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无白血病生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鲍协炳 蔡文治 +4 位作者 何雪峰 陈苏宁 仇惠英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87-1792,共6页
目的:探讨移植前BCR-ABL基因转录本水平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移植后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07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7例Ph^... 目的:探讨移植前BCR-ABL基因转录本水平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移植后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07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7例Ph^+ AL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移植前有关临床因素对移植后LFS的影响。结果:107例Ph^+ ALL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43例,移植中位年龄为30(7-54)岁;总复发率为35.5%(38/107),复发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9(1.5-40.7)个月;总死亡率为36.4%(39/107),51.3%(20/39)患者死于复发,25.6%(10/39)患者死于感染,中位随访时间为移植后19.8(3.6-83.7)个月。107例中,49例移植前BCR-ABL阴性,49例移植前BCR-ABL阳性,9例BCR-ABL资料丢失。阴性患者组5年估计累积复发率(CIR)、非复发死亡率(NRM)及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26.5%、29.5%及41.6%。阳性患者组5年估计CIR、NRM及OS分别为64.4%、8.9%及48.9%。移植前基因阴性组CIR显著低于阳性组(P<0.001),NRM高于阳性组(P=0.030),两组OS相近(41.6%对48.9%,P=0.497)。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BCR-ABL+(P=0.016)及疾病状态≥CR2(P<0.001)为LFS独立危险因素,而移植年龄为影响移植后总生存主要因素(P<0.001)。结论:复发与感染为Ph^+ 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主要死因,疾病状态≥CR2以下移植及移植前BCR-ABL+均为Ph^+ 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LFS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无白血病生存率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感染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鲍协炳 朱倩 +5 位作者 仇惠英 陈峰 薛胜利 马骁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V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单中心736例行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诊断的EBV相关疾病(EBV病)及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V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单中心736例行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诊断的EBV相关疾病(EBV病)及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736例患者中男302例,女434例,中位年龄31(2~62)岁,其中181例患者发生EBV感染,总发生率为24.6%,EBV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57(16~892)d.EBV感染患者中,EBV血症163例(90.0%),EBV病13例(7.2%),PTLD 5例(2.8%).130例患者EBV病毒载量高于1.0&#215; 104拷贝数/ml,其中67例使用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该组患者EBV病及PTLD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患者(6.0%对22.2%,P=0.009).所有感染EBV患者的总病死率为27.6%,单纯EBV血症病死率为24.5%,EBV病病死率为53.8%,PTLD病死率为60.0%.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预处理过程中采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HLA不全相合移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及CMV感染是allo-HSCT后发生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EBV初次感染发生时间与采用骨髓或脐血移植(OR=1.156,95%CI1.022~2.250,P=0.039)及cGVHD的发生(OR=0.620,95% CI 0.453~0.849,P=0.003)密切相关.结论 EBV感染为allo-HSCT后常见并发症,EBV病及PTLD病死率高.EBV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处理过程中采用ATG、HLA不全相合移植、cGVHD及CMV感染,采用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能明显减少EBV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淋巴增殖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综合征个体化预测模型列线图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鲍协炳 胡晓慧 +5 位作者 田长玉 姬玉涵 陈苏宁 仇惠英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目的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治疗期间出现分化综合征(DS)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建立DS发生预测模型列线图,并验证其准确度。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130例确诊的典型APL患者组成建模组。经单因素筛选临... 目的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治疗期间出现分化综合征(DS)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建立DS发生预测模型列线图,并验证其准确度。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130例确诊的典型APL患者组成建模组。经单因素筛选临床变量后,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立进入最终模型变量;然后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模型列线图,运用Bootstrap法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C-index)用来评价模型准确度,并绘制出实际观察和列线图预测的DS发生率校准曲线。结果130例APL患者中DS发生率为30.0%,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924kg/m2及诱导治疗期间未用激素预防DS为DS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DS发生率C-index为0.818(95%CI0.741-0.89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观察的DS发生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成功构建APL诱导治疗期间DS发生率个体预测列线图,此系统与临床实际观察有良好的一致性且更具准确性及盲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分化综合征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伊马替尼治疗早期BCR-ABL转录本水平在251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鲍协炳 仇惠英 +5 位作者 陈苏宁 马骁 唐晓文 傅琤琤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3-558,共6页
