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每搏量变异和中心静脉压监测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输液量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鲁素红 张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比较每搏量变异(SVV)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输液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胃肠道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Ⅲ级,随机均分为CVP组和SVV组。CVP组,监测CVP指导输液治疗,维持CVP于8~10mmHg;SVV组,监测SV... 目的比较每搏量变异(SVV)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输液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胃肠道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Ⅲ级,随机均分为CVP组和SVV组。CVP组,监测CVP指导输液治疗,维持CVP于8~10mmHg;SVV组,监测SVV指导输液治疗,维持SVV于10%~12%。术中连续监测HR、SpO2、RR、ECG、PETCO2、IBP。记录术中和术后3d液体输入量,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尿量,记录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全流质饮食时间、半流质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h内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中输液总量和晶/胶体液SVV组明显低于CVP组(P<0.05);两组术后全流质饮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SVV组明显短于CVP组(P<0.05)。结论相对于CVP监测,胃肠道手术中患者使用SVV监测输液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围术期输液量,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 每搏量变异 中心静脉压
下载PDF
颅脑外伤病人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_2)增高1例报告
2
作者 鲁素红 李铁建 金国光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12-112,共1页
患者,男,37岁,因从高处坠下致颅脑外伤、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大面积肺挫伤、右股骨干骨折,拟行右硬膜外血肿清除术。21:30入手术室,患者昏迷状态,舌后坠,血压(Bp):169/98mmHg、心率(HR):67次份、呼吸(RR)23次份、氧饱... 患者,男,37岁,因从高处坠下致颅脑外伤、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大面积肺挫伤、右股骨干骨折,拟行右硬膜外血肿清除术。21:30入手术室,患者昏迷状态,舌后坠,血压(Bp):169/98mmHg、心率(HR):67次份、呼吸(RR)23次份、氧饱和度(SpO2):90%。双肺底听诊有湿罗音,右侧瞳孔直径5mm,对光反射无,左侧瞳孔直径6mm,对光反射无,口鼻腔及外耳道有陈旧性血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呼气末二氧化碳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与丁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铁建 鲁素红 叶卫东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及丁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效果,探讨用于剖宫产术及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分别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术和下肢手术患者各90例,剖宫产术穿刺点选择L2~3间隙,下肢手术选择L3~4间隙.... [目的]通过比较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及丁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效果,探讨用于剖宫产术及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分别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术和下肢手术患者各90例,剖宫产术穿刺点选择L2~3间隙,下肢手术选择L3~4间隙.将同种术式患者随机分为左布比卡因组、罗哌卡因组及丁卡因组,每组各为30例,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后血压、心率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剖宫产术丁卡因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低血压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下肢手术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其他组,罗哌卡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小于左布比卡因和丁卡因.[结论]3种麻醉药物中丁卡因的麻醉效果迅速,但副作用较多;罗哌卡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小,但需要充分的肌肉松弛,效果欠佳;左布比卡因效果在前两者之间.左布比卡因适用于剖宫产术和下肢手术,罗哌卡因适用于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丁卡因 麻醉 硬膜外
下载PDF
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
4
作者 王红杰 佘丽娟 +4 位作者 鲁素红 左辉 梁淑新 李耀纬 张韶华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观察超激光(SL)照射星状神经节(SG)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Ⅰ组,20例),照射组(Ⅱ组,20例),观察入室(T1)、切皮(T2)和术毕30 min(T3)时CD3+、CD4+、... 目的观察超激光(SL)照射星状神经节(SG)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Ⅰ组,20例),照射组(Ⅱ组,20例),观察入室(T1)、切皮(T2)和术毕30 min(T3)时CD3+、CD4+、CD8+、NK细胞活性以及IgGI、gAI、gM的变化。结果2组各时点CD3+、CD4+、CD8+均无显著变化(P>0.05)。Ⅰ组T2、T3时NK活性明显低于T1(P<0.05或P<0.01),Ⅱ组仅T2时NK活性降低(P<0.05),T3时NK活性恢复,明显高于Ⅰ组(P<0.05)。与T1比较,T2、T3时2组IgGI、gAI、gM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T3时Ⅱ组IgG明显高于Ⅰ组(P<0.05),T2、T3时Ⅱ组IgA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术前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可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抑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激光 乳腺癌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围术期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影响
5
