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130a来毛乌素沙漠北部泊江海子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 被引量:23
1
作者 鲁瑞洁 夏虹 +1 位作者 强明瑞 张登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9,共6页
系统简单、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湖泊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了湖区气候环境变化方面的大量信息,特别是沉积速率较快的湖泊,其沉积物是记录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通过对湖泊沉积物粒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毛乌素沙... 系统简单、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湖泊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了湖区气候环境变化方面的大量信息,特别是沉积速率较快的湖泊,其沉积物是记录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通过对湖泊沉积物粒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毛乌素沙漠北部泊江海子地区近130 a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932年前,气候总体上较为寒冷干旱(1876—1888年湖泊水位较低,气候温暖干旱,温度有下降的趋势;1888—1908年气候较上一阶段湿润,而温度有所降低;1908—1932年气候干旱并且波动频繁,又以1917年前后以及1924—1932年干旱程度最为严重,可能有强沙尘暴发生);1932—1962年,气候温暖湿润但有变冷的趋势;1962—1976年气候频繁波动;1976年以来气候温暖湿润但有变干的趋势,尤其是1990年以后气候波动幅度增大并且出现了暖干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泊江海子 湖泊沉积 气候环境变化
下载PDF
青海湖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鲁瑞洁 唐清亮 +6 位作者 桑艳礼 魏殿生 张登山 石昊 贾飞飞 尚媛 田丽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对青海湖湖东克土沙区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沙丘土壤水分随深度的变化较小,采取措施(人工植被+麦草方格沙障)的流动沙丘在不同深度上的变异最大;从0—80cm平均水平看,土壤含水量为固定沙丘&... 对青海湖湖东克土沙区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沙丘土壤水分随深度的变化较小,采取措施(人工植被+麦草方格沙障)的流动沙丘在不同深度上的变异最大;从0—80cm平均水平看,土壤含水量为固定沙丘>流动沙丘>采取措施的流动沙丘;三种沙丘土壤水分与降雨的时间变化都基本一致,可以分为冻结滞水期(12月—翌年3月)、水分补偿期(4—7月)和失水期(8—11月)三个阶段,土壤含水量以夏秋季最高;降水对0—80cm的土壤水分都有影响,对上层土壤的影响更显著,采取措施的流动沙丘主要影响深度为60cm,固定沙丘为20cm;在流动沙丘上种植人工植被以及布设麦草方格沙障,可以抑制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在植被恢复前能够有效减少风蚀,对于植物初期生长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流动沙丘 固定沙丘 时空变化 降雨
下载PDF
第四纪风沙环境证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鲁瑞洁 哈斯 +1 位作者 岳兴玲 陈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2-90,共9页
第四纪风沙环境的研究对于人们了解重大气候环境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第四纪风沙环境的研究主要通过对环境变化的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提取其中有关风沙环境变化的证据,从而对古环境进行推测与重建。本文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进行第... 第四纪风沙环境的研究对于人们了解重大气候环境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第四纪风沙环境的研究主要通过对环境变化的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提取其中有关风沙环境变化的证据,从而对古环境进行推测与重建。本文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进行第四纪风沙环境研究时使用的证据(形态学证据、沉积学证据和生物学证据),分析了利用这些证据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作了分析,指出各种证据的综合使用以及提高定年的准确度仍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风沙环境 形态学 沉积学 生物学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典型固沙植物对根下土壤改良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鲁瑞洁 刘小槺 +1 位作者 李金凤 赵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7-181,共5页
通过调查青海湖地区典型固沙植物沙蒿(Artemisa desterorum Spreng.)、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的根系分布情况,测定灌丛根下及裸沙地土壤温湿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等理化指标,初步分析了3种典... 通过调查青海湖地区典型固沙植物沙蒿(Artemisa desterorum Spreng.)、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的根系分布情况,测定灌丛根下及裸沙地土壤温湿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等理化指标,初步分析了3种典型固沙植物在植被恢复初期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均高于空气温度,其中裸沙地和沙棘根下土壤温度略高;植物根下土壤水分均低于裸沙地,植物生长耗水表现为沙蒿>沙棘>乌柳;3种植物对土壤养分及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均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对表层土壤(0-10cm)的改良效果明显。自然植被沙蒿对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最明显,而人工植被乌柳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极端贫瘠的高寒沙地,人工植被能够改善植被恢复区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养分状况,从而进一步促进自然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典型固沙植物 土壤改良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南缘油松树轮宽度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8