目的 了解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早期BCR-ABL转录本水平的预后价值,为CML患者早期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接受伊马替尼—线治疗CML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治疗后3个月及6个... 目的 了解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早期BCR-ABL转录本水平的预后价值,为CML患者早期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接受伊马替尼—线治疗CML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不同BCR-ABL转录本水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体生存(OS)率,并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BCR-ABL转录本>10%组(92例)、>1%~10%组(94例)、≤1%组(65例)的PFS率分别为53.3%、71.3%、86.2% (P<0.05),OS率分别为92.4%、96.8%和93.8% (P>0.05).伊马替尼治疗后6个月时BCR-ABL转录本>10%组(22例)、>1%~10%(50例)组、≤1%(110例)组PFS率分别为27.3%、66.0%和82.7%(P<0.05),OS率分别为86.4%、94.0%、10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个月及6个月BCR-ABL转录本水平为影响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及6个月BCR-ABL转录本水平对CML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慢性 BCR-ABL阳性 伊马替尼 BCR-ABL转录本 预后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脑炎七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柯鹏 马骁 +6 位作者 鲍协炳 刘跃均 吴小津 薛胜利 胡晓慧 何雪峰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5-689,共5页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EBV脑炎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后合并EBV脑炎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BV脑炎总发生率为0.70%...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EBV脑炎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后合并EBV脑炎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BV脑炎总发生率为0.70%(998例中7例),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第63(10~136)天,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精神神经症状,4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阳性。无关全相合移植2例,亲缘单倍体移植5例。预处理中7例均联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6例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经抗病毒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所有患者EBV-DNA均转阴。至随访截止时间,共3例死亡,2例死于基础疾病复发,1例死于EBV脑炎进展。结论对于a110.HSCT后疑似EBV脑炎,尽早行脑脊液EBV-DNA及头颅MRI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脑炎 造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超 薛胜利 +5 位作者 李正 鲍协炳 储小玲 撖荣 陶涛 吴德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8年第4期228-233,237,共7页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allo-HSCT后发生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青年男性重型再生障碍性...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allo-HSCT后发生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青年男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接受单倍体allo-HSCT近2年后,无诱因下发生AIHA,经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术联合抗CD20单抗治疗后痊愈。文献复习显示,allo-HSCT后AIHA患者对含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反应率相对较高,成年人及基础疾病为恶性病的allo-HSCT后AIHA患者病死率高,患者对利妥昔单抗反应不佳是预后差的最大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后发生的AIHA对激素不敏感,治疗反应率低,是导致allo-HSCT患者病死率升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诊断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BCR-ABL融合基因T315I突变的白血病行异基因HSCT的疗效及复发后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桂晓敏 仇惠英 +7 位作者 潘金兰 周敏 鲍协炳 陈苏宁 孙爱宁 吴德沛 岑建农 沈宏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9-692,共4页
目的分析BCR-ABL融合基因T315I突变的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资料,探讨移植疗效及复发后的治疗。方法观察10例伴T315I突变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接受... 目的分析BCR-ABL融合基因T315I突变的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资料,探讨移植疗效及复发后的治疗。方法观察10例伴T315I突变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接受异基因HSCT后缓解率、复发率以及长期存活情况,分析这类受者的移植疗效。结果10例受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29岁(18-49岁),原发病为CML3例及Ph^+ALL7例。T315I突变前服用伊马替尼5例,尼洛替尼3例,以及达沙替尼2例;10例(100%)受者在移植后均获得骨髓缓解,缓解的中位时间为23d(14~56)d。至随访截止,4例(40%)受者存活(包括1例CML和3例Ph^+ALL)存活,目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CR),存活时间为75-741d。余6例(60%)死亡,1例于移植后137d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于移植后53d和617d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3例受者(包括1例CML和2例Ph^+ALL受者)分别于移植后27、50和130d出现白血病复发,其中2例在复发后5d和40d死亡,1例复发后行化疗未缓解,于复发后97d死亡。结论伴T315I突变的Ph^+ALL和CML行异基因HSCT可以获得较高的缓解率,但同时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白血病复发的受者可以进一步采取相关治疗争取延长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315I 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
