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炎性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鲁美静 张恺辰 +2 位作者 赵金霞 陈永权 丁定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炎性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便利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医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按照手术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目的研究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炎性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便利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医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按照手术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T1)、48 h(T2)、72 h(T3)、7 d(T4)疼痛程度和术前(T0)、T1、T2、T3、T4炎性疼痛介质[血清前列腺素E;(PGE;)、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应激激素[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T0、T4时髋关节功能。结果 T1、T2、T3、T4,观察组轻度疼痛构成比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两组患者PGE_(2)、SP水平和Cor、NE水平均先升高、后下降,β-EP先下降、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观察组患者PGE;、SP水平和Cor、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较T0时,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针刺可使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气贯通、血畅行、气血充沛而有助于降低术后炎性疼痛介质和应激激素水平,利于进一步提升静脉自控镇痛术后镇痛效果,所以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静脉自控镇痛 髋关节置换术 疼痛 炎性疼痛介质 应激激素
下载PDF
地佐辛通过上调miR-204-3p减轻LPS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 被引量:2
2
作者 鲁美静 文怀昌 +3 位作者 汪懿 王梦丽 张恺辰 陈永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67-2472,共6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细胞H9C2,分为Con组、LPS组、不同剂量(4、8、16μmol/L)地佐辛组、16μmol/L地佐辛+anti-miR-NC组和16μmol/L地佐辛+anti-miR-204-3p组,CCK-8检...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细胞H9C2,分为Con组、LPS组、不同剂量(4、8、16μmol/L)地佐辛组、16μmol/L地佐辛+anti-miR-NC组和16μmol/L地佐辛+anti-miR-204-3p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p21、Bcl-2和Bax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水平及细胞中MDA、SOD和GSH-Px水平,RT-qPCR检测细胞miR-204-3p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H9C2细胞OD值、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SOD和GSH-Px活性及miR-204-3p表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p21和Bax蛋白表达及MDA和LDH含量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不同剂量(4、8、16μmol/L)地佐辛组H9C2细胞OD值、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SOD和GSH-Px活性及miR-204-3p表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p21和Bax蛋白表达及MDA和LDH含量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16μmol/L地佐辛+anti-miR-NC组比较,16μmol/L地佐辛+anti-miR-204-3p组H9C2细胞OD值、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SOD和GSH-Px活性及miR-204-3p表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p21和Bax蛋白表达及MDA和LDH含量升高(P<0.05)。结论:地佐辛可能通过上调miR-204-3p表达促进LPS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增殖,并抑制H9C2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减轻LPS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miR-204-3p 心肌细胞 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CPBL教学法在麻醉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鲁美静 张恺辰 +1 位作者 杨柳 金孝岠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871-873,共3页
目的 探讨以临床病例为依托的CPBL教学法在麻醉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级在本院实习的麻醉专业本科学生72人,按自然班级分为LBL组(2013级)和CPBL组(2014级)两组,每组各36人。LBL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实习带教,C... 目的 探讨以临床病例为依托的CPBL教学法在麻醉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级在本院实习的麻醉专业本科学生72人,按自然班级分为LBL组(2013级)和CPBL组(2014级)两组,每组各36人。LBL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实习带教,CPBL组除日常实习工作外,安排CPBL教学。实习结束后,两组同学均进行基础理论和病例分析考核,以及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CPBL组学生在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自学能力、探索兴趣、查阅文献能力方面比LBL组有明显的优势。结论CPBL教学法在麻醉学本科实习同学日常带教中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临床实习兴趣,增强解决临床麻醉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是一种可以大力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BL 教学法 PBL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鲁美静 金孝岠 鲁卫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1-63,66,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AHH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和C组(对照组)。麻醉前补充禁食所失液体量乳酸林格液6...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AHH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和C组(对照组)。麻醉前补充禁食所失液体量乳酸林格液6~8ml/kg,局麻下行右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压,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待硬膜外阻滞起效后,AHH组开始血液稀释,快速输入696羟乙基淀粉20ml/kg,速率50ml/min,对照组常规输液。同时硬膜外注入1.33%利多卡因+0.167%地卡因10ml初始剂量后,开始全麻诱导,术中维持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稳定于1.2%左右,术中连续监测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FI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分别记录术前(T0)、稀释后15min(T1)、术毕(T2)的MAP、HR、CVP、电解质值和血糖值,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d(T3)Hb、Hct。记录术中总出血量、输血量等。结果:AHH组血液稀释后CVP有所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与C组相比,AHH组患者的MAP、HR较平稳。AHH组在血液稀释后的Hct、Hb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1d基本恢复正常。与C组相比,AHH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尿量明显增多,异体输血量降低。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在T1、T2增高(P〈0.05),各时点血清K^+、Na^+、Cl^-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的骨科手术中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血液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稀释 骨科手术 麻醉 硬膜外 麻醉 全身
