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的浸润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
1
作者 陈玉辉 张秀秀 +3 位作者 鲍宝石 陈宏业 郝晓鹏 王建东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60-365,共6页
目的比较动态增强MRI特征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324例接受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乳腺动态增强MR... 目的比较动态增强MRI特征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324例接受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肿块强化组(n=70)和肿块强化组(n=25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差异。结果非肿块强化组的表观扩散系数高于肿块强化组(P<0.01)。两组增强平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与肿块强化组比较,非肿块强化组患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率和脉管癌栓较高,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高表达率较低(均P<0.05)。非肿块强化组ER/PR-HER2+的比例增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肿块强化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脉管癌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2.016,95%CI:1.016~3.997,P=0.045);而ER高表达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脉管癌栓形成的保护因素(OR=0.274,95%CI:0.088~0.854,P=0.026)。结论浸润性乳腺癌伴非肿块强化患者HER2和脉管癌栓阳性率较高,ER和PR高表达率较低,非肿块强化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脉管癌栓形成的危险因素,ER高表达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脉管癌栓形成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非肿块强化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代谢改变及其临床价值
2
作者 陈玉辉 鲍宝石 +2 位作者 吴向东 隋昊 郝晓鹏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代谢改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7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 目的探讨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代谢改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7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患者接受表柔比星+紫杉醇或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方案新辅助化疗;HER2阳性患者接受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方案,并给予注射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代谢变化情况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与新辅助化疗前比较,新辅助化疗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均增高(均P<0.05),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降低(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12),曲线下面积为0.717,最佳诊断界值为1.205 mmol/L,特异度为0.786,敏感度为0.688。结论新辅助化疗可导致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代谢功能紊乱。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对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代谢 疗效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丽 朱荔 +3 位作者 刘紫朦 鲍宝石 马金平 王建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病人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USCNB)与术后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IHC)一致性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物大小的关系,了解USCNB诊断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1例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USCNB及术... 目的分析乳腺癌病人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USCNB)与术后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IHC)一致性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物大小的关系,了解USCNB诊断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1例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USCNB及术后病理结果,了解USCNB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及ALN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与术后病理免疫组化(ER、PR、HER-2及Ki-67)诊断的一致性,分析乳腺肿物大小对乳腺癌检出率及免疫组化一致性的影响。结果 USCNB的乳腺癌检出率为96.75%(417/431),不同肿物大小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CNB对异常ALN转移诊断的准确性为90.34%,敏感性88.50%,特异性96.88%,假阴性率11.50%,假阳性率3.13%,ROC曲线下面积(AUC) 0.846;USCNB与术后ER、PR、HER-2、Ki-67的一致率分别为92.11%、90.49%、89.33%、70.30%,Kappa值分别为0.780、0.752、0.743、0.290,ER、PR、HER-2的AUC值分别为0.719、0.700、0.479;ER、HER-2的一致性随着肿物的增大而降低(P <0.05),而PR与Ki-67一致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USCNB是乳腺癌及ALN分期可靠诊断方法,USCNB与术后的ER、PR一致性较好,且ER、HER-2诊断的一致性与肿物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 免疫组化 一致性 腋窝淋巴结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乳房X线摄影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马金平 朱荔 +5 位作者 刘紫朦 杨丽 刘丰源 鲍宝石 邢宁 王建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乳房X线摄影(MG)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62例乳腺簇状钙化病变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MRI与MG对乳腺簇状...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乳房X线摄影(MG)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62例乳腺簇状钙化病变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MRI与MG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对肿块样病变的检出能力。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62例簇状钙化病变中,良性20例,恶性42例。MRI检查诊断为1-3类14例(22.6%),4类11例(17.7%),5类37例(59.7%);MG检查诊断为1-3类10例(16.1%),4类30例(48.4%),5类22例(35.5%)。MRI与MG检查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346。MRI的诊断效能(AUC=0.940,95%CI 0.850~1.000)高于MG(AUC=0.800,95%CI 0.686~0.914)。MRI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88.7%、97.3%、76.0%,均高于MG(分别为50.0%、64.5%、95.5%、47.5%)。结论对于乳腺簇状钙化病变,MRI的诊断价值较MG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钙化 乳腺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
下载PDF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诊断乳头溢液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丰源 冀亚霜 +3 位作者 鲍宝石 王知力 王建东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乳头溢液是乳腺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本研究比较超声和MRI对乳头溢液责任病灶的诊断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乳头溢液患者共139个病灶,分析超声和MRI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类与术后病理的关系,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 目的乳头溢液是乳腺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本研究比较超声和MRI对乳头溢液责任病灶的诊断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乳头溢液患者共139个病灶,分析超声和MRI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类与术后病理的关系,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责任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MRI可发现95.7%(133/139)的乳头溢液责任病灶,6个漏诊病灶均为良性病灶;超声发现72.7%(101/139)的乳头溢液责任病灶。若将MRI 5类、超声4~5类视为影像学可疑恶性,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1%、91.9%、64.0%、89.5%,均高于超声的46.4%、73.8%、31.0%、84.5%。MRI将20个恶性血性溢液责任病灶诊断为4类或5类,12个恶性非血性溢液责任病灶诊断为5类,无低估为1~3类的恶性病灶。结论 MRI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优于超声。超声报告1~3类均不能排除乳腺癌,若条件允许,建议进一步行MRI检查。MRI报告1~3类的血性乳头溢液责任病灶、1~4类的非血性乳头溢液责任病灶可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溢 乳腺肿瘤 乳头状瘤 管内 超声检查 乳房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丽 朱荔 +4 位作者 马金平 鲍宝石 刘丰源 刘紫朦 王建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726-1731,共6页
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逐渐成为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处理的标准术式,并被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了解乳腺癌患者SLNB现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与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 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逐渐成为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处理的标准术式,并被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了解乳腺癌患者SLNB现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与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风险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09-09-01-2018-06-01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 15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由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检测并行SLNB,回顾性分析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T分期)、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状态及脉管癌栓与SLN及NSLN转移关系。结果 1 157例乳腺癌患者中SLN转移189例(16.3%),SLN转移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除(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证实NSLN转移71例(37.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χ^2=4.634,P=0.031)、月经情况(χ^2=6.426,P=0.011)、肿瘤T分期(χ^2=54.912,P<0.001)、病理类型(χ^2=54.641,P<0.001)、Ki-67表达状态(χ^2=10.849,P=0.004)和有无脉管癌栓(χ^2=32.620,P<0.001)与SLN有无转移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621,P=0.009)、病理类型为浸润型癌(OR=4.963,P=0.026)及伴有脉管癌栓(OR=2.997,P<0.001)是SLN是否有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χ^2=12.859,P<0.001)和SLN阳性数/活检数比值(χ^2=4.406,P=0.032)与NSLN有无转移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伴有脉管癌栓(OR=4.641,P=0.001)、SLN阳性数/活检数比值>0.5(OR=2.083,P=0.026)是NSLN是否有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50岁、伴有脉管癌栓、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SLN转移风险高,伴脉管癌栓与SLN阳性数/活检数比值>0.5的SLN阳性患者NSLN转移风险升高,对于SLN阳性患者可结合脉管癌栓及SLN阳性数/活检数比值预测NSLN的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非前哨淋巴结 脉管癌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