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临床症状与述情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申景进 陈向一 +2 位作者 赖平妹 鲍广林 彭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7期990-992,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与述情障碍状况的关系。方法 58例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与41例对照者共同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TAS-20-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与述情障碍状况的关系。方法 58例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与41例对照者共同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TAS-20-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病例组除了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因子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5),TAS-20-C总分、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因子分及外向性思维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32,3.55,4.29;P<0.01);SCL-90量表评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98,11.40,6.34,3.41,4.63,4.78,5.05,4.87,5.17,4.40,5.8;P<0.01)。病例组TAS-20-C总分与SCL-90总均分、躯体化因子得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敌对因子分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正相关(P<0.05或0.01);而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因子得分与躯体化因子分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正相关(P<0.01和0.05),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因子得分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和敌对因子分正相关(P<0.05和0.01);外向性思维因子得分与SCL-90总均分、躯体化因子得分及焦虑因子得分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且与临床症状相互影响;心理治疗应更关注情绪的识别和处理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疼痛 述情障碍 临床症状
下载PDF
HSP70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关联分析
2
作者 彭敏 禹顺英 +3 位作者 邱小燕 汪惠芝 赖平妹 鲍广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9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HSP70基因rs207579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共病抑郁的关联。方法:收集107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患者进行筛查,收集到32例冠心病共病抑郁患者和75例冠心病未共病抑郁的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 目的:探讨HSP70基因rs207579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共病抑郁的关联。方法:收集107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患者进行筛查,收集到32例冠心病共病抑郁患者和75例冠心病未共病抑郁的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HSP70基因rs207579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共病抑郁组患者HSP70基因rs2075799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冠心病未共病抑郁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0,P=0.16;χ~2=2.24,P=0.29)。结论:未发现HSP70基因rs2075799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共病抑郁的易感性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 冠心病 抑郁 共病 多态性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后续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巍峰 彭敏 +2 位作者 李新力 赖平妹 鲍广林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6-1019,102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随机抽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纳入联合教育组(A组,n=35)、常规教育组(B组,n=35)和对照组(C组,n=34),对A组进行5个月的常规教育及在线教育,B组进行5个月的常...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随机抽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纳入联合教育组(A组,n=35)、常规教育组(B组,n=35)和对照组(C组,n=34),对A组进行5个月的常规教育及在线教育,B组进行5个月的常规教育,C组不做干预,比较3组患者在入组时、入组5个月后、入组10个月后社会支持、病耻感、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入组10个月后,A组主观支持(13.29±1.90)、客观支持(10.97±1.04)、生活质量心理健康(MCS)分(36.40±5.80)高于B组[分别为(11.91±2.36)、(9.89±1.66)、(32.03±5.79)]和C组[分别为(10.09±2.70)、(9.91±0.90)、(31.12±8.29)](P均<0.05),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得分(40.20±5.89)低于B组(47.83±6.77)和C组(50.71±7.41)(P<0.05),病耻感量表分(34.66±10.58)低于C组(46.91±12.38)(P<0.05),患者的主观支持和BPRS得分与患者的MCS分相关(F=5.266,P≤0.01)。结论联合教育干预效果优于常规教育,健康教育可以持续减轻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主观支持和临床症状是影响患者MCS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临床症状 康复
下载PDF
家庭治疗求治者中庸思维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彭敏 赖平妹 +2 位作者 鲍广林 阳中华 陈向一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63-267,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家庭治疗组中庸信念价值和中庸实践量表评分的差异,探索家庭治疗求治者中庸思维的特点,及其与其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庸信念价值量表、中庸实践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对40个寻求家庭治疗的家庭和40个对照家庭... 目的: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家庭治疗组中庸信念价值和中庸实践量表评分的差异,探索家庭治疗求治者中庸思维的特点,及其与其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庸信念价值量表、中庸实践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对40个寻求家庭治疗的家庭和40个对照家庭进行测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在中庸信念价值量表上,对照组父母亲在自我收敛(t=2.76,P<0.01)和拔高视野(t=4.82,P<0.01)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家庭治疗组父母亲;2在中庸实践量表上,对照组父母亲在迷惘委曲上得分显著低于家庭治疗组父母亲(t=-6.15,P<0.01);3家庭治疗组父母自我收敛得分与其自身家庭功能中行为控制负相关(r=-0.103,P<0.05),拔高视野得分与其自身家庭功能中角色负相关(r=-0.223,P<0.05),多方慎思与其自身家庭功能中行为控制负相关(r=-0.287,P<0.01),沉着克制与其自身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r=-0.235,P<0.05)、行为控制(r=-0.271,P<0.05)负相关,迷惘委曲与其自身家庭功能中沟通(r=0.260,P<0.05)、情感介入(r=0.289,P<0.01)、行为控制(r=0.340,P<0.01)、总的功能(r=0.310,P<0.01)正相关。