下载PDF
不同带教方式在麻醉学本科实习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鲁美静 张恺辰 金孝岠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带教方法在麻醉学本科实习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科实习的麻醉专业学生36人,实习期为8个月,随机分成两组,导师组(D组)和结合组(C组),每组18人。D组学生在实习期8个月均由指导教师一对一...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带教方法在麻醉学本科实习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科实习的麻醉专业学生36人,实习期为8个月,随机分成两组,导师组(D组)和结合组(C组),每组18人。D组学生在实习期8个月均由指导教师一对一指导带教;C组学生前4个月由指定的指导教师带教,后4个月每天均随机分配给不同的指导老师进行临床实习带教。所有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参加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考试;实习结束后所有学生参加临床实践理论知识考核和相关技能操作考核。对两组学生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同学均通过实习结束后各项考核,且两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同学的临床技能操作略高于C组,C组的理论实践水平略高于D组。结论从教学效果角度来看,导师制带教方法在临床操作技能方面略见优势,而结合组在临床实践理论知识上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制 麻醉学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妊娠合并艾伯斯坦畸形一例
6
作者 鲁美静 鲁卫华 +1 位作者 黄球 金孝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6-416,共1页
产妇,33岁,因“孕37周待产,部分型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心脏病”于2009年5月24日急转入我院。体格检查:HR90次/分,BP137/90mmHg,两颊红紫,唇稍发绀,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杵状... 产妇,33岁,因“孕37周待产,部分型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心脏病”于2009年5月24日急转入我院。体格检查:HR90次/分,BP137/90mmHg,两颊红紫,唇稍发绀,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杵状指。腹平软,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常规示WBC10.3×10^9/L,Hb90g/L,Plt197×10^9/L,血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心脏病 艾伯斯坦畸形 部分型前置胎盘 窦性心律 2009年 收缩期杂音 凹陷性水肿 体格检查
下载PDF
异丙酚和1,6-二磷酸果糖在幼猪辅助性肝移植术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鲁美静 金孝岠 +2 位作者 陈永权 鲁卫华 陈晓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1,6-二磷酸果糖(FDP)在幼猪辅助性肝移植术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幼猪24头,体重20~35kg。按同窝别配对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4)、异丙酚组(Y组,n=4)和实验组(R组,n=...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1,6-二磷酸果糖(FDP)在幼猪辅助性肝移植术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幼猪24头,体重20~35kg。按同窝别配对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4)、异丙酚组(Y组,n=4)和实验组(R组,n=4)。肌肉注射氯胺酮10~15mg/kg后麻醉诱导:氯胺酮1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2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术中安氟醚、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Y组、R组和C组在供体猪肝脏暴露时和受体猪接受供肝植入前即刻分别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ml/kg),10%FDP2ml/k只和生理盐水(2ml/kg),1h内输完。Y组和R组术中泵注异丙酚5~8mg/(kg·h),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手术开始(T1)、切肝时(T2)、切肝期30min(L)、再灌注后5min(T4)、60min(T5)、手术结束(T6)各抽取右侧颈内静脉血3ml,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ALT、AST浓度,术后2h(L)、24h(B)各抽取右侧颈内静脉血2ml,测定血清ALT、AST浓度。结果:与T1相比,C组T3时、R组和Y组T3-6。时SOD活性升高,C组T4~6时、R组和Y组T4时MDA浓度升高,3组T5-6时ALT浓度均升高(P〈0.05)。C组T4-8,R组和Y组T5-8。时AST浓度升高(P〈0.05);与C组相比,R组和Y组T4-6。时SOD活性升高,T5-6时MDA下降,T6-8时ALT下降,T5-8。时AST下降(P〈0.05);与Y组相比,R组T6时SOD活性升高,MDA浓度下降,T2、T7时ALT、AST浓度下降(P〈0.05)。结论:异丙酚和FDP联合应用在幼猪辅助性肝移植术中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1 6-二磷酸果糖 再灌注损伤 肝移植
下载PDF
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亚 鲁卫华 +1 位作者 柳兆芳 鲁美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三种药物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麻醉期间发生寒战反应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mg/kg;哌替啶组,静脉注射哌替啶0.5mg/kg;曲马多组,...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三种药物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麻醉期间发生寒战反应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mg/kg;哌替啶组,静脉注射哌替啶0.5mg/kg;曲马多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观察寒战程度及治疗效果,用药后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布托啡诺组和曲马多组寒战治疗有效率高于哌替啶组(P<0.01);哌替啶组和曲马多组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曲马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哌替啶组和布托啡诺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可有效控制麻醉后的寒战反应,但布托啡诺镇静作用较强,而曲马多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应用相应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曲马多 哌替啶 寒战