原文传递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宗李红 吴小霞 +8 位作者 张剑 郦梦云 宋宝全 孔金玉 孔欣 胡晓慧 鲍协炳 仇惠英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1-864,共4页
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患者预后不佳,其长期存活率低于25%。传统的挽救性化疗缓解率较低,同时因患者原发耐药、药物累积的毒性作用、脏器功能衰退等原因限制了治疗方案的选择。近年来,靶向药物和去甲基化药物的应用,使部分R... 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患者预后不佳,其长期存活率低于25%。传统的挽救性化疗缓解率较低,同时因患者原发耐药、药物累积的毒性作用、脏器功能衰退等原因限制了治疗方案的选择。近年来,靶向药物和去甲基化药物的应用,使部分R/R AML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状态,为后续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长期存活率 阿扎胞苷 原发耐药 难治复发性 去甲基化药物 缓解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不同巩固治疗方式对低危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汪弘毅 鲍协炳 +4 位作者 唐晓文 孙爱宁 吴德沛 周海侠 仇惠英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索成人低危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全缓解(CR)后不同巩固治疗方式对AML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107例非难治性成人低危组AML患者病例资料,以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为主的巩固化疗方案... 目的探索成人低危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全缓解(CR)后不同巩固治疗方式对AML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107例非难治性成人低危组AML患者病例资料,以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为主的巩固化疗方案为对照(化疗组,38例),探索不同巩固治疗方式(微移植16例、自体移植14例及异基因移植39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107例患者中,男59例,女48例,中位年龄33(16~5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6.5(5.3~79.1)个月,总复发率为20.6%(22/107),总死亡率为18.7%(20/107)。化疗、微移植、自体移植及异基因移植组5年累积复发率(CIR)分别为39.7%、6.2%、14.3%及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移植、自体移植及异基因移植组CIR均显著低于化疗组。化疗、微移植、自体移植及异基因移植组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4.7%、93.8%、85.7%及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其中微移植、自体移植及异基因移植组间PFS率相近,化疗组5年PFS率最低。四组5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54.9%、100%、92.9%及77.4%(P=0.076)。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HD-Ara-C巩固化疗,异基因移植可改善PFS(HR=0.376,P=0.031),但不能改善OS(HR=0.527,P=0.179);微移植及自体移植均不能改善PFS及OS(P值均〉0.05)。 结论与HD-Ara-C巩固化疗相比,异基因移植明显降低CIR,改善PFS率,但治疗相关死亡率高。自体移植及微移植疗效与HD-Ara-C巩固化疗相当,可作为低危组AML巩固治疗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肿瘤治疗方案 预后 微移植
原文传递
需行全身照射患者辐射损伤血浆代谢谱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明晓 鲍协炳 +2 位作者 陈怀远 吴小津 王畅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发现与人辐射损伤密切相关的特征血浆代谢物,初步探讨辐射损伤涉及的代谢通路。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40名患者全身照射(TBI)辐照前后的血浆样本,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发现与人辐射损伤密切相关的特征血浆代谢物,初步探讨辐射损伤涉及的代谢通路。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40名患者全身照射(TBI)辐照前后的血浆样本,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TBI对人血浆代谢物的影响,并筛选出与TBI损伤密切相关的特征血浆代谢物。结果TBI后,血浆中葡萄糖、肉豆蔻酸、草酸、3-羟基丁酸、尿素、天冬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胆固醇、丙酮酸、丙酸、乳酸、丙氨酸、甘氨酸、肌醇、山梨糖酐、乙二醇和次黄嘌呤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TBI可引起人体血浆中代谢物水平显著变化,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代谢等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辐射损伤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血浆
原文传递
KIT及其他克隆性基因突变对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天梅 薛胜利 +8 位作者 李正 于景秋 王隽 王斌儒 万超玲 申向东 邱桥成 鲍协炳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46-653,共8页
目的评价基于二代测序(NGS)检测技术下的克隆性基因突变对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诊治的195例成人初治CBF-AML患者,其中诱导化疗达完全... 目的评价基于二代测序(NGS)检测技术下的克隆性基因突变对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诊治的195例成人初治CBF-AML患者,其中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的患者190例,包括134例RUNX1-RUNXIT1+AML和56例CBFβ-MYH11+AML,年龄15~64岁,中位随访时间43.6个月。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和基因突变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影响。结果在195例患者中,KIT基因突变发生率最高(47.6%),其次为NRAS(20.0%)、FLT3(18.4%)、ASXL2(14.3%)、KRAS(10.7%)、ASXL1(9.7%)。按基因功能分类,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基因突变发生率最高(76.4%),其次为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29.7%)。在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患者中,CBFβ-MYH11+AML患者的OS有优于RUNX1-RUNXIT1+AML患者的趋势(P=0.062)。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突变仅在RUNX1-RUNXIT1+AML中检出,但对患者的DFS无明显影响(P=0.557)。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突变阳性且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预后最好。多因素分析显示KIT exon17突变为影响RUNX1-RUNXIT1+AML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allo-HSCT能明显改善RUNX1-RUNXIT1+AML患者的DFS(P=0.010)。结论合并KIT exon17突变的RUNX1-RUNXIT1+AML患者预后差,allo-HSCT可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allo-HSCT也能使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基因突变 基因 KIT