5
作者 鲁瑞洁 夏虹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9-402,共4页
树木年轮定年准确、连续性强、分辨率高,并且易于获取复本,已经成为过去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沙漠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树轮研究工作开展的较少。通过分析腾格里沙漠南缘油松树木年轮宽度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树木年轮定年准确、连续性强、分辨率高,并且易于获取复本,已经成为过去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沙漠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树轮研究工作开展的较少。通过分析腾格里沙漠南缘油松树木年轮宽度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发现夏季(6~8月)温度以及年降水量是当地油松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对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的功率谱分析表明,树轮记录具有2.6a,7.5a,14a以及16.5a的显著周期,其中2.6a以及7.5a周期的树轮指数变化,可能与ENSO的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沙漠南缘 油松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青海湖湖东克土沙区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鲁瑞洁 唐清亮 +2 位作者 张登山 石昊 赵爱斌 《地球环境学报》 2010年第3期183-188,共6页
本文通过土壤水分观测,结合降水记录及地表沉积物粒度分析,对青海湖湖东克土沙区固定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00cm深度内,丘间地的土壤含水量最高,丘顶与背风坡次之,迎风坡最低。迎... 本文通过土壤水分观测,结合降水记录及地表沉积物粒度分析,对青海湖湖东克土沙区固定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00cm深度内,丘间地的土壤含水量最高,丘顶与背风坡次之,迎风坡最低。迎风坡丘间地与迎风坡脚受地下水的影响,分别以40cm和100cm为界,土壤含水量在界限以上变化不大,界限以下随着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大。其他地貌部位土壤水分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0~20cm土壤含水量都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20cm以下则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固定沙丘 降雨量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登山 田丽慧 +2 位作者 鲁瑞洁 唐清亮 石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11,共9页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水平变化和0~20 cm垂直变化的分析,可知自然固定沙丘的表层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其他沙丘以中砂为主,粒度参数随着地形起伏有不同的变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粗颗粒逐渐增多...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水平变化和0~20 cm垂直变化的分析,可知自然固定沙丘的表层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其他沙丘以中砂为主,粒度参数随着地形起伏有不同的变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粗颗粒逐渐增多,细颗粒逐渐减少,粒度参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波动减小的趋势。通过比较分析,可得出人工治理措施对沙地地表环境的影响较大,能促进细颗粒物质的沉积,有效减少地表的风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湖东沙地 地表沉积物 粒度特征 地形 垂直变化
下载PDF
树木年轮记录的祁连山东段公元1895年来的气温变化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亚军 马玉贞 +4 位作者 鲁瑞洁 桑艳礼 蒙红卫 华发春 满自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5-912,共8页
利用祁连山东段吐鲁沟的油松树轮宽度序列,与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重建了公元1895年来1-8月平均气温,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52.6%(R^2adj=48.7%,F=13.589,P〈0.001)。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20年来经历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 利用祁连山东段吐鲁沟的油松树轮宽度序列,与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重建了公元1895年来1-8月平均气温,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52.6%(R^2adj=48.7%,F=13.589,P〈0.001)。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20年来经历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20世纪40-70年代3个明显的升降温过程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升温过程。重建序列与研究区以西的祁连山中段、天山西段、阿尔泰山中段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重建序列显示的1923-1929年的高温时段与中国20世纪20年代大范围的干旱事件一致,而且与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的变化遥相呼应,说明祁连山东段的树轮资料不仪记录了区域气候变化信号,而且对于全球变化响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树木年轮 1-8月气温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现代土地沙漠化发展动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武健伟 赵廷宁 鲁瑞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6-40,共5页