作者 赵树恩 王颖 鲁素红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6-17,共2页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为常见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由于冠心病人数的增多,行非心脏手术的心脏病人也越来越多,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时,可加重心肌的缺血程度。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对其围手术期的保护越来越重要...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为常见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由于冠心病人数的增多,行非心脏手术的心脏病人也越来越多,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时,可加重心肌的缺血程度。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对其围手术期的保护越来越重要。1976年,Hoar等首次报道将胸段硬膜外阻滞(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TEA)麻醉作为一种术后镇痛手段应用于临床。1980年有人报道TEA可缓解或消除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绞痛,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本研究拟评价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冠心病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鲁素红 冯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eutectic mixture of local anesthetics,EMLA)乳膏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麻醉医生和患者对实验分组、流程、结果均不知情)、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9...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eutectic mixture of local anesthetics,EMLA)乳膏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麻醉医生和患者对实验分组、流程、结果均不知情)、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9月~2016年3月拟在我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n=30)将EMLA乳膏2 g涂擦双腔气管插管套囊处;对照组(n=30)将EMLA基质白凡士林2 g涂擦双腔气管插管套囊处。主要观察病人苏醒拔管前咳嗽的发生率,可能造成气管导管移位时点的循环反应阳性发生率(动脉收缩压超过基础值15%定义为该时点循环反应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实验结束后揭盲,分组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研究组全麻苏醒期发生咳嗽5例(5/27),明显少于对照组16例(16/28)(χ~2=8. 688,P=0. 003)。2组T0、T1、T3血压未见明显差异;研究组T2、T4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2 SBP:t=-2. 056,P=0. 045; DBP:t=-2. 065,P=0. 044; T4 SBP:t=-2. 049,P=0. 045; DBP:t=-2. 274,P=0. 027)。研究组双腔气管插管相关循环反应阳性6例(6/27),明显少于对照组17例(17/28)(χ~2=8. 370,P=0. 004)。拔管后研究组气管黏膜轻度苍白,对照组气管黏膜正常。拔管后24 h内2组均无呼吸困难、喘鸣、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失声、饮水呛咳、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采用EMLA乳膏行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可以有效减轻双腔气管导管发生移位时对气管内膜的刺激,降低全麻苏醒期呛咳的发生率和麻醉过程中的循环反应阳性,对于预防双腔气管导管刺激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双腔气管插管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咳嗽 循环反应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鲁素红 金国光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7-18,20,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不同泵注方法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以咪唑安定0.03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2mg/kg诱导。...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不同泵注方法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以咪唑安定0.03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2mg/kg诱导。A,B组采用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麻醉维持,A组在手术结束时同时停用芬太尼和丙泊酚。B组在手术结束前5~10min停用丙泊酚采用单纯瑞芬太尼0.1~0.2ug/kg/min泵注(根据血压、心率调整)C组采用吸入安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结果B组病人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A,C组(△P<0.05),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采用手术结束前5~10min停用丙泊酚,单纯泵注瑞芬太尼可减少苏醒期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性研究
8
作者 鲁素红 郭红璐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妇科手术后成年患者40例实施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随机均分为2组:芬太尼组,应用芬太尼0.2μg·kg^(-1)·h^(-1);舒芬太尼组,应用舒芬太尼... 目的对比观察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妇科手术后成年患者40例实施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随机均分为2组:芬太尼组,应用芬太尼0.2μg·kg^(-1)·h^(-1);舒芬太尼组,应用舒芬太尼0.02μg·kg^(-1)·h^(-1)。记录术后PCA治疗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及2、4、8、12、24、48 h各时间点患者的镇痛和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的PCA有效按压次数及是否使用镇痛药物;观察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排气延迟等并发症,并记录患者对PCIA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与芬太尼组相比较,舒芬太尼组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在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舒芬太尼组的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无1例患者在PCA期间发生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和尿潴留,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较,舒芬太尼能够更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外科手术 镇痛 患者控制 输注 静脉内 芬太尼 舒芬太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