原文传递
克隆性基因突变对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CBFβ-MYH1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隽 薛胜利 +11 位作者 李正 于景秋 王超 储小玲 撖荣 陶涛 吴天梅 王斌儒 万超玲 邱桥成 鲍协炳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3-857,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病。合并CBFβ-MYH11融合基因的AML占成人AML的8%~10%,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2020)指南将此类AML归为低危组[1,2,3]。该融合基因由16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或相互易位形成,通过破坏核心结合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病。合并CBFβ-MYH11融合基因的AML占成人AML的8%~10%,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2020)指南将此类AML归为低危组[1,2,3]。该融合基因由16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或相互易位形成,通过破坏核心结合因子(CBF)复合物阻断CBFα/β的转录功能,以阻断骨髓造血干细胞向成熟髓系、淋系细胞分化,协同促进增殖的关键靶基因的激活,"多步打击"导致AML的发生[3,4,5]。但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CBFβ-MYH11阳性AML患者复发率可达45%[6],这种结果可能与合并克隆性基因突变相关。不同基因突变与该人群预后的相关性仍需深入研究。基于二代测序(NGS)技术[7]的分子遗传学检测在AML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已被逐渐认识。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初次完全缓解(CR1)状态下接受高剂量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CBFβ-MYH11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评价克隆性基因突变的预后价值,以期更好地协助诊治,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造血干细胞 克隆性 相互易位 临床数据 臂间倒位 临床决策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联合用药治疗IDH1/2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馨 鲍协炳 +6 位作者 张剑 宋宝全 郦梦云 解珺丹 沈宏杰 吴德沛 仇惠英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1-694,共4页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2)突变是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常见的基因突变,IDH1及IDH2基因在成人AML中的突变率分别为5.5%~10.4%及8.6%~17.7%[1]。伴有IDH1和IDH2的患者常预后不良[2],在国内对特异的靶向药物IDH1抑制剂ivosidenib和IDH2...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2)突变是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常见的基因突变,IDH1及IDH2基因在成人AML中的突变率分别为5.5%~10.4%及8.6%~17.7%[1]。伴有IDH1和IDH2的患者常预后不良[2],在国内对特异的靶向药物IDH1抑制剂ivosidenib和IDH2抑制剂enasidenib可及性不高的情况下,我们采用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治疗30例伴IDH1/2基因突变的AML患者,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联合用药治疗 异柠檬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预后不良 靶向药物 可及性
原文传递
小剂量芦可替尼治疗38例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晓雯 鲍协炳 +7 位作者 仇惠英 林志红 张剑 吴小霞 周莉莉 陈君 陈峰 吴德沛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49-752,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小剂量芦可替尼治疗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苏大附一院收治的38例急慢性GVHD受者,自移植后8个月(1~56)个月开始加用芦可替尼(口服,10 mg/d),症状缓解后5 mg/d,逐... 目的评价采用小剂量芦可替尼治疗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苏大附一院收治的38例急慢性GVHD受者,自移植后8个月(1~56)个月开始加用芦可替尼(口服,10 mg/d),症状缓解后5 mg/d,逐步减量至5 mg/2 d维持治疗。随访期内观察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8例受者服药中位时间63.5 d(7~316)d,27例(71.1%)完全缓解,8例(21.1%)部分缓解,3例(7.9%)无效,总体有效率为92.2%。服药后起效中位时间7 d(3~90)d,3例受者停药复发,继续芦可替尼治疗后完全或部分缓解。1例受者出现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后死亡,1例受者移植后复发死亡,余均存活。结论小剂量芦可替尼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受者耐受性良好,并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疗效
原文传递
Establishment and assessment of a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the differentiation syndrome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15
作者 鲍协炳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17年第1期53-,共1页
Objective By analyzing the risk factors for occurrence of 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during induction therapy in newly-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patients,a prediction nomogram for DS was established ... Objective By analyzing the risk factors for occurrence of 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during induction therapy in newly-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patients,a prediction nomogram for DS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is nomogram was validated.Methods The modeling group was made up of 130classical APL pati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1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ablishment and assessment of a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the differentiation syndrome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D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