结论:家庭治疗求治者呈现出夫妻两者均低中庸信念价值观的特点,家庭治疗求治者低中庸思维不利于其家庭功能的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思维 家庭功能 中庸实践 中庸信念价值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的持续性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巍峰 彭敏 +2 位作者 谢博 赖平妹 鲍广林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及持续性,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抽取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及南山区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教育组(n=35)、常规教育组(n...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及持续性,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抽取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及南山区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教育组(n=35)、常规教育组(n=35)和对照组(n=34),对联合教育组进行5个月的常规教育联合在线教育,对常规教育组进行5个月的常规教育,对照组不干预。于入组时、干预第5个月、干预结束后5个月采用病耻感量表(S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其病耻感、临床症状、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结果健康教育结束后5个月,联合教育组BPRS焦虑抑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评分均低于常规教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SRS评分高于常规教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OS评分、BPRS敌对猜疑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社会支持、焦虑抑郁因子可预测病耻感(F=8.25,P<0.01)。结论联合教育干预对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效果优于常规教育,可能有助于持续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社会支持、焦虑抑郁症状是影响患者病耻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病耻感 临床症状 社会支持
下载PDF
BDNF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共病抑郁的关联及其血小板活性机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敏 蒲唯丹 +5 位作者 禹顺英 赵巍峰 邱小燕 汪惠芝 赖平妹 鲍广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BDNF基因rs6265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共病抑郁的关联,及其血小板活性机制。方法:采用HAMD-17对冠心病患者共病抑郁情绪进行筛查,收集到冠心病共病抑郁患者49例和冠心病未共病抑郁患者12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小板活性... 目的:探讨BDNF基因rs6265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共病抑郁的关联,及其血小板活性机制。方法:采用HAMD-17对冠心病患者共病抑郁情绪进行筛查,收集到冠心病共病抑郁患者49例和冠心病未共病抑郁患者12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小板活性,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Taq 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对BDNF基因rs626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BDNF基因rs6265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共病抑郁组与冠心病未共病抑郁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冠心病共病抑郁组突变基因型AA分布频率和突变等位基因A频率显著高于冠心病未共病抑郁组;且共病抑郁可使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比积更高。是否携带A等位基因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冠心病患者中携带BDNF rs6265等位基因A者对共病抑郁更易感,但本研究未发现其通过作用于血小板活性而参与共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 BDNF 共病 多态性 血小板
原文传递
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巍峰 彭敏 +2 位作者 赖平妹 鲍广林 李新力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7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临床症状以及执行功能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6~44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7例,评估其一般资料、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临床症状,采用箭头测验检测执行功能,并于首次检测6个月... 目的探讨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临床症状以及执行功能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6~44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7例,评估其一般资料、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临床症状,采用箭头测验检测执行功能,并于首次检测6个月后再次检测其外显攻击行为,比较6个月后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与无攻击行为患者首次检测时的相关资料,并分析患者6个月后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结果无攻击行为组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高于攻击行为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得分、箭头测验2干扰分(AT-2-I)低于攻击行为组(P〈0.05),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客观支持、阳性症状、抑制功能可预测其6个月后的攻击行为。结论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客观支持、阳性症状、抑制功能是其6个月后的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巍峰 彭敏 +4 位作者 赖平妹 鲍广林 李新力 吕纯芳 赵艳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70例评估其一般资料、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临床症状、外显攻击行为并检测其血清皮质醇,比较检测6个月后有攻击行为的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无攻击行为的... 目的:探讨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70例评估其一般资料、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临床症状、外显攻击行为并检测其血清皮质醇,比较检测6个月后有攻击行为的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无攻击行为的男/女患者首次检测时的相关资料,并分析男/女患者6个月后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结果:男性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皮质醇与其6个月后的攻击行为相关,女性患者的攻击行为,阳性症状、皮质醇与其6个月后的攻击行为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皮质醇水平可预测其6个月后的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临床症状 血清皮质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