为探讨浑善达克沙地近40年来土地沙漠化发展动态与成因,根据最新的遥感数据,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角度,分析浑善达克沙地近20年来土地沙漠化发展特点,并根据若干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和研究区社会统计资料,分析影响浑善达克沙地现代土地沙... 为探讨浑善达克沙地近40年来土地沙漠化发展动态与成因,根据最新的遥感数据,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角度,分析浑善达克沙地近20年来土地沙漠化发展特点,并根据若干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和研究区社会统计资料,分析影响浑善达克沙地现代土地沙漠化发展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认为近几十年来,该区气候出现暖湿化——增湿增温趋势,有利于沙漠化过程的逆发展,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导致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恶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浑善达克沙地 增温 植被覆盖度 气候 人为因素 发展动态 经济活动 成因分析 发展特点
下载PDF
基于树轮重建的宁夏河东沙地西部公元1899年来年降水量的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亚军 高尚玉 +3 位作者 马玉贞 鲁瑞洁 桑艳礼 蒙红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7-384,共8页
在分析我国季风区西北缘宁夏河东沙地西部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木年轮宽度年表与气温降水相关关系基础上,建立了树轮宽度指数与年降水量的转换方程。交叉检验结果表明转换方程比较稳定,重建结果合理可靠。公元1899年来降水... 在分析我国季风区西北缘宁夏河东沙地西部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木年轮宽度年表与气温降水相关关系基础上,建立了树轮宽度指数与年降水量的转换方程。交叉检验结果表明转换方程比较稳定,重建结果合理可靠。公元1899年来降水量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降水变化波动幅度较大,年际间干湿变化明显,20世纪40-80年代间降水波动幅度变小且频率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降水变化波动幅度又趋于增大且频率减小;与昌灵山、贺兰山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变化对比分析发现河东沙地西部的降水量变化与周边地区气候演变存在一定的同步性;宁夏河东沙地西部20世纪10年代、20世纪20-30年代初期、20世纪末以及2004-2006年的相对干旱时期有利于该区沙漠化范围的扩大,对该区沙漠化治理不利,而20世纪初期、20世纪10年代末期、20世纪30-40年代、20世纪90年代的相对湿润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暖干化趋势,有利于沙漠化范围的缩小。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河东沙地西部1899年来降水量变化存在2~4 a、5~7 a和10 a左右变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河东沙地 树轮宽度 年降水量
下载PDF
青海湖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登山 刘秋锋 +1 位作者 鲁瑞洁 陈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不仅以浩大和湖内盛产湟鱼及有众多的鸟闻名 ,更以有鸟岛、沙岛、沙山等自然旅游资源而受世人关注。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发展青海湖生态旅游业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章在分析... 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不仅以浩大和湖内盛产湟鱼及有众多的鸟闻名 ,更以有鸟岛、沙岛、沙山等自然旅游资源而受世人关注。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发展青海湖生态旅游业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章在分析青海湖生态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发展青海湖生态旅游业的意义 ,并提出了发展青海湖生态旅游业的目标、原则、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资源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不同去趋势方法对哈思山地区树轮宽度年表气候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飞飞 鲁瑞洁 +2 位作者 尚媛 田丽慧 陈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6-683,共8页
利用采自甘肃哈思山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木年轮资料,采用区域曲线(Regional Curve)、负指数曲线(Negative Exponential Curve)和样条函数(Smoothing Spline,30 a步长和67%样本序列长度步长)3种不同类型的去趋势方法,分别建立... 利用采自甘肃哈思山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木年轮资料,采用区域曲线(Regional Curve)、负指数曲线(Negative Exponential Curve)和样条函数(Smoothing Spline,30 a步长和67%样本序列长度步长)3种不同类型的去趋势方法,分别建立了RCS、NEL、SP30和SP67四个树轮宽度年表。通过比较不同树轮宽度指数序列和它们对温度、降水的响应发现:4个树轮宽度指数序列的波动趋势十分一致,但波动幅度有所差异;4个年表对降水的响应较差,对温度的响应差异较大,其中,RCS和NEL年表对温度的响应更为敏感,保留了较多的温度信息;温度对研究区树木生长限制作用较强。利用功率谱方法分析了不同去趋势方法对不同频域气候信号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去趋势方法得到的年表保留低频变化信息的能力差别较大,其中用区域曲线和负指数函数方法建立的年表保留低频信息的能力较强,而用样条函数建立的年表保留低频信息的能力较差。通过综合比较分析,认为负指数函数是比较适合研究区油松树轮资料的一种去趋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思山 树轮 去趋势方法 年表