下载PDF
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鲁卫华 金孝岠 +1 位作者 姚卫东 鲁美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 颈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心脏毒性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 布比卡因 心血管事件 中毒症状
下载PDF
3种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鲁卫华 鲁美静 金孝岠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3,235,共5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探讨理想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单胎头位产妇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Ⅰ组(剖宫产组)经L2-3间隙穿刺行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注入0.5%罗哌卡因,调... 目的比较3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探讨理想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单胎头位产妇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Ⅰ组(剖宫产组)经L2-3间隙穿刺行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注入0.5%罗哌卡因,调整麻醉平面为T6~S4,术中不用辅助药,术后行硬膜外镇痛。Ⅱ组(分娩镇痛组)于产妇宫口开至3cm左右进入活跃期时,行L2-3硬膜外常规穿刺并向头端置管,注入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首剂8~10mL,控制平面在T10以下,待获得满意镇痛效果后接PCA泵,维持量6~8mL/h,bolus剂量5mL,锁定时间20min,至宫口开全时停药。Ⅲ组(自然分娩组)按正常分娩常规程序处理。3组病人术中均予吸氧。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以及15min、24h的神经行为与适应能力评分(neurological and adaptive capacity score,NACS)。胎儿娩出时抽取脐静脉血2mL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监测产妇分娩过程中的HR、RR、BP,记录产妇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结果新生儿出生后1、5min的Apgar评分,15min、24h的NACS评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脐静脉乳酸含量比较,Ⅱ组与Ⅲ组高于Ⅰ组,Ⅲ组高于Ⅱ组。BEⅢ组高于Ⅰ组。3组间脐静脉血pH值、PCO2、PO2和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产妇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相比较,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Ⅱ、Ⅲ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宫高下降幅度、泌乳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Ⅱ、Ⅲ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低,病人睡眠情况好。Ⅱ组产妇满意度高于Ⅰ、Ⅲ组。结论以0.12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提供较为有效的镇痛,未见对新生儿及产妇有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分娩 产科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碳酸利多卡因用于气管导管气囊内对气管插管后咽痛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炜 刘灿 +2 位作者 鲁美静 郭文俊 金孝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评价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气囊内对气管插管后咽痛的影响。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64例,年龄32~74岁,体重45-78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四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分别向气囊内缓慢注入空气6... 目的评价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气囊内对气管插管后咽痛的影响。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64例,年龄32~74岁,体重45-78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四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分别向气囊内缓慢注入空气6~10ml(A组)、生理盐水6~10ml(S组)、2%利多卡因6~10ml(L组)、1.73%碳酸利多卡因6~10ml(CL组)。记录拔管后30min(T1)、1h(T2)、2h(T3)、3h(T4)、24h(T5)的咽痛评分及患者对导管留置的耐受程度。结果T1~T5时L组和CL组的咽痛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T1~T3时CL组咽痛评分明显低于L组(P〈0.05)。CL组围拔管期气管导管耐受程度1~2级患者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1.73%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气囊内,可以减轻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术后咽痛,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气管插管 应激
下载PDF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技术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文俊 金孝岠 +4 位作者 朱美芳 鲁美静 姚卫东 周炜 喻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64-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喉上神经阻滞(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block,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技术用于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方法:20例困难气道患者,颈椎骨折11例,下颌骨骨折(张口度<3 cm)9例,采用双... 目的:探讨喉上神经阻滞(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block,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技术用于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方法:20例困难气道患者,颈椎骨折11例,下颌骨骨折(张口度<3 cm)9例,采用双侧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保留自主呼吸,FOB引导下经鼻腔清醒插管。观察指标:患者入室时(T1)、插管前(T2,导管通过鼻腔后)、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2 min(T4,麻醉诱导前)及插管后5 min(T5,麻醉诱导后即刻)各时点心率、血压、Sp O2变化;记录气管插管所用时间、SLNB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呛咳程度、患者插管时耐受程度、插管分级、有无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患者心率在T2、T3升高,与T1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气管插管完成后心率下降,T4心率恢复至T1水平(P>0.05),麻醉诱导后(T5)心率显著下降(P<0.05);血压在导管通过鼻腔及咽喉壁时(T2)明显升高,与T1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T3)血压较T2下降(P<0.05),但仍较T1高(P<0.05),气管插管后2 min血压恢复到术前水平,与T1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完毕后(T5)血压显著下降(P<0.05)。SpO2变化无临床意义。插管时间为(35.9±13.12)s,SLNB成功率为95%,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95%。患者气管插管耐受程度及呛咳程度较理想。结论: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麻醉运用于FOB引导下,经鼻腔清醒插管具有方法简单,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咽喉部损伤小,效果可靠,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困难气道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上神经阻滞 环甲膜穿刺 清醒插管 困难气道
