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相催化多相化新进展——氟两相体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鲁福身 晁建平 杨春育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2-197,共6页
氟两相体系实现了均相催化多相化 ,可以方便地分离溶解在 PFC中的催化剂。本文综述了氟两相体系及氟合成领域 ,包括氟溶配体、催化剂和反应物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对氟两相体系在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硼氢化反应以及其它有机反应中的广泛... 氟两相体系实现了均相催化多相化 ,可以方便地分离溶解在 PFC中的催化剂。本文综述了氟两相体系及氟合成领域 ,包括氟溶配体、催化剂和反应物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对氟两相体系在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硼氢化反应以及其它有机反应中的广泛应用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两相体系 全氟碳化合物 氟溶配体 氟溶催化剂 烯烃 氢甲酰化 硼氢化 均相催化
下载PDF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9
2
作者 彭蓉 尹业高 鲁福身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第33期133-134,共2页
针对有机实验现有教材的不足,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新的实验分成基本操作实验、多步骤有机合成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部分内容,突出完整性、绿色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教学改革,不但顺利完成教学大纲规定... 针对有机实验现有教材的不足,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新的实验分成基本操作实验、多步骤有机合成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部分内容,突出完整性、绿色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教学改革,不但顺利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实验教材
下载PDF
六方氮化硼及其纳米片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孟园 陈继捷 +3 位作者 梁伟雄 陆州 罗勇文 鲁福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331-337,共7页
六方氮化硼(h-BN)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良好的热传导性和很高的机械强度.除了上述性质,二维结构的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NNS)还表现出其他的优势(比表面积大、带隙宽度可调等),因此在一些关键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BNNS的制备... 六方氮化硼(h-BN)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良好的热传导性和很高的机械强度.除了上述性质,二维结构的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NNS)还表现出其他的优势(比表面积大、带隙宽度可调等),因此在一些关键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BNNS的制备及六方氮化硼(块体和纳米片)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纳米片 催化
下载PDF
催化反应技术在滨海电厂的CO_(2)资源化利用和海洋防污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安仓 陈川 +7 位作者 陈建忠 陈裕忠 朱晨亮 江永 鲁福身 王双喜 钟子宜 宋一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45-5155,共11页
二氧化碳(CO_(2))减排和海洋生物污损防治是滨海火电厂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CO_(2)固体吸附材料及新能源催化反应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碳捕集与利用技术(CCU)的实用化进程。在燃煤火电厂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将其... 二氧化碳(CO_(2))减排和海洋生物污损防治是滨海火电厂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CO_(2)固体吸附材料及新能源催化反应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碳捕集与利用技术(CCU)的实用化进程。在燃煤火电厂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将其改造成碳捕集与CO_(2)资源化电厂,有望从根本上实现CO_(2)减排的目标,是火电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另外,洁净能源驱动的催化反应技术也已延伸至海洋生物污损防治领域,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文综述了固体CO_(2)吸附材料研发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结构改性和功能化修饰对提高CO_(2)选择性吸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基于滨海火电厂的生产实况和能源资源优势,分析、总结了热催化、光/电催化反应技术在CO_(2)资源化利用及生物污损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利用光触媒涂层阻断或抑制海洋生物黏附与生长的污损防护策略及其在具体场景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从环保和实用化的角度对滨海电厂在CO_(2)减排和生物污损防治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海洋防污 催化 新能源技术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化工原理》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志 鲁福身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362-366,共5页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广泛融合,信息技术已被深度引入高校课堂教学中.根据《化工原理》的课程特点,分析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到《化工原理》的教学实践中,从课前、课中和课后...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广泛融合,信息技术已被深度引入高校课堂教学中.根据《化工原理》的课程特点,分析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到《化工原理》的教学实践中,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和实践多角度全方位融合交叉.通过多种学习手段的融合使用,该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内容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超星学习通 课程建设