下载PDF
萨拉乌苏河流域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璐 鲁瑞洁 +3 位作者 刘小槺 贾飞飞 李腾飞 杜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8-315,共8页
通过对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左岸沉积剖面常量元素Si、Al、Fe、Ca、Mg、K、Na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的分析,结合^(14)C测年结果及粒度、有机质指标,并综合已有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9.6ka BP前气候干冷,沉积相... 通过对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左岸沉积剖面常量元素Si、Al、Fe、Ca、Mg、K、Na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的分析,结合^(14)C测年结果及粒度、有机质指标,并综合已有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9.6ka BP前气候干冷,沉积相为风成沉积;9.6~>8.4ka BP气候由干冷向暖湿转变,期间存在干冷波动;8.4~>4.0ka BP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其中,8.4~>6.5k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时期,降水增加,积水成湖,湖泊水位高且稳定;6.5ka BP气候发生明显转变;6.5~>4.0ka BP湖泊水位逐步下降形成富含螺壳的浅水环境,但气候整体仍较为湿润;4.0~>1.2ka BP气候变干冷,发育沼泽;1.2~>0.7ka BP气候转暖湿,沉积相由沼泽相转变为湖泊相;0.7~0.5ka BP为河流相沉积,气候较为干冷.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可与东亚季风变化、温度变化、太阳辐射进行对比,反映了该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乌苏河 全新世 元素地球化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世纪暖期的中国东部沙地 被引量:13
14
作者 武健伟 鲁瑞洁 赵廷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29-33,共5页
中世纪暖期是冰后期的又一次温暖期 ,研究表明 ,当时世界许多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温回升现象 ,而且气温回升与 2 0世纪初气候变暖现象类似。为探讨该期中国东部沙地的气候环境状况 ,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 ,对中国东部沙地若干古土壤和... 中世纪暖期是冰后期的又一次温暖期 ,研究表明 ,当时世界许多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温回升现象 ,而且气温回升与 2 0世纪初气候变暖现象类似。为探讨该期中国东部沙地的气候环境状况 ,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 ,对中国东部沙地若干古土壤和河湖相沉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中世纪暖期 ,东部沙地普遍发育古土壤或河湖相沉积 ,气候温暖湿润 ,流沙固定 ,沙地面积缩小 ,植被盖度增加 ,沙地形成干草原—疏林草原景观。弄清中世纪暖期东部沙地气候状况 ,可为其未来气候环境演变趋势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暖期 中国 东部地区 沙地 典型剖面 气候环境
下载PDF
湖泊沉积记录的近500年来浑善达克沙地气候环境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武健伟 鲁瑞洁 赵廷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摸清浑善达克沙地近 5 0 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规律 ,以沙地内湖泊沉积为研究对象 ,根据浑善达克沙地内白银库伦诺尔湖泊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元素、有机质和CaCO3 等环境变化代用指标的分析结果 ,结合2 10 Pb和13 7Cs测年资料 ,恢复了... 为摸清浑善达克沙地近 5 0 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规律 ,以沙地内湖泊沉积为研究对象 ,根据浑善达克沙地内白银库伦诺尔湖泊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元素、有机质和CaCO3 等环境变化代用指标的分析结果 ,结合2 10 Pb和13 7Cs测年资料 ,恢复了包括小冰期和 2 0世纪初升温期等气候事件在内的浑善达克沙地近 5 0 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规律。A .D .15 0 0~ 16 0 0 ,浑善达克沙地气候较干旱寒冷 ,植被生长受到抑制 ;A .D .16 0 0~ 176 0 ,气温升高 ,降水增加 ,湖泊水位上升 ,为温和湿润—温和偏干气候 ,植被盖度增加 ;A .D .176 0~ 190 0 ,气候较温和湿润 ,后期气候干旱寒冷 ;A .D .190 0 ,小冰期结束 ,气温回升 ,降水增加 ,但近现代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环境变化 湖泊沉积 小冰期 地气 浑善达克沙地 降水 代用指标 气温升高 干旱 植被盖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苏干湖表层沉积与尘暴事件——元素示踪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强明瑞 鲁瑞洁 +2 位作者 张家武 肖舜 陈发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0-596,共7页
通过分析苏干湖地区10个地表表层沉积物、9个大气降尘(含2个尘暴降尘)、16个湖泊表层沉积物等样品的8种常量-微量元素和11种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同类沉积不同元素含量和不同沉积同一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湖泊沉积体系中Al、Fe... 通过分析苏干湖地区10个地表表层沉积物、9个大气降尘(含2个尘暴降尘)、16个湖泊表层沉积物等样品的8种常量-微量元素和11种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同类沉积不同元素含量和不同沉积同一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湖泊沉积体系中Al、Fe、Sc含量的变化与强风-尘暴过程有关,指示了湖泊沉积碎屑颗粒风成输入的可能性.元素Fe、Sc含量在3种不同的沉积物中差异不大,与尘暴事件的强度和频次有关.稀土元素结果显示3类沉积具有同源性.苏干湖沉积可以用来重建研究区尘暴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暴事件 降尘 元素示踪 苏干湖