下载PDF
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时效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迎亚 鲁卫华 +4 位作者 姜小敢 鲁美静 吴敬医 秦雪梅 姚卫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在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的20例MG患者,根据术前血液生化检查分为AchR抗体阳性组(P组,n=10)和AchR抗体阴性组(N组,n=10)。依...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在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的20例MG患者,根据术前血液生化检查分为AchR抗体阳性组(P组,n=10)和AchR抗体阴性组(N组,n=10)。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5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采用四个成串刺激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刺激电流60mA,间隔12s,频率2Hz,波宽0.2ms,定标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分别记录肌松起效时间、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术中使用多功能监测仪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HRV、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P组肌松起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延长(P<0.05)。结论:罗库溴铵在血清AchR抗体阳性MG患者的维持时间长于血清阴性患者,而起效时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甾烷醇类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神经肌肉阻滞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幼猪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围术期血气及电解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永权 金孝岠 +3 位作者 柳兆芳 鲁美静 陈晓鹏 李家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7-808,共2页
目的:探讨幼猪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中血气、电解质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健康良种幼猪20头,每窝内配成10对,经口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建立一种新的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手术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并于手术开始(T0)、切肝前30min... 目的:探讨幼猪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中血气、电解质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健康良种幼猪20头,每窝内配成10对,经口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建立一种新的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手术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并于手术开始(T0)、切肝前30min(T1)、切肝期30min(T2)、再灌注后15min(T3)、再灌注后60min(T4)、手术结束(T5)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及电解质的变化。结果:切肝期前,各观察指标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切肝期及再灌注期随手术时间延长,动脉血pH逐渐降低,BE负值加大(P<0.05或P<0.01);血Ca2+浓度降低(P<0.05或P<0.01);移植肝循环开放,血K+浓度突然明显升高(P<0.05),但随后呈下降趋势(P>0.05);血Na+浓度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中血气和电解质变化较大,应及时监测及处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气分析 电解质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文俊 金孝岠 +2 位作者 曹亚 鲁美静 周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7期815-818,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患者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2g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前1/3,对照组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每组各2...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患者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2g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前1/3,对照组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每组各20例患者。记录术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术毕(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5min(T6)、拔管后10min(T7)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术后呛咳反应、异物感、咽喉疼痛等指标变化病例数,局麻药中毒症状。结果:T1~T5各时点HR、MAP、SpO2两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T7时点试验组HR、MAP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T5时点对照组HR和MAP较试验组显著升高(P〈0.05);SpO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呛咳例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而异物感试验组较对照组重(P〈0.05)。两组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均低于0.5μg/mL。两组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症状。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声带息肉手术拔管刺激,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增加术后咽喉部异物感,无明显局麻药中毒现象,可安全使用于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声带息肉切除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懿 李伟 +3 位作者 文怀昌 鲁美静 金孝岠 陈永权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观察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颅内压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观察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颅内压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VCV组(采用VCV通气)和PCV组(采用PCV通气),各40例;记录患者清醒时(T_(0))、机械通气后5 min(T_(1))、气腹后10 min(T_(2))、反Trendelenburg位后10 min(T_(3))和手术结束后5 min(T_(4))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气道峰压(PPEAK),术中采用超声测量患者右眼ONSD。