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以湘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鲁萧萱 邓澧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7期105-107,共3页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注重乡村本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湘西地区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相较于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更加突出,但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保护意识不够、开发不够全面...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注重乡村本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湘西地区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相较于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更加突出,但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保护意识不够、开发不够全面、管理观念及方式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在资金的使用效率、文化资源价值的挖掘以及管理手段的更新方面着力,进一步挖掘湘西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湘西地区 乡村旅游文化资源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中的民族工作理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鲁萧萱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5年第2期2-3,共2页
本文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民族问题,在困境中,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提出民族平等、各个不同的民族都是血浓于水的兄弟,是一家人,开创了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先河,成功地解... 本文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民族问题,在困境中,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提出民族平等、各个不同的民族都是血浓于水的兄弟,是一家人,开创了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先河,成功地解决了民族问题,保证了长征的继续并为民族理论的确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民族理论 民族问题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与中国传统人性论之比较分析
3
作者 黄曼 鲁萧萱 《西部学刊》 2022年第13期158-162,共5页
中国传统人性论的特点在于它对政治内容的特别强调和对审美乐趣的极致追求,具体体现在其理想人格与思想体系中“德”的密切关系,它所构设的人格形象展示了独特审美特性。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与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共同旨趣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中国传统人性论的特点在于它对政治内容的特别强调和对审美乐趣的极致追求,具体体现在其理想人格与思想体系中“德”的密切关系,它所构设的人格形象展示了独特审美特性。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与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共同旨趣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基于人的社会性的利他价值取向,其二是实践性与思想性高度同一的理论品质。由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特有的哲学背景和理论发展过程,它在客观性与科学性、对现代世界和现代人的理解层面对产生于传统社会的中国传统人性论有所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政治意味 审美特性 社会本质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干部的交往实践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鲁萧萱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20-128,共9页
包括驻村干部在内的乡村社会交往主体,通过合理的交往行为,实现普通言语理解、凝聚共同意识、建立共同规范,从而建立起合理的“生活世界”,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一体通畅。驻村干部扶贫实践经验显示,消除乡村社会中不和谐因素,确立有效... 包括驻村干部在内的乡村社会交往主体,通过合理的交往行为,实现普通言语理解、凝聚共同意识、建立共同规范,从而建立起合理的“生活世界”,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一体通畅。驻村干部扶贫实践经验显示,消除乡村社会中不和谐因素,确立有效交往的合理性基础,对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下驻村干部的交往实践仍存在“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刚性制度如何柔性嵌入,交往对象行为异化等问题,成为其领导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阻碍。故而,需要优化驻村干部的交往方式,提高驻村干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乡村社会中交往主体间的积极互动,进而凝聚乡村共识,规范乡村社会秩序,重塑乡村社会交往主体间的良性关系,以加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高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驻村干部 交往实践
原文传递
武陵山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对策研究
5
作者 赵蓓 鲁萧萱 《湘潮(理论版)》 2014年第11期58-58,共1页
武陵山区属于我国的连片特困区之一,经济文化落后,九年义务教育是武陵山区发展的关键,是武陵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武陵山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难点,对于普及武陵山区义务教育的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武陵山区 普及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