下载PDF
氮化硼纳米片及其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付钦瑞 孟园 +4 位作者 王海龙 方子林 胡全钦 段程皓 鲁福身 《化学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403-413,共11页
氮化硼纳米片具有高机械强度、良好的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等优点.除了这些性质,基于纳米氮化硼的凝胶材料还有高比表面积、大孔隙率等特点.因此它在催化、储氢、除污和气体吸附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这篇综述主要介绍了氮化硼纳米片... 氮化硼纳米片具有高机械强度、良好的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等优点.除了这些性质,基于纳米氮化硼的凝胶材料还有高比表面积、大孔隙率等特点.因此它在催化、储氢、除污和气体吸附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这篇综述主要介绍了氮化硼纳米片及其凝胶材料的制备,举例说明了氮化硼凝胶的关键应用并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片 凝胶 催化 储氢 除污
下载PDF
优化聚氨酯硬泡防火性能研究与建议
7
作者 曾丽娟 鲁福身 +3 位作者 陈铭鸿 刘荣辉 郭志凯 蔡泓 《城市建筑》 2016年第30期374-375,共2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提升聚氨酯硬泡防火性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学习前人的研发成果,总结对比分析了各种阻燃剂的组成、阻燃机理以及阻燃效果,确定采用阻燃剂TCEP(三(β—氯乙基)磷酸酯)和DMMP(甲基磷酸二甲醋).另外,针对试验发现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提升聚氨酯硬泡防火性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学习前人的研发成果,总结对比分析了各种阻燃剂的组成、阻燃机理以及阻燃效果,确定采用阻燃剂TCEP(三(β—氯乙基)磷酸酯)和DMMP(甲基磷酸二甲醋).另外,针对试验发现的阻燃剂TCEP和DMMP的缺点以及为了提升聚氨酯硬泡试件的机械性能,确定使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和抑烟剂(按质量三氧化钼︰铝酸锌=1︰15配置而成)与阻燃剂TCEP和DMMP综合组成协作体系.最后,结合试验数据和现象,总结出了具有参照价值的配比以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抑烟剂 阻燃机理配合比
下载PDF
有机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曹柳 许良 鲁福身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14,共12页
由于有机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质,例如精细调控分子能级,光诱导能量转移等.该体系的设计合成以及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材料科学的热点.本文从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质出发,讨论了它们在非线性光学、有机... 由于有机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质,例如精细调控分子能级,光诱导能量转移等.该体系的设计合成以及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材料科学的热点.本文从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质出发,讨论了它们在非线性光学、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分子传感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转移 非线性光学 太阳能电池 传感器 有机发光二极管 生物成像
下载PDF
Mn-基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万英 胡良胜 鲁福身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19,2,共17页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出现,积极开发和利用可替代再生清洁能源和能源储存元件显得极为重要.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温度特性好、绿色环保等特点被视为最具有...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出现,积极开发和利用可替代再生清洁能源和能源储存元件显得极为重要.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温度特性好、绿色环保等特点被视为最具有潜在实际应用前景的储能装置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中,由于Mn的氧化态最多,其中大多数Mn-基材料具有特殊的隧道结构,有利于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具有非常高的理论电容量,使得Mn-基材料成为极具潜力的储能电极材料.近十年来,人们对Mn-基电极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电极的比电容与活性物质的负载质量以及形貌之间存在着及其密切的关系,对Mn-基电极材料的研究集中在物种的结构设计和控制Mn-基物种的形貌来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在不限制负载质量的情况下,缩小实际电容和理论电容之间的差距.虽然Mn一基材料有诸多优点且最近几年的研究也取得极大的突破,但Mn-基材料本身电导性较差,现有设计的结构还不够优化,结构所暴露的氧化还原活性位点数量不够丰富,其呈现的电化学性能仍远未达到理论容量,亦未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最近已有关于碳材料复合、形貌及结构改性和合成方法优化等方面对Mn02-基电容器进行综述的报道,但没有不同Mn-基材料电容器相关的综述报道,本文分别从Mn-基材料的储能机理、晶体结构、改性方法以及不同活性物种MnOz、MnO、Mn3O4,Mn(OH)2和其他Mn-基材料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Mn-基材料 比电容 电化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