于HC2-HR-HPV检测(P<0.05).结论 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率及宫颈高级别病变发生率较高;阴道镜检查特异度高、漏诊率低,并且具有经济、快速、即诊即治等优点,对HIV感染妇女进行宫颈高级别病变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宫颈高级别病变 筛查 阴道镜检查
下载PDF
VEGF、sflt-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琳娜 胡艳梅 +2 位作者 韩雪松 鲁潇凝 徐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中的作用及sflt-1在EM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EMT的患者40例(EMT组)和体检无异常的健...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中的作用及sflt-1在EM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EMT的患者40例(EMT组)和体检无异常的健康妇女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中VEGF及sflt-1的浓度,并计算VEGF活性指数及sflt-1的ROC曲线下面积,分析VEGF、sflt-1、VEGF活性指数与EMTr-AFS分期及痛经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EMT组血清中VEGF、sflt-1的浓度及VEGF活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EMT组血清中VEGF浓度及VEGF活性指数与r-AFS分期及痛经程度呈正相关(P<0.01),而sflt-1浓度与r-AFS分期及痛经程度呈负相关(P<0.01);③EMT组血清中sflt-1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结论:VEGF、sflt-1与EMT的发病相关;采用VEGF活性指数可更全面了解VEGF在EMT中的作用;sflt-1对EMT的血清学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活性指数 ROC曲线下面积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血管前置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胡顺琴 鲁潇凝 +3 位作者 许静 唐丹 孙倩 刘奇云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血管前置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或临床疑有血管前置的42例孕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产后胎盘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血管前置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或临床疑有血管前置的42例孕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产后胎盘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别与术后结果对照分析,评价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42例孕妇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诊断血管前置25例,其中,中孕期(20~28周)诊断17例,晚孕期(30~34周)再次超声检查,3例前置血管迁移至正常位置,迁移率为17.6%(3/17),14例持续为血管前置,而晚孕期(30~37周)超声首次诊断的11例血管前置,无1例发生迁移,全部经产后胎盘检查证实为血管前置。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前置的敏感性(76.0%vs 100%),特异性(82.4%vs 100%)和准确性(78.6%vs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筛查血管前置的重要方法,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宫颈内口,对诊断血管前置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产前诊断血管前置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前置 经阴道 彩色多普勒超声 产前诊断
下载PDF
绝经前、后EP中ER、PR、Bcl-2、Ki-67蛋白表达特点 被引量:6
4
作者 薛翔 鲁潇凝 公丕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945-948,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前、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EP)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B-细胞淋巴瘤基因蛋白(Bcl-2)、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为研究EP形成机制提供思路。方法:随机选取绝经前、绝经后EP标本各15例,及绝经前正常增生期子... 目的:探讨绝经前、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EP)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B-细胞淋巴瘤基因蛋白(Bcl-2)、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为研究EP形成机制提供思路。方法:随机选取绝经前、绝经后EP标本各15例,及绝经前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绝经后正常萎缩型子宫内膜各10例,共50例标本。用生物素蛋白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各组织上EP、PR、Bcl-2、Ki-67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绝经前组:PR在EP腺体和间质的表达均低于其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P<0.05),Bcl-2在EP腺体和间质的表达均高于其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P<0.05),ER、Ki-67在EP和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②绝经后组:ER、PR、Bcl-2在EP间质和腺体中的表达均高于三者在绝经后正常萎缩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P<0.05),Ki-67在EP和绝经后正常萎缩型内膜中的表达没有差异;③PR在绝经后EP腺体及间质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绝经前EP中的表达(P<0.05),ER、Bcl-2、Ki-67在绝经前、后EP中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局部ER、PR的分布不均和功能改变在EP的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局部细胞凋亡的异常在EP的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疾病 受体 雌激素 孕激素类 @Bcl-2 @ki-67 更年期
下载PDF
