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伸护理服务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小红 张华丽 +3 位作者 孙晓蕊 鲁艳博 冯婷 金刚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9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营养不良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1组27例和对照2组26例,对照1组实施电话随访,对照2组在此基础上实施6个月的...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营养不良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1组27例和对照2组26例,对照1组实施电话随访,对照2组在此基础上实施6个月的腹透门诊随访,观察组在电话随访基础上实施6个月的家庭访视;分别在出院前1 d、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结果:干预6个月,观察组、对照组1组及对照2组ALB、PA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ALB及PA分别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服务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况,以家庭访视效果较佳,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延伸护理服务 营养不良 家庭访视
下载PDF
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钾治疗IgA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梁衍 张琳萍 +1 位作者 鲁艳博 郭文 《陕西中医》 2017年第9期1192-1193,共2页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钾治疗IgA肾病轻中度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gA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100mg,1次/d,治疗组加用黄葵胶囊5粒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2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12、2...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钾治疗IgA肾病轻中度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gA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100mg,1次/d,治疗组加用黄葵胶囊5粒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2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12、24周后测定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及24周后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白蛋白(ALB),计算eGFR。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01),24周后,治疗组降尿蛋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钾治疗IgA肾病轻中度蛋白尿,疗效优于单用氯沙坦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黄葵胶囊/治疗应用 肾功能试验
下载PDF
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冯婷 王晓明 +3 位作者 闫晓辉 鲁艳博 孙晓蕊 李振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1975-197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4年8月至2015年8月成人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患者的例数,并分析退出原因。结果退出腹膜透析患者113例,退出率为...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4年8月至2015年8月成人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患者的例数,并分析退出原因。结果退出腹膜透析患者113例,退出率为29.6%,主要退出原因为死亡65例(57.5%),其次是转血液透析32例(28.3%),肾移植7例(6.2%),失访9例(7.9%);其中,首位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共20例(占33.8%),其次为脑血管事件18例(占27.7%),感染14例(占21.5%);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组高龄、糖尿病患者、自费患者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比例高,高转运患者比例高(P<0.05),死亡组和失访组在透析前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均较低(P<0.05),同时,透析前存在心脑血管合并症的患者比率高(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为死亡,而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高龄、2型糖尿病、高转运的腹膜功能、营养不良及透析前心脑血管基础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肾病 退出 死亡
下载PDF
84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单中心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婷 金刚 +3 位作者 王晓明 鲁艳博 孙晓蕊 李振江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874-876,共3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腹膜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62例(84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 目的分析单中心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腹膜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62例(84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腹膜炎相关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重现性和复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特点。结果 84例次致病菌中培养阳性71例次,阳性率为84.50%,其中革兰氏阳性菌49例次,革兰氏阴性菌18例次,混合菌感染2例次,真菌感染2例;革兰氏阳性菌中最多为表皮葡萄球菌,占51.85%,革兰氏阴性菌中最多者为大肠埃希菌,占50.00%;真菌感染2例次,包括近平滑念珠菌1例及光滑念珠菌1例。革兰氏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41.67%,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5.56%、16.67%。重现性和复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头孢唑啉因为耐药率高已不适合作为初始治疗用药,推荐万古霉素代替头孢唑啉,并与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作为腹膜炎的初始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致病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改良置管方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早期导管技术生存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晓明 冯婷 +4 位作者 金刚 鲁艳博 孙晓蕊 赵小红 李振江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方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早期导管技术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采用腹膜透析置管方式改进后的手术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148例(...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方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早期导管技术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采用腹膜透析置管方式改进后的手术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148例(A组)。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改良方式为:①耻骨联合正中点向上约为患者一横掌,正中线旁开1~2cm为腹膜植入点;②过长网膜预先处理避免术后包裹,将腹膜切口水平2cm以下部分子以结扎后切除;③引钢丝腹内段弯曲成135度弧形,从荷包口末端上翘沿前腹壁向下插入,至膀胱底部有阻力感后将导丝下压继续向前,待有落空感。荷包结扎后缝线末端提起再打结固定于内涤纶套外侧;④下至上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切勿在导管出处上方缝合前鞘,避免缝线张力引起导管末端翘起引起漂管;⑤用隧道针先向上直行约3~4cm再沿设计好隧道走形,模拟鹅颈管皮下段走形。另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ESRD患者采用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方式94例(B组)为对照组。观察腹膜透析置管成功术后1个月内:导管移位、导管阻塞、重新置管、腹透液渗漏等早期导管技术生存率及血性腹透液,腹膜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及尿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经置管方式改良后导管移位(漂管率)、导管阻塞、腹膜透析液渗漏较传统手术方式均有显著改善(P〈0.05),使得由于手术技术原因引起的重新置管率显著降低(P〈0.05);2组间血性透析液,腹膜炎,隧道炎,隧道外口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方法可提高长期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早期导管技术生存率,减少早期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置管术 导管 技术生存率
下载PDF
两种改良Ponticelli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明 孙燕 +1 位作者 李振江 鲁艳博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7年第6期908-911,共4页
目的 关注比较每日口服CTX累计或每月静点CTⅨ冲击两种方案的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肾活体组织检查经光镜及电镜确诊为IMN的患者共88例,CTX口服组40例,CTX冲击组48例.①CTX口服组:口服环磷酰胺100 mg/d,累积剂量8—10 g;②... 目的 关注比较每日口服CTX累计或每月静点CTⅨ冲击两种方案的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肾活体组织检查经光镜及电镜确诊为IMN的患者共88例,CTX口服组40例,CTX冲击组48例.①CTX口服组:口服环磷酰胺100 mg/d,累积剂量8—10 g;②CTX冲击组:CTX静滴0.8~1.0 g,每月冲击1次,连用6次,后每3个月1次,累积剂量8~10g.两组所有患者使用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8 ~1.0 mg·(kg·d)-1,于服药后第8~12周逐渐减量.结果 治疗3个月时比较,CTX口服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CTX冲击组(10%和6%,P<0.05).两组缓解高峰均在治疗后第12个月时(CTX冲击组83%,CTX口服组80%).CTX口服组的失访率、复发率及白细胞降低等副反应均显著高于CTX冲击组(P<0.05).结论 虽然CTX口服组早期缓解率高于冲击组,但两组长期疗效无明显差异;无论CTX口服累计或静脉冲击联合糖皮质激素对IMN患者均有效.此外,口服组并发症发生、复发率及患者失访率均高于CTX冲击组,提示CTX冲击治疗较口服治疗更为合理.而对于药物的远期疗效、复发,仍需进一步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泼尼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