术前、术后3 d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结果:2组患者在T_(2)、T_(3)时点P_(ET)CO_(2)、MAP值显著高于同组T_(0)、T_(1)时点(P<0.05),PCV组T_(2)、T_(3)时点P_(ET)CO_(2)、MAP值显著高于VCV组(P<0.05);2组患者在T_(2)、T_(3)时点PPEAK值显著高于同组T_(1)时点(P<0.05);T_(2)、T_(3)时点VCV组PPEAK值显著高于PCV组(P<0.05)。2组患者在T_(2)、T_(3)时间点ONSD测定值显著高于同组T_(0)、T_(1)时间点(P<0.05);T_(2)、T_(3)时PCV组ONSD测定值明显低于VCV组(P<0.05)。VCV组术后3 d时的MMSE测定值低于PC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达到诊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标准。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CO_(2)气腹增加了ONSD;与VCV通气模式相比,PCV通气模式可减轻腹腔镜手术导致的颅内压升高,但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胃癌根治术 颅内压 视神经鞘直径
下载PDF
麻醉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文俊 金孝岠 +1 位作者 周炜 鲁美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29期128-129,共2页
针对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存在专业理论与临床相分隔的的弊端,研究新形势下麻醉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麻醉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早临床)的改革模式,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了解临床实践对理论学习的要求,灵活的学习麻醉学理论,... 针对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存在专业理论与临床相分隔的的弊端,研究新形势下麻醉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麻醉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早临床)的改革模式,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了解临床实践对理论学习的要求,灵活的学习麻醉学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早临床 教学改革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麻醉专业实习临床带教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鲁卫华 金孝炬 鲁美静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7期278-280,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麻醉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方法:对2006—2008年24名麻醉专业本科学生分组,分别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进行临床实习教学,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效果。结果:采用PBL教学法的学生考核... 目的:为了提高麻醉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方法:对2006—2008年24名麻醉专业本科学生分组,分别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进行临床实习教学,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效果。结果:采用PBL教学法的学生考核成绩和对教学效果评价分数均高于采用LBL教学法(P〈0.05),表明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LBL教学法。结论:PBL教学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优化麻醉临床实习质量,培养合格的麻醉专业毕业生,值得临床实习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麻醉 PBL教学法 LBL教学法
下载PDF
乳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维持期瑞芬太尼最佳输注速率的研究
19
作者 郭文俊 金孝岠 +1 位作者 鲁美静 曹亚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remifentanil)不同输注速率对乳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HRV及BIS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在全麻维持期间的适宜输注速率。方法:选择20例全麻病人,年龄在32~66岁之间,无明显心血管疾病及重要脏器病变。...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remifentanil)不同输注速率对乳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HRV及BIS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在全麻维持期间的适宜输注速率。方法:选择20例全麻病人,年龄在32~66岁之间,无明显心血管疾病及重要脏器病变。全麻诱导药物为咪唑安定、瑞芬太尼、异丙酚、罗库溴胺。全麻维持为静吸复合麻醉,静脉药物采用瑞芬太尼,剂量从0.05μg/(kg·min)开始,以0.05μg/(kg·min)依次递加输注速率,每一速率维持10min,直至达到0.5μg/(kg·min),全程复合1.0MAC异氟醚吸入,间断追加维库溴胺维持肌松。记录术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各种速率维持10min后及停止泵注后10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异性(HRV、LF/HF)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全麻维持期间,瑞芬太尼输注大于0.2μg/(kg·min)后,随着输注速率的增加,血压、心率及LF/HF均为规律性下降,HRV呈不规则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泵注后心率、血压显著升高。麻醉诱导后BIS即快速下降,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无明显关联,诱导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癌根治手术全麻维持期间,持续吸入1.0MAC异氟醚时,微量泵恒速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既可达到有效的镇痛,同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心率变异性 脑电双频谱指数 输注速率 乳癌
下载PDF
小儿术前给药长托宁 咪唑安定联合应用临床观察
20
作者 陈永权 金孝岠 +1 位作者 曹亚 鲁美静 《安徽医学》 2007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观察长托宁咪唑安定联合应用于小儿术前用药对镇静、情绪状态、心率、血压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方法 4~10岁泌尿外科患儿40例,ASAI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加例肌注阿托品0.02mg/kg+鲁米那钠2mg/kg;B组20例肌注长手托宁0.0... 目的 观察长托宁咪唑安定联合应用于小儿术前用药对镇静、情绪状态、心率、血压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方法 4~10岁泌尿外科患儿40例,ASAI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加例肌注阿托品0.02mg/kg+鲁米那钠2mg/kg;B组20例肌注长手托宁0.02mg/kg+咪唑安定0.1mg/kg,分别记录基础值、入室、诱导、手术开始、术毕各时点的MAP、HR、sp02;观察镇静、情绪状态与父母分离和静脉穿刺的行为变化及在麻醉诱导时面红、口干程度、手术结束时有较多分泌物的病例数。结果 长托宁咪唑安定联合应用对患儿的心率和血压影响轻微,而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较强且还具有一定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结论 长托宁咪唑安定联合应用于小儿术前用药效果满意,是一种较好的小儿麻醉前用药配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托宁 咪唑安定 术前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