慢性阴道炎并发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金钰铌 刘菀 +2 位作者 许静 鲁潇凝 李亚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者发生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368例慢性阴道炎且疑似VIN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者发生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368例慢性阴道炎且疑似VIN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是否发生VIN分为VIN组(n=46)和非VIN组(n=322)。对2组来院诊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用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及预测正确率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VIN组与非VIN组的年龄、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ratio of 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NLR)、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V感染(OR=29.254,95%CI=4.124~153.574)、IL-17(OR=4.604,95%CI=2.209~97.683)、NLR(OR=2.835,95%CI=1.357~5.405)、M-CSF(OR=2.361,95%CI=1.135~3.975)和Alb(OR=1.099,95%CI=1.015~1.263)均是慢性阴道炎并发VIN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得出预测模型的表达方程:Prob=1/(e^(-Y)),Y=40.507-3.376×HPV感染-1.527×IL-17-1.042×NLR-0.859×M-CSF-0.095×Alb。验证得出模型的灵敏度为86.90%,特异度为85.70%,正确率为85.90%。结论:慢性阴道炎患者发生VIN的危险因素有HPV感染、IL-17高表达、NLR高表达、M-CSF高表达、Alb低表达,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区分能力良好,能有效评估阴道炎发生VIN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外阴上皮内瘤变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进修医师掌握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3
6
作者 胡顺琴 鲁潇凝 +4 位作者 宋欣燕 耿力 许静 陈敏 李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进修医师掌握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学习曲线。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产科进修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6名医师进行教学研究,根据医师的工作经历分为A组(从事妇产科超声工作≥2 a)3名,B组... 目的探讨进修医师掌握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学习曲线。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产科进修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6名医师进行教学研究,根据医师的工作经历分为A组(从事妇产科超声工作≥2 a)3名,B组(从事超声工作<2 a)3名,选取每名医师的前200例超声检查资料,共计1200例进行分析,按照超声检查时间顺序,每40例为1学习曲线段,共5个学习曲线段,根据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标准切面对每个病例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操作平均得分情况,并绘制学习曲线图。结果两组各阶段操作平均得分呈上升趋势。每组各阶段间平均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第1~4阶段的检查平均得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阶段平均得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医师操作得分的拐点为120例,B组医师操作得分的拐点为160例。结论学习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是个渐进的过程,具备妇产科超声操作基础的进修医师需完成约120例,无妇产科超声操作基础或操作经验少者需完成约160例,可熟练掌握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技能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超声检查 继续教育 学习曲线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外阴上皮内瘤变危险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金钰铌 李亚敏 +2 位作者 刘菀 许静 鲁潇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6-41,共6页
目的应用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建立外阴上皮内瘤变危险度评价模型。方法模型样本为101例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134例外阴良性病变者及150例外阴完全正常者。对其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 目的应用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建立外阴上皮内瘤变危险度评价模型。方法模型样本为101例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134例外阴良性病变者及150例外阴完全正常者。对其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影响因素的截断值,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混淆矩阵回代分析验证模型的正确率。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吸烟、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外阴瘙痒、外阴触血、外阴肿物、外阴疼痛、绝经与否、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指标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模型最大似然比(LR)检验具有差异(P<0.05)。混淆矩阵回代分析结果发现该模型总体预测正确率为78.44%(302/385)。结论应用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构建外阴上皮内瘤变危险度评价模型,能有效提高外阴上皮内瘤变正确筛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上皮内瘤变 早期筛查 LOGISTIC回归 危险度评价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陶友仙 段振玲 +3 位作者 鲁潇凝 许妙龄 秦浩 陈绍华 《皮肤病与性病》 2016年第6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疗效。方法将高危型HPV阳性(>1年)的患者102例纳入空白对照组15例、光动力治疗组36例、干扰素治疗组51例。治疗选择非月经期,光动力治疗组每2周...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疗效。方法将高危型HPV阳性(>1年)的患者102例纳入空白对照组15例、光动力治疗组36例、干扰素治疗组51例。治疗选择非月经期,光动力治疗组每2周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次;干扰素治疗组每日或隔日用药1次,每次用量为10万U,每个月经周期使用10次,共用3个月;两组治疗后进入随访期,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直接随访,每3月随访1次,至少随访9月,观察HPV阴转情况。结果第3、6、9月随访时HPV阴转率: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6.6%、13.3%;光动力治疗组分别为:52.8%、71.4%、80.6%;干扰素治疗组分别为:27.5%、44.4%、53.6%。光动力治疗组及干扰素治疗组HPV阴转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动力治疗组HPV阴转率高于干扰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均有疗效,且光动力疗法疗效优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是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光动力疗法 干扰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