下载PDF
青海湖湖东人工治理沙丘风沙流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登山 石昊 +4 位作者 魏殿生 鲁瑞洁 田丽慧 尚媛 王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7,共5页
采用SPSS软件定量分析青海湖湖东沙地人工治理沙丘风沙流结构中总输沙率与风速、不同高度处的输沙率与风速及不同风速下的输沙率与高度的关系,并比较人工治理沙丘和流动沙丘在风速相同和输沙率相近时的风沙流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治理沙... 采用SPSS软件定量分析青海湖湖东沙地人工治理沙丘风沙流结构中总输沙率与风速、不同高度处的输沙率与风速及不同风速下的输沙率与高度的关系,并比较人工治理沙丘和流动沙丘在风速相同和输沙率相近时的风沙流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治理沙丘上总输沙率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当风速大于11m·s-1时,增加显著;0~2cm高度层输沙率随风速增大变化规律不明显,有一定的偶然性及随机性,2~60cm的29个高度层输沙率随风速增大而变大,但是简单的曲线拟合无法反映其变化规律;2种沙丘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均呈指数规律递减,当风速相等时人工治理沙丘的输沙率较小,当输沙率相近时人工治理沙丘的风速大于流动沙丘且风沙流结构同流动沙丘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风速 输沙率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人工治沙措施防风固沙效益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登山 石昊 +4 位作者 魏殿生 鲁瑞洁 赵爱斌 田丽慧 尚媛 《地球环境学报》 2010年第3期239-242,共4页
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野外实验、室内分析,以粗糙度、风沙流结构、输沙率等为指标,评估了人工治沙措施在青海湖流域沙区的防风固沙效益。采取设置麦草方格沙障,并种植沙棘(Hippopha... 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野外实验、室内分析,以粗糙度、风沙流结构、输沙率等为指标,评估了人工治沙措施在青海湖流域沙区的防风固沙效益。采取设置麦草方格沙障,并种植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或乌柳(Salix cheilophila)、沙棘间种的人工治理措施,起到了明显的防风固沙效果。采取人工治理措施的样地,近地表风速降低,粗糙度变大,输沙量减少,风沙流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沙棘 乌柳 人工治沙措施 防风固沙
下载PDF
中世纪暖期浑善达克沙地空间格局与景观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武健伟 鲁瑞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10-113,共4页
中世纪暖期是冰后期的又一次回暖期,研究表明当时我国东部沙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沙固定现象。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浑善达克沙地若干古土壤和河湖相沉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世纪暖期浑善达克沙地气候温暖湿润,沙地中普遍发育古土壤... 中世纪暖期是冰后期的又一次回暖期,研究表明当时我国东部沙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沙固定现象。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浑善达克沙地若干古土壤和河湖相沉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世纪暖期浑善达克沙地气候温暖湿润,沙地中普遍发育古土壤和河湖相沉积,流沙固定,特别是沙地东部、中部和南部流沙被大面积固定,沙地面积缩小;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沙地内植被发育较好,盖度增加,形成干草原-疏林草原景观。研究结果将为浑善达克沙地未来气候环境演变趋势提供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空间格局 景观特征 中世纪暖期
下载PDF
青海湖湖东沙地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风沙活动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吕志强 鲁瑞洁 +3 位作者 刘小槺 杜婧 陈璐 李腾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6-544,共9页
青海湖湖东沙地典型剖面的AMS14C测年数据表明该剖面记录了当地约10 ka BP的风沙活动及环境变化。对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粒度参数、粒度环境敏感指标等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磁化率和青海湖盆地相关研究中风成砂、黄土和弱发育古土壤、... 青海湖湖东沙地典型剖面的AMS14C测年数据表明该剖面记录了当地约10 ka BP的风沙活动及环境变化。对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粒度参数、粒度环境敏感指标等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磁化率和青海湖盆地相关研究中风成砂、黄土和弱发育古土壤、古土壤的OSL、AMS14C年代数据等,进行全新世以来的风沙活动及气候环境变化讨论。结果表明:(1)粗颗粒敏感组分(138~156μm)可以用来指示风沙活动的强弱,细颗粒敏感组分(2~5μm)可以用来指示成壤作用。(2)10~9ka青海湖盆地气候状况较全新世之前略有好转,暖湿程度增加,部分区域开始发育古土壤,但总体上古土壤、弱发育古土壤、黄土、风成砂共存;9~4.2 ka青海湖盆地水热组合条件较好,风沙活动弱,大部分沙丘固定成壤,但9~8 ka和4.2 ka左右风沙活动较为频繁的特征可能指示了8.2 ka和4ka冷事件;4.2 ka之后特别是2 ka之后风沙活动显著增强,气候朝干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粒度 吉气候 风沙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