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影像学模型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所获无创血流储备分数≤0.8 被引量:2
1
作者 汪麟 陈然 +4 位作者 鲍佩 方玉 王凯 许邦龙 胡广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10-614,共5页
目的建立临床-影像学模型,观察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所获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0.8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并获取CT-FFR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将其分为缺血组(CT-FFR≤0.8,n=69)... 目的建立临床-影像学模型,观察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所获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0.8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并获取CT-FFR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将其分为缺血组(CT-FFR≤0.8,n=69)和非缺血组(CT-FFR>0.8,n=45);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T-FFR≤0.8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临床-影像学模型,评价其预测CT-FFR≤0.8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心绞痛、重度狭窄、管状病变及弥漫性病变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0.8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临床-影像学模型的数据拟合(P=0.45)及泛化能力(Kappa=0.46)均可,预测概率接近实际概率线及理想线,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0.8的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0.79,0.93)],敏感度为78.34%,特异度为82.22%。结论基于心绞痛类型、狭窄程度和病变类型的临床-影像学模型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0.8的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试析地理信息系统在矿山测绘中的价值及应用要点
2
作者 鲍佩 《中国金属通报》 2023年第17期185-187,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系统也已经普及到了各行各业中。将其应用到矿山测绘工作当中,对矿山测绘及时性与准确性的控制,不仅可以加强对测绘工作质量的掌控,还可以为后期的矿山规划与设计提供支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系统也已经普及到了各行各业中。将其应用到矿山测绘工作当中,对矿山测绘及时性与准确性的控制,不仅可以加强对测绘工作质量的掌控,还可以为后期的矿山规划与设计提供支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特点与应用价值,然后又提出了矿山测绘工作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矿山测绘 应用价值 应用要点
下载PDF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学勤 高敏 +6 位作者 王慕秋 王静 朱晓红 杨玲 仇鑫 鲍佩 王延林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RVOT-VP)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对687例RVOT-VP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87例患者中,女性395例(57.4%),男性292例(42.5%),女性/男性比为1.35,平均... 目的:探讨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RVOT-VP)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对687例RVOT-VP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87例患者中,女性395例(57.4%),男性292例(42.5%),女性/男性比为1.35,平均年龄(59.8±12.9)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症状,94例(13.7%)曾出现过黑朦症状,22例(3.2%)曾经出现晕厥。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204~28472次。检出右室流出道室速39例(5.7%)其中非持续性室速31例(79.5%),发作性持续性室速8例。室速发作时未见一例晕厥发生。结论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较常见,动态心电图能揭示室早特征、分布、室速发作情况与症状关系,射频消融治疗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动过速 室性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变化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反应性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灿 陈康玉 +3 位作者 王齐 鲍佩 丁晓梅 严激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29-63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探讨血清胆红素变化与CRT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因慢性心力衰竭行CRT-P/D植入的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胆红素水平变化与...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探讨血清胆红素变化与CRT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因慢性心力衰竭行CRT-P/D植入的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胆红素水平变化与CRT疗效的关系。结果共入选124例患者,其中随访CRT有反应组83例,CRT无反应组41例。CRT有反应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ΔTBIL)及间接胆红素的降低(ΔIBIL)较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8,P=0. 01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除性别、缺血性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之外,ΔTBIL是CRT有反应的独立预测因子(OR=1. 073,95%CI:1. 006~1. 144,P=0. 033)。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是CRT有反应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心力衰竭 胆红素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P波离散度及左房大小与阵发性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狄欣欣 高敏 +3 位作者 鲍佩 仇鑫 郑洁 丁蓓蓓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5期976-977,共2页
目的观察研究阵发性房颤(PAF)病人的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研究Pd、Pmax及LAD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和测量64例PAF病人(观察组)的Pd、Pmax及LAD。并与60名健康者(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 PAF组的Pd及Pmax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 目的观察研究阵发性房颤(PAF)病人的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研究Pd、Pmax及LAD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和测量64例PAF病人(观察组)的Pd、Pmax及LAD。并与60名健康者(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 PAF组的Pd及Pmax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Pmin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AF组LAD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Pmax≥110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为84.3%,特异性为83.9%,阳性预测值为81.4%;Pd≥40ms时,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7.8%;当联合Pmax≥110ms与Pd≥40ms时,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7%,阳性预测值为89%。结论 Pd、Pmax及LAD与PAF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 阵发性房颤 P波离散度 左房大小
下载PDF
终末期心衰患者植入心脏收缩调节器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鲍佩 陈康玉 +4 位作者 严激 徐建 苏浩 宇霏 杨冬妹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14-216,218,共4页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5岁,系"活动后胸闷气喘2年,加重1周"入院,2013年开始出现活动耐量降低,劳力性胸闷、气喘,进行性加重,渐夜间不能平卧,多次在我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Ⅲ级",长期服用"贝那普利、倍他乐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5岁,系"活动后胸闷气喘2年,加重1周"入院,2013年开始出现活动耐量降低,劳力性胸闷、气喘,进行性加重,渐夜间不能平卧,多次在我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Ⅲ级",长期服用"贝那普利、倍他乐克、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和胺碘酮"等药物,但症状仍有反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双心室起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珍珍 肖子龙 +6 位作者 禹子清 鲍佩 汪菁峰 陈学颖 梁义秀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与双心室起搏(BVP)对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植入CRT的所有患者, 按照治疗策略将患者分为LBBAP组和BVP组... 目的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与双心室起搏(BVP)对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植入CRT的所有患者, 按照治疗策略将患者分为LBBAP组和BVP组。所有患者在植入后1、3、6个月以及之后每年随访1次。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终点, 次级终点是全因死亡。结果共入选患者324例, 男207例, 女117例, 年龄(64.74±10.35)岁, 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其中LBBAP组152例, BVP组172例。LBBAP组20例(13.16%, 20/152)、BVP组39例(22.67%, 39/172)患者达到主要终点,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64, HR=0.61, 95%CI 0.35~1.04, P=0.069];LBBAP组有9例(5.92%, 9/152)、BVP组有16例(9.30%, 16/172)患者达到次级终点,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P=0.398, HR=0.70, 95%CI 0.31~1.60, P=0.4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 LBBAP组和BVP组之间主要终点和次级终点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6, 95%CI 0.31~1.00, P=0.051;HR=0.55, 95%CI 0.22~1.38, P=0.204)。结论在接受CRT的患者中, LBBAP对预后的影响与BVP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双心室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 全因死亡
原文传递
右心室导线位置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鲍佩 陈康玉 +5 位作者 宇霏 苏浩 严激 徐健 安春生 杨冬妹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 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相比,右心室中位间隔部(RVMS)起搏能否进一步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D)的患者386例,根据右心室导线植... 目的 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相比,右心室中位间隔部(RVMS)起搏能否进一步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D)的患者386例,根据右心室导线植入位置,分为RVMS组(155例)和RVA组(2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期不同步指数(SDI)、心电图QRS时限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随访至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及全因死亡率差异.结果 术后6个月RVMS组与RVA组比较,LVEDV缩小[(19.43±12.19) ml对(20.19±12.88) ml,P=0.56],LVESV缩小[(35.9± 21.5) ml对(36.6± 22.9) ml,P=0.77],LVEF改善[(8.94%± 5.42%)对(8.75%± 5.51%), P=0.74]RVMS组和RVA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对60%,P=0.58).RVMS 组和RVA组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也改善[(1.01±0.37)对(1.10±0.36),P=0.42].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8%对19.5%,P=0.50).结论 与RVA相比,RVMS并不能提高CRT的同步性,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 导线位置 右心室中位间隔部 心脏再同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